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谈知识树
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经典整理,受益匪浅

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经典整理,受益匪浅笔者通过学习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这部著作,受益匪浅,现摘录编写了以下文字以飨读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相信学生都有自学的潜能,魏书生只教自学方法,两年半时间没给学生讲过一篇课文,每节语文课都是学生自学,全班升学考试仍全市总分第一,自学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将来成为生活的主人,国家的主人,一明确目的1.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原因也在于没有明确高尚的学习目的,为谁学,明确,高尚的学习目的,会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动力,不要随波逐流。
2.享受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快乐,得到精神的解脱,特殊学生特殊对待,上课可以不听,专攻知识点,动机正确,过程循序渐进,内容适合自己又有益,学习做人大气的道理,多读探求事物规律的书。
3.目光远大的人胸襟开阔,读科技动态复述分析整理成文。
4.必须读一本伟人或名人传记,书桌里的伟人,人生导师。
5.课前口头作文,精神充电,意念上想自己最崇高的人,想这位伟人如何面对学习工作。
6.每天一条格言,点亮心灯。
7.同龄榜样,追赶紧挨自己的同学。
8.坚持道德长跑,上千次建议师生写日记,坚持久了不写不习惯,可以超越自我,磨练毅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激发兴趣1.有兴趣就有期待,积极性高,集中注意力才能发挥百分之80到90%,否则只能发挥20%到30%。
2.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命题作文,感受学习的快乐,写预习,写作业,背书,读课外书是享受。
3.学习的兴趣在于情绪高昂,让自己做情绪的主人。
4.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不快乐多言自寻烦恼。
5.先学喜欢的科目。
6.说话,演讲激发兴趣,几乎每堂课给每位同学说的机会,调整音量,音调,音速,以情感人。
7.角色转换,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的角色,帮学生备课,让学生讲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被动听课很枯燥,教有学习责任感。
语文知识点,只要肯学真的能自己学会,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中考语文复习魏书生——语文知识树43页PPT

谢谢!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中考语文复习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魏书生报告心得(4篇通用)

魏书生报告心得(4篇通用)魏书生报告心得(篇1)初闻魏书生的大名,还是在十多年前,那时他刚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
一直以来,我不断听闻他的教育思想,有关他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曾经还零星地读过他的几篇文章,听过他的几次讲座。
于是乎,一直以来,总认为魏书生就是魏书生,是那个戴眼镜、胖乎乎、和蔼可亲的魏老师,但又觉得似乎总未能全面、深刻地了解他,走近他。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教育思想全书》,让我对他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魏书生的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观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为他的教育思想所折服。
他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文化底蕴,让我高山仰止。
他的人格魅力、处世风格、教育情怀,让我敬佩不已。
读着《魏书生教育思想全书》,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现在正是全县上下实施课堂“三步导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培养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服务。
一、更新观念、锐意进取《魏书生教育思想全书》中“教书必须育人”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平时的教学中,虽然我们也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试教育”、“唯分论英雄”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头脑中。
有时对待学生不够公正,尤其是对待差生。
课堂上“满堂灌”,课后加班补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通过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和师德观,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科学管理、人文关怀我一直认为班级管理是门艺术。
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是每个班主任都经常思考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学生形形色色,两极分化严重。
由于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同,同班的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连载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连载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学生普遍感觉,别的学科,知识结构很清楚,每天、每节课讲的知识都一环扣一环。
少上两节课,心里就很着急,怕落下课程。
语文呢?有学生说:“别说少听几节课,就是一个月不上语文课,我的语文成绩还是原来那样。
”学生将语文课比喻为弹簧课,可伸可缩,可长可短。
对《故乡》一文,有的教师讲一课时,有的则讲四课时,有的还要多。
一篇课文,可以涉及很多知识点,讲得再长些也有东西可讲。
另一方面,中语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又都可以删掉,可以不学。
于是学生感觉学语文不像其他科那样目标清楚,不像其他科那样每节课都有实效。
我常想,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通常都要带上张地图,一路上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节省时间,顺利到达。
学语文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
思维的汽车在知识原野上奔跑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
1979年,我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我们用树的形式来表示知识结构。
于是同学们也管它叫“语文知识树”。
怎么画?我先请同学们把初中阶段的六册教材集中起来。
后面的教材还没学,没书怎么办,就请大家去跟已经毕业的亲属,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去借。
有了六本教材,没加引导的时候,不少同学画不出来,画了一棵语文知识树的主干,什么是支干呢?有同学把每课书都作为一个支干,这样画出来的知识树,不像一棵树,倒像一根长长的羽毛。
后来,我们经过讨论,认识到六本教材180课,200多篇文章(包括诗词),编者的主要意图,不仅仅是让我们读懂一篇篇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我们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六本书中系统的语文知识大致有四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
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八个方面。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一、基础知识:1.词汇:同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多义词、近义词、词典、六本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类比、平行、对偶、重复、提问、引用、隐喻、夸张、转喻、对比、反讽、反问句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汇结构、释义、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和习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
二、阅读与写作1.材料:生动、典型、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实用文本、说明文、议论文、叙事。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渡、段落、结尾、参考。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
三、文学常识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国外:亚洲、美洲、欧洲。
4、文言文知识:1、古诗词: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诗、词、曲现代诗歌:常规诗与绝句2、古代散文:记、铭、说、序、表、疏3.注:古代和现代同义词通假现象一词多义词性的灵活使用:名词和形容词可以灵活地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形容词可以灵活地用作名词、致使用法和语义用法4、句式:省略句判决判决倒装句被动句1.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共四部分22项131点。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是我在刚才加工作那年(07年)暑假买的。
草草看完一遍,便将之放归书架。
这么些年下来,忙于日常琐事,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此类教育教学专著。
恰逢工作室寒假研修作业的要求,便翻找出来仔细研读了一番,颇有一些新的收获和体会,明白好的思想和方法是经得住时间的沉淀和检验的。
该书分为《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四部分,我这次主要读了《教书篇》这一部分。
现将一些书中的精彩论述和个人体会联想写下,并与大家分享。
之一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很多作为第一线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学方法区否定那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
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密。
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 P2《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情不同、知识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所采取的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没有一种一劳永逸、一方万能的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吸收好的方法。
这需要我们有开阔的视野和心胸,不能固步自封。
但同时我们又必须保持着谨慎和清醒,不能生搬硬套,邯郸学步。
就像蜜蜂,采集百花,而最终酿成自己独特的密。
之二老师课堂上不要讲得太多“讲得少,教师才能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
讲得少,学生才能有可能记得住。
”“人们正常的讲话速度是每分钟200字,讲10分钟就是两千字,一节课如果有一半的时间讲,那就有4500字。
即使其中有1/4的是必要的信息量,学生接手之后储存的可能性也不大。
即使当堂接收存储了1100多字的信息量,但其在大脑中全部长期保持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即使大部分长期保持了,又有多少有再现的价值和可能呢?”―― P6《讲读课要少讲多读》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来说,经常头疼的一大问题就是,怎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把众多的知识点、习题讲完,怎么兼顾到学生的提问、讨论、思考、答题,怎么让课堂有效、高效。
学会画知识树,把厚书读薄魏书生读书心得

