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名词解释、简答
地基处理复习

地基处理复习总汇一名词解释1.地基处理 :2.软弱地基: 3.复合地基: 4.最大干密度 5.最优含水量: 6.最佳夯击能: 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8.换填垫层法: 9.压实系数: 10.桩土应力比11.预压法: 12.强夯法: 13.砂石桩法: 1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15.深层搅拌法: 16.石灰桩法: 17.地基变形允许值: 18.有效加固深度: 19.单击夯击能: 20.间歇时间: 21.虚铺厚度: 22.高压喷射注浆法: 23.强夯置换: 24.振冲法: 25.灰土挤密桩法:26.土挤密桩法:二、填空27.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土)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28.软土的特性是(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高)、(渗透系数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低)、,(不均匀变形也大),且(变形稳定历时较长)。
29、(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
30.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1)规定: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31.砂垫层设计时,主要计算以下几个参数:(1)砂垫层的(厚度);(2)砂垫层的(宽度);(3)砂垫层的(承载力)及(4)(变形量)。
32.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采用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用强夯法处理(细颗粒饱和土)时,则是借助于动力固结理论;强夯法处理碎石挤入淤泥土中,其作用机理与换土垫层或桩式置换类似,可以用动力置换解释。
33.对于需要分两遍或多遍夯击的工程,两遍夯击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各遍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加固土层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所需要的时间。
34.振冲法中施工质量的三要素是(填料量)、(密实电流)、(留振时间)。
地基处理简答题

1.简述地基处理的目的:地基处理的目的就是利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以达到如下目的:①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增加其稳定性。
②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变形。
③改善地基土的渗透特性,减少地基渗漏或加强起渗透稳定。
④改善地基土的动力特性,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⑤改善特殊土地基的不良特性,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何谓换土垫层?其作用是什么?(1)换土垫层法简称换土法通常指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或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密实度的地基处理方法(2)作用:①提高地基承载力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与持力层的抗剪强度有关②减少沉降量一般来说,地基浅层部分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③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建筑物的不透水基础直接与软弱土层相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层地基中的水被迫绕基础两侧排出,因而使基地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还可能导致由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④防止冻胀因为粗颗粒的垫层材料孔隙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照成的冻胀⑤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和胀缩性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或素土臵换,可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变形,并且垫层还可起到防水作用,减少软弱下卧层浸水的可能性。
3.排水固结法由哪些系统构成?(1)加压系统①堆载预压②真空预压③降水预压④电渗排水⑤真空联合堆载预压(2)排水系统①竖向排水体(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②水平排水体(砂垫层)。
4.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是什么?土在某一荷载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随之压缩,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随时间逐步增长,这一过程称之为土的固结过程,亦即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增长的过程。
预压法就是利用排水固结规律,通过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改变地基应力场中的总应力σ和孔隙水压力为μ来达到增大有效应力,压缩土层的目的。
换土地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换土地基换土地基(Substitute Foundation)是一种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原土地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采用的一种替代方案。
换土地基的做法是将原土地基挖去,然后用另一种符合工程要求的地基材料来代替,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换土地基的原理是将原有的地基挖去,然后填充新的地基材料,这些新的地基材料可以是砂、砾石、碎石、混凝土等,具体选择哪种材料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填充新材料的过程中,要保证填充材料的密实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换土地基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避免由于地基不均匀而导致的建筑物倾斜、沉降等问题。
