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故事传递正能量
劳模故事传递正能量_励志故事

劳模故事传递正能量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人民的楷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劳模故事传递正能量,供大家参阅!劳模故事传递正能量:中国版图上一颗小小螺丝钉“在很多边远地方都有像我这样的员工,条件比我更艰苦。
这个荣誉不是我的,我是代表他们来领这个荣誉的。
”广东省邮政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岛邮政所投递员谢坚说。
谢坚人如其名,坚守岗位20xx年。
20xx年来,他妥投疑难邮件3万多件,救活“死信”3000多封。
外伶仃岛因伶仃孤立而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伶仃洋》就诞生于此。
其北距香港长洲6海里,是珠三角地区进出南太平洋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海要塞。
“海岛通信权到位,就是海岛主权到位。
”谢坚道出了坚守20xx 年的心声。
“前任邮递员干了20xx年直到退休,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来接班。
”谢坚坦言,接班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岛上有多荒凉艰苦,没水、没电,基本生活都没办法保障。
物质条件的艰苦,越发凸显精神的富饶。
本来几次机会轮换回市区工作,但谢坚都放弃了。
“以前我送电报,内容不是喜事,就是悲事。
无论哪种,接报人大多会抱着我哭,对于伶仃岛的人来说,‘家书抵万金’。
”谢坚说自己就是想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中国版图上的小小螺丝钉。
而在我们眼中,他更像是我国南海小岛上的一面旗帜。
劳模故事传递正能量:女劳模练就事业家庭“平衡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是创造,个人劳动、集体劳动也是创造。
”南京港集团港口机械厂技术管理部部长、20xx年中宣部和全总发布的“最美职工”中唯一一名女劳模沙夕兰说。
沙夕兰经常跟年轻人说的话是“不要先想着得到什么,而要先想到付出什么。
”就是这样一个认为“吃亏是福”的女劳模,参与研发的产品获得多项专利,累计为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
南京港口机械厂也由十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厂一跃成为国内港机制造业的巨头。
“这是一个不能吃老本的行业,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生存下去。
”沙夕兰说,工作20xx年以来危机感始终都有,“一个人始终都会被超越,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同了。
有关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有关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劳模是一种精神。
劳模在制造物质价值的同时,也在制造着精神价值,他们成就了惠及后人的物质财富,也铸就了永存史册的精神财富。
下面给大家带来有关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篇1王景奎淘马葫芦31年了,而且淘得乐在其中,美名远扬。
马葫芦在东北方言里表示下水道。
半个世纪前,淘粪工时传祥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名扬中华;半个世纪后,淘井工王景奎当选全国劳模,——因为两人拥有同一种情怀: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
1981年,24岁的王景奎从部队复员,进入吉林油田公用事业公司江北排水站排污班。
刚报到,就遇上一件急活——3个家属区发生马葫芦堵塞,污水外溢,四处横流。
恰逢7月,马葫芦内臭气熏天,在老班长的带领下,王景奎穿上胶皮裤,跳进蝇蛆翻滚的污水,连续3天3夜的车轮战,让他深切体会到了马葫芦工作的不易。
身脏手脏,心灵不能脏,疏通先疏通思想,清掏先净化灵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景奎不仅决定扎根马葫芦班,还决心把这份又脏又臭的工作干出个样来。
由于班里多数人都坚持不了多久,就想方设法调走,老班长退休后,王景奎成为班里的头儿。
20xx年4月的一天,一家属区出现溢水,掀开地沟盖板,只见内积污水粪便已达一米多深,为查明故障所在,王景奎穿上胶皮衣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淌行在冰冷的粪水中检查。
大约走了20来米,终于发现一处悬空的接头,可回到地面后,他突然想到:整个管线还没检查完,如果问题不是一处,怎么办?不行,还得下去!王景奎不顾工友阻挠,又一次钻进地沟,果然在50米处又发现一个故障点。
当他满身污水爬上来时,一下子瘫倒在地。
王景奎的管辖范围,大部分是20年以上的老住宅区,地下管网纵横交错,马葫芦深浅高低各不相同。
在逐一踏查的基础上,王景奎绘制出一张完整清晰的马葫芦联络图,并将其输入微机,如今,哪里出了问题,只要打开电脑,就能准确判断出瓶颈所在。
他还自制了20多种实用小工具,有时大型专业疏通机无法施展,这些小工具就派上了大用场。
2024年铁路劳模先进事迹材料范本

