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检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质量检测。

二、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三、仪器的组成和一般要求:1、仪器的组成:高压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打印机。

2、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健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

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

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药典2000年版附录IV 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1 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用1cm石英吸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收度。

溶剂和吸收池所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251~30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上时不得超过0.05。

四、系统适用性试验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在先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 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峰高宽(W h/2),按n=5.54(t R/W 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1 前言本规程参照国际法法制计量组织(OIML)技术工作导则第二部分:OIML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起草与表述规则、JJG1002-84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和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编写的。

2 范围适用于新安装、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具有紫外-可见光、荧光和示差折光率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下简称仪器)的检定。

2.1 原理本仪器用于分离和测定有机混合物中的化学成分。

样品以溶液状态进入色谱柱后,在流动相的推动下,逐步被分离成单个的组分。

然后依次通过色谱检测器进行检测。

根据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响应峰值而进行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2 构成图1 元素分析仪构成方框图3 计量单位参见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中的有关条文。

4 计量要求其计量特性和指标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5 技术要求5(1外观要求5(1(1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仪器系列编号、产品合格证书及操作使用说明书,仪器外表完好,面板字迹清晰。

5(1(2 仪器整机部件:调节旋纽、按键、开关及指示灯应能正常工作,电缆线插件应接触良好。

5(2 安装条件5(2(1 仪器应平稳地安装在牢固的操作台上,电缆接插件紧密配合,接地良好。

5(2(2 高压气瓶与仪器连接应使用专用管道和接头。

编特性项目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折光率检测器号1 泵流量设定值误差 Ss??(2,5)%2 ,泵流量稳定性误差 S??(1,2)% R3 柱恒温箱温度 ?T<?2? ;T?1? C-4-4-74 ,基线噪声??5×10AU ??5×10AU ??5×10AIU-3-3-65 ,基线漂移??5×10AU/h ??5×10AU/h ??5×10AU/h-8-6 灵敏度 ?10g/ml ?104g/ml-8-10-67 ,最小检测量?5×10g/ml ?5×10g/ml ?5×10g/ml38 线性范围 ?109 ,定性重复性 RSD?1.5%10 ,定量重复性 RSD?3%,带星号的项目为必须鉴定的项目5(3 检定环境5(3(1室内环境: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气体,室内排风良好,且不应放置与测定无关的其他杂物。

MC00906D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MC00906D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 TING PROCEDURE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配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二级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示差折光率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责任者:计量主管、QC主任、化验员。

程序:1、为了证明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仪器本身或使用环境的变化(有意的和无意的)没有影响仪器的整体性能,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性。

应对HPLC进行定期检定。

2、本检定规程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JJG705-2014“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以及USP<1058>“分析仪器确认”制订。

3、检定项目与要求3.1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3.1.检定条件3.1.1.环境条件3.1.1.1.检定室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气体,排风良好。

3.1.1.2.仪器应平稳地放在工作台上,周围无强烈机械震动和电磁干扰源,仪器接地良好。

3.1.1.3.电源电压为(220±22)V,频率为(50±0.5)HZ。

3.1.2.检定设备3.1.2.1. 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s。

3.1.2.2. 分析天平: 最大称量不小于1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mg。

3.1.2.3. 数字温度计: 测量范围为0–100℃,最小分度不大于0.1℃。

3.1.2.4. 注射器:10µL和50µL各一支。

以上计量器具需经计量检定合格。

3.1.2.5. 10ml注射器一支。

3.1.2.6. 游标卡尺:15cm/0.02mm。

3.1.2.7. 容量瓶:50ml,10个。

3.1.3. 标准物质1x10-4g/ml,1x10-7g/mL的萘/甲醇溶液紫外波长标准溶液。

3.1.4. 其他要求3.1.4.1. 检定用试剂:HPLC用甲醇、纯水,分析纯的丙酮和异丙醇等。

3.1.4.2. 其他玻璃器皿等4、检定程序4.1. 仪器外观仪器上应有仪器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名、产品系列号、出厂日期等内容的标牌,国产仪器应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

高效液相色谱仪校准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校准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校准规程发布时间:2016/4/23 14:38:32浏览次数:1162 (来源:东莞市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校准规程1.适用范围适用于岛津LC-10AD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校准。

