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103 .4kPa ,温度可达121 .3℃,维持时间是15 ~30min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复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
2.抗原: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抗原表位。
4.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带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5.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6.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7.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8.补体: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三十余总组分。
9.免疫应答: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全过程。
10.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1.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12.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游离于细胞质中,每个菌体内可达数万个。
13.菌落:单个细菌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4.菌台:多个菌落融合成片。
15.热原质:又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16.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7.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18.无菌:无活菌存在。
19.无菌操作: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0.抗酸杆菌:由于菌体含大量分枝菌酸,故不易着色,但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
21.条件致病菌: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平衡状态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
2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引起全身化脓性病变23.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整理(二)2024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整理(二)引言概述:在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领域中,了解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着手,系统整理与免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相关的重要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它如何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正文:一、免疫系统的类型和功能1. 先天免疫系统的特点和功能2.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特点和功能3. 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二、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1. 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机制2. 细菌的分类和致病机制3. 寄生虫和真菌的致病特征4.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5.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和免疫逃逸机制三、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1. 免疫细胞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2. 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和炎症反应3. 免疫应答的激活、增强和抑制机制4. 免疫系统的记忆和长期免疫5. 免疫系统在病原微生物清除中的作用四、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逃逸机制1. 病原微生物的伪装与免疫逃避策略2. 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和免疫抑制机制3. 免疫遗传学和病原微生物菌株的变异4. 病原微生物的抗体逃逸和抗药性5. 免疫介导的病程调节与慢性感染五、新兴病原微生物和免疫的挑战1. 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和识别方法2. 疫苗研发与新兴病原微生物的应对3. 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与应对策略4. 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的发展方向5. 大规模感染爆发与全球免疫防控的问题总结:通过对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我们对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免疫系统和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和病原微生物的逃逸机制。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新兴病原微生物和免疫的挑战,需要加强疫苗研发和抗生素耐药性的管理。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一、免疫学1. 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分类免疫系统可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身体自身天生具备的对抗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包括物理屏障(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吞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身体在接触到抗原后,通过学习与演化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等。
3.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调节免疫反应可分为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调节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胞因子、抗体以及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免疫记忆是指身体在接触过抗原后,对该抗原形成的针对性免疫反应保留下来的能力。
免疫耐受是指身体对某些抗原产生免疫容忍的状态,主要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5.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球蛋白是指在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中产生的抗体分子,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抗体的结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包括可变区和恒定区。
抗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中和病毒、结合细菌毒素、沉淀抗原、淋巴细胞识别等。
二、病原微生物学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真核细胞核和真核细胞器。
细菌可按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按细胞壁的结构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营养类型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2. 细菌的致病性机制细菌通过产生肝素酶、凝血酶、溶血素等毒素直接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或通过表面分子如鞭毛、菌毛等对细胞黏附,或通过释放蛋白质或核酸分子进入宿主细胞内引起炎症反应等方式致病。
3. 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和自主繁殖能力的类生物物质,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
病毒可按基因组的类型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按颗粒形态分为裸病毒和包膜病毒。
4. 病毒的致病性机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变异。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1.微生物的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2.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大量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少量磷壁醛酸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聚合物组成,肽聚糖仅有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3.青霉素杀菌原理: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4.溶菌酶杀菌原理: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5.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机制是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6.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7.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①荚膜:抗干燥作用、粘附作用、抗吞噬作用、鉴别细菌、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②鞭毛:有抗原性、细菌的运动器官、与致病性有关、可鉴定细菌进行细菌分类。
③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还有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④芽胞:使细菌抵抗力增强、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细菌的单位是μm(微米),病毒的单位是Nm(纳米)9.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衍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10.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1.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可引起机体发热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性有关抗生素:治疗用,运用于临床制药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色素:鉴别细菌细菌素:鉴别细菌,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12.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只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2)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作哪项实验检查?