2024年铁路劳模先进事迹材料范本【前言】近年来,中国铁路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铁路劳模是这一成就的见证者、促进者、践行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____年,有许多铁路劳模涌现,他们以自己的先进事迹和优秀表现,展现了中国铁路人的精神风貌和奋斗姿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位____年的铁路劳模先进事迹,以此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钦佩。
【正文】一、张伟:业务过硬,攻克技术难关张伟,来自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的一名普通技术员,因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卓越的技术水平,在____年脱颖而出,成为铁路劳模。
____年,当哈尔滨局集团面临一项技术难题时,张伟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攻克难题。
这项技术问题涉及到铁路车辆自动化维修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在过去的维修过程中,人工操作繁琐且容易出错,给维修效率和质量带来了困扰。
张伟深知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决心解决这一难题。
他通过调研、学习和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深入分析现有维修系统的缺陷,并提出了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
他们在研发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最终成功推出了一套高效、智能化的铁路车辆自动化维修系统,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和质量,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伟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他不仅展示了铁路劳模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更突显了中国铁路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李明:平凡岗位,传递正能量李明,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的一名普通列车员。
他以平凡的岗位上的不平凡表现,成为____年的铁路劳模。
李明在工作中积极主动,高度负责,用实际行动传递着铁路人的正能量。
____年,他所在的列车遭遇了一次突发情况:一位乘客突发急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送医。
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李明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急救包,带着医护人员急速处理,确保了乘客的安全。
这次事件让李明备受关注,大家通过媒体了解到他保持高度警惕、冷静应对突发状况的优秀表现。
讲述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主题活动

讲述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主题活动
近日,某市开展了一场“讲述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主题活动,旨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劳模精神的正能量,激励人们勤奋工作、拼搏进取。
在活动中,许多优秀的劳模代表被邀请来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奋斗历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创造最伟大的真谛。
他们身上展现的坚韧、拼搏、奉献、创新等劳模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观众,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劳动部门的负责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弘扬劳模精神。
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大家深入剖析了劳模精神的内涵、价值和作用,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切实将劳模精神落到实处。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劳模精神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推广,更为广大劳动者树立了崇高的精神目标和奋斗榜样。
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劳模代表涌现出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1 -。
劳模精神先进事迹(七篇)

劳模精神先进事迹(七篇)劳模精神先进事迹篇1通过学习重庆市劳动模范刘洪琼的先进事迹,更加坚信了一个道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的精进创新,就算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事迹。
博爱佳园从无到有,走到了如今的辉煌,经历了多少坎坷与艰辛,只有作为养老人的我们更能体会。
刘院长作为博爱佳园的开拓者,就像嬉戏老鹰捉小鸡里面的鸡妈妈一样,既要面对老人的无理刁难、胡搅蛮缠和老人家属的不理解,又要带领护理姐妹攻克各种高难度的护理流程操作以及面对娘子军的种种犯难情绪。
养老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行业标准渐渐规范,刘院长就像一块海绵不断的汲取着养老各方面的专业学问,不怕脏不怕苦事事敢当先锋,视员工如子关怀备至,视老人如亲人带子女尽孝,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通过劳模精神的学习与公司企业文化活法学习的相结合,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镜子学习,带着感情学习,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了方向。
一、要喜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创新,提升工作能力。
稻盛先生说过,不在现场流血流汗,既找不到灵感,也没法产生创新思维。
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不进则退,犹如逆水行舟,只有坚持每天精进一点点,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跟得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二、学习劳模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坚信付出不求回报,好运自然来;只要我们把感恩、真我、利他的精神运用到工作和学习当中,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片祥和与美好。
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养老人。
劳模精神先进事迹篇211月16日,依据集团公司要求,参与学习了重庆市劳动模范刘洪琼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深深被刘洪琼的事迹所感动,通过报告会的学习,有以下心得体会:一、身先士卒的服务精神作为集团博爱佳园的护理负责人,不仅带领团队服务好每一位入驻老人,而且亲力亲为为每一位老人服务,对待失能老人更是关爱有加,把他们当家人。
作为一个女同志,作为我们男同志都无法下身去做的事情,她却能不嫌脏、不嫌累的服务老人,赢得老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接纳,甚至感恩她的付出,真的不简单。
2024劳模先进事迹

