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选读月考试题

先秦诸子选读月考试题

南丰二中2011年高二年级《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测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36分)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孝悌.(tì) 荷蓧.(diào) 木铎.(yì) 一箪.食(dān)B、夫子哂.之(shěn) 诲.人不倦(huǐ) 能近取譬.(bì) 莞.尔(wǎn)C、曲肱.(gōng) 有马十乘.(shèng) 恶.乎成名(wū) 墦.间(fán)(yí)从外来D、怃.然(wǔ) 沂.水(qí) 杀鸡为黍而食.之(shí) 施施..2、.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且而从辟人之士也B.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 莫春者,春服既成无欲速,无见小利D.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3、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B、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C、饭.疏食饮水D、约.我以礼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B、恭而无礼则劳(劳累、辛苦)C、小人之过必文.(掩饰)D、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5、选出下列各项中不全是古今异现象的一项A、①子路问成人②尝独立,鲤趋而过庭B、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②颠沛必于是C、①至于他邦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D、①子路从而后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6、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之武城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B、非其鬼而祭之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先生将何之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未知,焉.得仁②二王我将有所遇.焉③为国以.礼④二三子以.我为隐乎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仁以为己任。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一)(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一)(含答案和解析)

《先秦诸子选读》练习(一)1.阅读下面一小段文字,完成小题。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枢而瓮牖;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子贡乘大马,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今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选自《庄子·让王)根据选文,选出最适合形容原宪品德修养的一项A.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D.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不超过15个字。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____:“学”即多闻多见,兼有“知”“行”之义,既要懂得道理,又要注重实践:“习”即练习、复习,也有“行”或“实践”的意思。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孔子②____。

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熟读《诗经》三百篇,把处理政务的工作交给他,他做不到通达:让他出使外国,他不能独立地处理外事。

这样即使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在后人看来,③_____。

南宋的朱熹就说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3.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选自《论语•里仁》)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自《论语•里仁》)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选自《论语•子张》)(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君子有髙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

先秦诸子试卷(不含答案)

先秦诸子试卷(不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中庸的庸字是什么意思?()(1分)A、和B、正C、用D、平2、以下老子最崇尚的是()。

(1分)A、智B、愚C、仁D、义3、老子更多地看到了文明的()。

(1分)A、进步性B、负面性C、正确性D、传承性4、老子认为最高的德是()。

(1分)A、至德B、道德C、玄德D、明德5、仁表现为()。

(1分)A、道德情感B、道德知识C、道德认知道德想象6、荀子“伪”概念的含义是()(1分)A、虚伪B、伪装C、人为D、有为7、理想政治的蓝图是由()描述的。

(1分)A、黄帝B、周公C、孔孟D、老庄8、在儒学中,与信仰紧密相联的幸福是()。

(1分)A、物欲幸福B、事功幸福C、道德幸福D、审美幸福9、荀子生活的主要时期是()。

(1分)A、春秋晚期B、战国早期C、战国晚期D、秦朝10、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1分)A、上帝B、道C、D、理11、在孟子看来,官员应当是老百姓的()。

(1分)A、领主B、父母C、兄弟D、公仆12、荀子所讲的天是()之天。

(1分)A、神秘B、义理C、自然D、命运13、孟子将人天生的有的向善的端倪称为()。

(1分)A、端B、才C、初D、始14、荀子有关礼与法的思想可以被概括为()。

(1分)A、轻礼重法B、崇礼抑法C、隆礼重法D、援礼入法15、孟子主要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1分)A、仁B、义礼D、智16、兼爱与别爱的现代之争与()的传入密切相关。

(1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7、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是一个与()相关的概念。

(1分)A、品格B、地位C、血缘D、性别18、孔子与基督教都曾提出了()的思想。

(1分)A、爱人B、知人C、知言D、爱神1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坚强”的意思是()。

(1分)A、勇敢B、成熟C、智慧D、坚硬20、老子经常用()来做比喻赞美道。

(1分)A、天B、C、水D、火21、墨子大约与下列哪位思想家处于同一时期?()(1分)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22、以下人物中不赞成容隐思想的是()。

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测试试题(2013.5)

