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实验报告 Windows环境下snort的安装及使用

合集下载

snort入侵检测实验报告

snort入侵检测实验报告

snort入侵检测实验报告《snort入侵检测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snort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中的入侵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搭建实验环境,模拟各种入侵行为,并利用snort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最终得出了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一、实验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监测和防范网络入侵的重要角色。

snort作为一款开源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

二、实验目的1. 了解snort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2. 掌握snort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方法;3. 利用snort系统对网络中的入侵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4. 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三、实验环境搭建1. 硬件环境:PC机一台,网络交换机一台;2. 软件环境:Ubuntu操作系统,snort入侵检测系统;3. 实验网络: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环境,包括多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

四、实验步骤1. 安装和配置snort系统;2. 在实验网络中模拟各种入侵行为,如端口扫描、ARP欺骗、DDoS攻击等;3. 使用snort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4.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snort入侵检测系统,并对网络中的入侵行为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snort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到各种入侵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一些新型的入侵行为可能无法及时识别和防范。

六、实验结论snort入侵检测系统是一款高效、灵活的入侵检测工具,能够有效地监测和防范网络入侵行为。

然而,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

七、改进建议1. 不断更新snort系统的规则库,以适应新型的入侵行为;2. 加强对snort系统的配置和管理,提高其检测和防范能力;3. 结合其他安全设备,构建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入侵检测实验报告小结(3篇)

入侵检测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提高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环境搭建(1)硬件环境:一台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用于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2)软件环境:安装Snort入侵检测系统、WinPCAP抓包工具、Wireshark网络分析工具等。

2. 实验步骤(1)安装WinPCAP:按照向导提示完成安装,使网卡处于混杂模式,能够抓取数据包。

(2)安装Snort:采用默认安装方式,完成安装。

(3)配置Snort:编辑Snort配置文件,设置规则、端口、网络接口等信息。

(4)启动Snort:运行Snort服务,使其处于监听状态。

(5)抓取数据包:使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观察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效果。

(6)分析数据包:对抓取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验证入侵检测系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报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Snort入侵检测系统成功启动,并进入监听状态。

(2)通过Wireshark抓取到的数据包,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出攻击行为,并发出报警。

(3)分析数据包,发现入侵检测系统对多种攻击类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2. 实验分析(1)Snort入侵检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良好,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网络攻击行为。

(2)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入侵检测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掌握了Snort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中,发现入侵检测系统对某些攻击类型的检测效果不够理想,如针对加密通信的攻击。

这提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入侵检测系统。

四、实验总结与展望1.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对入侵检测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防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入侵检测实验报告

入侵检测实验报告

入侵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环境搭建1安装winpcap按向导提示完成即可(有时会提示重启计算机。

)使网卡处于混杂模式,能够抓取数据包。

2安装snort采用默认安装完成即可安装完成使用下列命令行验证是否成功C:\Snort\bin>snort.exe -W (也可以看到所有网卡的Interface 列表)看到那个狂奔的小猪了吗?看到了,就表示snort 安装成功。

3安装和设置mysql设置数据库实例流程:建立snort 运行必须的snort 库和snort_archive 库C:\Program Files\MySQL\MySQL Server 5.0\bin>mysql -u root -pEnter password: (你安装时设定的密码,这里使用mysql 这个密码)mysql>create database snort;mysql>create database snort_archive;使用C:\Snort\schemas 目录下的create_mysql 脚本建立Snort 运行必须的数据表snort\schemas\create_mysqlc:\mysql\bin\mysql -D snort_archive -u root -psnort\schemas\create_mysql附:使用mysql -D snort -u root -p命令进入snort数据库后,使用show tables命令可以查看已创建的表。

建立acid和snort用户,在root用户下建立mysql> grant usage on *.* to "acid"@"localhost" identified by "acidtest"; mysql> grant usage on *.* to "snor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snorttest"; 为acid用户和snort用户分配相关权限mysql>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alter on snort .* to"snort"@"localhost";mysql>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alter on snort .* to"acid"@"localhost";mysql>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alter on snort_archive "acid"@"localhost";mysql>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alter on snort_archive "snort"@"localhost";4测试snort启动snor tc:\snort\bin>snort -c "c:\snort\etc\snort.conf" -l "c:\snort\logs" -i 2 -d5安装虚拟机安装成功如下Ping 通表示虚拟机和主机能够正常通信。

实验五:入侵检测技术

实验五:入侵检测技术

实验五:入侵检测技术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熟悉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使用。

