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介绍丽江的民族文化:纳西族、彝族等。
3. 欣赏文学作品《一滴水经过丽江》。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作品欣赏法:让学生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感受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美丽。
2.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丽江的特色。
3. 让学生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感受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丽江风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的游记,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形式。
2. 让学生收集有关丽江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景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分析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丽江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丽江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美景。
2. 分析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丽江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丽江的美丽。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看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自然景观的作文,可以是赞美或描述。
2. 让学生收集有关丽江自然景观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三章:丽江的民族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族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含反思)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发挥想象,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她的魅力所在。
难点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活动探究。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
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
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这篇佳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吧!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编过《科幻世界》。
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2016年,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
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
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
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汇总5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汇总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篇一我是一颗平凡的石头,一直睡在西湖边上。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不经意间,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传入耳鼓。
循声望去,那个泛着小舟的人品了一口小酒,继续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原来我一直在西湖的岸上,睁开眼看看这“西子”般的西湖,我又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发现我被风雨打磨了许多。
放眼望去,只见一只只游轮轻松快活的驰骋在湖面上,湖岸上的人们身着红的、黄的、绿的各种颜色衣服,很是美丽,他们欣赏着西湖的美景。
欣赏完这西子般的西湖。
我又睡过去了。
梦境中――西湖,便是我的家了,我会依傍在西湖的臂弯,安恬的生活。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篇二赖伊凡我是一阵风。
太阳辐射地面,让我变热膨胀上升,与高处的冷空气兄弟横向碰头,在反复的空气流动后,形成了现在的我。
相聚总是如此短暂。
我得知眼下之地名为清溪,拨开层层云雾,终于掀开了小城的真面纱。
远处迷蒙光亮惊醒了熟睡的我。
映入眼帘的是高矮错落的茶树,翠盈的茶树漫山缠绕。
我看见许许多多的采茶女,她们背着茶篓,指尖在一丛丛茂盛的翠绿中灵活轻巧地移动。
我还听见了孩童的玩闹声,闻声望去——孩子们嬉过茗园。
或许顽皮就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摘下了几片嫩绿的叶子,然后“心满意足”地抿着小嘴窃笑。
应是戏耍与玩闹的原因,他们的脸红扑扑的,像可爱的小苹果,我情不自禁地抚过他们的脸颊,随着灵动的步伐来到一座古朴的瓦房。
这里淡雅,宁静。
我细细端详了眼前之人。
他的一举一动十分严谨。
卷曲的茶叶在沸腾的水中舒展。
主人吹了吹杯盏,袅袅白烟被吹得四处逃窜,茶雾氤氲,屋内洋溢着浓郁而醇厚的香气。
我在这停留了许久,卷曲的茶叶也慢慢沉下,黄绿色的茶水变得金黄,沉淀下的是暖润,亦是香软,亦是苦涩,这也许就是平凡朴素积淀的生命厚度。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让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之情。
2.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通过一滴水的旅行,展现丽江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拟人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丽江的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丽江的美丽景色。
3. 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丽江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丽江的了解,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景点或文化?【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一滴水的旅行经过。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
【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及其作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品析欣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丽江的美。
【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滴水的视角,想象自己穿越丽江的美丽风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丽江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特点。
2. 提醒学生要关爱大自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课后作业】2. 调查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特色风光和文化,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掌握本文以“一滴水”的视角展开叙述的独特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品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丽江的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一滴水”的经历,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丽江的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的巧妙构思。
理解文中蕴含的对丽江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丽江的风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丽江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滴水经历了哪些地方?(三)再读课文,梳理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一滴水”的旅行路线图。
3、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全班共同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用词等方面进行赏析。
