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理
如何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
要如何形成完整且共同关注孩子的良好素质机制,是每个家庭、学校和社会成员都应深思的问题。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社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家庭: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精神港湾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父母应积极主动地营造温馨饱含爱与关怀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精神港湾,帮助孩子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父母应积极与孩子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建立平等自由的对话关系,指导孩子表达情绪,帮助解决问题。
提供积极的家庭支持:安慰和鼓励孩子的情感抒发,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强加自己的意愿,给予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
看重情感表达:父母应愿意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关心,用积极主动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二、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重要场所,教师应积极主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学会与人相处。
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共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活动,指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三、社会:形成完整多元化的心理支持体系社会应积极主动地构建多元化的心理支持体系,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资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网点:加大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网络的建设,为孩子提供方便快捷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孩子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有适应能力,能积极面对挫折、调整情绪、维持良好的心态与情感状态。
对于孩子来说,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了解并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了解和倾听孩子的情绪1. 注意情绪表达:孩子的情绪通常通过各种行为和表达方式来体现。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应该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且尊重他们的感受。
通过倾听和观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
2. 提供情绪表达的机会:为了帮助孩子有效地表达情绪,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使用言语、绘画或写作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3. 不忽视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孩子也不例外。
我们不应该忽视或排斥孩子的负面情绪,而是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这些情绪,尽可能提供支持和安慰。
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1. 培养自尊:孩子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一个积极的认识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认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2. 提供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我们可以通过稳定的家庭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
3. 培养社交能力:孩子的社交能力对于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4. 灵活适应变化:生活中的变化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灵活适应变化。
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帮助他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校园氛围1.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个性,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2. 学校氛围:学校是孩子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现代的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我们是否真正地关注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压力的增加,孩子们也在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
一、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青少年的情感需要不断地变化,但孩子的情感需求却经常被忽略。
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
对于孩子自尊心的建立十分重要,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肯定和赞赏,并积极鼓励他们去尝试各种不同的事情。
如果孩子因为某个方面的成绩不好或者是被同学嘲笑受到了伤害,父母不应该责怪孩子或者是把孩子的失败视为可耻的事情,而是要着重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帮助孩子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们往往缺乏自己的发言权,因此他们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深藏在心底。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耳朵,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状态,才能实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目标。
在聆听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和用词。
不要过于强硬,或者是一直打断对方的话,这样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和积极性,不愿意跟家长分享心里话。
要用一种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感受,并且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家长要给予孩子独自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拥有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自由和独立。
父母也要保持独立和个性的气质,不把自己的人生和情感问题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才可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孩子也需要一个安全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泄内心的情感和压力。
在孩子受到挫折或者压力的时候,不要过于干涉,而是应该给予孩子安全、支持和理解,让孩子可以拥有一个安全而舒适的环境,安心地处理压力和寻找解决的方法。
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而家庭教育除了注重学业与技能的培养外,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探讨家庭教育在其中的角色。
一、沟通是关键沟通是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
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要给予耐心的倾听和理解,积极引导他们表达感受,帮助他们解决烦恼。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二、营造稳定的家庭环境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
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关心和尊重。
例如,父母之间的互敬互爱、相互支持,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有利于他们良好的心理发展。
三、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情感智力的水平,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冲突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他们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引导他们学会有效地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
培养孩子的情商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益,还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取得成功。
四、教会孩子自我调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孩子需要学会自我调节。
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应对困难的态度。
他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和评估进展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会自律和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压力,增强抵御困难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五、提供专业支持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过程中,父母有时候需要借助专业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专业人士能够通过评估孩子的心理状况、提供咨询和治疗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困扰,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儿童心理健康关注孩子心理成长

儿童心理健康关注孩子心理成长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情绪稳定、自尊心强、适应能力强等。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关注三个方面来论述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相关因素。
一、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父母宽容、理解和关爱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其听从规则、独立自主的能力。
其次,家庭关系和谐稳定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父母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助,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和稳定感,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学校作为儿童的重要成长环境,应该承担起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提高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互动。
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为儿童提供咨询和支持。
三、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将儿童心理健康纳入重要议程。
首先,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加大对心理健康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提供儿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