学会画知识树,把厚书读薄魏书生读书心得
《学会画知识树,把厚书读薄魏书生读书心得》
一、多角度思考
从学习难题的解决,到对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扩展知识的读书,我们经常会用到对某种范畴领域的多角度思考。
如果要学会画知识树,先得到合适的角度,面对某一个范畴,就比如说一本书,一定要全面、全面地想,把书中的重点知识点抽取出来,把其中的知识环环相扣,形成一颗清晰、完整的知识树。
二、读书的乐趣
从厚书读薄书,要说到读书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品味,读书需要坚持,坚持去挖掘书中的精髓,不断积累知识,从而拓宽视野,发展着思维能力。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可谓学生读书的密友。
读书不仅要坚持,还要有一定的深度,贯彻全书的主题,到位地把握该书中的主旨,熟记其中的要点。
三、读书的心得
要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有所收获,学生可以写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体会,有时还能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书中的一些隐藏的启发点,也能根据自己的收获结合书中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树,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又能把知识深入记忆,重点突出,也锻炼了学生的素养。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讲座)

值日班长:按号轮流,轮到谁,便从早到晚,对 班级工作负责。
值日班长对值周班长负责,值周班长对常务班长 负责,常务班长对班主任负责。
建全班上各种功能
●魏书生认为,一个班就是一个小小的 社会集体,应该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魏书生的班级有鱼长(负责养鱼)、 花长(负责养花)、“卫生部长” (负责生病学生的购药等)、……
※……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工作
六步课堂教学法
什么是六步课堂教学法? 定向 自学 讨论 答疑 自测 自结
六步课堂教学法中的“定向”
确定一节课的重点。 可从本节课的角度定重点,可从单元、整册 书、整个科目的总体知识定重点,从期末复习的 角度定重点。 舍去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紧紧抓住从期末 复习,从科目知识树的角度看,割舍不掉的知识。 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确定重点的方式:有时由老师提出,有时由 成绩好的学生提出。老师提出的重点,有时会被 学否定,这时,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修改。
六步课堂教学法中的“自学”
目标明确,同学们就可 驾驶着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 标行驶。
学生须自己读书,找答案。
六步课堂教学法中的“讨论”
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 以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己记 下来。前后左右,四个人一个 讨论小组,研究自学过程中遇 到的疑难问题。
六步课堂教学法中的“答疑”
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 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决,学生不会,则 由教师解决。在答疑时,可提出教学重点所列的 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 题。如果这一疑难问题带有普遍性,教师可予以 回答。如果无普遍意义,且无深究的意义,为了 节省时间,则跟个别学生讲明:“这个问题,待 下课后,老师再跟你个别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书生谈知识树
学生们感觉现行语文课有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百上千道考试题。
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未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
针对第一个特点,有的青年教师想方设法猜题押题,讲课对题海, 千方百计想堵住各种各样的偏难怪嗄题,于是面面俱倒,疲于应付。
有一位教师讲《白毛女》用了四课时,找了不少练习册上关于《白毛女》的考试题,都给学生讲了,自己感觉尽到了责任,觉得出《白毛女》肯定没问题了,不料期末考试居然出这样一道试题:“北风吹, 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
”这段唱词表现出喜儿的什么性格。
这位老师十分后悔:我讲了四节课,怎么就不猜到出这道试题呢?学生在教室答卷,语文组老师便讨论答案,大家猜了一大堆,什么坚强的性格,乐观的性格,什么通用性,自信,,结果一拆封看评分标准,大家猜的都不给分,标准答案是什么呢?原来是天真。
