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降压药影响血电解质

合集下载

降压药的副作用

降压药的副作用

常见降压药的副作用以及藤茶降压的优势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并且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年会造成全世界900多万人死亡。

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24%,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2.66亿,每5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人患高血压病。

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比例一直成上升趋势,并已达15%左右。

肥胖儿童血压偏高的比例大约为30%。

高血压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药物降压和藤茶降压孰优孰劣?传统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Ca2+通道阻滞剂,利尿药,交感神经抑制剂,血管扩张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经血管紧张素受体的介导,对心肌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频率作用,并在心肌肥厚与重构中起关键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能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主要包括卡托普利、雷米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使得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降低,从而使血管舒张和血容量增大。

但是,该类药具有以下不良反应:首剂低血压(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无痰性干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被迫停药的主要原因),高血钾低血糖(由于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导致依耐血管紧张素Ⅱ的醛固酮排钾减少,血钾升高;同时血管紧张素抑制药尤其是卡托普利能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常伴有降低血糖作用。

)。

Ca2+通道阻滞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有赖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Ca2+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Ca2+通道,使进入细胞内Ca2+总量减少,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常用的Ca2+通道阻滞剂包括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踝部水肿、皮疹等(这几类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该类药物快速能扩张周围血管)。

利尿药该类药早期是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导致血压下降;长期用药则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而产生降压作用。

常见的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利尿药包括噻嗪类(氢氯噻嗪等)、低效能利尿药(螺内酯等),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用药。

不同剂量氢氯噻嗪对长期服药患者血尿酸及电解质的影响

不同剂量氢氯噻嗪对长期服药患者血尿酸及电解质的影响

不同剂量氢氯噻嗪对长期服药患者血尿酸及电解质的影响陈飞【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氢氯噻嗪对长期服药者血尿酸及电解质的影响。

方法:将98例长期服用氢氯噻嗪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12.5 mg,每日2次)49例和中大剂量组(25 mg,每日2次)49例,服药8周后随访血尿酸及电解质。

结果:小剂量组血尿酸升高明显低于中大剂量组(P <0.05),血钾、钠、氯降低明显低于中大剂量组(P <0.05)。

结论:长期使用小剂量较大剂量氢氯噻嗪的安全性更好。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hydrochlorothiazide on serum uric acid and electrolyte of the patients who long - term take hydrochlorothiazide. Methods:Nighty - eight cases of long - term taking hydrochlorothiazid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ow dosage group(49 cases,12. 5 mg,bid)and high dose group(49 cases,25 mg,bid),8 weeks af-ter treatment follow - up of blood uric acid and electrolyte. Results:Serum uric acidi of low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high dose group(P < 0. 05),serumpotassium,sodium,chlorin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high dose group (P < 0. 05). Conclusion:Long term use of low dose hydrochlorothiazide is safer than using high doses of it.【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349-351)【关键词】不同剂量;氢氯噻嗪;长期服药;血尿酸及电解质【作者】陈飞【作者单位】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利尿剂作为抗高血压病的降压药及抗心力衰竭一线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各类降压药的副作用

各类降压药的副作用

各类降压药的副作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和调节。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降压药物被广泛应用。

然而,除了带来降压效果,各类降压药也可能会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降压药的副作用进行简要介绍:利尿剂(利尿作用药)袢利尿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以及低镁血症。

•升高尿酸,可能导致痛风发作。

•在开始使用时可能导致轻度的乏力、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钠通道阻滞剂•可能引起短期的不适,如头晕、口干等症状。

•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影响肌肉和心脏功能。

钙通道拮抗剂镁类钙通道阻断剂•可能出现头痛、低血压等症状。

•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便秘、心律失常等。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可能引起水肿、体重增加。

•可能导致头晕、心悸等不适。

ACE抑制剂•可能导致干咳,有的患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可能导致高血钾,尤其是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诺卡特普引起的血管梗阻性咳嗽等情况。

ARB类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异常,甚至肾功能不全。

•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药物引起的血管性水肿等。

β受体拮抗剂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可能出现低血压、心悸等不适。

•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不适合哮喘患者使用。

选择性β1 受体拮抗剂•可能有头晕、头痛等不适反应。

•长期使用可能诱发疲劳、抑郁等情况。

综上所述,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都可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对于患者来说,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的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类降压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六类降压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六类降压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内科罗子幸(528000)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同样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临床上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存十分常见。

国外有资料报道,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在40~80%〔1〕,Gress TW等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比正常血压人群高2.5倍〔5〕。

因此,在降压治疗中,相当的治疗对象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是导致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基础。

高血压伴糖尿病者死亡率比不伴糖尿病者成倍增加〔2〕。

1999年2月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六类降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A TⅡ受体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均适合作为一线降压药。

