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化学平衡自测题
第六章(天大)相平衡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 习题及解答1. Ag 2O 分解的计量方程为Ag 2O(s)=2Ag(s)+21O 2(g),当用Ag 2O 进行分解时,体系的组分数、自由度和可能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各为多少?解 本题S=3,R=1,C=S -R -R ′=3-1-0=2,Φ=3, f =C-Φ+2=2-3+2=1。
可能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当f =0时Φ最大=4。
2. 指出下列各体系的独立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各为若干?(1) NH 4Cl(s)在抽空容器中部分分解为NH 3(g)和HCl(g)达平衡。
(2) NH 4Cl(s)在含有一定量NH 3(g)的容器中,部分分解为NH 3(g)和HCl(g) 达平衡。
(3) NH 4HS(s)和任意量的NH 3(g)和H 2S(g)混合达到平衡。
(4) C(s)与CO(g),CO 2(g),O 2(g)在973K 时达到平衡。
解 (1)NH 4Cl(s)=NH 3(g)+HCl(g)C=S -R -R ′=3-1-1=1,Φ=2,f =C-Φ+2=1-2+2=1。
(2)在上述体系中加入一定量NH 3(g),设为p 0(NH 3),设平衡后分解出的氨气压力为p ,则平衡时(p 0+p )p =K Ө,温度为定值时,p 0 和K Ө都为定值,p 可以求出,说明自由度数仍为1,即浓度限制条件仍然成立。
R ′=1,C=S -R -R ′=3-1-1=1,Φ=2,f =C-Φ+2=1-2+2=1。
(3)NH 4HS(s)=NH 3(g)+H 2S(g)C=S -R -R ′=3-1-0=2,Φ=2,f =C-Φ+2=2-2+2=2。
(4)C(s)+21O 2(g)=CO(g), CO(g) +21O 2(g)=CO 2(g)C=S -R -R ′=4-2-0=2,Φ=2,f *=C-Φ+1=2-2+1=1。
3. 在制水煤气的过程中,五种物质:H 2O(g)、C(s)、CO(g)、H 2(g)和CO 2(g)相互建立如下三个平衡:H 2O(g)+C(s)= CO(g)+H 2(g)CO 2(g)+H 2(g)= H 2O(g)+CO(g)CO 2(g)+C(s)= 2CO(g)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为多少?解 给上述三个反应式编号H 2O(g)+C(s)= CO(g)+H 2(g) (1) CO 2(g)+H 2(g)= H 2O(g)+CO(g) (2) CO 2(g)+C(s)= 2CO(g) (3) 发现(3)式减去(2)式等于(1)式,所以独立的化学平衡数R=2。
物理化学第六章自测题

第六章 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C 2H 6H 2(g)+C 2H 4(g)的平衡常数K c /K x 比值为( )。
(a)RT (b)1/RT (c)RT /p (d)p /RT2.气相反应A+B==2C+D 在298K ,恒定容器内进行,A 和B 的初始分压分别为101.325kPa ,当反应达平衡后,A 和B 的平衡分压均为1/3⨯101.325kPa ,起始时容器内不含C 和D ,则该反应在298K 时的K c /(mol ⋅dm -3)为( )。
(a)4.31⨯10-3 (b)8 (c)10.67 (d)163.标准态的选择对某些物理量有影响的是下述几组物理量中的( )。
(a)f ,μ,θ∆m r G (b)m ,μθ,A ∆ (c) a , μθ,θ∆m r G (d) a ,μ,0)/(,,=∂∂f W p T G ξ4.某实际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用逸度表示为θf K ,则θf K 与下述物理量中有关的是( )。
(a)系统的总压力 (b)催化剂 (c)温度 (d)惰性气体的数量5.反应CO(g)+H 2O(g)CO 2(g)+H 2(g)在873K ,100kPa 下达化学平衡,当压力增至5000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因子为2CO γ=1.90,2H γ=1.10,CO γ=1.23,O H 2γ=0.77,则平衡点将( )。
(a)向右移动 (b)不移动 (c)向左移动 (d)无法确定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D(g)+E(g)F(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7.在温度为1000K 时的理想气体反应2SO 3(g)==2SO 2(g)+O 2(g)的平衡常数K p =29.0kPa ,则该反应的θ∆m r G 为( )(a)28kJ ⋅mol -1 (b)10.3kJ ⋅mol -1 (c)-10.3kJ ⋅mol -1 (d)-28kJ ⋅mol -18.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θ∆m r H 为正,θ∆m r S 为正(设θ∆m r H 和θ∆m r S 不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一定( )。
(完整版)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练习题一、是非题,以下各题的表达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 对于理想气体反应,等温等容下增加惰性组分时平衡不搬动。
