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合集下载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作者:唐惠忠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19年第03期一、成语中的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比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后的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約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

又如:①衣锦还乡:衣,穿;②经天纬地:经、纬,规划。

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

用作使动的人如:①汗马功劳:汗,使……出汗;②损人利己:利,使……得利。

用作意动的,如:①自相鱼肉:鱼肉,以……为鱼肉;②幕天席地:幕、席,以……为幕、以……为席。

二、成语中的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比如:①见贤思齐:齐,与……相等;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赤、黑,变赤、变黑。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比如:假公济私:公、私,公家的名义、私人的利益。

3.形容词用作使动(意动)。

用作使动的如:①光宗耀祖:耀,使……荣耀;②自圆其说:圆,使……圆满;③怡情悦陛:怡、悦,使……怡、使……悦。

用作意动的如:人贵有恒:贵,以……为贵。

三、成语中的动词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

比如:①推陈出新:出,使……出现;②降龙伏虎:降、伏,使……降、使……伏;③破釜沉舟:破、沉,“使……打破、使……沉没。

2.动词活用为名词。

比如:患得患失:得、失,得到的利益、失去的利益。

四、成语中的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的。

比如:狼吞虎咽:狼、虎,作吞、咽的状语,像狼一样地、像虎一样地。

2.表示行为、动作的处所的。

比如:①道听途说:道、途,作听、说的状语,在道上、在途中;②风餐露宿:风、露,作餐、宿的状语,在风里、在露天下。

3.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的。

比如:①上蹿下跳:上、下,作窜、跳的状语,向上、向下;②南征北战:南、北,作征、战的状语,向南方、向北方。

4.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式的。

比如:①条分缕析:条、缕,作分、析的状语,一条条地、一缕缕地;②字斟句酌:字、句,作斟、酌的状语,一字字地、一句句地。

成语中使动意动用法

成语中使动意动用法

成语中使动意动用法
周希文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使动、意动的用法是古汉语动司一种特殊用法。

现在以大家熟悉而常见的成语为主,看成语中使动、意动的用法。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

使动用去中的谓语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承担,由于词的不同,活用为使动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周希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3
【相关文献】
1.古汉语中使动和意动用法的辨别 [J], 时学伟
2.用成语讲解使动、意动用法 [J], 张延波
3.试析古文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之辨法 [J], 谷振华
4.古文中使动与意动用法特点浅探 [J], 尤庆环
5.文言文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例说 [J], 卢香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汉语成语,源远流长。

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

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

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

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

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

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

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

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

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

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

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

如:“他做作业。

”“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

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

这显然是不行的。

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

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

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

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之”是“使之活”。

形容词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

”就是“春风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使动用法:“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

名词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

”“客我”是“以我为客”。

三、名词用如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蹄之”是“(用蹄子)踢之”的意思。

又如:“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群”是“群居的意思”。

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是“往西去了”的意思。

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

但在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

这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

如表示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北”表示方位。

“蜀太宋以下郊迎。

”“郊”即“郊外”,表示处所。

“郊迎”,就是“在郊外迎接”。

表示工具或依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可译为“用箕畚运到⋯⋯”。

又如:“失期,法当斩。

”“法当斩”是“依法应杀头”的意思。

表示对人的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待之”是“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的意思。

表示比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犬坐于前”,是“其中一条狼像狗那样坐在前面”的意思。

1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的意思。

如《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句子中的“惊”,并不是说主语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使宾语姜氏受了惊吓。

实际上,使动用法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用“动+宾”表示“使+宾+动”的意思。

现代汉语一般不用使动用法,而是用递系结构来表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本来属于形容词或名词。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可以临时改变其词性或用法,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等。

以下是一些例子:
1.名词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一些名词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用作动词。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这个成语中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欲穷千里目”中的“穷”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穷尽”,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使穷尽”。

3.数词用作动词:
数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三思而后行”中的“三”原本是数词,表示“三个”,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多次考虑”。

4.意动用法: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用作意动用法。

例如,“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原本是名词,表示“老师”,在这个句子中用作意动用法,表示“把……当作老师”。

5.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一个词语用作动词时,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而是
由宾语发出的动作。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原本是名词,表示“灭亡”,在这个句子中用作使动用法,表示“使……灭亡”。

