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的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VOLTE学习笔记

1、VOLTE 1俗话说的好,一入豪门深似海,对于VOLTE这个新技术领域的学习认知也一样,相比传统的电信技术,它糅合了大量计算机互联网的理念,正可谓吸毒毁一生,学习VOLTE 毁三代。
但是任何复杂、先进的技术都是人类制定的,因此对于VOLTE的理解只要循序渐进,把握住总体脉络,以需求入手,应该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本系列撰文拟从一个传统的无线优化工程师的思维入手,尝试逐步揭开VoLTE神秘的面纱。
如果单从电信网络的眼光去看,VoLTE不过是承载在目前4G网络中的一种数据业务而已,只不过对于这种数据业务的QOS管理、调度需要引入新的系统或者功能进行管控,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IPmultimedia subsystem (IP多媒体子系统)或者IMS域的职责。
对于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来讲,VoLTE时代的来临对于传统的网优工作存在不小的挑战,因为大量的优化工作会从无线层面上移到业务层面的优化,熟悉一些IMS域核心网络的知识变得不可缺少。
这一篇简单得从一些IMS域的重要网元以及基础概念入手。
任何信令的交互首先涉及的是寻址或者基于用户、订阅业务的标识,例如电信网络中有IMSI、TMSI、P-TMSI、RNTI (RA-RNTI、P-RNTI、C-RNTI、SPS-RNTI )、GUTI 等等常用的用户或者业务标识,在IMS域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标识,主要有如下三种,Private User Ide ntities、Public UserIde ntities, Globally Routable User Age nt URI (GRUU)。
Private User Ide ntities:该标识最大的特点不是区分用户,而是标识用户不同的订阅业务。
因此,对于每个用户而言,都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几个这样的私有用户标识,该标识并不被用来进行SIP消息的路由寻址,而是被用来进行注册、鉴权、管理和统计。
私有标识由归属地网络运营商进行分配,遵循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 (网络访问标识)的格式,如果没有ISIM 应用,通常该私有标识会从IMSI标识中继承。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领域。
无论是个人隐私、企业机密还是国家安全,都依赖于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
为了提升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深入学习了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一、信息安全基础信息安全的概念首先需要清晰明确。
它不仅仅是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或泄露,还包括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可用性意味着信息在需要时能够被合法用户及时获取和使用;完整性保证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意外或恶意地修改;保密性则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敏感信息。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基础之一。
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效率高但密钥管理复杂;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使用公钥和私钥,安全性更高但计算开销大。
哈希函数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常见的有 MD5 和 SHA 系列。
数字签名基于非对称加密,用于验证消息的来源和完整性。
二、网络安全网络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DDoS 攻击、SQL 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等。
DDoS 攻击通过大量的请求使目标服务器瘫痪;SQL 注入利用网站数据库漏洞获取敏感信息;XSS 则通过在网页中嵌入恶意脚本窃取用户数据。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基于包过滤、状态检测等技术控制网络流量。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能够实时监测和阻止入侵行为。
VPN 技术通过加密隧道保障远程访问的安全。
三、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至关重要。
用户账号和权限管理要严格,避免权限过高导致的安全风险。
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攻击面。
Windows 和 Linux 是常见的操作系统,它们在安全机制上有各自的特点。
Windows 的用户账户控制(UAC)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更改,而 Linux 的 SELinux 提供了更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分类,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2、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3、特性:并行性、共享性4、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6、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 locked)。
7、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8、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最近啊,我算是跟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较上劲了!这玩意儿,起初我以为就是看看书、做做题,能有多难?可真学起来,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就说第一章吧,开篇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讲的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我原本以为这就是些枯燥的定义和理论,谁知道,越看越觉得心惊胆战。