( )O2、指定状态下的r G或B B 就是定温定压下G ~ 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B3、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 r G m =0。
()4、恒 T 、p 、W ˊ=0 下,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为: rGmB B 0 。
()5、某一反应在等温等压且可是体积功的条件下 rGm0 ,则该反应不能够正向进行。
( )6、理想气体化学反应A( g)B( g)C ( g) ,在恒温下增大总压时,反应物转变率将增大。
( )7、对理想气体反应: 0 =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 B >0 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衡向右搬动。
()8、由 r G =-RTlnK ,因为 K 是平衡常数,所以 r G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值。
()9、等温等压且不涉及非体积功条件下,所有吸热且熵减小的反应,均不能够自动发生。
( )10、 对于B的理想气体反应,等温等压下增加惰性组分时平衡不搬动。
( )B11、标准平衡常数变了,平衡必然会搬动。
反之,平衡搬动了,标准平衡常数必然会改变。
()(χeq) Bx12、对理想液态混杂物中的反应,标准平衡常数 K ( T )≈ B。
( )BK 13、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能够用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14、某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 )15、在必然温度和压力下, 某反应的 r G 0,所以要采纳合适的催化剂, 使反应得以进行。
()二、选择题1、温度高升时,固体氧化物的分解压力(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 1)降低;(2)增大;( 3)恒定;(4)无法确定。
12、 HgO(s)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 G为 - 58.52 kJ ·mol -1,其分解反应为: 2HgO(s) == 2Hg(l) + O 2(g),HgO(s)在 298K 的分解压力是:( )。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6-1 :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1)2SO2(g) + O 2(g) = 2SO 3(g)(2)NH4HCO3(s) = NH 3(g) + CO 2(g) + H 2O(g)(3)CaCO3(s) = CO 2(g) + CaO(s)(4)Ag 2O = 2Ag(s) + 1/2 O 2(g)(5)CO2(g) = CO 2(aq)(6)Cl 2(g) + H 2O(l) = H +(aq) + Cl -(aq) + HClO(aq)(7)HCN(aq) = H +(aq) + CN - (aq)(8)Ag 2CrO4(s) = 2Ag +(aq) + CrO 42- (aq)(9)BaSO4(s) + CO 32-(aq) = BaCO 3(s) + SO 42-(aq)2+ + 3+(10)Fe 2+(aq) + 1/2 O 2(g) + 2H +(aq) = Fe 3+(aq) + H 2O(l)6-2: 已知反应 ICl(g) = 1/2 I 2(g) + 1/2 Cl 2(g) 在 25℃ 时的平衡常数为 K θ = 2.2 × 10-3,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1)ICl(g) = I 2(g) + Cl 2(g)(2)1/2 I 2(g) + 1/2 Cl 2(g) = ICl(g)6-3: 下列反应的 Kp 和 Kc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1)4H 2(g) + Fe 3O4(s) = 3Fe(s) + 4H 2O(g)(2)N 2(g) + 3H 2(g) = 2NH 3(g)(3) N 2O 4(g) = 2NO 2(g)6-6: 反应 CO (g ) + H 2O (g ) = CO 2 + H 2(g ) 在 749K 时的平衡常数 K θ=2.6 。
设 (1)反应起始时 CO 和 H 2O 的浓度都为 1mol/L (没有生产物,下同);(2)起 始时 CO 和 H 2O 的摩尔比为 1比3,求 CO 的平衡转化率。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2023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2023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说法关于化学平衡是正确的?A.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时达到化学平衡B. 化学平衡只能在恒定温度下发生C. 化学平衡只涉及液相反应D. 化学平衡不受压力的影响参考答案:B2. 化学平衡与下列哪个物质浓度无关?A. 