2024劳模先进事迹2024年,中国劳动模范评选活动再次举行,众多有杰出贡献的先进劳动者脱颖而出,成为了劳动模范。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全国人民,展现了中国劳动者的艰辛努力和顽强拼搏精神。
以下是其中几位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
一、王师傅:精湛技艺,传承匠心王师傅是一名普通的木工师傅,他在木工行业从业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
他善于运用古法木工技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木雕作品。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屡获大奖,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
然而,年逾六旬的王师傅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一直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传统的木工技艺。
他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培养了一批学徒,传授他们自己独特的技艺。
他还积极参与各种木工技艺展示和培训活动,为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木工技艺提供了机会。
二、李护士:无私奉献,默默守护李护士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她工作在一家县级医院的儿科部门。
儿科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关爱的工作岗位,而李护士正是以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专业技能在这个岗位上脱颖而出。
每当有患儿被送到医院时,李护士总是第一个冲到前线,全身心投入到患儿的护理工作中。
她用自己的关怀和温暖,给患儿带来了安慰和希望。
她经常在加班时间里帮助其他同事,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她的患者和同事都对她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
三、张农民:农田里的创新先锋张农民是一名农民,他在北京市的一家农场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是主动追求农田里的创新先锋。
他引进了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确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规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他还推广了有机农业的种植模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他的农田不仅产量高,而且农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张农民还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帮助其他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是中国劳动者顽强拼搏的写照。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无数人们,激励他们要发扬劳动精神,为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劳模事迹介绍

全国劳模事迹介绍全国劳模是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
他们以崇高的劳动精神、卓越的业绩和杰出的品德,为广大职工树立了榜样,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以下将介绍几位全国劳模的事迹,以期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指导。
首先是医疗领域的劳模梁思成。
他自从从医3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各种重大手术的研究和实践,挽救了无数生命。
梁思成主张以患者为中心,将病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无论是手术技术的精湛还是对患者的关怀,都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坚守医德,精益求精,为病人的健康负责。
其次是工程建设领域的劳模陈忠实。
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切为了工程、为了人民”的信念,为实现工程质量和进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任务。
陈忠实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兢兢业业、勇于创新,才能在工作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再次是教育领域的劳模李丽明。
她在教育事业中付出了毕生的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
她发展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仅帮助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
李丽明的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而努力。
最后是农业领域的劳模王永占。
他长期从事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带领村民实施了许多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农民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努力奋斗,取得优异的农业成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致富。
这些全国劳模的事迹展示了他们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是行业的佼佼者,更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秉持崇高的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的精神,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杰出的成就。
我们应该向全国劳模学习,发扬劳模精神,勇攀高峰,为自己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4个全国劳模的事迹简短