1.伤寒 2.抽骨髓液检查
• 病人李君,35岁,一周前在施工中受伤,入院时
面部肌肉抽搐,苦笑面容,出现张口困难,牙关 紧闭,继而颈部、背部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躯 体出现角弓反张,面部紫绀,呼吸困难。病人可 能患哪种疾病?是由哪种细菌分泌何种外毒素导 致的?此细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该病的防治原 则又有哪些?
热原质
消毒 灭菌 转化 接合 正常菌群
肥达试验 水平传播 潜伏感染
毒血症 败血症 菌血症 脓毒血症 衣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 外斐反应 垂直传播 病毒包涵体 持续性感染
卡介苗(BCG) 结核菌素试验 支原体
慢发病毒感染 抗原漂移 抗原转变 Dane颗粒 终宿主、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 土源性蠕虫
名词解释
Ag和 Ig / 异嗜性抗原 / 抗原决定簇(表位)
ADCC / 单克隆抗体(McAb)
MHC / CD分子 / APC
BCR复合体与TCR复合体(组成与功能)
细胞因子 /干扰素
肿瘤特异性抗原
Th1与Th2细胞
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 / 耐受原与变应原 类毒素与抗毒素 / 免疫标记技术
去年出现肝区痛,肝肿大,乏力等。前述症状仍存
在,病原学检查发现华支睾吸虫卵。请问华支睾吸 虫成虫寄生在人体什么部位?询问病史时,应注意 了解哪些病史?治疗此病应选用哪种药物最佳?
肝胆管 2.有无生吃淡水鱼 3.吡喹酮
1.破伤风 2.破伤风杆菌,破伤风痉挛毒素 3.厌氧微 环境 4.清创,扩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早期,足 量,要皮试
• 李某,女,15岁,主诉“乏力,发热3月余,伴颧部红斑1 月余”。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发热,体温 37~38℃,1个月前出现颧部红斑,日光照射后出现皮疹。 患病以来,精神饮食差,体重下降5Kg。查体:T37.8 ℃、 P100次/分、 R20次/分、BP120/90mmHg。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 余无特殊。免疫学检查:IgG25.3g/L、IgA3380mg/L、 IgM2960mg/L、C3 0.53g/L、C4 0.08g/L、RF<20IU/ml、 ANA 1∶3200(均质核膜型)、AntidsDNA +(1 ∶10)、 AntiSm(++++)、AntiRNP(++++)、尿:MA18mg/L、 TRF <2mg/L、IgG <20mg/L、α1M 10.0mg/L。 请问:根据病历诊断什么病?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总复习资料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题库第一章绪论单选题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体形微小B.分布广泛 C. 种类繁多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E. 可无致病性答案:D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病毒 C. 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答案:B3.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螺旋体B. 放线菌C. 真菌D. 细菌E. 立克次体答案:C4.下列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病毒 D.支原体 E.放线菌答案:C5.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 单细胞B.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无核仁C.二分裂方式繁殖D. 对抗生素敏感E.有细胞壁答案:B第二章;细菌概述单选题1.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 B.菌毛 C. 纤毛 D.荚膜E.芽孢答案:A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D.核质E.细胞壁答案:A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A.肤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 E.脂多糖答案:A4.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A.孢子生殖 B. 二分裂 C. 复制 D. 有丝分裂 E. 出芽答案:B5.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A.外毒素B.内毒素 C. 侵袭性酶 D. 热原质E.细菌素答案:E6.细菌仅仅是一时性或间断性侵人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者称为()A.菌血症 B. 毒血症 C. 败血症 D. 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答案:A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A. H抗原B.肽聚糖C. O抗原D.脂多糖 E.荚膜多搪答案:D8.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为()A.自身感染B.交叉感染C.二重感染D. 菌群失调症E. 医源性感染答案:A9.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 C. 空肠 D. 回肠E.结肠答案:A10.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A. 高压蒸气灭菌法B. 流通蒸气灭菌法C. 煮沸10分钟D. 千烤法1600C > 1小时E. 煮沸5分钟答案:A11. 通常采用巴氏消毒法的物品是() A.含血清培养基 B. 饮用水 C. 常用培养基D. 牛奶与酒E. 药液答案:D12.灭菌是指()A.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源微生物C.杀死细菌芽孢 D.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答案:A13.常用碘酒的浓度是()A.1% B.1.5% C.2.5% D.3% E.5%答案:C14. 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答案:C15.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答案:A16.下列那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细胞质 E.核质答案:C17.细菌细胞壁共有成分是()A.磷壁酸 B.肽聚糖 C.外膜D.脂多糖 E.脂蛋白答案:B18.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芽孢 E.菌毛答案:D19.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不包括()A.营养物质 B.适宜的温度 C.光线 D.适宜的酸碱度 E.必要的气体答案:C20.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是()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孢被彻底消灭 C.鞭毛蛋白质变形D.菌体DNA变性 E.细胞壁被破坏答案:B21.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 B.菌毛 C.纤毛 D.荚膜 E. 