实验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入侵检测的作用和原理2.理解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区别3.掌握Snort的安装、配置和使用等实用技术二、实验原理1、入侵检测概念及其功能入侵检测是指对入侵行为的发现、报警和响应,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完成入侵检测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的集合。

入侵检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视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2). 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

3). 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并报警。

4). 统计分析异常行为。

5). 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行为。

2、入侵检测的分类根据IDS检测对象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将IDS分为基于网络的IDS(简称NIDS)和基于主机的IDS(简称HIDS)。

NIDS和HIDS互为补充,两者的结合使用使得IDS有了更强的检测能力。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HIDS历史最久,最早用于审计用户的活动,比如用户登录、命令操作、应用程序使用资源情况等。

HIDS主要使用主机的审计记录和日志文件作为输入,某些HIDS也会主动与主机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得不存在于系统日志的信息。

HIDS所收集的信息集中在系统调用和应用层审计上,试图从日志寻找滥用和入侵事件的线索。

HIDS用于保护单台主机不受网络攻击行为的侵害,需要安装在保护的主机上。

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NIDS是在网络中的某一点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并通过协议分析、特征、统计分析等分析手段发现当前发生的攻击行为。

NIDS通过对流量分析提取牲模式,再与已知攻击牲相匹配或与正常网络行为原形相比较来识别攻击事件。

主机入侵检测实验报告(3篇)

主机入侵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的搭建过程。

3. 学习如何使用主机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入侵检测。

4.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OSSEC3. 实验网络拓扑:单主机局域网三、实验步骤1. 系统环境准备(1)安装操作系统:在实验主机上安装Windows 10操作系统。

(2)安装OSSEC:从OSSEC官网下载最新版本的OSSEC安装包,按照安装向导完成安装。

2. 配置OSSEC(1)配置OSSEC服务器:- 编辑`/etc/ossec.conf`文件,设置OSSEC服务器的基本参数,如服务器地址、日志路径等。

- 配置OSSEC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方式,如SSH、SSL等。

- 配置OSSEC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日志数据。

(2)配置OSSEC客户端:- 在客户端主机上安装OSSEC客户端。

- 编辑`/etc/ossec.conf`文件,设置客户端的基本参数,如服务器地址、日志路径等。

- 配置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

3. 启动OSSEC服务(1)在服务器端,启动OSSEC守护进程:```bashsudo ossec-control start```(2)在客户端,启动OSSEC守护进程:```bashsudo ossec-control start```4. 模拟入侵行为(1)在客户端主机上,执行以下命令模拟入侵行为:```bashecho "test" >> /etc/passwd```(2)在客户端主机上,修改系统配置文件:```bashecho "test" >> /etc/hosts```5. 检查OSSEC日志(1)在服务器端,查看OSSEC日志文件:```bashcat /var/log/ossec/logs/alerts.log```(2)分析日志文件,查找与入侵行为相关的报警信息。

windows下Snort的配置与使用

windows下Snort的配置与使用

windows下Snort的配置与使用实验1:Snort的配置与使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习Snort的配置与使用,要求:1)掌握Snort入侵检测环境的搭建;2)掌握Snort的配置与使用;3)熟悉Snort的工作原理。

2实验设备及材料1)系统环境:Windows XP/Windows 20032)软件安装:JDK:jdk-6u17-windows-i586.exe(可选)TOMCAT:apache-tomcat-5.5.30.exe(可选)MySQL:mysql-5.5.15-win32.msiWinPcap:WinPcap_4_1_2.exeSnort:Snort_2_9_1_Installer.exeIDSCenter:idscenter109b21.zip3实验内容3.1软件安装与配置3.1.1 JDK安装与配置软件版本:jdk-6u17-windows-i586.exe双击jdk-6u17-windows-i586.exe安装JDK,安装完后设置环境变量:变量名变量值java_home 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7classpath 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7\jre\libpath 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7\binjava –version // 查看软件版本信息,确定软件是否安装成功3.1.2 Tomcat安装与配置软件版本:apache-tomcat-5.5.30.exe、apache-tomcat-5.5.30-admin.zip 1)安装apache-tomcat-5.5.30.exe安装过程中会要求指定JRE的安装目录,确定端口,用户名和密码(用于可视化配置界面登录)。

启动Tomcat:验证安装是否成功:http://localhost:8088/http://127.0.0.1:8088/2)安装pache-tomcat-5.5.30-admin.zip首先解压apache-tomcat-5.5.30-admin.zip,用解压后的文件替换以下tomcat 文件。