比如说,那些黑客攻击的案例,什么企业的机密数据被盗取啦,个人的隐私信息被曝光啦,看得我是冷汗直冒。
我就想到了自己平时上网的那些习惯,随意连接公共 WiFi,密码设置得简单得要命,还动不动就到处注册账号,也不管那些网站靠不靠谱。
这要是真被不法分子盯上了,我的那点小秘密还不得被扒得精光啊!于是,我赶紧拿起笔,把这些重点都记了下来,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可不能这么马虎了。
学到加密技术那部分的时候,我更是被绕得晕头转向。
什么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还有哈希函数,各种算法和公式看得我眼花缭乱。
为了搞清楚这些东西,我是翻了一本又一本的参考资料,还在网上找了好多的讲解视频。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讲 RSA 加密算法的视频,那老师讲得倒是挺详细的,可我就是听不明白。
气得我呀,差点把电脑给砸了。
不过,冷静下来一想,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得慢慢来。
于是,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边看边做笔记,把每一个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还不算完,我又找了几道相关的练习题来做,总算是把这个知识点给拿下了。
还有网络安全那一块,什么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以前我只知道有这些东西,但具体是怎么工作的,那是一点儿都不清楚。
现在可好,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还要能分析各种网络攻击的手段和防范方法。
我记得有一次,我模拟了一个网络攻击的场景,自己扮演黑客,试图突破一个虚拟的网络防护系统。
结果呢,忙活了半天,一点进展都没有,反而被系统给“反杀”了。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安全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些专业的安全工程师们可真是太厉害了!学到操作系统安全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平时用的电脑系统里也隐藏着这么多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很详细)

第1章网络及其系统设计本章要点: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2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1.3 宽带城域网的设计与管理1.4 接入网技术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1.1 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在一起、由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重点: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这里既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资源,如磁盘空间、打印机、绘图仪等,也包括软件资源,如程序、数据等。
1.1.2 网络的发展过程1.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阶段人们通过通信线将计算机与终端(terminal)相连,通过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多主机多终端。
1969年在美国建成的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在ARPAnet上首先实现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不同计算机互连的网络,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
3.计算机网络成熟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问题的研究,即为OSI参考模型。
4.高速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光纤在各国的信息基础建设中被逐渐广泛使用,这为建立高速的网络辅垫了基础。
千兆乃至万兆传输速率的Ethernet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中,而基于光纤的广域网链路的主干带宽也已达到10G 数量级。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以通信所使用的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2.以使用网络的对象分类公众网络和专用网络3.以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式网络4.以网络传输速度的高低分类低速网络和高速网络5.按互连规模与通信方式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重点:最常用的两种计算机分类方法为:(1)按传输技术将其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点式网络;(2)按覆盖范围与规模将其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1.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能过将一个企业或机关的办公电脑及其外部设备联成网络,可以实现在信息共享和公文流传。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电子书

第1章交换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局域网技术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广域网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汇总全)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汇总全)————————————————————————————————作者:————————————————————————————————日期: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分类,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2、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3、特性:并行性、共享性4、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6、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7、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30-ICEPAK学习笔记.doc