2.职责检验员:严格按照校准规程进行周期校准。

QC主管:监督检查校准规程执行情况。

3.校准项目和技术要求3.1.输液系统3.1.1.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2%;流量稳定性误差:<±2%3.1.2.定性测量重复性误差(5次定量管进样):RSD≤1.5%3.1.3.定量测量重复性误差(5次定量管进样):RSD≤1.5%3.2.紫外检测器性能3.2.1.可调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波长示值误差:<±2nm;重复性误差:<±1nm3.2.2.基线漂移:≤5×10-3(AU/h);基线噪声:≤5×10-4(AU)3.2.3.最小校准浓度(静态):4×10-8g/ml(萘的甲醇溶液)4.校准条件4.1.环境温度为10~30℃,8小时内温度波动不超过±3℃,相对湿度低于65%。

4.2.电源电压:220±22V,电源频率:50±0.5Hz。

4.3.校准设备4.3.1.秒表:分度值小于0.1s。

4.3.2.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1mg。

4.3.3.容量瓶4.3.4.微量注射器4.3.5.标准物质和试剂5.校准方法5.1.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 R的校准。

将仪器的输液系统、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联接好,以甲醇为液动相,按表1设定流量,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地收集10~25分钟,称重,按下式计算Ss和S R。

Ss=(Fm—Fs)/Fs×100%S R=(Fmax—Fmin)/F×100%式中Ss为流量设定值误差(%);Fm=(W2—W1)ρt·t为流量实测值;W2:容量瓶+流动相的重量(g);W1:容量瓶的重量(g);Fs:流量设定值(ml/min);ρt: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t: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S R:流量稳定性误差(%);Fmax: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Fmin: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F:同一组测量中的算术平均值(ml/min)。

2020版《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2020版《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2020版《中国药典》⾼效液相⾊谱法检验操作规程⼀、⽬的:制订详尽的⼯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于⾼效液相⾊谱法的检验操作。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监督检查检验员执⾏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简述:⾼效液相⾊谱法系采⽤⾼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装有填充剂的⾊谱柱,对供试品进⾏分离测定的⾊谱⽅法。

注⼊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谱信号。

1、对仪器的⼀般要求和⾊谱条件⾼效液相⾊谱仪由⾼压输液泵、进样器、⾊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谱柱内径⼀般为2.1~4.6mm,填充剂粒径为2~10µm。

超⾼效液相⾊谱仪是耐超⾼压、⼩进样量、低死体积、⾼灵敏度检测的⾼效液相⾊谱仪。

1.1⾊谱柱1.1.1⾊谱柱的类型1.1.1.1反相⾊谱柱:以键合⾮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成的⾊谱柱。

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的填充剂有⼗⼋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硅烷键合硅胶等。

1.1.1.2正相⾊谱柱:⽤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成的⾊谱柱。

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作反相⾊谱。

1.1.1.3离⼦交换⾊谱柱:⽤离⼦交换填充剂填充⽽成的⾊谱柱。

有阳离⼦交换⾊谱柱和阴离⼦交换⾊谱柱。

1.1.1.4⼿性分离⾊谱柱:⽤⼿性填充剂填充⽽成的⾊谱柱。

1.1.2⾊谱柱的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积、键合基团的表⾯覆盖度、载体表⾯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谱柱。

1.1.3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中未指明⾊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操作规程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操作规程责任:由工程部制订、审核,质量保证部批准并颁发,工程部计量室执行。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带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定义:无相关定义。

内容:1.检定项目及技术要求2. 检定条件2.1环境条件:仪器应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室内温度15-30℃,相对湿度20%~85%RH范围内。

2.2 检定设备:秒表:分度值小于0.1秒分析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g,最小分度不大于1mg.数显测温仪:测量范围0~100℃,最小分度不大于0.1℃。