入侵检测软件Snort的使用实验

入侵检测软件Snort的使用实验

⼊侵检测软件Snort的使⽤实验1.安装和配置 IDS 软件 Snort并查看⽹卡信息从返回的结果可知主机上有哪个物理⽹卡正在⼯作及该⽹卡的详细信息。

图中显⽰此计算机只有1个⽹卡,且该⽹卡具有物理地址。

2.输⼊ snort –v –i1命令启⽤ Snort并捕捉到⼀些流量3. 配置snort3.1打开 snort配置⽂件,设置 Snort 的内部⽹络和外部⽹络⽹络检测范围。

将 Snort.conf ⽂件中的 var HOME_NET any 语句的 any 改为⾃⼰所在的⼦⽹地址,即将Snort 监测的内部⽹络设置为所在的局域⽹。

我实验的机器ip地址为192.168.1.131,故⼦⽹地址应该为192.168.1.0/243.2配置⽹段内提供⽹络服务的 IP 地址,只需要把默认的$HOME_NET 改成对应的主机地址即可。

var DNS_SERVERS $HOME_NETvar SMTP_SERVERS HOME N ETvarHTTP S ERVERS HOME_NETvar SQL_SERVERS HOME N ETvarTELNET S ERVERS HOME_NETvar SNMP_SERVERS $HOME_NET3.3配置动态预处理器库# path to dynamic preprocessor librariesdynamicpreprocessor directory c:\Snort\lib\snort_dynamicpreprocessordynamicpreprocessor file c:\Snort\lib\snort_dynamicpreprocessor\sf_dce2.dlldynamicpreprocessor file c:\Snort\lib\snort_dynamicpreprocessor\sf_dns.dlldynamicpreprocessor file c:\Snort\lib\snort_dynamicpreprocessor\sf_ftptelnet.dlldynamicpreprocessor file c:\Snort\lib\snort_dynamicpreprocessor\sf_sdf.dlldynamicpreprocessor file c:\Snort\lib\snort_dynamicpreprocessor\sf_smtp.dlldynamicpreprocessor file c:\Snort\lib\snort_dynamicpreprocessor\sf_ssh.dlldynamicpreprocessor file c:\Snort\lib\snort_dynamicpreprocessor\sf_ssl.dlldynamicengine c:\Snort\lib\snort_dynamicengine\sf_engine.dll3.4修改配置⽂件 classification.config 和 reference.config的路径:include c:\Snort\etc\classification.configinclude c:\Snort\etc\reference.config其中 classification.config ⽂件保存的是规则的警报级别相关的配置,reference.config ⽂件保存了提供更多警报相关信息的链接。

snort入侵检测实验报告

snort入侵检测实验报告

Snort入侵检测实验报告1. 引言Snort是一种开源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Snort进行入侵检测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软件和硬件环境:•一台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Snort软件•一个用于测试的虚拟网络环境3. 实验步骤步骤1: 安装Snort首先,我们需要在Linux计算机上安装Snort软件。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行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snort步骤2: 配置Snort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对Snort进行配置。

打开Snort的配置文件,可以看到一些默认的配置项。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对这些配置项进行修改。

例如,可以指定Snort的日志输出路径、规则文件的位置等。

步骤3: 下载规则文件Snort使用规则文件来检测网络流量中的异常行为。

我们可以从Snort官方网站或其他来源下载规则文件。

将下载的规则文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

步骤4: 启动Snort配置完成后,使用以下命令启动Snort:sudo snort -c <配置文件路径> -l <日志输出路径> -R <规则文件路径>步骤5: 进行入侵检测启动Snort后,它会开始监听网络流量,并根据规则文件进行入侵检测。

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时,Snort会生成相应的警报,并将其记录在日志文件中。

步骤6: 分析结果完成入侵检测后,我们可以对生成的日志文件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各种日志分析工具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网络安全进行评估。

4. 实验结果通过对Snort的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入侵检测,并生成了相应的警报日志。

通过对警报日志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潜在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

5. 总结Snor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网络中的安全威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Snort进行入侵检测,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院专业:信息安全班级:
实验环境1.PC机
2.Acid安装包
3.Adodb安装包
4.Apache安装包
5.Jpgraph安装包
6.Mysql安装包
7.Php安装包
8.Snort安装包
9.Winpcap安装包
实验
步骤
1.安装Apache_
2.0.46:
(1)安装在默认文件夹C:\apache下:
(2)打开配置文件C:\apache\apache2\conf\,将其中的Listen 8080,更改为Listen 50080:
(3)进入命令行运行方式,转入C:\apache\apache\bin子目录,输入下面命令:C:\apache\apache2\bin>apache –k install:
2.安装PHP
(1)解压缩4.3.2至C:\php。

