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高考近五年

合集下载

历年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试题

历年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试题

考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2011·全国卷I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

5%B 。

10% C.15% D.20% 【答案】选C 。

2.(2011·四川高考·13)可逆反应错误!X(g)+2Y(g)2Z (g )、错误!2M(g)N (g )+P(g )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反应错误!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达平衡(I )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C 。

达平衡(I )时,X 的转化率为115D 。

在平衡(I )和平衡(II)中,M 的体积分数相等 【答案】选C.3。

(2011·重庆高考·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Fe 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K 、Zn 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

Li 、Na 、K 的原子半径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 。

C 、P 、S 、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答案】选D 。

4.(2011·重庆高考·10)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的是( )【答案】选A 。

5.(2011·江苏高考·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6表示0.100 0 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

00mL0。

100 0 mol•L —1CH 3COOH 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 。

图7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 D 。

高考化学中如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

高考化学中如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

高考化学中如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在高考化学的知识体系中,化学反应速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是理解化学反应本质的关键,也是解决众多化学问题的基础。

那究竟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呢?简单来说,化学反应速率就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想象一下,我们在厨房里做蛋糕,有的时候材料混合后很快就能变成美味的蛋糕,而有的时候则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化学反应也是如此,不同的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大不相同,而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帮助我们描述这个快慢差异的工具。

那我们是怎么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呢?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比如说,对于一个化学反应 A +B → C + D ,如果我们要表示 A 的反应速率,就可以用单位时间内 A 物质浓度的减少来计算。

这里的单位时间可以是秒(s)、分钟(min)、小时(h)等。

在具体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我们需要用到一些数学公式。

假设在一个时间段Δt 内,A 物质的浓度从初始的 c₁变化到了最终的 c₂,那么 A 的平均反应速率 v(A) 就可以表示为:v(A) =(c₁ c₂) /Δt 。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计算得到的是平均反应速率。

但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往往不是恒定不变的,可能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发生改变。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这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重点内容。

首先是反应物的浓度。

一般来说,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

就好像在一个拥挤的广场上,如果人越多,大家相互碰撞交流的机会就越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相互碰撞是发生反应的前提,浓度越大,分子间碰撞的机会就越多,反应也就越容易发生,速率也就越快。

其次是温度。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通常会加快。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碰撞更加频繁,而且碰撞时的能量也更大,更容易使分子达到反应所需的能量,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

小组成员为此“异常”现象展开讨论,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并为此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猜想Ⅰ:此反应过程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猜想Ⅱ:……。

(实验目的)探究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速率变化“异常”原因(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玻璃棒等;试剂: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KMnO4(硫酸酸化)溶液等。

请你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思路,补充完整所缺内容。

(1)草酸(H2C2O4,弱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要完成对猜想Ⅰ的实验验证,至少还需要一种实验仪器是(3)猜想Ⅱ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Ⅱ,进行该实验还要补充一种试剂及一种仪器,分别是(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答案】(1)5H2C2O4+2MnO42—+6H+=10CO2↑+2Mn2++8H2O(2)温度计(3)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MnSO4(s)和秒表(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加入试剂时只要A试管与B试管所加的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酸性KMnO4体积相等即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猜想II: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而草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2 Mn2++8H2O,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反应物是溶液,无气体,故不能是反应物的浓度和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的影响,则只能是生成的产物又做了此反应的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生成的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1)草酸中的碳元素被在酸性条件下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高锰酸根能被还原为Mn2+,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来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10CO2↑+2 Mn2++8H2O;(2)由于猜想I是认为可能是由于反应放热导致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应测量反应前和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则还缺少温度计;(3)猜想II是认为生成的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于Cl-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为了避免Cl-的干扰,故应补充MnSO4固体,通过测量溶液褪色的时间的长短来验证猜想,则还需的仪器是秒表;(4)要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猜想Ⅱ,则实验B和实验A的试剂的选择应除了MnSO4固体不同,其他均应相同,故试管B内加入的试剂是在试管A试剂的基础上多加了MnSO4(s),由于结论是猜想II成立,则试管B的褪色时间应该比试管A的更快,故答案为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指导第四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讲化学反应速率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指导第四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讲化学反应速率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讲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要求】1.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不同组分浓度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能运用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实验室中的实际问题,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学科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化学反应速率是变化的,知道化学反应速率与外界条件有关,并遵循一定规律;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速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考点考题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2021浙江6月选考第20题2021河北选择考第13题2021湖南选择考第16题2019全国Ⅰ卷第28题考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021湖南选择考第11题2021广东选择考第19题2020山东等级考第14题2020全国Ⅰ卷第28题2019全国卷Ⅱ第27题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高考命题在本讲有以下规律:1.从考查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命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考查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快慢判断、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等。