此外,换土地基还可以改善地基的抗渗性能,防止地下水对地基的侵蚀。
换土地基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基调查:对原有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基的性质、深度、范围等,为设计换土地基方案提供依据。
2. 设计方案: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换土地基的具体方案,包括地基材料的种类、厚度、铺设方式等。
3. 地基挖掘:将原有地基挖去,挖出的土方要进行妥善处理,不能直接堆放在现场。
4. 地基处理:对挖掘后的地基进行处理,如压实、排水等,以确保填充材料的基础坚实。
5. 填充材料:按照设计方案,将新的地基材料填充到地基中,填充过程中要保证材料的密实度。
6. 施工验收:填充完成后,进行验收,检查地基的承载能力、密实度等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7. 重建建筑物:在地基处理完毕后,开始重建建筑物。
换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多种工程场景,如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港口码头等。
在进行换土地基施工时,要注意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换土地基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名词+简答

绪论0.1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名词解释:1)地基:通常把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作用且应力发生变化的土层称为地基。
2)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送荷载的下部结构就是地基。
3)持力层:地基直接与基础底面接触、承受主要荷载的那部分土层称为持力层。
4)下卧层:持力层一下的其他土层称为下卧层。
5)浅基础:通常埋置深度小于5米,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挖槽、排水等施工工序就可以建造起来,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等。
6)深基础:若埋置较深,要借助特殊的施工方法才能完成的则称为深基础,如桩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等。
项目一土方工程施工1)土方工程: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种工程之一,它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土方的开挖、运输和填筑,以及施工排水、降水和土壁支撑等准备和辅助工作。
1.1 土方工程认知名词解释:1)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密度是指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土的干密度:土的干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3)土的密实度:土的密实度是指土的密实程度,及实际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通常用干密度表示。
4)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压实,也不能恢复其原来的体积。
5)土的含水量:土的含水量是指土中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的百分率。
6)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是指水在土中渗流的性能一般以渗透系数K 表示。
7)推土机:推土机适用于场地清理和平整,开挖1.5米以内的基坑、填平沟坑,也可配合铲运机和挖土机工作。
8)铲运机:铲运机是一种能独立完成铲土、运土、卸土、填筑、整平的土方机械。
9)装载机:装载机用于装卸土方和散料,也可用于松散软土的表层剥离、地面平整和场地清理等。
简答:1)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性质对土土方工程的施工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基本的工程性质有土的密度、土的密实度、土的可松性、土的含水量、土的渗透性。
2)推土机的推土方法为提高生产效率,推土机可采用下坡推土、并列推土、槽型推土和多铲集运四种推土方法。
地基处理试题

地基处理试题(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本资料由15届地大岩土班整理,本课程由林彤授课13年真题一、名词解释(4*5=20)1.土钉2.托换技术3.深层密实法4.排水固结法5.5.地基处理二简答题(6*5=30)1.何为地基何为基础2.何为换填垫层法适用条件和加固机理是什么3.4.强夯法的设计参数有哪些?5.排水固结法,基本原理是什么?6.简述化学固结法概念、论述题(25*2=50)1.简述土钉与加筋土挡墙的异同2.什么是坑式托换?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是什么15年真题一、名词解释(2*10=20分)1.土钉2.电渗法3.复合地基4.CFG桩5.托换技术6.树根桩7.面积置换率8.桩土应力比9.加筋土挡土墙10.地基处理二、论述题(80分) 1.简述土钉与加筋土挡墙的异同。
2.建构筑物产生倾斜的原因?3.结构物迁移的原理是什么?4.水泥土深层搅拌法的加固机理是什么适宜土层质量检验5.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有哪些?6.换土垫层的作用是什么?7.什么是桩式托换?及其分类。
8.托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9.排水固结法的概念。
15年真题和前面两年差不多,增加内容如下1:土工合成材料的名词解释及其作用和适用范围优缺点2:土钉与锚杆、加筋挡土墙的不同之处3: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4排水固结法的原理系统组成5强夯法的加固机理没有考各种质检,背了那么多,居然没考!。
土力学地基处理-学习指南

土力学及地基处理-学习指南一、名词解释1.流砂:渗透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且向上的渗透力克服了向下的重力时,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2.软弱地基: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3.触变性:粘性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导致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逐渐增大,这种强度随时间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4.固结度: 地基在某一时刻的固结沉降与最终的固结沉降之比。
5.最优含水量: 在压实功能一定条件下,土最易于被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