(2)复制C:\php下至%systemroot%\System32,至%systemroot%\。

(3)添加gd图形支持库,在中添加extension=。

如果有该句,将此句前面的“;”
注释符去掉
(4)添加Apache对PHP的支持。

在C:\apahce\apache2\conf\中添加:LoadModule php4_module “C:/php/sapi/”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 .php
(5)进入命令行运行方式,输入下面命令:Net start apache2
(6)在C:\apache\apche2\htdocs目录下新建测试文件,文件内容为<phpinfo();>使用测试
3.安装snort
4.安装配置Mysql数据库
(1)安装Mysql到默认文件夹C:\mysql
(2)在命令行方式下进入C:\mysql\bin,输入下面命令:C:\mysql\bin\mysqld
––install
(3)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net start mysql,启动mysql服务
(4)进入命令行方式,输入以下命令C:\mysql\bin>mysql –u root –p
(5)在mysql提示符后输入下面的命令((Mysql>)表示屏幕上出现的提示符,下同):(Mysql>)create database snort;
(Mysql>)create database snort_archive;
(6)输入quit命令退出mysql后,在出现的提示符之后输入:
(c:\mysql\bin>)Mysql –D snort –u root
–p<C:\snort\contrib\create_mysql
(c:\mysql\bin>)Mysql –D snort_archive –u root
–p<C:\snort\contrib\create_mysql
(7)再次以root用户身份登录mysql数据库,在提示符后输入下面的语句:(mysql>)grant usage on *.* to “acid”@”loacalhost” identified by “acidtest”;
(mysql>)grant usage on *.* to “snort”@”loacalhost” identified by “snorttest”;
(8)在mysql提示符后面输入下面的语句:
(mysql>)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alter on snort.* to “adid”@”localhost;
(mysql>)grant select,insert on snort.* to “snort”@”localhost;(mysql>)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alter on snort_archive.* to “adid”@”localhost;
5.安装adodb
6.安装配置数据控制台acid
(1)解压缩0.9.6至C:\apache\apache2\htdocs\zlt
(2)
修改C:\apahce\apache2\htdocs下的文件:
(3)查看网页
7.安装jpgraph库
(1)解压缩1.12.2至C:\php\jpgraph
(2)修改C:\php\jpgrah\src下文件,去掉下面语句的注释。

DEFINE(”CACHE_DIR”,”/tmp/jpgraph_cache/”);
8.安装winpcap
9. 配置并启动snort
(1)打开C:\snort\etc\文件,将文件中的下列语句:include
include
修改为绝对路径:
include C:\snort\etc\
include C:\snort\etc\
(2)在该文件的最后加入下面语句:
Output database: alert,mysql,host=localhost user=snort password=snorttest dbname=snort encoding=hex detail=full
(3)进入命令行方式,输入下面的命令:
C:\snort\bin>snort –c “C:\snort\etc\”–l “C:\snort\log”–d –e –X
(4)打开网页
10.打开C:\snort\etc\
(1)配置snort的内、外网检测范围。

将文件中var Home_NET any语句中的any改为自己所在的子网地址,即将snort监测的内网设置为本机所在局域网。

如本地IP为,则将any改为。

并将var EXTERNAL_NET any语句中的any改为!,即将snort监测的外网改为本机所在局域网以外的网络
(2)设置监测包含规则。

找到文件中描述规则的部分,前面加“#”表示该规则没有启用,将之前的“#”去掉,其余规则保持不变。

(3)打开C:\snort\rules\文件。

自己编写一条规则,实现对内网的对某特定网站访问时给出报警信息,并报警:
(4)检测所有ping消息
Log icmp any any ->any any(msg”has ping!”;)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进行了安装Apache、PHP、snort、Mysql数据库、adodb、数据控制台acid、jpgraph库、winpcap等的安装和配置。

根据实验步骤,应用了大部分的软件,完成了配置并启动snort进行检测。

从中,熟悉了snort规则的格式,能够熟练的运用snort格式写出简单的规则。

由实验,学会了耐心、细心的理解与研究。

当然,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电脑蓝屏,内存出错,部分系统常见软件无法识别,无法应用等。

指导
教师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