因此,六类药物均为目前临床所常用。

了解这些药物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六类降压药物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一、利尿剂以噻嗪类为代表的利尿剂,最早被证实有明确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与降低死亡率的第一线降压药。

最常用的是双氢氯噻嗪(HCT),已知它能影响糖耐量,引起糖尿病病人及非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加重糖尿病,诱发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50%以上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可使糖耐量恶化,甚至促发糖尿病,这与其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有关〔3〕。

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糖代谢异常的机制是多方面的:①恶化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升高,其机制尚不清楚;②利尿剂引起低钾、低镁血症,导致胰岛素原与胰岛素的比值增加,而前者的生物效应比后者弱;③直接抑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并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干扰酸性磷酸化过程,影响糖的利用。

噻嗪类治疗6年后22~33%发生糖耐量异常,如果有阳性家族史、肥胖或治疗前糖耐量异常,则9%患者发展为显性糖尿病⑷。

但Gress TW等最近研究显示,给予噻嗪类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与未给任何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比较,其继发糖尿病的危险性并未增加;同样,给予ACEI 及钙离子拮抗剂的高血压患者其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没有较大的危险度;相对之下,给予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有28%继发糖尿病的高危险性⑸。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作者:于兴娟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4期目前,降血压药物有五大类:第一类是钙拮抗剂;第二类是β受体阻滞剂;第三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第四类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第五类为利尿剂。

各类降压药都有相应的适应症,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高血压患者得到救治。

然而,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亦会引起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

了解并积极预防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对于有效控制血压非常重要。

首剂反应首剂反应是指病人在首次服用常规剂量的某一药物时,少数病人意外发生的严重反应。

其表现为相继出现的眩晕、心悸、出汗、面色潮红、虚弱、倦怠、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

反应严重的病人可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丧失、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症状。

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引起病人死亡。

可能原因是病人对药物一时的不适应、药物固有的不良反應,同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作用。

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基础血压较高、长期高血压未经治疗的患者,会对压力反射不敏感,或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预防首剂用药的剂量要小,可为常规剂量的1/4~1/2。

以后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再逐渐增加剂量。

同时,未经医师允许,不得擅自加大剂量,否则易引起血压骤降。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症状,也可选用长效降压药,较小的剂量即可达到与大剂量的普通制剂相同的效果,降压更为平稳,血压的昼夜变异小,还可以避免清晨血压的突然升高。

而且由于用药次数少,还能避免漏服药物。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用药,既能保证降压的效果,又不增加副作用。

一旦发生了首剂反应,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卧床休息。

如果病的症状不严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静养、护理后,可逐渐自愈,不需特殊治疗。

如果病人的症状严重,则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男性性功能障碍不同类别的降压药对性功能的影响不同。

其中,利尿剂类氢氯噻嗪等可引起男性勃起障碍、性欲下降、射精障碍;β受体阻滞剂类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等主要影响性欲;钙拮抗剂类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则主要引起性欲下降、射精障碍。

常用降压药都有哪些副作用和危害呢

常用降压药都有哪些副作用和危害呢

常用降压药副作用及危害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然而,虽然降压药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但其副作用和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下面就我们常用的几种降压药谈谈它们的副作用和危害。

利尿剂副作用:利尿剂广泛用于控制高血压,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出现疲乏、肌肉无力等症状。

此外,利尿剂还可能引起尿频、痛感、性功能障碍等。

危害: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应密切监测电解质的水平。

钙通道阻滞剂副作用:钙通道阻滞剂在降压过程中可能引起头晕、头痛、乏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危害: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导致下肢水肿、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指标。

ACE抑制剂副作用: ACE抑制剂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咳嗽、头痛、胃肠道不适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危害:长期使用ACE抑制剂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急性肾衰竭。

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

肾素抑制剂副作用:肾素抑制剂在降压过程中可能引起皮疹、咽喉肿胀、头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血管痉挛、低血压等。

危害:肾素抑制剂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胆囊炎等严重后果,因此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总的来说,虽然降压药在控制高血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副作用和危害同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定期监测各项体征指标,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副作用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副作用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副作用注意事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加控制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

药物治疗是管理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使用药物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他们的用药安全和效果。

一、药物副作用的种类使用药物治疗高血压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使用药物治疗高血压,有时会导致心率过快或过慢、心律失常等心血管问题。

2. 对肾脏功能的不良影响: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引起肾功能损害。

3. 水、电解质紊乱: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等情况。

4. 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二、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1. 定期复查: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血压和相关指标的变化。

通过定期复查,可及时发现和调整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 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并注意准确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不得自行增减用药剂量,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3. 药物相互作用:高血压患者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副作用或者降低药物疗效。