ICEPAK学习笔记张永立2010-09-13目录学习Tutorials (5)算例一:翅片散热 (5)流量单位CFM: (5)ICEPAK的分析流程: (5)Peclet数: (5)网格Peclet数: (5)注意opening和风扇的边界条件设置: (6)算例二:RF放大器 (6)射频功率放大器简介: (6)Wall/Enclosure/Block/Plate的区别: (7)Wall的内侧(inner)和外侧(Outside)是如何定义的? (7)Enclosure内部是否有网格,内部是如何定义和处理的? (7)PCB板的定义(Rack/Board/HeatDissipation/TraceLayers): (7)HeatSink的定义尺寸含义: (7)算例三:风扇位置优化 (7)格栅(Grille)可以定义倾斜角度: (7)类型为“hollow”的Block内部没有网格: (8)优化参数的定义: (8)定义并显示多工况报告(report): (8)如何修正风扇模型中P-Q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 (8)注意network block的用法: (9)算例四:冷板的模拟(Cold-Plate) (9)在Block1内部又建立Block2意味着什么? (9)注意优先级的应用: (9)算例五:热管模拟 (9)Unpack的应用: (9)各向异性导热的设置: (9)嵌套assembly的使用方法: (9)算例六:协调网格/非协调网格对比 (10)ICEPAK的默认参数设置: (10)为什么ICEPAK写出的*.res文件不能读入到CFD-Post后处理? (10)算例七:高级网格划分 (10)建立Assembly实现非连续网格划分时需要注意: (10)掩膜板划分网格需要注意: (11)接触热阻和薄导热板的差别是什么? (11)注意:ICEPAK中不允许两个“thin objects”交叠在一起! (12)算例八:计算Grille损失系数(批处理/优化) (12)ICEPAK中多孔板的创建方法: (12)注意多种批处理的设置和后处理功能: (12)算例九:两种散热器翅片散热效果(参数开关) (12)多种散热器对比可以在一个case中通过切换开关来实现: (12)一个case计算多种散热器模型不需要预先生成网格: (12)本算例的opening边界没有设置压力边界条件: (12)算例十:最小化热阻(参数优化) (13)计算域外延: (13)新材料的定义: (13)如何才能激活ICEPAK的优化参数(optimization)? (13)优化计算的基本步骤: (13)算例十一:ICEPAK的辐射模型 (14)自然对流最好给定非零速度的初始条件: (14)辐射模型一:S2S模型 (14)辐射模型二:DO模型 (14)三种计算结果对比: (14)算例十二:瞬态模拟 (15)定义一个瞬态问题: (15)随时间变化函数实体的定义方法: (15)非定常动画: (15)算例十三:Zoom In功能 (15)注意本算例hollow Block的用法: (15)Grille的方向问题: (15)Grille和Resistance的差别: (16)当所设置的ZoomIn区域和系统中的实体(object)相交时: (16)关于ZoomIn的详细分析: (16)直接详细计算和通过ZoomIn详细计算的结果差别比较: (16)算例十四:IDF导入功能 (16)IDF文件说明: (16)注意“Group”的应用: (17)算例十五:CAD导入功能 (17)CAD几何面导入成ICEPAK实体(object)的方法: (17)Mentor输出文件格式: (17)Mesher HD网格: (17)如何查询网格数量和质量? (17)如何并行计算? (17)如何重启动计算? (17)算例十六:PCB板的Trace导入 (17)可以导入Trace的文件格式: (17)如何能够查询材料库函数的具体物性参数? (18)ICEPAK是如何根据导入的trace计算热导率的? (18)PCB实体不能兼容非连续网格: (18)PCB实体和Block实体有什么区别? (18)IDF导入的模型划分网格出错: (19)算例十七:Trace焦耳热 (19)给定局部关心的Trace焦耳热: (19)计算过程中中途强制停止计算的后果: (19)算例十八:微电子封装 (19)注意封装库的选择和使用: (19)注意network类型的Block的设置和结果温度查询方法: (20)注意探针(probe)的使用: (20)为什么文本输出和图形显示的最高温度差别很大? (20)算例十九:多级网格 (20)定义assembly时需要注意: (20)注意多级网格的用途和用法: (21)算例二十:BGA封装的Trace导入 (21)注意导入BGA中trace的方法: (21)计算封装内部的热问题没有流动: (21)注意本算例自然对流系数的处理方式(不是常数): (21)注意Rjc的计算方法: (21)算例二十一:30所ICEM题目 (22)如何在ICEPAK中实现模拟? (22)经验技巧总结 (22)1.如何把元器件功率导入ICEPAK中? (22)2.应用“two resistor”双热阻模型计算温度不合理的问题 (23)3.关于IDF文件的说明 (24)4.IDF中间格式如何导入Pro/E (24)5.关于常用EDA软件的介绍 (24)6.PADS和Protel文件格式互转 (28)7.Protel的数据输入给ICEPAK的方法 (29)学习Tutorials算例一:翅片散热流量单位CFM:CFM是一种流量单位cubic feet per minute 立方英尺每分钟1CFM=28.3185 L/MINICEPAK的分析流程:建模——模型检查——划分网格——网格观察——检查Reynolds和Peclet数——求解Peclet数:peclet number,用P或Pe表示,是一个无量纲数值,用来表示对流与扩散的相对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不错的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第二章数据通信
(1)数据通信******两个实体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2. 1数据通信技术
2.1.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2)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为连续的值的数据(3)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为离散的值的数据(4)模拟、数字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模拟数据经过编码解码器
(CODEC)转换成数字数据,
数字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器转
换成模拟
数据(MODEM)
(5)数字信号传输与模拟
信号传输各自的优缺点?