大家百思不解何以必须是天真,其实,就是出题的那位看了这段唱词,便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谁不“天真”就扣谁的分。
面对“天真”这类试题,谁要想都猜到了,押到了,讲到了,那真会教得苦不堪言,学生也会学得苦不堪言。
针对第二个特点,学生感觉,别的学科,知识结构清楚,每天每
节课的知识都一环扣一环。
少上两节课,心里就很着急,怕落下课程。
语文呢?有的优秀学生说:“别说少听几节果,就是一个月不上语文
课,我的语文成绩也不会低。
”问他语文成绩优秀的原因,原来他的
学法是:任你万道题海,我有一定之规。
他扎扎实实学字、词、句、
语、修、逻,认认真真作文,又喜欢读中外名著。
尽管他不做练习册,
对过细的分析课文也不感兴趣,但却能以不变应万变,每次考试,成
绩都优秀。
这说明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较稳定的结构方式。
我常想,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通常都要带上一张
地图,一路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
路,少在死胡同里兜圈子,节省时间,顺利到达。
学语文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
思维的汽车在
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
走的路程越远,地
图就显得越重要。
1979年,我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
我问学生: “
表
述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常用的地方有塔式、有树式、有网络式、有表格式,,我们选择哪一种好呢?”学生们选择了树式结构。
于是同学们也管它叫“语文知识树”。
怎么画?我先请同学们把初中阶段的六册教材集中起来, 后面的
教材还没学,没有书怎么办,就请同学们跟已经毕业的亲属、邻居
们、
哥哥、组织们去借。
有了六本教材,没加引导的时候,不少同学画不出来,画了一棵
语文知识树的主干,什么是支干呢?有的同学把每一篇课文都做为一个支子,这样画出来的知识树,不像一棵树,倒像一根长长的羽毛。
我和学生们经过多次讨论,认识到六本教材180课,二百多篇文章(包括诗词)。
编者的主要意图,不仅仅是让我们读懂一篇篇文章,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教材,使我们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六本书中系统的语文知识大致有四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是知识树的支干。
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这样八个方面。
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
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外国四个方面。
阅读和写作知识包括中心、选择、结构、表达、语言、体裁六个方面。
这是第二层闪,共22个方面。
再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知识点、如语法,就包括词类、词组(现在叫短评)、单句、复句四个知识点。
这是第三层次, 大约130多个知识点。
打个比方说,这张语文知识结构图,像中国交通图。
第一层次的知识像省,第二层次的知识像市,第三层次的知识像县,第三层以下还有更细密的知识细胞,好比乡镇、村一样。
学生先将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再把握住了一、二、三层次这些主要的知识点,总体语文教材怎样读,总共要学哪些知识,哪些先学、哪些后学,哪些是书籍的,哪些是未知的,就可以做到心中有
这样学生自学时,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 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就 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
语文知识树,学生画得不一样,有的认为该画 4部分19项108 个知识点,也有的画5部分21项120个知识点,七八十位同学有五 六十种意见,总起来说大同小异,在细枝末节问题上就不再引导学生 争论,先在大的方面,基本确定为四部分 22项131个知识点(见附 图),知识树就可以使用了。
就像“电”,已进入千家万户,但理论
家们就如何给“电”下定义仍然在争论不休, “艺术”这个词也使用 得非常广泛,但究竟怎样确定艺术的内涵,理论家们有三十多种意见 至今不能统一,但并不妨碍老百姓点电灯、欣赏艺术一样,学生们对 知识树的不同表述意见,并不妨碍知识树在一般情况下的使用。
也不
妨碍知识树在使用过程中的逐步完善。
知识树只是我和我的学生们为了方便与学画的知识结构图, 年来一些报刊杂志先后印了 60多万份,有的老师发表文章,来信说 管用,也有的说不管用。
这正符合一个事物有两个方面的辩证法,如 果单是一种意见就不正常了。
我和我的学生要提高使用语文知识的树 的科学性,以便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学习成果。
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