芽孢答案:A22.芽孢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答案:C23.与细菌粘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芽孢 B.菌毛 C.鞭毛 D.中介体 E.胞浆膜答案:B24.细菌的L型是指()A.细菌的休眠状态 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C.非致病菌D.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 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答案:B25.G—菌细胞壁含有()A.细胞膜 B. 异染颗粒 C.外膜 D.膜磷壁酸 E.中介体答案:C26.增强细菌抗吞噬作用的结构是() A.普通菌毛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质拉答案:B2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A.生物合成 B. 维持细菌外形 C.参与物质交换D. 呼吸作用E. 能量产生答案:C28.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 B.菌毛 C.粘附因子 D.透明质酸酶 E.芽孢答案:E29.关于革兰阳性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肽聚糖外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C.对青霉素敏感 D.肽聚糖外有磷壁酸E.能产生外毒素答案:B30.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A.芽孢的形态、大小、位置有助于细菌的鉴别B.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孢C.芽孢是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生命形式 D.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E.芽孢一旦污染周围环境,其传染性可保持多年答案:B31.属于微需氧菌的是()A.霍乱弧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幽门螺旋杆菌D.脆弱类杆菌 E. 大肠杆菌答案:C32.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A.菌丝 B.菌团 C.菌苔 D.菌落E.菌膜答案:D33.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A.色素 B.毒素 C.热源质D.抗毒素 E.维生素答案:D34.下列细菌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A.大肠杆菌 B.结核分支杆菌C.浅部真菌D.志贺杆菌 E.霍乱弧菌答案:B35.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C.核心多糖D.脂质双层 E.脂类A答案:B36.构成细菌毒力的是()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细菌素 E.色素答案:C37.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芽孢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答案:E38.关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答案:E39.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产生C.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可制成类毒素 E.耐热答案:D40.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D.霍乱肠毒素 E.肉毒毒素答案:E41.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细菌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C.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内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E.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答案:C42.显现或隐形感染后,细菌在体内继续存留并不断或间隙排菌称为()A.溶原状态 B.带毒状态 C.带菌状态 D.延迟状态 E.以上都不是答案:C43.感染的类型包括()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带菌状态 D.以上都是 E.以上均不是答案:D44.细菌浸人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A.病毒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菌血症E.坏血症答案:C45.外毒素的化学性质是()A.脂类 B.多糖 C. 蛋白质D. 氨基酸E.脂多糖答案:C46.内毒素的化学性质是()A.脂类B. 多糖C. 蛋白质D. 氨基酸E. 脂多糖答案:E47.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扩散到其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引起严重临床症状称为()A.败血症 B.毒血症C.内毒素血症D.浓毒血症 E.菌血症答案:D48.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侵袭力()A.Vi抗原 B.M蛋白 C.荚膜 D.肠毒素 E.普通菌毛答案:D49.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问应维持动态平衡B.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C. 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D. 肠道正常菌群随饮食种类的变化而变化E.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答案:E50.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A.维生素 B. 抗菌素 C. 抗毒素D. 纤维素 E. 微生态制剂答案:E51.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主要为() A.外源性感染 B. 内源性感染C. 环境感染D. 机会性感染 E.致病性微生物感染答案:B52.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A.伤寒杆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D.异型溶血性链球菌 E.变形杆菌答案:C53.不属于正常菌群生理作用是()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C.免疫作用D.抗肿瘤作用 E.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病菌54.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C.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D.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E.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答案:C55.