模拟传输是一种不考虑内容
的传输模拟信号的方法,在
传输过程中,模拟信号经过
一定距离的传输之后,必定
会信号衰减,为实现长距离
传输,模拟信号传输都要使
用信号放大器,可是,放大
器也会增加噪音分量,如果
经过串连的放大器来实现长
距离传输,信号将会越来越
畸形;与此相反,数字传输
与信号有关。
衰减会危及数
据的完整性,数字信号只能
在一个有限的距离内传输,
但为了获得更远的传输距
离,能够使用中继器,中继
器接收数字信号,将数字信
号转换成1的模式和0的模
式。
2.1.2 多路复用
(1)多路复用的分类及其
解释
A. 频分多路复用(FDM)
利用传输介质中不同的载波频率来同时运载多个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B. 时分多路复用(T
DM)
利用介质能达到的位传输率超过传输数字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率的优点,利用每个信号在
时间上交*,从而传输多个数据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2)T1载波的位结构及传输速率
共193位,第8位是信令和控制信号,第193位是帧编码,传输速率是1.544M/BPS (3)两种PCM载波的传输
速率以及T2、T3载波的传输
速率
一种是和T1载波一样的
1.544M/BPS,另一种是
2.048M/BPS。
T2载波的传输
速率是6.312 M/
BPS,T2载波的传输速率是
46.304 M/BPS。
2.1.3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异步传输一次传输一
个字符的数据,每个字符用
一个起始位引导,用一个结
束位结束,一般起始位为0,
停止位为1
(2)同步传输
为了使接收方确定数据块的
开始和结束,还需要另外一
级的同步,即每个数据块用
一个前文(preamble)位的
模式开始,用一个后文
(postamble)位模式结束,加有
前后文的数据称为一帧。
2.2数据交换技术
2.2.1线路交换
(1)什么是线路交换?经
过网络中的节点在两个站点
之间建立专用的通信线路进
行数据传输的交换方式
(2)线路交换所历经的三
个阶段线路建立,数据传
送,线路拆除
2.2.2 报文交换
(1)什么是报文交换?将目的地址附加在报文中,然后让报文从节点到节点的经过网络传输的交换方式(2)报文交换比较线路交换的优缺点
a.线路效率高
b.无需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传送数据
c.不会出现如线路交换中因通信量变大而导致的呼叫被封锁现象,只是报文传送延迟
d.能够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e.能够建立报文的优先权
f.报文交换网络能够进行速
度和代码的转换
g.发送部操作终端的保文
能够被截获,然后存储或重
新选择到另一台终端的路径
h.报文交换的主要缺点是
她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
通信要求
2.2.3 分组交换
(1)概念解释
分组交换是一种结合了报文
交换和线路交换各自优点的
交换技术,其中,它采用了
限制长
度的数据报,以及虚拟连接
的虚电路方法,从而达到更
好的交换效果。
2.2.4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1)三种交换技术适用的
不同场合
a.对于交互式通信来说,
报文交换是不合适的;
b.对于较轻的和/或间歇式
负载来说,线路交换是最合
算的,因为能够经过电话拨
号线路
来使用公用电话系统。
c.对于两个站点之间很重的
和持续的负载来说,使用租
用的线路交换线是最合算
的。
d.当有一批中等数量数据必须交换到大量的数据设备时,宁可用分组交换方法,这种技
术的线路利用率是最高的。
e.数据报分组交换适用于短报文和具有灵活性的报文。
f.虚电路分组交换事宜浴场交换和减轻各站的处理负担。