反应物浓度B. 生成物浓度C. 压力D. 溶液酸碱度参考答案:C3. 在化学平衡条件下,下列哪个因素的改变不会引起平衡位置的移动?A. 反应物浓度改变B. 温度改变C. 压力改变D. 催化剂的添加参考答案:D4. 下列哪个说法关于平衡常数是正确的?A. 反应物之间的惰性气体浓度不影响平衡常数B. 平衡常数的值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来改变C.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无关D. 将反应物浓度加倍会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参考答案:B5. 在化学平衡下,添加一个产生反应物的化学物质会导致下列哪项结果?A. 反应向左移动B. 反应向右移动C. 平衡不受影响D. 环境温度升高参考答案:B二、填空题1. 在下列反应中,是那一种气体对平衡常数的测定比较有用?A. CO2B. O2C. N2D. H2参考答案:A2. 当浓度倍增时,平衡常数的值是原来的多少倍?参考答案:4倍3. 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生成硝酸铵的方程式是什么?参考答案:NH4+ + NO3- → NH4NO34. 当温度升高时,正面熵变更大的反应朝哪个方向移动?参考答案:正面熵变更大的反应朝右方移动三、计算题1. 对于以下反应:2A + B ⇌ 3C + D,已知反应物的浓度为[A] = 0.2 mol/L,[B] = 0.3 mol/L,生成物的浓度为[C] = 0.4 mol/L,[D] = 0.1 mol/L。
求平衡常数Kc的值。
参考答案:Kc = ([C]^3[D])/([A]^2[B]) = (0.4^3 * 0.1)/(0.2^2 * 0.3) = 2.672. 以下反应在特定温度下处于平衡:2SO2(g) + O2(g) ⇌ 2SO3(g)。
物化初试各章节试题-第6章练习2-考研试题文档资料系列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二二、填空题1. 化学平衡的化学势判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适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封闭体系中,只做体积功,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G /∂ξ)T ,p = 0,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即反应体系的熵到达最大值。
此说法是否正确。
3. 在一定温度时,高压气体反应的 K 已不是常数。
为求得高压气相反应的 K ,可先由表册数据求得反应的Δp pr G m,根据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出 K f,然后由查表得到的临界数据和反应条件算得对比数据,使用牛顿图得各物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算得 K γ,再根据公式 _______________ ,最后求得K 。
p4. 已知 N 2O 4的分解反应 N 2O 4(g) = 2NO 2 (g),在 25℃时,Δr G m= 4.78 kJ ⋅mol -1。
此温度时,在 p (N 2O 4) = 3p ,p (NO 2)=2p 的条件下,反应向 ___________ 方向进行。
5. 在温度为1000 K 时的理想气体反应2SO 3(g) = 2SO 2(g) + O 2(g) 的Δr G m=10 293 J ⋅mol -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 ______________ kPa 。
6. 在2000 K 时,理想气体反应CO(g) + (1/2)O 2(g) = CO 2(g)的平衡常数K p =0.640 (kPa)-1/2, 则该反应的Δr G m= ______________ J·mol -1 。
7. 已知 2Fe(s) + O 2= 2FeO(s) Δr G m/J·mol -1= - 519 200 + 125 T /K (3/2)Fe(s) + O 2= (1/2)Fe 3O 4(s) Δr G m/J·mol -1 = - 545 600 + 156.5 T /K 由 Fe(s),O 2(g),FeO(s) 及 Fe 3O 4(s) 组成平衡物系的自由度是 ______ ,平衡温度是 ____________ K 。
化学平衡 和 反应速率(习题)

第6章 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已知 N2(g)+3H 2(g) 2NH 3(g) K 121N 2(g)+23H 2 NH 3(g) K 231N 2(g)+H 2(g) 32NH 3(g) K 3则平衡常数K 1,K 2,K 3的关系是( D ) (A )K 1=K 2=K 3 (B )K 1=21K 2=31K 3 (C )K 1=2/12K =3/13K (D )K 1=3322K K =2.可逆反应2NO(g)═N 2(g)+O 2(g),θ∆m r H =-180 kJ·mol -1。