其次,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媒体、社会组织等渠道,普及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
此外,家长、教师和社会大众也应该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结语儿童心理健康关注孩子心理成长,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家庭环境的良好培养、学校的关注和教育、社会的重视都是保障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出健康快乐的下一代。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或家长,我们有责任关注并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然而,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如何有效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倾听与理解首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家长的倾听和理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他们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能够与家长沟通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家长应该时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并试图理解他们的处境。
二、积极沟通积极的沟通对于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对话,并适时地传达关心和支持。
通过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困惑,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和疑虑,让他们感到有安全感和被接纳的重要性。
三、建立信任建立信任是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建立忠诚、开放和信任的关系,使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这种信任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并鼓励他们主动与家长分享自己的问题和挑战。
而家长通过保持对孩子的承诺和信守许诺来进一步巩固这种信任关系。
四、注重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教育,教导孩子如何表达情感、调节情绪,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以及适应压力和困境的能力。
五、提供支持和引导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努力和成就给予鼓励和赞赏,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知晓心理问题的迹象家长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迹象,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1、积极情绪的培养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培养孩子,因为这种情绪是让孩子心理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家长以身作则的教育孩子,时刻保持这种情绪,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状态。
2、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许多父母对孩子实施了过度教育,结果反而对孩子造成了人格上的扭曲。
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支配过多,会让孩子变得很脆弱,常常为了避免错误而放弃自己的创造性,放弃通过失败来学习的机会。
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
另一方面,强烈的压抑会使孩子产生人格上的扭曲。
3、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教孩子学会心理自助,懂得最成功的人背后也要经历无数次失败,让孩子勇敢的面对挫折,用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不要钻牛角尖。
要让孩子在不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将心里的负面情绪适当发泄出来,千万别让孩子流着泪过夜,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受挫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坚强的品格能激发一个孩子崇高的责任意识,它也就是在痛苦和挫折站立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孩子拥有也一种应对挫折的力量就可以支撑自己的那片天空。
4、耐心等待,给孩子成长的时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不尽相同。
有的孩子发育早,思维敏捷,听话懂事,记忆力超群;而有的孩子发育晚,思维迟钝,乖张顽皮,记不住事情。
这时候,就要求家长抱着宽容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5、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整体素质的基础,是从小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睦民主的家庭关系,才有助于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
6、父母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对于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能有主观的判断,而不至于一遇到问题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无论是青春期的问题,还是孩子学习的问题。
孩子越大,独立意识越强,所以父母应当学会放松自己的管束,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学会让孩子自己做主而不是所有都替孩子做决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锻炼孩子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正视孩子的能力和价值,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否定,应该让孩子觉得无论什么时候,家庭永远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长、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都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提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本文将探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积极面对挑战并且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孩子个人的幸福,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孩子认知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通过教育,孩子可以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学会倾听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这种情感智慧将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孩子可以了解并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宽容和友善的态度。
他们将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
这意味着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提供安全感。
此外,家长还应该避免过度保护孩子。
适度的挫折和困难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应对问题和逆境的能力,让他们更加坚强。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2. 营造积极的学校环境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教育者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向学生传达有关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3. 建立学生心理服务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有关家庭教育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热切的期盼,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教育子女,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了。
”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长?这或许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我从教的生涯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家庭:孩子父亲忠厚老实,母亲却因为生性好强,与邻居关系处得不大好,于是她把满腔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考第一,为她扬眉吐气。
她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资质,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规律。
每天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陪孩子做作业,直至深夜。
只要孩子稍有差池,便会遭到母亲的打骂,她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这样做,都是为了这个家不让别人瞧不起,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对母亲的做法根本就不理解,在家庭教育的高压政策下,孩子只好说谎:考试后修改分数、为了贪玩借故不回家……出现这些问题后,孩子的母亲没有及时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硬是把责任推给了孩子,对孩子也愈是非打即骂,孩子感觉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开始厌学,到了中学又迷上了上网,开始逃学,心力憔悴的母亲病倒了,可她就是不明白,自己花了这么大的心血,为何换来的却是如此的结果……
很显然,这是一个失败的家教,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要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成长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可她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没有对孩子因势利导,更何况她对孩子的学习目的进行了误导__学习就是为了扬眉吐气,泄私愤。
在孩子的心目中,这样的学习目的,根本就不可能认可。
孩子考试得了八十分,已经很努力了,可你非要他得一百分,非要他在考试中得第一,他会快乐吗?要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分数固然重要,可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已经努力了,可成绩还是不大理想,你可以帮助孩子找找,是不是他的学习方法不对头,如果孩子贪玩不爱学习,你是否可以用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其实他真的很不错,只要在某些方面努力了,就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在学习中你可以对孩子一点一点提出自己的要求,只要孩子有了进步,你就可以给于肯定,要让孩子感觉你对他(她)是多么地疼爱,又是多么地希望他(她)成材,这样孩子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明白家长的用意,这样做对他们的成长也就更为有利!
二、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
不知道在坐的家长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我是真的对孩子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教育,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我也用尽了鼓励的方式,可孩子就是不吃你这一套,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那么也请大家仔细地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也真的忽略了一些什么?