4个全国劳模的事迹简短全国劳模是在各个领域中展现出杰出职业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榜样人物。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下面,我们来看看四位全国劳模的事迹,他们的故事将给我们带来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启示。
第一位劳模是张洪波,他是一名环卫工人。
每天清晨,他背着沉重的垃圾袋来到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坚持用心地打扫每一条街道。
在大家还躺在温暖的被窝中时,他早已开始了清洁的工作。
他的工作态度始终如一,即使在酷暑和严寒中,他也从未间断服务。
张洪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
第二位劳模是刘瑞光,他是一名矿工。
在地下几百米的深处,刘瑞光面对着危险而艰苦的工作环境,他时刻保持警惕,为保障矿井的平安运行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仅关乎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事关其他矿工和矿井的安全。
刘瑞光始终坚守诚信与责任,他的事迹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位劳模是李丽娟,她是一名基层医生。
在偏远的山区,李丽娟长年驻扎在乡村医院,默默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她常常节衣缩食,把衣物、食物的费用都用于给患者购买药物。
李丽娟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她用医者仁心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她的事迹教育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我们都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第四位劳模是王亚军,他是一名农民工。
王亚军告别了家乡的田地,来到城市谋生。
他做过许多苦力活,但他从未因此放弃梦想和追求。
他努力学习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不断追求卓越。
最终,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并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节能环保产品。
王亚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是四位全国劳模的事迹,他们分别来自不同领域,但却共同具备了坚持、勇敢、无私等优秀的品质。
他们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劳动的伟大和努力的力量。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奋发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模故事传递正能量
:中国版图上一颗小小螺丝钉
“在很多边远地方都有像我这样的员工,条件比我更艰苦。
这个荣誉不是我的,我是
代表他们来领这个荣誉的。
”广东省邮政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岛邮政所投递员谢坚说。
谢坚人如其名,坚守岗位27年。
27年来,他妥投疑难邮件3万多件,救活“死
信”3000多封。
外伶仃岛因伶仃孤立而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伶仃洋》就诞生于此。
其北距香
港长洲6海里,是珠三角地区进出南太平洋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海要塞。
“海岛通信权到位,就是海岛主权到位。
”谢坚道出了坚守27年的心声。
“前任邮递员干了20年直到退休,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来接班。
”谢坚坦言,接班
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岛上有多荒凉艰苦,没水、没电,基本生活都没办法保障。
物质条件的艰苦,越发凸显精神的富饶。
本来几次机会轮换回市区工作,但谢坚都放
弃了。
“以前我送电报,内容不是喜事,就是悲事。
无论哪种,接报人大多会抱着我哭,
对于伶仃岛的人来说,‘家书抵万金’。
”
谢坚说自己就是想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中国版图上的小小螺丝钉。
而在我们眼中,
他更像是我国南海小岛上的一面旗帜。
:勤奋女劳模练就事业家庭“平衡术”
“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是创造,个人劳动、集体劳动也是创造。
”南京港集团港口机
械厂技术管理部部长、2021年中宣部和全总发布的“最美职工”中唯一一名女劳模沙夕兰说。
沙夕兰经常跟年轻人说的话是“不要先想着得到什么,而要先想到付出什么。
”就是
这样一个认为“吃亏是福”的女劳模,参与研发的产品获得多项专利,累计为企业创造了
数十亿元的产值。
南京港口机械厂也由十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厂一跃成为国内港机
制造业的巨头。
“这是一个不能吃老本的行业,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生存下去。
”沙夕兰说,工作27年以来危机感始终都有,“一个人始终都会被超越,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同了。
”
沙夕兰借助“沙夕兰劳模创新工作室”对青年技术人员实行“1+1+1”结对传、帮、带,鼓励年轻人发掘自身闪光点,促进一批中高级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事业的成功也并没有妨碍沙夕兰兼顾家庭,她形容自己的生活是“两点一线”。
“我
的特长是善于平衡”,人生的这个天平上,事业一边的砝码有多重,她的家庭砝码就要有
多重。
高效工作、快乐生活一直是这位女劳模提倡的。
“我从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
”沙夕
兰说,“每次我取得什么成绩,老公比我还高兴。
”
:“80后”用科技革新改进生产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劳动创造价值永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大家齐心
协力地劳动,才能不断地创造价值,推动历史的车轮往前走。
”“80后”产业工人秦世俊在参加完劳模表彰大会后说。
秦世俊参加工作14年,累计完成25年的工作量,实施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60多项,提高生产效率1至8倍。
“我庆幸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踏实的起点。
”在中航工业哈尔滨飞
机工业集团,秦家“两代劳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
秦世俊的父亲曾被评为公司十大
劳模之一。
如今,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一身臭汗、满襟油泥,是父辈们的车工形象。
“与父亲不同的是,现在产品加工靠软
件控制、智能化操作,不仅劳动环境、强度大大改善,而且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也成倍提升。
”秦世俊说。
尝到了超越父辈的甜头,秦世俊在追求数控加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研究出“逆向
思维、反向采点”的加工腹板新方法,将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
在加工新机型尾减安装平台时,他创新的方法让零件加工周期一次性大幅缩短,加工成本
降低了75%。
“工作条件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这样的变化说明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
工作13年就当上高级技师的秦世俊说,但不论怎样,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基础不能丢。
“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年轻工人一代才能走好现代工业之路。
:从农民工到多项专利拥有者
“我并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作为一位平凡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
靠劳动一步步走到今天。
”北京基业达电气有限公司工艺员刘军在参加完劳模表彰大会后说。
十几年时间,从农民工到多项国家专利拥有者,刘军用劳动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河北张家口小伙子刘军从小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从餐厅服务员做起。
2021年,刘军来到北京基业达电气有限公司,从车间职工开始,通过自学慢慢上手做结构设计。
钻研设计的日子,几乎很少12点以前睡觉。
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刘军个人申
请了好几项国家专利,团队更是有几十项专利。
他说,这些成果的背后有太多“屡败屡战”的经历。
刘军等研发的三相铜母排配电箱技术,前后历时两年,实验40多次。
“那个时候真
的是很煎熬,我和我的几个搭档有时连续好几晚不睡觉。
”刘军说,但自己从来没有感到
过灰心,没有想到过放弃。
劳动创造幸福、创造美。
刘军认为,就是一句话,要不停地学习、提高自己,并且踏
踏实实地工作,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宝钢股份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在表彰大会间隙兴奋地对记者说:“在诚实劳动、勤奋
劳动的同时,要创造性劳动,发挥万众创新的精神,才能让未来充满希望。
”
在多年的反复钻研和艰苦付出下,王军由一名普通的岗位辅助工成长为新时代的技术
工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累积总结先进操作法5项、技术秘密26项,获国家
专利168项、pct国际专利申请4项,诸多创新成果每年为宝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
发明和创新总是不易。
层流冷却技术研发、高强度全密封精整矫直机支承辊技术……
有的研发甚至花掉王军10年多时间。
但在他看来,乐于奉献的人并不是一般人口中的傻子,而是“聪明人更愿意做的事”。
“工人不是仅仅靠体力工作,更需要靠智慧工作,激发一线工人创新,‘中国制造’
走向‘中国智造’的道路就会更快、更顺。
”王军说,只要有创新意识,每个人都可以成
为发明家。
2021年,王军创新室成立,这一由10名一线工人、5名现场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
在王军的全程指导下,近年来培育出3名宝钢工人发明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