对此反应的逆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升高温度K θ增大 (B )升高温度K θ变小(C )增大压强平衡则移动 (D )增加N 2浓度,NO 解离度增加3.在容器中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NO 和Cl 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O(g)+21Cl 2(g)═NOCl(g)达平衡,此时对有关各物质的分压判断正确的是 ( C )(A )p(NO)=p(Cl 2) (B )p(NO)=p(NOCl) (C )p(NO)<p(Cl 2) (D )p(NO) >p(Cl 2)4.反应2SO2(g)+O 2(g) 2SO 3(g)达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惰性气体He ,使总压力增加一倍,则 ( C )(A )平衡向右移动 (B )平衡向左移动 (C )平衡不发生移动 (D )无法判断5.合成氨反应3H 2(g)+N 2(g) 2NH 3(g)在恒压下进行时,若向体系中引入氩气,则氨的产率 ( A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6.在298K 反应BaCl2·H 2O(s) BaCl 2(s)+H 2O(g)达平衡时,p(H 2O)=330Pa 。
则反应的θ∆m r G 为( B ) (A )-14.2 kJ·mol -1 (B )14.2 kJ·mol -1 (C )142 kJ·mol -1 (D )-142 kJ·mol -17.下列反应中,K θ的值小于K p 值的是 ( C )(A )H 2(g)+Cl 2(g)═2HCl(g) (B )H 2(g)+S(g)═H 2S(g)(C )CaCO 3(s)═CaO(s)+CO 2(g) (D )C(s)+O 2(g)═CO 2(g)8.某温度下,反应SO2(g)+21O 2(g)═SO 3(g)的平衡常数K θ=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 32SO 2(g)+O 2(g)的K θ值应( C ) (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二、填空题1.在常温常压下,HCl(g)的生成热为-92.3 kJ·mol -1,生成反应的活化能为113 kJ·mol -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 a 逆 = 205.3 kJ/mol 。
第六章化学平衡 (2)

一、选择题1.( )A 0.0595B 0.00354C 0.290D 0.539【B】2.( )A △r G m表示有限体系中反应终态和始态的自由能变化BC △r G m表示维持各组分的化学势不变时,发生一个单位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D 根据△r G m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AHA12GAGGAGAGGAFFFFAFAF【A】3. ( )ABCD【B】4. 恒温下某氧化物分解反应:AO2(s)=A(s)+O2(g)的平衡常数为Kp(1),若反应2AO2(s)=2A(s)+2O2(g)的平衡常数K p (2),则 ( )A K p(1) > K p(2)B K p(1) < K p(2)C K p(1) = K p(2)D 有的K p(1) > K p(2),有的K p(1) < K p(2)AHA12GAGGAGAGGAFFFFAFAF【D】5. 下列平衡常数中都无量纲的是 ( )AHA12GAGGAGAGGAFFFFAFAFA K f、K p、KB K c、K a、K xC K x、Kp、KD K a、K x、K 【D】6. 加入惰性气体对哪一个反应能增大其平衡转化率?( )ABCD 【A】7.( )AHA12GAGGAGAGGAFFFFAFAFA BC D【A】8. 在T、p 时,理想气体反应C2H6(g) = H2(g) + C2H4(g)的Kc/Kx 为: ( )A RTB 1/RTC RT/pD p/RT【D】9. 已知分解反应NH2COONH4(s) = 2NH3(g) + CO2(g) 在30℃时的平衡常数K=6.55×10-4,则此时NH2COONH4(s)的分解压力为:( )A 16.63×103PaB 594.0×103 PaC 5.542×103 PaD 2.928×103 Pa 【A】10. 气相反应A+B = 2L+M ,在25℃下和恒定容器内进行,AHA12GAGGAGAGGAFFFFAFAF最初A 和B 各为101.325 kPa,而没有L和M,平衡时A 和B 均为(1/3)×101.325 kPa,则该反应的Kc/(mol·dm-3)为: ( )A 4.31×10-3B 8C 10.67D 16 【A】AHA12GAGGAGAGGAFFFFAFAF11. 在S、H、cV、G、F 几个热力学函数中,其数值与最低能级能量数值的选取无关的是:( )A S、H、cV、G、FB cVC cV、SD F、G、H 【C】12.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PCl5(g) 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分解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化学平衡自测题1.在T=600 K的温度下,理想气体反应:=0.25;(1)A(g)+B(g) ⇋ D(g),K1=();(2)D(g)⇋A(g)+B(g),K2=()。
(3)2A(g)+2B(g)⇋2D(g),K3A 0.25;B 0.0625;C 4.0;D 0.50。
2.在T=380 K,总压p=2⋅00 kPa下,反应C6H5C2H5(g)⇋C6H5C2H3(g) +H2(g)的平衡系统中,加人一定量的惰性组分H2O(g),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C6H5C2H5(g)的平衡转化率a ()。