有正常微生物群存在的部位是() A.胃、肠道、腹腔 B.鼻咽腔、眼结膜、脑脊液 C.胆囊、肝脏、十二指肠D.尿道、口腔、外耳道 E.皮肤、粘膜、淋巴液答案:D56.存在于人体的微生物量最多的部位是()A.口腔 B.肠道 C.皮肤D.阴道 E.呼吸道答案:B57.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多的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D.回肠 E.结肠答案:E58.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D.回肠 E.结肠答案:A59.使机体免疫力功能降低的因素不包括使用()A.抗菌药物 B.免疫抑制剂 C.激素D.细胞毒药物 E.射线照射答案:A60.杀灭芽孢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办法是()A.紫外线照射 B.煮沸5分钟C.巴氏消毒法D.流动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E61.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C62.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答案:E63.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 A.高锰酸钾 B. 氯化汞 C. 汞溴红D. 硝酸银E. 蛋白银答案:A64.不属氧化剂的消毒剂是()A.过氧化氢 B.高锰酸钾 C. 过氧乙酸 D.硝酸银 E. 碘酒答案:D65.对含血清、糖的培养基的灭菌,应选用()A.高压蒸气灭菌法 B.间歇蒸气灭菌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D.煮沸法 E.巴氏消毒法答案:B66.紫外线的灭菌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答案:C67.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答案:B68.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A. 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B. 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C.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 D. 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E.结晶紫一碘液-乙醇-稀释复红答案:E69. 下列错误的是()A.有荚膜的细菌侵袭力强 B.有菌毛的细菌可运动C.一个芽胞只能形成一个繁殖体 D.鞭毛由蛋白质组成E.质粒是遗传物质答案:B70.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纤维素 B. 蛋白质 C. 肽聚糖D. 葡聚糖 E.甘露聚糖答案:C71.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A. 荚膜 B. 细胞壁 C. 芽胞D. 鞭毛E. 菌毛答案:B72.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A. 细菌B. 酵母菌C. 霉菌D. 病毒E.真菌答案:A73.下列为磷壁酸的功能的是( )A.内毒素 B. 细胞壁抗原特异性C. 外毒素D. 抵抗吞噬作用E. 吸附作用答案:B74.某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均可生长,并可利用氧,它属于( )A. 微氧菌B. 需氧菌 C. 厌氧菌D. 兼性厌氧菌E. 以上都不是答案:D75.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 ) A. 培养基 B. 接种环 C.手术器械D. 敷料 E. 一次性注射用具答案:B76.高锰酸钾常用于水果、蔬菜、器具的消毒浓度为( ) A. 0.2%B. 0.1%C. 1.0%D. 2.0%E.0.5%答案:B77.过氧化氢是一种无残留的消毒剂,洗涤伤口的使用浓度为( ) A. 5%B. 3%C. 27%D. 30%E. 5%答案:B78.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 )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答案:B79.煮沸消毒是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即在100°C下维持(),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或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微生物的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2.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大量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少量磷壁醛酸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聚合物组成,肽聚糖仅有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3.青霉素杀菌原理: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4.溶菌酶杀菌原理: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5.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机制是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6.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7.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①荚膜:抗干燥作用、粘附作用、抗吞噬作用、鉴别细菌、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②鞭毛:有抗原性、细菌的运动器官、与致病性有关、可鉴定细菌进行细菌分类。
③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还有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④芽胞:使细菌抵抗力增强、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细菌的单位是μm(微米),病毒的单位是Nm(纳米)9.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衍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10.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1.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可引起机体发热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性有关抗生素:治疗用,运用于临床制药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色素:鉴别细菌细菌素:鉴别细菌,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12.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只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紫外线(265-266最强)主要作用于DNA,穿透力强,对皮肤、眼睛有损伤。