(2)结合化学平衡,考查对反应速率方程、速率常数的理解及计算。

2.从命题思路上看,侧重以化工生产或新信息为背景,与反应热或化学平衡相结合,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比较及影响因素。

(1)选择题结合化学平衡图像、图表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结合反应历程,考查决速步、活化能等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含答案)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5.学生必做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反 应速率 2023湖南,T13;2023上海,T22、T24;2023年6月浙江,T19;2023山东,T20;2023辽宁,T18;2023广东,T19;2022广东,T15;2022年6月浙江,T20;2021年6月浙江,T20;2021年1月浙江,T19;2021河北,T13;2021重庆,T12;2021福建,T12;2021辽宁,T12;2020山东,T14;2020全国Ⅰ,T28;2020全国Ⅱ,T28;2019全国Ⅱ,T27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反应现象中提取信息,建立物质、外界条件与化学反应方向、限度和速率的关系;能基于碰撞理论解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能调控化学反应,设计实验探究反应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1.高考主要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在考查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时常引入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机理图像等。

2.以反应速率常数为载体进行命题是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新形式,一般会先给出反应速率常数的相关概念和信息,然后设题,考查考生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融合应用的能力,考生要予以重视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视角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能从宏观(如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角度进行描述或判断,同时能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视角对化学反应快慢的描述或比较从定性进阶到定量,从粗略的估计进阶到精确的表示。

在复杂情况(如多种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下,如果从定性角度无法判断或比较化学反应的快慢时,还可以从定量角度进行分析。

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3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3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手册
①恒温恒压: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②恒温恒容: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4)固液参与型:2A(g) 2B(g)+C(s)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恒T、V)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5)固液分解型:2A(s) 2B(g)+C(g)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恒T、V)
(1)恒温下浓度变化对转化率和百分含量的影响
①恒容:同倍数增大反应物或产物浓度,相当于增大压强
②恒压:同倍数增大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平衡不移动
③反应物多种,加谁谁的转化率变小,其余的变大
(2)投料比对转化率和百分含量的影响
mA(g)+nB(g) pC(g)+qD(g)
①反应物转化率相等的条件:投料比=化学计量数比
三、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的判断:反应形式相反,反应条件相同
2.可逆反应的特点
(1)同步性: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2)等同性:反应条件完全相同
(3)共存性
①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即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②各组分的浓度都大于零
3.证明某反应为可逆反应
(1)检验出某种生成物
(2)检验量少的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同倍数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①恒温恒容:相当于改变压强
②恒温恒压:瞬间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3)不同倍数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①Q<K: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
②Q=K:平衡不移动,v正=v逆
③Q>K: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
3.水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溶液反应:加水,相当于稀释,平衡向可溶性微粒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3 化学反应速率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3  化学反应速率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三、化学反应速率考点知识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重要知识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也可通过图象或图表把化学反应速率融合在化学平衡、实验或计算之中来考查数据处理能力。

结合日常生活、生产科研等为背景,如冰箱保存食物、钢铁生锈、硫酸工业、催化剂材料等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影响规律。

重点、难点探源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

2、公式,单位:mol•(L•s)-1或mol••(L•min)-1。

3、应用⑴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⑵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

对于反应aA+bB Cc+dD,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A)、v(B)、v(C)、v(D),则v(A):v(B):v(C):v(D)=a:b:c:d。

⑶不能用纯固体或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4、测定⑴实验设计:如按图安装两套甲、乙,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 1mol•L-1和40mL 4m ol•L-1的硫酸,比较二者收集10mL H2所用的时间。

⑵实验现象现象装置产生气泡的快慢收集10mL气体所用时间甲慢长乙较快短⑶实验结论:反应速率甲<乙,进而可求各自的反应速率。

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影响因素⑴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Na、Mg、Al与水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Mg>Al。

⑵外因(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一个条件)2、有效碰撞理论的指导⑴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活化分子多出的能量。