2.2.5 信元交换
ATM(异步转移模式)采用信元交换
2.3 数据传送方式
(1)分类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2)在并行通信中数据传
输所使用的并行数据总线的
物理形式
a.计算机内部的数据总线
很多就直接是电路板
b.扁平带状电缆
c.圆形屏蔽电缆
2.3.2串行输入/输出
(1)串行输入的特点
串行数据传输中,每次只传
送一位数据,速度比并行传
输慢,可是,实现串行传输
的硬件
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特
点。
2.3.3 串行数据通信
(1)电话系统进行串行通
行的三种方式
a. 单工通信
b. 半双工通信
c. 全双工通信
(2)串行数据的传输、接
收的定时能够经过数据链路
控制来实现
(3)串行数据通信的两种
传输方法
a.异步串行传输
通信硬件经过附加同步信息
的方法传输数据
b.同步串行传输
同步信息包含在信息块内的
方法
(4)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优缺点
a. 同步通信取消了每个字节的同步位,从而使数据位在传送为中所占比率增大,提高了传
送效率。
b. 同步通信容许用户传送没有意义的二进制数据
c. 允许PC机用户经过同步通信网络与计算机实现通信2.4检错与纠错
(1)检错法的概念
检错法是指在传输中仅仅发送足以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差错的附加位。
(2)检错法的分类
a.奇偶校验法
b.冗余校验法(LRC)
c.循环冗余校验法(CRC)
2.4.2纠错法
(1)自动请求重发(ARQ)
当发送站向接收站发送数据
块时,如果无差错,则接收
站回送一个肯定应答,即
ACK指令;
如果接收站检测出错误,则
发送一个否定应答,即NCK
指令,请求重发。
(2)正向纠错法
发送站发送能使接收站检错
纠错的冗余位 2.5 通信硬件
2.5.1调制解调器
(1)调制解调器是一种数
据通信设备(DCE)
(2)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就
是将数据在数据格式与模拟
格式之间转换
(3)AT指令集
a.ATD------拨号指令
(ATDP:脉冲拨号,ATDT 音频拨号)
b.ATH------挂机指令c.ATA------应答指令(ATSO=0表示取消自动应达,=某个非零整数,则表示振铃这个整数次后应答) d.ATZ------将调制解调器内寄存器的值设为默认
2.5.2 RS-232标准
(1)何谓RS-232
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数据终端设备与数据通信设备在进行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时的接口,EIA RS-232C (2)RS-232的物理层特性
a. 机械特性
接口标准的机械部分指定两
个通信装置如何连接。
规定
了有两个连接器,接到DCE
的为母,
接到DTE的为公。
标准规定
使用25针连接器,DB25连
接器已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标
准。
b. 电信号特性
+3V~+15V的正电压表示
SPACE
-3V~-15V的负电压表示
MARK
在-3V~+3V之间构成一个转
换区域,实际上,传输一般
使用+(-)12V
c. RS-232C引脚分配
I. 引脚功能分类
A. 数据线路:分为数据传送
和接收两条线路发送数据
(TD,引脚2),接收数据(RD,
引脚
3)
B. 控制线路:控制线路传送
PC或调制解调器中某些条
件的ON/OFF指标来指示该
引脚线路的
状态处于开启或是关闭
①DTR,引脚20:数据终端就
绪,由PC产生以使调制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