标准物质:萘/甲醇溶液、紫外溶液标准物质3. 检定方法3.1泵流量设定值误差、流量稳定性误差的检定将仪器的输液系统、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联好,以甲醇为流动相,设定流量,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收集相应时间,计算泵流量设宴定值误差S S和流量稳定性误差,结果按下式式中:F m—F m= (W2-W1)/(ρt·t),为流量测定值(ml/min)—流量设定值误差(%)SSF S —流量设定值(ml/min)W1 —容量瓶重量(g)W2 —容量瓶+流动相的重量(g)ρ—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tt —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S R —流量稳定性误差(%)F max—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F min—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F—同一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ml/min)m3.2柱温箱温度控制系统的检定柱温箱温度的设定值误差ΔT与控温稳定性误差T C选择日常使用的单一温度进行检定,待指示温度稳定后,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共计7次,求出算术平均值,设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为ΔT,7次测量中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为控温稳定性误差T C。

3.3检测器性能的检定检测波长为254n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为1.0ml/min,待基线稳定后,记录基线30-40分钟,计算基线漂移和噪声波长为254nm,在相同波长下注入10~20uL 1×10-7g/ml的萘/甲醇溶液,记录色谱图,由色谱峰高和基线噪声峰-峰高,按下式计算最小检测浓度C L(按20uL进样量计算)。

液相色谱仪(UV)检定操作规程

液相色谱仪(UV)检定操作规程
3.3.1.2.方法二
制备60ug/ml基准重铬酸钾的0.005mol/l硫酸溶液,按紫外分光光度法,用1cm石英比色皿分别在235nm±5nm、257nm±5nm、313nm±5nm、350nm±5nm四个波段处,以0.005mol/L硫酸为空白,测定各波长处60ug/ml基准重铬酸钾的0.005mol/l硫酸溶液的吸收度,各波长重复测量三次。
3.5.2.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
流动相:甲醇
流速:1ml/min
波长:254nm
进样量:20ul(定量环)
3.5.3.操作步骤:将仪器各部份联接好,以甲醇为流动相,开机,待基线稳定后,将上述配制好的对照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3.5.4.按下式计算最小检测浓度:
Cl=2·Nd·C/H
式中:Cl:最小检测浓度(g/ml);
10min
1ml/min
50%
50%
13min
1ml/min
50%
50%
15min
1ml/min
25%
75%
18min
1ml/min
25%
75%
20min
1ml/min
0
100%
23min
1ml/min
0
100%
25min
1ml/min
100%
0
3.6.4.结果计算:
式中:
--第i段梯度误差(%);
12个月
定性、定量测量重复性误差
12个月
Nd:基线噪声峰-峰高,mm;
C:对照品溶液浓度(g/ml);
H:标准溶液的色谱峰高,mm。
3.5.5.结果判断:对照品溶液的峰高应大于或等于两倍基线噪声峰高,即最低检测浓度应低于4×10-8g/ml(萘的甲醇溶液)。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 024--19961前言本规程参照国际法法制计量组织(OIML )技术工作导则第二部分:OIML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起草与表述规则、JJG1002-84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和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编写的。

2范围适用于新安装、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具有紫外-可见光、荧光和示差折光率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下简称仪器)的检定。

2.1原理本仪器用于分离和测定有机混合物中的化学成分。

样品以溶液状态进入色谱柱后,在流动相的推动下,逐步被分离成单个的组分。

然后依次通过色谱检测器进行检测。

根据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响应峰值而进行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2构成输液做一进样罪充分离薇一-检器疏器打F卩绘图机——记求仪或色诸埼图1元素分析仪构成方框图3计量单位参见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中的有关条文。

4计量要求其计量特性和指标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5技术要求5. 1外观要求5. 1.1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仪器系列编号、产品合格证书及操作使用说明书,仪器外表完好,面板字迹清晰。

5. 1 . 2仪器整机部件:调节旋纽、按键、开关及指示灯应能正常工作,电缆线插件应接触良好。

5. 2安装条件5. 2 . 1仪器应平稳地安装在牢固的操作台上,电缆接插件紧密配合,接地良好。

5. 2 . 2高压气瓶与仪器连接应使用专用管道和接头。

*带星号的项目为必须鉴定的项目5. 3检定环境5. 3. 1室内环境: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气体,室内排风良好,且不应放置与测定无关的其他杂物。

5. 3. 2室内温度:10 C ~30C(温度波动应不大于出C /操作期间;使用折射率检测器时应不大于2C)。

5. 3. 3室内相对湿度: < 85%5. 3. 4 电源:电压(220 ±2)V;频率:(50 ±).5)Hz。

5. 4检定设备和试剂5. 4. 1分析天平:最大称量100g,最小分刻度O.lmg,或其它微量自动电子天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10AD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修订日期修订
单号
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次修订审核批准
2011/03/30 / 系统文件新制定 4 A/0 / / /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批准:审核:编制:
LC-10AD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岛津LC-10AD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定。