C6H5C2H3(g)的摩尔分数y(C6H5C2H3)()。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条件不全无法确定。
3.在T,p及组成恒定,且不作非体积功的任一化学反应。
当反应能自动地进行时,则此反应的化学亲和势A(),Δr G(),J p/ K ();m(),J p/ K ();当反应不能自动进行时,则此反应的A(),Δr Gm(),J p/ K ()。
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则此反应的A( ),Δr GmA >0;B >1;C =0;D =1;E <0;F<1。
4.在T=300 K,反应A(g)+2B(g)⇋D(g) 的K =1。
在一抽成真空的容器中,通人A,B及D三种理想气体,在300 K时p A=p B=p D=100 kPa,在此条件下,反应()。
A 从右向左自动进行;B 从左向右自动进行;C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 条件不全无法判断。
5.温度恒定为400 K,在一个带活塞的气缸中,存在下列反应A(g)+B(g)⇋D(g) 平衡时体积为V,压力为p,D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D)。
(1) 在恒温、恒压下,向上述平衡系统中,通人惰性气体C(g),使系统的体积变大,达到新的平衡时D(g)的物质的量为n1(D),则n1(D)()n0(D);(2) 将通入惰性气体后的平衡系统,恒温压缩到原来的体积V,达到平衡态时D(g)的物质的量为n2 (D)。
则n2(D)()n1(D);n2(D)()n0(D)。
A >;B =;C <;D 两者的关系无法确定。
6.已知反应:(1) 2A(g)+B(g) ⇋2C(g),其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 K=3134/(T/K)-5.43;1=-1638/(T/K)-6.02;(2) C(g)+D(g) ⇋B(g),其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 K2=A/(T/K)+B,式中A和B的(3)反应2A(g)+D(g) ⇋C(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 K3量纲皆为一,A=();B=()。
()A A=4 772,B=0.59;B A=1 496,B=-11.45;C A=-4772;B=-0.59;D A=-542,B=17.45。
7.已知反应:2A(g)+D(g)⇋C(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g K =1 496/(T/K)-11.45 此反应在T=400 K,p =100 kPa下的Δr H m=( )kJ⋅mol-1;Δr S m=( )J⋅K-1⋅mol- 1。
( )A -2.447,-95.201;B 1.496,-11.45;C -28.64,-219.2;D 28.64,219.2。
8.已知反应:2A(g)+D(g)⇋B(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g K =3 444.7/(T/K)-26.365 起始配料比n(A)/n(D)=2。
当对反应的平衡系统恒压升温时,此反应的K ();D(g)的平衡转化率a();Δr S m();Δr H m();Δr G m()。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一定变化方向。
9.对于反应CH4(g)+2O2(g)⇋CO2(g)+2H2O(g),(1)恒压下,升高反应系统的温度,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CO2(g)的摩尔分数y( CO2)()。
假设反应的起始配料比n(O2)/n(CH4)=2。
(2) 在恒温下,增加反应系统的平衡压力,使其体积变小,这时K (),y(CO2)()。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
1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某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n K =A/(T/K)+B 式中A和B的量纲皆为一。
在给定温度范围内的任一温度下,此反应的Δr H m=();Δr S m=();Δr G m=();Δr C p,m=()。
A -ARK;B BR;C 0;D -R(AK+BT);E BRT;F ARK(上式中K为温度的单位开尔文)。
11、化学反应若严格遵循体系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反应进度”曲线进行,则该反应在A 曲线的最低点B 最低点与起点或终点之间的某一侧C 曲线上的每一点D 曲线以外某点进行着热力学可逆过程12、有一理想气体反应A+B=2C ,在某一定温度下进行,按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用Δr Gm 直接判断反应方向和限度:A 任意压力和组成B 总压101.325kPa ,物质的量分数3/1C B A ===x x x C 总压303.975kPa ,3/1C B A ===x x xD 总压405.300kPa, 2/1,4/1C B A ===x x x 13、气相反应2NO+O 2 ⇋ 2NO 2在27℃时的K p 与K c 之比值约为:A 4⨯10-4B 4⨯10-3C 2.5⨯103D 2.54⨯102 