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测试试题(2013.5)

先秦诸子阶段测试试题(2013.5)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譬(pì)如木椟(dú)后稷(jì)施施(shī)从外来B.孝悌(tì)酒馔(zhuàn)木铎(yí)天下恶(wū)乎定C.怃然(wǔ)食黍(shǔ)击磬(qìng)春省(xǐng)耕而补不足D.沟渎(dú)曲肱(gōng)便佞(nìng)杀鸡为黍而食(shí)之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修葺钻燧取火及及可危B.渎职沮丧礼崩乐坏克己复礼C.迂阔肇始譬如北辰病入膏肓D. 陪臣轻裘始作俑者待价而沽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

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

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 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 李大夫用针灸疗法,只用了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先秦诸子选读》试题训练

《先秦诸子选读》试题训练

《先秦诸子思想研 究》参考书目
《先秦诸子文化及 其现代意义》参考 书目
《先秦诸子经典导 读》参考书目:拥有海量文档、 PPT等资料,可免费下载
学科网:提供各学科试题、 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
网易公开课:涵盖多个学科领 域,提供优质视频课程资源
中国大学MOOC:汇聚国内名 校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平台
试题难度:评估试题的难易程度,确保试题的难度适中,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评估维度:从多个维度对试题进行评估,包括知识点的覆盖率、试题的题型和数量、试题的 表述清晰度等。
评估人员:确保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对试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价。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评估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以便对试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考察对先秦历史 文化的了解和认 识
测试对古代汉语 的阅读和理解能 力
文章主旨概括 重要句子理解 人物形象分析 写作手法探讨
题目:《先秦 诸子思想及其
影响》
题目:《论孟 子的仁政思想 及其现实意义》
题目:《墨子 的兼爱非攻思 想及其当代价
值》
题目:《庄子 的无为而治思 想及其对现代 社会的启示》
历年真题:提供近五年内的高考真题,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 模拟试卷:提供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帮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解题能力 答案解析: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考查点和答题技巧 更新及时:定期更新试题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考试信息和题型
评估目标:是否 达到预期效果
评估方法:考试成 绩、作业完成情况、 课堂表现等
反思: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措施:针对 不足之处制定改 进计划
增加模拟试题的难度和广度
针对训练中的薄弱环节进行 强化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题

《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

.曲肱(gōng) 谆谆(zhūn)三省吾身(xǐ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杀身成仁众叛亲离扶摇而上B.颠沛流离墨守成规望洋兴叹C.举一反三浩然正气诲人不倦D.与民同乐拨苗助长遗笑大方3、下列各组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使子路问津(渡口)自矜者不长(夸耀)B.往者不可谏(劝阻)星队木鸣(坠落)C.待来年然后已(停止)强必执弱(控制)D.贼仁者谓之贼(残害)顾谓从者(回头)4、下列各组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富而可求者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出林C.卒之东郭墦间望之不似人君D.则齐国其庶几乎善推其所为而已矣5、下列全部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一组是()A.《论语》《左传》《孟子》《吕览》B.《庄子》《墨子》《战国策》《韩非子》C.《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韩非子》D.《诗经》《老子》《墨子》《孟子》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

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

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

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

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思想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02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02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经学文本的演变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也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

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荀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

两汉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五经”、“七经”立于太学,“明经”、“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

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

由此完成了经注的统一。

高宗永徽四年《五经正义》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

其后,又有贾公彦作《周礼注疏》与《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称《九经正义》。

唐代明经科,以《九经》取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至唐文宗太和年间,刻《十二经》,立石于国学,增加的《论语》、《孝经》和《尔雅》,均成为了教科书。