2.职责
检验员:严格按照检定规程进行周期检定。

QC主管:监督检查检定规程执行情况。

3.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3.1.输液系统
3.1.1.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2%;流量稳定性误差:<±2%
3.1.2.定性测量重复性误差(5次定量管进样):RSD≤1.5%
3.1.3.定量测量重复性误差(5次定量管进样):RSD≤1.5%
3.2.紫外检测器性能
3.2.1.可调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波长示值误差:<±2nm;重复性误差:<±1nm 3.2.2.基线漂移:≤5×10-3(AU/h);基线噪声:≤5×10-4(AU)
3.2.3.最小检定浓度(静态):4×10-8g/ml(萘的甲醇溶液)
4.检定条件
4.1.环境温度为10~30℃,8小时内温度波动不超过±3℃,相对湿度低于65%。

4.2.电源电压:220±22V,电源频率:50±0.5Hz。

4.3.检定设备
4.3.1.秒表:分度值小于0.1s。

4.3.2.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1mg。

4.3.3.容量瓶
4.3.4.微量注射器
4.3.
5.标准物质和试剂
5.检定方法
5.1.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 R的检定。

将仪器的输液系统、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联接好,以甲醇为液动相,按表1设定流量,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地收集10~25分钟,称重,按下式计算Ss和S R。

Ss=(Fm—Fs)/Fs×100%
S R=(Fmax—Fmin)/F×100%
式中Ss为流量设定值误差(%);
Fm=(W2—W1)ρt·t为流量实测值;
W2:容量瓶+流动相的重量(g);
W1:容量瓶的重量(g);
Fs:流量设定值(ml/min);
ρt: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
t: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
S R:流量稳定性误差(%);
Fmax: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
Fmin: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
F:同一组测量中的算术平均值(ml/min)。

流量设定值(ml/min)0.5 1.0 1.5 测量次数 3 3 3 收集流动相时间(min)25 15 10
允许误差Ss 3% 2% 2% S R3% 2% 2%
5.2.定性、定量测量重复性的检定
将仪器联接好,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用进样阀的定量管注入适当的标准溶液(萘或联苯)或稳定的待分析样品溶液,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连续测量5次,按下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RSD= [Σ(Xi—X)2]/(n—1)×1/X×100%
式中,RSD为定性、定量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
Xi为第i次测得的保留时间或峰面积;
X为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i为测量序号;
n这测量次数。

5.3.紫外检测器性能
5.3.1.可调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波长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的检定
将检测器与记录仪联好,接通电源稳定后,先将检测波长调至235nm,用甲醇用流动相,流速1.0ml/min,用进样器注入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取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约60mg,精密称定,用0.005mol/L硫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20ul,待出峰时立即停泵,改用波长扫描方式,得到重铬酸钾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曲线,记录其在235nm、257nm、313nm、350nm附近波长处的最大或最小吸收波长,分别找出各点最大或最小波长与标准波长之差即为波长示值误差;重复测定3次,各点最小与最大值之差即为波长重复性误差。

5.3.2.基线漂移和基线噪声的检定
将仪器各部分联接好,紫外检测器波长调到254n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为1.0ml/min,吸收度范围选择最灵敏档,开机,待基线稳定后,记录基线30-40分钟,计算基线漂移和噪声。

5.3.3.最小检测浓度
在静态条件下,用进样器注入4×10-8g/ml萘的甲醇溶液,样品峰高应大于或等于两倍基线噪声峰高,按下式计算最小检测浓度。

C l=2×H N×C /H
式中,C l:最小检测浓度(g/ml);
H N:噪声峰高(记录仪器数或实测高度cm);
C:样品浓度(g/ml);
H:样品峰高(记录仪器数或实测高度cm)。

6.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6.1.检定结果全部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者,判为合格,方可使用。

若个别部件、某一指标达不到要求,确难以维修而又不影响定性、定量结果准确性者,可作为准用品。

6.2.液相色谱仪的检定周期为两年,若更换部件或对仪器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检定,并记录检定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