6.超固结比: 天然土层前期固结压力与现有的自重应力之比。
7.复合地基::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组成的地基,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
8.地基极限荷载:地基中即将出现较大塑性区且出现地基失稳时所对应的基底压力,即相应于地基失稳时时所对应的基底压力。
9.真空预压法: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而使地基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
10.灰土挤密桩法:采用横向挤压成孔设备成孔,使桩间土得以挤密。
用灰土填入桩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灰土桩,并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11.压缩模量: 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压应力与相应的应变增量之比值。
12.临塑荷载:地基中即将出现塑性区但还未出现塑性区时所对应的基底压力,即相应于塑性区的最大深度等于零时所对应的基底压力。
13.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已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14.最大干密度:在一定压实功能作用及最优含水量条件下,土被压实能达到的最大干密度。
15.换填垫层法: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
二、填空题1. 土的颗粒级配是指组成土颗粒组合的搭配比例,可以用颗粒级配曲线表示.其中横坐标代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代表(小于某粒质量占全部土粒质量的百分比)。
地基处理与加固简答题

[题型]:简答题1.试述换土垫层的作用。
答案:换土垫层的作用:①提高地基承载力,并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从而使地基强度满足要求;②垫层置换了软弱土层,从而可减少地基的变形量;③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④调整不均匀地基的刚度;⑤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或季节性冻土等特殊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胀缩性或冻胀性。
难度:42.试述排水固结法的加固原理。
答案: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后,土中孔隙水慢慢排出,孔隙体积不断减小。
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提高,地基土强度逐渐增长。
难度:33.试述水泥土深层搅拌法的加固机理。
答案: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有别于混凝土的硬化机理。
它主要包括:①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②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③硬凝反应;④碳酸化作用。
难度:54.深层密实法主要包括哪几种方法?砂井与砂桩的区别是什么?答案:(1)深层密实法主要包括:爆破法;强夯法;挤密法;水泥粉媒灰碎石桩。
(2)砂井与砂桩的区别:挤密法中的“砂桩”与堆载预压法中的“砂井”的作用区别主要在,前者是挤密地基,一次桩径较大,桩间距较小;后者的作用主要是排水固结,所以井径较小,井距较大。
难度:65.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施工时应注意那些问题?答案:(1)定位准确,并由专人负责,(2)保证桩孔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3)防止土壁坍落及流砂,(4)孔桩应采取混凝土护壁,(5)应及时排除井底积水和清孔。
难度:46.建筑物对地基的基本要求?答案:无论是天然地基还是人工地基,均应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不发生剪切破坏或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的沉降变形,以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难度:3。
水工程施工答案

第一章土石方工程与地基处理一、名词解释1。
粒组级配:土中某粒组的土粒含量为该粒组中土粒质量与干土总质量之比。
常以百分数表示。
而土中各粒组相对含量百分比称为粒组(颗粒)级配。
2。
结合水: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
3.毛细黏聚力:当土空隙中局部存在毛细水时,毛细水的弯液面和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使土粒间由于这种毛细力而挤紧土,因而具有微弱的黏聚力称为毛细黏聚力。
4。
土的孔隙率:土中空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孔隙率,并以n表示:n=5。
土的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饱和度,并以表示:=6。
界限含水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
7。
土的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土的液限,用符号表示.8. 土的塑限: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土的塑限,用符号表示.9。
人工填土:人工填土是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堆积物,其物质成分较杂乱,均匀性差。
按堆积物的成分,人工填土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10.压实:压实是指用机械的方法,如静力的,振动的,冲击的设备使土密实.11。
土的最初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称为土的最初可松性.12。
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是土抵抗剪切破坏的性能。
其大小可由剪切试验求得。
13。
土方的平衡调配:土方的平衡调配是对挖土,填土,堆弃或移运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协调.二。
简答题1。