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是对汉代以来经学的一次大总结。

清代经学家皮锡瑞如此评析:“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臬。

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

”也有学者认为,“正义”对经、注起了详解作用,有益于普及文化教育,但士人多以读经为敲门砖,并不以学术论争为意,从而造成了经典注疏的停滞。

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始兴,不信前人注疏,务出新义。

熙宁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

当时规定:“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

”其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春秋》大义难知,不利“经术造士”;《春秋》经传言灾异,不利变法;依《春秋》大义治狱,与王安石以法治罪相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学年下学期语文选修模块(《先秦诸子选读》)试卷(总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耦(ǒu)而耕怃(wǔ)然荷蓧(diào)长沮(jù)B、喟(kuì)然莞(wǎn)尔哂(xī)之浴乎沂(qí)C、弘(hóng)毅曲肱(hóng)悲恸(dòng)悱(fěi)D、畏葸(xǐ)洿(wā)池睊睊(juān)怵(shù)惕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细、密)骄其妻妾(很骄傲)B、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不可久处约(节约)C、贤贤易色(贤能的人)树之以桑(栽植)D、仰之弥高(更加、越发)当仁不让(遇到,面对)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居,吾语女B、夫子矢之曰C、夫子时而后言D、举直错诸枉4、选出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A、风乎舞雩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君岂有斗升之水活我哉?C、汒然异之与越人水战D、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揖御寇而进之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海运则将徒于南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C、三飡而反,腹犹果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D、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则其负大舟也无力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

儒家之传统经典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称六经或六艺。

B、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主张性恶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老子》又称《道德经》。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巨擘,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春秋晚期。

D、荀子、墨子、韩非子他们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很重要的思想家。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8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敢问夫子恶乎长长:擅长B、必有事焉,而勿正正:预期C、则塞于天地之间塞:充满D、今日病矣病:生病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直养而无害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石之铿然有声者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寡人之于国也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而谁以易之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

”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6两题。

(8分)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爱人不亲,反其仁。

(2分)译文:(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分)译文:6、孟子的这段话,阐述的是怎样才能达到“人和”的道理。

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所阐述的道理。

(3分)三、课内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民为贵,,。

2、,善教民爱之。

3、,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仰之弥高,。

5、志士仁人,无,有。

6、,来者犹可追。

7、,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四、文化经典阅读(共8分)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何哉,尔所谓达者?(2分)(2)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2分)2、孔子认为读书人怎样才能通达?(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五、诗歌鉴赏(共6分)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名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

它的妙处在哪里呢?请你作简要赏析。

(4分)六、文学作品阅读(共12分)庄子,会飞翔的人朱以撒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

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如同一只美丽的锦鸡脱去一身毛羽那般。

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

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

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

我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识别这个古文人和另一个古文人的差异,有时一些很小的差异也别想遮掩。

在有了一段时间研读之余,诸家的语言特征就展示出来了。

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

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

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

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

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去对庄子行踪作细致地考订。

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

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

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

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靥、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啧啧,真让人叫绝。

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

不消说这是先秦时期独一无二的寓言表现天才,即便在后来,我们又能找出谁来与之相媲美呢。

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

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

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

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

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

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

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

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

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

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1、文章的题目是“庄子,会飞翔的人”,联系全文,解释“飞翔”一词的含义。

(2分)2、作者认为庄子之外的诸子作品各有什么特点?简要概括。

(4分)3、文章意在写庄子,却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有什么作用?(2分)4、本文读来充满意趣,这得力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联想和想象,请举例简要分析。

(4分)七、语言综合运用(共8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对“山寨机”现象加以点评。

(不超过50字)(4分)山寨机是一些小工厂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手机的外观或功能,或将各种品牌手机的零部件加以拼装而生产出来的各种无品牌或假品牌手机。

在这些手机上,3.5寸大屏幕、双卡双待、四个摄像头、八个喇叭、待机时间长达一两个月、验钞机、电击手机乃至于GPS 卫星导航系统,各种各样的功能一应俱全,也许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们做不到的。

品牌手机经过山寨式的高仿后仅售几百块钱,加上这些“山寨产品”功能强大、造型新颖,以绝对优势捕获了普通消费者的芳心,因而“品牌产品”的市场受到严重挤压。

据统计,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山寨机已经占据国内手机市场近30 %的份额。

几年的发展时间,山寨机已逼近主流手机市场。

草创阶段,山寨机瞄准的是落后地区的消费人群,而现今,这些外观炫目、功能强大的机型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中心城市安营扎寨,其寨旗已经飘扬在华强北、在中关村、在每一个知名手机品牌的必争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