14、实际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K f 的数值与下列因素中的哪一个无关?A 标准态B 温度C 压力D 体系的平衡组成 15、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下列因素当中的哪一个而改变?A 体系组成B 标准态C 浓度标度D 化学反应式中的计量系数v B16、在相同条件下有反应式(1)A+B Ο)1(m re G ∆====2C ,(2)B 21A 21+C Ο)2(m re G ∆====,则对应于(1)(2)两式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以及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A Δr G m (1)=2Δr G m (2), K 1= K 2B Δr G m (1)=2Δr G m (2), K 1=( K 2)2C Δr G m (1)= Δr G m (2), K 1=( K 2)2D Δr G m (1)= Δr G m (2), K 1= K217、反应CO(g)+H 2O(g) ⇋ CO 2(g)+H 2(g),在600℃、100kPa 下达到平衡后,将压力增大到5000Kpa ,这时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77.0,23.1,09,1O H CO CO 22===γγγ。
这时平衡点应当 A 保持不变 B 无法判断 C 移向右方(产物一方) D 移向左方(反应物一方)18、反应2NO+O 2 ⇋ 2NO 2的Δr H m 为负值,当此反应达到平衡时,若要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可以A 升温加压B 升温降压C 降温升压D 降温降压19、反应C(s)+2H 2(g) ⇋ CH 4(g)在1000K 时的Δr Gm =19.29kJ 。
当总压为101kPa ,气相组成是:H 270%、CH 420%、N 210%的条件下,上述反应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平衡 D 不定20、在某温度下,一密闭的刚性容器中的PCl 5(g)达到分解平衡,若往此容器中充入N 2(g)使系统压力增大二倍(此时体系仍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Cl 5(g)的离解度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视温度而定21、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C 2H 6(g) ⇋ H 2(g)+C 2H 4(g)的平衡常数x c K K /比值为( )A RTB 1/RTC RT /pD p /RT22、气相反应A+B ⇋ 2C+D 在298K 、恒定容器内进行,A 和B 的初始分压分别为101.325kPa ,当反应达平衡后,A 和B 的平衡分压均为325.10131⨯kPa ,起始时容器内不含C 和D ,则该反应在298K 时的c K /mol ⋅dm -3为( ) A 4.31⨯10-3 B 8 C 10.67 D 16 23、标准态的选择对某些物理量有影响的是下述几组物理量中的哪一组A f ,μ, Δr G mB m ,μ ,ΔFC a, μ ,Δr G mD a, μ , (∂G /∂ξ)t ,p ,W f=024、某实际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用逸度表示为K f ,则Kf 与下述物理量有关的是A 体系的总压力B 催化剂C 温度D 惰性气体的数量25、反应CO(g)+H 2O(g) ⇋ CO 2(g)+H 2(g)在873K 、100kPa 下达化学平衡,当压力增至5000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77.0)O H (;23.1)CO (;10.1)H (;90.1)CO (222====γγγγ,则平衡点将( ) A 向右移动 B 不移动 C 向左移动 D 无法确定2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A(g)+B(g) ⇋ 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27、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离解度为α,欲使α增加则需采用(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保持体积不变,通入N 2气使压力增加一倍。
C 保持压力不变,通入N2气体体积增加一倍。
D 保持体积不变,通入Cl2气体压力增加一倍。
28、已知FeO(s)+C(s) ⇋CO(g)+Fe(s),反应的Δr H m为正,Δr S m为正(设Δr H m和Δr S m为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一定()A 高温有利B 低温有利C 与温度无关D 与压力有关答案:1.C,B; 2.C,A,B; 3.A,E,F,E,A,B,C,C,D; 4.C; 5.C,A,B; 6.B; 7.C; 8.B,B,C,C,A; 9.B,B,C,C; 10.A,B,D,C;11.A; 12.C; 13.A; 14.C; 15.A; 16.B; 17.D; 18.C; 19.B; 20.C; 21.D; 22.A; 23.C; 24.C; 25.C; 26.C; 27.C; 2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