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指的是什么,并说明塑性指数的意义.答:塑性指数:液限和塑限是土处于可塑状态的上限和下限含水量.省去%符号后的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用符号 I液性指数是判别黏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除去%)与塑性指数之比,用值越大,土的可塑范围越宽,表明土吸附的水量多,土的颗粒越细,矿物成分的吸水能力越强.因此,塑性指数全面反映了影响黏性土特征的各种因素,故规范按塑性指数对粘性土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处理复习总汇一名词解释1.地基处理 :由于天然地基很软弱,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则事先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这种地基加固称为地基处理2.软弱地基: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3.复合地基: 采用桩体加固的地基,一般由两种刚度不同的材料(桩体和桩间土所组成),在相对刚性基础下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
4.最大干密度:土体在外界能量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密实度称为最大干密度——rdmax5.最优含水量: 与最大干密度(rdmax )对应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优含水量——wop6.最佳夯击能:理论上,当地基中出现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时的夯击能,被称为最佳夯击能(土性不同,最佳夯击也不同),可通过现场夯击试验确定。
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由载荷试验确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8.换填垫层法:将基础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天然软弱土层挖除,然后分层填入性能稳定、强度和模量相对较高、无侵蚀性的垫层,并夯(振、压、碾) 实到所要求的干密度(密实度) ,形成一个较好的持力层,达到提高承载力和减少变形的目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9.压实系数:土的控制干密度rd与最大干密度rdmax之比10.桩土应力比:作用于桩的应力pp与作用于桩间土应力ps之比11.预压法: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天然地基或设置有沙井等竖向排水体的地基,通过加载系统在地基中产生水头差,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
12.强夯法:将数吨至数十吨(乃至上百吨) 的重锤,提升至数米至数十米的高度后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夯击加固(大吨位锤的夯击处理). 13.砂石桩法: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之后,形成由砂石构成的大直径密实桩体,包括碎石桩、砂桩和砂石桩,总称为碎石桩。
1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CementFly-ash Gravel)桩。
是由碎石和适量的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后用成桩机具制成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柔性桩。
15.深层搅拌法: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材料) ,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工具),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施工方法),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结果),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目的)的处理方法。
16.石灰桩法:指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填入适当粒度的生石灰并逐段夯实成为桩状的柱体。
相应地叫石灰桩处理加固方法。
17.地基变形允许值: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最大变形值称为地基允许变形值。
18.有效加固深度:经过强夯加固后,该土层强度和变形等指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土层范围。
19.单击夯击能:整个加固场地的总夯击能量(即锤重X落距X总夯击数)除以加固面积称为单位夯击能。
20.间歇时间:对于需要分两遍夯击或多遍夯击的工程,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间歇时间。
21.虚铺厚度:也就是常说的松铺厚度,就是当填方料在压实前的摊铺厚度。
22.高压喷射注浆法: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水成为20~40MPa的高压射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渐渐向上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一个固结体。
23.强夯置换: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在夯坑内回填石块、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入并排开软土,最终形成砂石桩(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此法称之为强夯置换(动力置换、强夯挤淤)。
24.振冲法:通过振冲器产生水平方向振动力,振挤填料及周围土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增加地基稳定性、提高抗地震液化能力的地基处理方法。
25.灰土挤密桩法: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挤土成孔,通过“挤”压作用,使地基土得到加“密”,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灰土后夯实而形成灰土桩的方法称为灰土挤密桩法。
26.土挤密桩法: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挤土成孔,通过“挤”压作用,使地基土得到加“密”,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素土后夯实而形成土桩的方法称为土挤密桩法。
三问题回答36.碎石桩对天然地基的适用条件取决于何种因素,为什么?答:碎石桩对于天然地基的适用条件主要取决于地基土的强度和粘粒含量。
1)当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饱和黏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时,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因为如果桩周土强度过低,当其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时,将导致土的侧向约束力始终不能平衡由于填料挤入孔壁产生的作用力,那就始终不能形成桩体,故需经过预压加固处理;2)不加填料的振冲加密法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