如图反应的活化能是E1,E3,表示使用催化剂时活化能,反应热是E2-E1.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⑵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追踪高考1.【2022天津卷】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 molC2H5OH和含1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考试标准]考点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考情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及其简单计算ab2015.10T20、2016.4T18、2018.4、6T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b2016.4T12、2016.4T30、2016.10T21、2017.4T12、2018.4、6T22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的概念a 2016.10T30有效碰撞理论b2016.10T30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c 2016.10T21、2017.4T21、2018.4、6T22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分析1.(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x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 (NH 3)=0.010 mol·L -1·s -1B.v (O 2)=0.001 0 mol·L -1·s -1C.v (NO )=0.001 0 mol·L -1·s -1D.v (H 2O )=0.045 mol·L -1·s -1解析 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 ,则v (H 2O )==0.001 5 mol·L -1·s -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0.45 mol10 L ×30s 计量数之比,则:v (NH 3)=v (H 2O )=0.001 mol·L -1·s -1;v (O 2)23=v (H 2O )=0.001 25mol·L -1·s -1;v (NO )=v (H 2O )=0.0015623mol·L -1·s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化学试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2000全国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2.(2000全国16)已知反应A+3B 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5mol·L-1·min-1B.1 mol·L-1·min-1C.2 mol·L-1·min-1D.3 mol·L-1·min-13.(2000试测题7)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气)+2B(气)2C(气)。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此时C气体的体积占40%,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B.原混合气体体积为1.2V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了0.2V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了0.2V4.(2000试测题18)下表数据是在某高温度下,金属镁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实验记录:反应时间 t/h 1 4 9 16 25MgO层厚Y/nm NiO层厚Y′/nm 0.05ab0.20a2b0.45a3b0.80a4b1.25a5b*请填空回答:⑴金属高温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膜的生长速率来表示,其理由是。

⑵金属氧化膜的膜厚Y跟时间t所呈现的关系是(填直线、抛物线、对数或双曲线等类型):MgO氧化膜厚Y属型,NiO氧化膜厚Y′属型。

⑶Mg与Ni比较,哪一种金属具有良好的耐氧化腐蚀性:,其理由是:。

⑴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也可以用产物的生成速率。

⑵直线,抛物线⑶Ni,它的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增长比镁的要慢。

5(2000广东20)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A.2NH3(g) N2(g)+3H2(g)B.2NO(g) N2(g)+O2(g)C.2NO3(g) 4NO2(g)+O2(g)D.2NO2(g) 2NO(g)+O2(g)6.(2000上海19)对于反应2SO2+O2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体积2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C.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度的两倍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7.(2000上海26)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

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

右图中的吗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内的反应进程。

(1)请计算前20秒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度:(2)若反应延续至70秒,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秒至70秒的反应进程曲线。

(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1)5.5×10-4mo l·L-1·s-1(2)图中实践(3)图中虚线(4)k=2222] [][] [NO ONO8.(2001天津16)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④ 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2001上海24)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 1.0mol/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1)0.013 (2)1.0 催化剂(3)>>(4)由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10.(2001上海27.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K2CO3(aq)和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多选扣分)(a)相似相溶原理(b)勒沙特列原理(c)酸碱中和原理(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

(1)3H2S+2Fe(OH)3→Fe2S3+6H2O (2)27n (3)b(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5)11.(2001广东13)反应:L(固)+aG(气)bR(气)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b D.a<b12.(2001江西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 I2(g) 2 HI(g) B.3H2(g)+N2(g) 2NH3(g)C.2SO2(g)+O2(g) 2SO3(g) D.C(s)+CO2(g) 2CO(g)13.(2001江西13)放热反应CO(g)+H2O(g) 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其平衡常数为K1。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 B.K2<K1C.c2(CO)=c2(H2O) D.c1(CO)>c2(CO)14.(2001江西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15.(2002试测题1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D.单位时间内每增加1 mol N2,同时增加3 mol H216.(2002天津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7.(2002广东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18.(2002广东15)1mol X气体跟a rn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 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1,b=1B.a=2,b=1C.a=2,b=2D.a=3,b=219.(2002广东20.(8分)将2mol H2O和2mol CO置于1L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H 2O(g)2H2+O2 2CO+O22CO2(1)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和,或和。

(填它们的分子式)(2)若平衡时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O2)平=a mol,n(CO2)平=b mol。

试求n(H2O)平=。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1)H2O H2,CO CO2 (2)(2-2a-b) mol20.(2002上海2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H2(g)CO (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 tt℃700 800 830 1000 1200K 0.6 0.9 1.0 1.7 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1)]][[]][[222O H CO O H CO (2)吸热 (3)b 、c (4)830 21.(2003春季12)反应:A (气)+3B (气)2C (气)+Q 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2.(2003试测题(统编)14.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 mol A 和1 mol B 发生反应:2A(g)+B(g) x C(g),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 :0.6 mol 、B :0.3 mol 、C :1.4 mol 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W %,则x 值为A.只能为2B.只能为3C.可能是2,也可能是3D.无法确定23.(2003试测题(统编)17)对于x A(g)+y B(g) z C(g)+w D(g)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26变为29,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 +y >z +w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x +y >z +w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x +y <z +w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x +y <z +w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24.(2003试测题(试验修订)11)在一密闭烧瓶中注入NO 2,在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 2N 2O 4+Q ,若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下列情况:①颜色②平均摩尔质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中不变的是A.③⑤B.③④C.②④D.①③25.(2003试测题(试验修订)17)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SO 2和O 2起始时分别为20 mol 和10 mol ;达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