4. 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调整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少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副作用。

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酒精和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引起血压波动。

5. 遵循医嘱: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药物,并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副作用的具体表现,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三、副作用的处理和预防1. 剂量调整:如果出现药物副作用,应及时联系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通常情况下,适量降低药物剂量可以减轻不适症状,同时保证药物的疗效。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高血压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的病症,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推荐用于降血压的一线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1受体阻滞剂。

本文收集了这6类降血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供临床参考。

1利尿剂利尿剂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已有30余年历史,由于其作用温和、价廉,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肾素活性低,血浆容量相对较多,因此对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更为有效。

国内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螺内酯、氨苯蝶啶。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如下:1.1低钾血症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且氢氯噻嗪比吲哒帕胺发生率更高。

国内报道此副作用发生率门诊患者为28.1%,住院患者为15.7%。

老年患者的此种不良反应更为明显。

处理:减少剂量、进食含有充足钾的食物、常规补钾或改用其他降压药,或与保钾降血压药物合用可减少此种不良反应。

还有学者比较了吲哒帕胺小剂量(1.25mg)与常规剂量(2.5mg)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发现降压作用相同,而不良反应小剂量组比常规剂量组更少、更轻微。

李丽等应用咪哒普利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可相互预防单用两药时所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咪达普利的干咳副作用无加重迹象。

另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仅1例出现低血钾。

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使各药的剂量减小,低血钾副作用明显减少。

1.2血尿酸增高噻嗪类利尿剂及吲哒帕胺在使用中可发生血尿酸升高,由于它们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减少尿酸排泄,故可引起血尿酸升高。

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治疗182例高血压,观察发现有引起血尿酸升高的现象,同时伴有血肌酐升高,当血肌酐达250μmol·L-1时,停服吲哒帕胺1~2月后血肌酐及尿酸均下降,说明此现象是可逆的,当血肌酐升高>250μmol·L-1时则较难逆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降压药影响血电解质
服降压药注意不良反应(一)血钾异常
血钾异常伤心脏人体若出现电解质紊乱,水分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就会被破坏。

钾是人体内很重要的一种电解质,能帮助心脏维持规律的跳动,并协助血压稳定。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钾水平一般在
3.5~5.5mmol/L。

血钾过高和血钾过低都会对身体和心脏产生很大影响,它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会危及生
命。

利尿剂常致血钾异常
降压药物中最易导致血钾异常的药物就是利尿剂,利尿剂分为保钾利尿剂和排钾利尿剂。

其中保钾利尿剂可以减少钾从肾脏的排出,如螺内酯;排钾利尿剂在使肾脏排出多余的水和钠的同时,也会排出身体需要的钾,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

不合理使用上述两种利尿剂时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这种血钾异常会使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还有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同时合并严
重心脏病的患者。

除利尿剂外,个别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也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这是因为ACEI可抑制人体内醛固酮的释放,而醛固酮是促进钾排泄的。

单纯服用这类药物导致的高钾血症并不常见,但在合并肾功能不全、合用保钾利尿剂或口服补钾剂时容易发生。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的作用与ACEI类似,但是它对醛固酮的抑制作用要小于ACEI,因此服用ARB类药物高血钾的发生率略
低于ACEI。

还有一些复方制剂,如降压零号和海捷亚,也含有利尿剂成分。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时也需要注意监测血钾。

定期复诊可防治
既然血钾异常的危害很大,那么是不是就不能服用上面提到的几种降压药物了呢?当然不是。

上面提到的降压药物均对保护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ACEI和ARB类药物,它们带给高血压患者的益处远远多于不良反应。

因此,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能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拒绝服药。

在医生指导下,这种不良反应是可以通过
以下措施来预防的。

·小剂量开始服药
国内外的多项调查研究已经证实,利尿剂所致的低血钾症的发生率与利尿剂剂量呈正相关,即剂量越大发生血钾异常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应从小剂量开始。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小剂量的利尿剂具有积极的作用。

·联合用药
单种抗高血压药物只能使30%~60%的患者血压达标,单纯增加药物剂量虽可略增加血压控制率,但不良反应也会显著增加。

联合用药可增强降压效果,而且不同类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可以相互抵消。

例如,ARB 类药物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应用时,ARB类药物可以减少利尿剂导致的低血钾的发生。

同时,联合用药一般只需小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
低。

·定期到专科门诊复查
很多患者来门诊就诊过一次,吃上降压药物,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后就不再来医院复查了,这其实是很危险的。

人体的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是实时波动的,包括每日早晚的波动和季节性波动。

患者应定期到门诊复查,除了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外,还要做心电图、血清钾、血肌酐、血糖、血脂等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各项检测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即便发生了血钾异常也很容易被发现并得到及时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