以上是一些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这些用法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且这些用法的出现也增加了古汉语的复杂性和魅力。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四种。

一、名词的活用
成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可 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它出现在动词应当出现的位置上,在意 义上又不能用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把句 子解释通,而应当换成一个与这个名词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意义来解时,就 可以说这个名词活用成动词了。共分三种情 况:①名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3、吾从而师之 4、孔子师郯子

3.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所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就是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没有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的现象。
(1)副词+名词 (2)名词+名词 (3)几种特例
⑴副词+名词
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 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 是“不”)的后面,便具有了动词的 性质,活用为动词。
精兵简政 发扬光大 含糊其辞 高视阔步 光宗耀祖 涸泽而渔 独善其身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例子有四: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千里 文人相轻


3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但意义有所不同。古汉语 中,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动 作行为频繁不间断的意思。时间名词作 状语,主要有三种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解析 : 是余音使潜蛟与嫠妇舞、泣。 意为“使----起舞”“使—哭泣”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解析:“亡”的是秦族,秦族不会主动灭亡自己, 是并起的山东豪俊使秦族灭亡。 意为“使---灭亡”
4、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解析:是江东父老使我为王。 意为“使---成为王”
5、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成语解析使动用法 1、汗牛充栋 解析:书太多,使牛累的出汗。意为 “使----出汗”
2、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解析:是美人的容貌使月躲进云里, 使花羞惭,使鱼沉入水底,使雁落下 沙州。
3、飞沙走石
解析:是风使沙粒飞起,使石滚动
使动用法典例分析
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是上天使心志、筋骨、体肤苦、劳、饿。 意思分别是“使---受苦”“使----劳累” “使----饥饿”
使动用法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 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 生”,遂恶之。
解析 :是庄公使姜氏受了惊吓。 意为“使----受了惊吓”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臣使他活,意为“使----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

例“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
生死肉骨——肉:名词作使动词,使长肉。

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复生。

例“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躲藏,使羞惭。

例“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
沉鱼落雁——沉、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沉入水底,使降落沙洲。

例“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飞沙走石——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

例“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来。

安: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之安定。

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威武不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屈服。

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悦近来远——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悦服。

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归。

例“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韩非子•难三》)
一鸣惊人——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

例“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安邦定国——安、定: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安定、巩固。

例“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
大快人心——快: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痛快。

例“若果有激浊扬清之当道,则乘是狱之起,并其监生而黜之,是为大快人心者矣。

”(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
殚精竭虑——殚、竭:形容词作使动词,使耗尽、用尽。

例“于是居肆子弟皆踊跃登来,殚精竭虑,以求推陈出新之法。

”(清•杨宜治《俄程日记》卷下)
丰衣足食——丰、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丰富、充足。

例“堂头官人,丰衣足食,所住无不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
富国强兵——富、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富足、强大。

例“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商君书•壹言》)
光宗耀祖——光、耀: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光彩、荣耀。

例“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
洁身自好——洁: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纯洁。

例“归洁其身而已矣。

”(《孟子•万章上》)劳师袭远——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疲劳。

例“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强干弱枝——强、弱: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树干强壮,使枝叶柔弱。

例“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赏心悦目——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愉快。

例“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深根固本——深、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深、固。

例“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晋书•文苑传•伏滔》)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

例“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
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惊天动地
惊天地,泣鬼神
古诗词中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一个“绿”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得别开生面,既形象又凝练地描绘了一年一度、春到江南的盎然生机。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北宋·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一个空字,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两字都是使动用法,其效果是让所描绘的情景更加生动传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溅”和“惊”都是使动词:繁花使人泪溅,鸣鸟使人心惊。

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而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使人听此凋朱颜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出自《触龙说赵太后》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出自《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出自《病梅馆记》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出自《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为……治丧《史记滑稽列传》
(7)文嬴请三帅。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秦晋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左传·成公二年》
(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

脉,为……诊脉《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死名:为了名而死。

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

死,为……而死陶渊明《咏荆柯》
(1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1980年高考语文试题)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

为取履:替(他)取了鞋。

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分析: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
(13)《蜀道难》: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13)柳宗元《辩鹖冠子》:贪夫殉财(殉财:为财而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