(周围砂料能自行塌入孔内,可进行原地振冲)。
除此之外,砂石桩法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37.碎石桩的设计计算所包含的主要内容:1、加固范围:总体上要大于基础底面的面积,具体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场地条件确定。
对于一般地基,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3排桩;2、布桩形式:对大面积满堂处理,宜用等边三角形布置;对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采用正方形、矩形,等腰三角形较合适。
3、桩径:1)碎石桩:取决于施工设备的桩管大小和地基土条件,一般为0.7~1.0m ;2)沉管法施工桩:一般为0.3~0.7m ;3)振冲桩:直径一般为0.8~1.2m。
4、材料要求:碎石料可使用砾砂、粗砂、中砂、圆砾、角砾、卵石、碎石等,这些材料可单独用一种,也可以粗细粒料以一定的比例配合使用。
填料中含泥量≤5%,并且不含有粒径大于50mm的颗粒。
5、垫层:垫层是基础的“保护层”。
故桩体施工结束后,桩顶与基础间宜铺设300~500mm厚的碎(砂)石垫层,并振实。
6、桩长(加固深度):取决于建筑物对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条件等的设计要求以及地质条件(软土层的厚度、性能等)而定,7、桩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于粉土和砂土地基,间距不应大于砂石桩直径的4.5倍。
38.简述确定碎(砂)石桩加固深度的基本原则:(1)当相对硬层的埋深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埋藏深度确定。
(2)当相对硬层的埋深较大时,对按变形控制的工程,加固深度应满足碎石桩或砂桩复合地基变形不超过建筑地基容许变形值并满足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要求。
(3)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加固深度应不小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m的深度。
(4)在可液化地基中,加固深度应按要求的抗震处理深度确定。
(5)桩长不宜短于4m。
39.在碎石桩施工中,对哪类地基要求“先护壁、后制桩”?碎石桩在强度很低的软土地基中施工时,要采用“先护壁、后制桩”的方法。
即在开孔时,不要一下达到加固深度,可先达到第一层软弱层,然后加些料进行初步挤振,让这些填料挤入护壁,在此段的孔壁加强以防塌孔。
然后使振冲器下降至下一段软土中,用同样的方法加料护壁。
如此重复进行,直到设计深度。
孔壁护好后,就可以按常规步骤制桩了。
40.碎石桩施工顺序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画出示意图)?(1)对砂土地基宜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对黏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
(2)在地基强度较低的软黏性土地基中施工时,要考虑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影响,因而可采用“间隔跳打”的方法。
(3)当加固区附近有其他建筑物时,必须先从邻近建筑物一边的桩开始施工,然后逐步向外推移。
41.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为了防止地基由于承载力不够发生剪切破坏,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
(2)降低地基的压缩性:为了防止建筑物沉降和差异沉降过大影响建筑物使用,采取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减少地基的沉降与差异沉降。
(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为了防止地基渗漏、流沙和管涌,采用措施降低地基土的透水性或减少其水压力。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为了防止地基野外,采取措施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为了消除湿陷性、膨胀性和冻胀性地基土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措施减少特殊土地基的一些不良工程性质。
42.土的压实机理是什么?压实过程实际上是排除空气、降低孔隙度的过程,其强度自然会提高,压缩系数相应下降不同类型土的压实机理1、粘性土(a) 当含水量很小时,土颗粒表面仅存在结合水,颗粒相互间引力很大,此时土颗粒间相对移动困难,故土的密度增加量很小;(还与干摩擦系数大有关)(b) 但是,随水量的增加,土粒表面薄膜水增厚,粒间引力迅速下降,则在外力作用下,颗粒间相互位置容易移动,就更容易达到颗粒间的紧密程度,干密度rd就会增加;(c) 而当含水量继续增加时(并达到一定程度后) ,孔隙中水量增加,尤其是饱和度达到85~90%后,孔隙中气体被水包围,并以微小的封闭气泡形成出现,并由表面张力而固定,此时,外力的增加反而更加难以挤出这些气体,因而压实效果越来越差;(d) 再继续增加含水量时,外力的作用下,仅仅使孔隙水压增加并阻止土粒的移动,因而土体反而得不到压实,干密度下降(这也是形成单峰曲线的原因)。
2、砂类土(a) 在含水量递增初期,随w的增加,粒间摩阻力减少,土粒易于移动,则随外界压实作用的加强,土体被压实,干密度rd增加;(b) 但是,当含水量达到某一值之后,水的减摩阻作用不再明显,而是像粘土一样,因粒间的存在阻止了颗粒的进一步挤密,并有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如振动) 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因而干密度下降。
43.简述石灰桩的加固机理:石灰桩的加固机理可从桩间土、桩身和复合地基三方面分析。
桩间土:(1)成孔挤密作用:当钢管被打入土中时,由钢管所置换的土体挤入四周土体内,使得桩周土得到挤密,挤密效果除了与石灰桩的置换率有关外,还与原地基土的渗透性能及地下水状况(水位)有关。
(2)桩料吸水膨胀挤密作用:成孔后,灌入桩孔中的石灰桩吸水后桩体发生的膨胀使桩间土产生强大的挤压力而使其获得密实效果。
(3)桩周土脱水固结作用: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高热使得土体中含水量下降,孔隙比减小,土颗粒靠拢挤密。
(4)胶凝强化作用:水化物对土颗粒产生胶结作用,使土聚集体积增大,并趋于紧密,同时从本质上改变了土的结构,提高了土的强度。
桩身:(1) 对下卧层的减载作用(物理加固效应):当采用排土成桩时,加固层的自重减轻,作用在桩底平面的自重应力显著减少,可减少桩底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
(2)胶凝加固效应(化学加固效应):水化物又牢牢地将其周围土颗粒胶结、固化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土颗粒间联系的更加牢固、强度大大增加强,并与时间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