例如:“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云掠过月亮的情景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明亮和云朵的轻柔。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2. 激发学生对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分享丽江的自然美景和民族文化;3. 引入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活动:1. 展示丽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美景;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丽江的了解;3.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4.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内容;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主要内容;2. 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1. 学生自读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3.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写作技巧;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写作风格和技巧;2. 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3. 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写作风格和技巧;2. 学生分享对课文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4.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思考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1. 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主题和寓意;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3. 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主题。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2. 教师提供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准备分享;教学目标:2.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热爱。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含反思)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朗读课文,体会一滴水的奇幻旅行。
2.体会作者写景角度的妙处,品味文章富有诗意的语言。
3.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她的魅力所在。
难点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活动探究。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
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
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这篇佳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吧!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编过《科幻世界》。
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2016年,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
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
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重点字词轻盈(yíng)喧哗(xuān)喉咙(hóu)驿道(yì)草甸(diàn)矗立(chù)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犹豫(yù)徘徊(páihuái)蘸(zhàn)擦拭(shì)重点词语【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创意:《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游记单元中的一篇,它的教学紧扣第五单元的目标,即“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同时,还得指导学生读出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带着孩子们品读诗一般的语言,欣赏这幅立体丽江图,从宜人的风景,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中,共同领略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
文贵新,文贵特。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这个游记单元中创新意识最突出的一篇。
“阅读提示”首句是“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其中“别具一格”是个概括性极强的关键词。
以“别具一格”为抓手,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这篇游记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地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考。
在教学中将把握文章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独特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点拨,完成这篇文质兼美的游记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重难点)2.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生活之美好;3. 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欣赏丽江图片,阅读有关丽江的资料,初步感知丽江之美。
2.朗读教学法。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深入品味丽江之美。
3.鉴赏模仿法。
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感受本文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丽江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它在阿来诗一般的的文字里变得温柔,变得婉约。
或许你从未亲眼去看过,但是当你读了这篇文章,只怕它要常入你的梦中了。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此文,了解丽江。
读美文,赏美景。
让我们跟随阿来的文字,去游览丽江。
二、穿越时空觅游踪1.文章结尾说,“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今天我们就以水的形式开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1.通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文阅读提示自主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自主合作中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3.总结游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活跃气氛)
一、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1.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什么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就是游记。
2.比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作者按驶向各拉丹冬—再入冰塔林的游踪,通过移步换景、多种感官结合等方法,运用精准生动的语言,描述出雄伟、瑰奇的冰雪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礼赞。
3.我们怎么读游记呢?在前三篇课文阅读基础上,今天我们利用《一滴水经过丽江》来体验自主阅读游记的过程,以提升课外独立阅读游记的能力。
4.单元阅读提示已经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课件显示单元学习任务:理清游踪顺序掌握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语言
5.而课文学习任务是单元学习任务的具体体现。
请大家读一读课后阅读提示,由你们来确定本课学习任务:(出示填空)把握“一滴水”游踪体会独特视角妙处找寻感兴趣画面品析写景特点
二.自主阅读
带着两个学习任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想一想你对哪个学习任务更感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
1.对学习任务1更感兴趣的同学请坐一二大组,对学习任务2更感兴趣的同学请坐三四大组。
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到一起组成新的合作小组。
(学生按兴趣自由分组,坐好)
2.现在各小组推选组长,用2分钟商量一下,怎么分工合作,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任务,最后成果如何展示。
3.(请一个组的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计划。
)
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各个小组的探究情况,指导探究,了解各组任务完成情况,建议探究展示形式。
)
4.学生上台展示,教师从旁评价。
三.交流展示
(二)学生展示成果
1.一滴水的妙处在于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历史与文化,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立体的丽江,在这滴水的奇妙旅程中,有哪些画面让我们印象深刻呢,请任务二的同学来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2.★★★教师相机指导,对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给与评价和建议。
备注:学生易错的点(1)时空维度(2)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情有机融合(3)描写语言和评述语言
3.教师根据黑板板书总结。
四.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合作学习方法
2.知识梳理: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说一说你课外会怎么读游记?
3.阅读推荐
林清玄曾说过,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你走过的路。
阅读,能让我们的内心丰盈,读书吧,少年们。
为大家推荐几本书,课后大家可以去读读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戴望舒与邹韬奋合著的《烟雨行程萍踪寄语》以及《马丽华走过西藏纪实》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