你有过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夫妻吵架、打架,婆媳不和吗?
你有过整天整夜迷恋打扑克、玩麻将、跑胡、喝酒,连检查孩子作业的空闲都没有吗?
你喜欢当着孩子的面奚落婆婆的不是,交流一些如何虐待婆婆的经验吗?
“这是你的,别让人拿了”
“在学校,别人欺负你,你就以牙还牙”
“现在的教师啊,就这样”
“你奶奶真的是死老筋”
……
这样的言语是否就在你们的不留意间脱口而出。
“妈妈,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让奶奶住在我们家,为什么不让叔叔家的孩子到我们家玩,就因为你说的奶奶偏心吗?就因为叔叔借了我们家的钱没还吗?我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孩子在日记中流露的困惑,试想我们在忙碌之余,几时聆听过这样的心声!我们几时又以朋友的身分走进过孩子的心灵!
在坐的各位都看过电视,或许还记得这样一个清晰的镜头:一个女人端来热水,对年迈的老人说:“妈,泡泡脚吧!”当这个女人转身时,发现年幼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热水,“妈妈,泡泡脚吧!”那稚嫩的童音带给母亲的该是何等的震撼!当我们看到这样的镜头的时候,又该是多么的羡慕:我有如此懂事的孩子多好啊!
我国著名的童话作家郑渊浩,有一次和孩子上街,挑选了一台款
式新颖的34#彩电。
付完款,这位大作家直接将彩电送到了父母的住处,孩子不解地问:“为什么不把电视机留给自己,而要送到奶奶家去。
”郑渊浩对孩子说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以后可能看不到,而我们有的是时间,以后我们还可能看上原子弹电视。
”孩子若有所思。
第二天,郑渊浩和孩子吃饭时,孩子夹起餐桌上的一只大龙虾,送给父亲。
作家问:“你为什么不吃?”孩子说:“你的年纪大了,我的年纪还小,我以后吃原子弹龙虾的时候,你可能吃不到了。
”
这些言语与实例都饱含了一个道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见,家长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下一代人。
三、用适度放手的方式,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自立能力越来越差,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了。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没带红领巾,被值日生扣了分,我得知情况后问他,他理直气壮地说:“今早妈妈没给我放在书包里”,开学没几天,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在家里做完作业忘了把书放在书袋里,有一个同学竟然连续四天没带数学书。
去年下半年,我任教六年级,对班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能早上起来自己叠被子、吃完饭能自己洗碗筷、衣服领巾脏了能自己洗、学习用具不用大人提醒都能自己准备好的仅占30%,还有70%的学生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
这些孩子的自立能力哪里去了?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摔倒了,中国妈妈赶快跑过来扶起孩子,又拍又哄,那种心疼溢于言表,美国妈妈却
笑对孩子说:别怕,赶快爬起来,哪怕孩子摔得鼻青脸肿,美国妈妈还是会笑对孩子说:赶快爬起来。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或许能领悟到什么,其实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就在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中,就在我们一个瞬间的放手中培养起来了。
记得我的孩子在读四年级的时候,起先,每天早上都要我叫他起床,后来我感觉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对他说:从明天起,我再也不叫你了,你得自己起来。
第二天,他迟到了,回来哭着告诉我,老师罚了他,我忍住心疼对他说,记得自己按时起床,第三天、第四天。
以后的许多日子里,他终于不用我叫,也能自己起床了,很多事情我都这样地要求他,决不包办代替。
现在,他在外地读书,自立能力很强,少去了我很多的担心,我也感到很欣慰。
其实有时候我们放下心疼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便能让孩子逐步成长起来。
四、用坦然的态度,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有的亲人都围绕着他们转,这众多的独生子女融入到一个学校,融入到一个教学班,时时会遇到一些让他们措手不及的事,他们不知道怎样处理,他们常常会把在学校受到的委屈带回来向家长倾诉,为了寻求家长的癖护,他们或许会夸大其词,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是疼之流泪?是奋而护之?还是数落了之?
就在前几天我同事的一个女儿,因为遭到了班中同学的误会,心中郁郁寡欢,回来向母亲一说,同事感觉孩子正面临高考,不能因为
一些不良情绪影响孩子,可这事还得教会孩子怎么处理,于是同事坦然地对孩子说:你觉得是对的,就别去理会,让他们去说吧,坦然面对;他们那样说或许也有他们的道理,或许他们也并不是针对你来说的,事后从同事那儿得之,她女儿班中的同学主动向她道了歉,同事的女儿也已释怀。
用坦然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眼泪,这样能让孩子学会宽容!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未来的希望,相信在坐的各位能在生活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你们艰辛的付出就是家庭的欢笑,也是今后社会的稳定,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