13.酒精消毒的常用浓度:70~75%乙醇用途:皮肤、体温计消毒.14.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15.灭菌:彻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杀菌: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不包括芽孢)的方法1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17.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细菌寄居部位发生变迁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18. 类毒素的特征:弱毒性或无毒性,但仍具有其免疫原性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其免疫原性,为类毒素。
20.葡萄球菌致病因素: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化脓性炎症特点:病灶局限,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脓汁黄而黏稠21.霍乱弧菌的感染方式:消化道感染所致疾病:霍乱22.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及致病因素致病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致病因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溶血毒素23.肉毒素毒性特征: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24.内毒素的毒性特征:①化学成分是脂多糖,理化稳定性好;②毒性比较外毒素弱,且对组织无选择性;③免疫原性较弱,不能用甲醛脱毒而成为类毒素;④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其生物学作用基本相通。
主要有:引起发热反应,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变化,导致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方式及感染后免疫类型感染方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黏膜损伤感染,其中以通过呼吸道感染的肺结核最多见。
(原发感染,感染后感染)26.免疫类型:细胞免疫(感染免疫、有菌免疫)27.卡介苗:BCG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毒力变异后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结核病28.淋病的预防原则:(1)大力开展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禁止卖淫嫖娼,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2)早发现患者,及时正确的诊断并进行彻底的治疗,治疗可选用青霉素、新青霉素及博来霉素,注意耐药菌株。
(3)婴儿出生后,均应用1%硝酸银溶液滴眼,预防淋病性结膜炎。
29.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革兰阳性细长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易染颗粒明显。
白喉革兰染色阳性:用美蓝染色可见着色较深的颗粒,称异染颗粒,是鉴别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依据30.气性坏疽的病原体:产气夹膜梭菌31.鼠疫的传播方式:媒介昆虫传播(鼠-蚤-人)32.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代谢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3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34.O抗体实验,效价在1:400以上,辅助诊断风湿热。
(不宜餐后采血检查)35.、肺炎链球菌仅少数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37、链球菌引起的疾病90%由A群链球菌引起,常见有:化脓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新生儿肺炎、脑膜炎、败血症38.抗原对抗与分型:霍乱弧菌有耐热的O抗原和不耐热的H抗原。
O抗原又包括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抗原,依次可将霍乱弧菌分为155个血清群: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流行。
39、副溶血性弧菌:由生吃海产品,引起食物中毒,治疗可用庆大霉素、吡哌酸、诺氟沙星等40.肉毒梭菌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加热消毒预防是关键41、沙门菌的采集:急性胃肠炎取呕吐物或者粪便/败血症取血液/肠热症病程1-2周采血液、2-3周采尿液、粪便,全程均可取骨髓42、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43.新生隐球菌是外源性感染,呼吸道是主要的入侵途径。
因吸入带菌鸽粪污染的空气而感染44.与胃炎十二指肠有关的病原体:幽门螺杆菌45.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46.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共同抗原:多糖抗原(主要成分:脂多糖)《立克次体:外斐反应》变形杆菌X19、XK、X2的O抗原与人斑疹伤寒等某些立克次体的多糖抗原有交叉的血清学反应,可替代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此反应称为外斐试验(Weil-Felixtest),用于某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47.黄曲霉素与哪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原发性肝癌48.性传播的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寨卡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49.病毒的基本结构:核心和衣壳构成的核衣壳50.病毒的增值方式: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51.流感病毒分型及亚型依据: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的免疫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HA、NA的免疫原性不同分为若干亚型。
52.麻疹病毒感染早期的典型体征和晚期并发症麻疹早期的典型体征:Koplik柯氏斑(周围绕有红晕的灰白色斑点)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等临床症状。
晚期并发症: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个别机体幼年感染未发病,但数年后出现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53.乙脑的传播媒介:蚊媒传播54.柯萨斯病毒所致疾病: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心肌炎、类脊髓灰质炎、普通感冒55.与带状疱疹有关的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56.与鼻咽癌有关的病毒:EB病毒(EBV)57.HPV所致疾病:HPV病毒就是人乳头瘤病毒,导致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宫颈癌58.乙肝病毒的核酸类型:脱氧核糖核酸(DNA)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59.乙肝疫苗的成分:乙肝表面抗原(HBsAg)60.IFN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效应61.风疹最严重的危害是: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局部流行或小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仅引起散发流行62.甲型肝炎病毒(HAV):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为15-50天,平均30天63.乙型肝炎病毒(HBV):大球形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又称Dane颗粒/化学成分为DNA和DNA多聚酶64.艾滋病(HIV)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65.狂犬病病毒对热、紫外线、日光、干燥抵抗力弱,加热60℃ 5分钟后可被灭活,易被强酸、强碱、甲醛、碘、乙醚、肥皂水以及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去污剂灭活66.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引起皮肤、黏膜的寻常疣、扁平疣和尖锐湿疣的病原体67.单纯疱疹病毒(HSV):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68.免疫三大功能: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二、1.最常见的深部感染真菌病是⋇念珠菌2.关于大肠埃希菌的特征,不正确的是:为肠道正常菌落,无致病作用正确的有:①多数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②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③分解乳糖产酸产气④没有M抗原3.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是食物中毒性胃肠炎4.常用碘液浓度为2.5%5.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白喉6.下列何种是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高温蒸汽灭菌法、间歇蒸汽灭菌法不是湿热灭菌法(滤过除菌法)7.杀灭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温蒸汽灭菌法8.质粒是细菌的染色体外的DNA9.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叙述错误的是ELT or 生物型弧菌抵抗力最强,是因为有芽孢形成。
正确的有:①革兰阴性弧菌,有单鞭毛②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③在霍乱患者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过④有菌毛和荚膜10.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是苍白密螺旋体。
11.抗原性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抗原的小变异12.下列各项中不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伤寒沙门菌13.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14.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脊髓灰质炎病毒15.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体是产气荚膜梭菌16.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食物中毒17.与链球菌无关的疾病是过敏性鼻炎有关的是①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②扁桃体炎③中耳炎④猩红热18.破伤风梭菌形态特点是有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呈鼓锤状。
19.注射TAT的目的是对可疑破伤风患者进行治疗及紧急预防20.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性有关的物质是血浆凝固素21.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产气荚膜梭菌22.巨细胞病毒常引起先天性畸形23.葡萄球菌N蛋白(SPA)存在于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
24.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是破伤风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25.最早使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中国26.最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是柯萨奇病毒B组27.关于轮状病毒的特性,错误的是致泻机制是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分泌28.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特性正确的是与B型胃炎、消化道溃疡及胃癌有关29.Dane颗粒是乙型肝炎病毒30.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HPV-11型引起31.有效预防水痘感染病流行的方法是1岁以上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成人接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32.VZV侵犯的主要细胞是上皮细胞33.单纯疱疹病毒潜伏的细胞是神经细胞34.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35.HSV-2主要潜伏于髓神经节36.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叙述错误的是ELT or生物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孢形成真题再现正确:①革兰阴性弧菌,有单鞭毛②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③在霍乱患者粪便悬滴标本处可见“鱼群样穿梭现象④有菌毛和荚膜37.SARS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38.内基小体对何种疾病具有诊断意义:狂犬病39.EBV主要潜伏的细胞是单核细胞40.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结晶紫-碘液-乙醇-稀释复红4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轮状病毒的特性:能在常规组织培养中引起明显细胞病变正确:①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多见②一般不引起病毒症,愈后良好③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④免疫电镜技术可以从腹泻者粪便中检出病毒42.可导致先天性畸形的病毒有风疹病毒、CMV、HHV-1型43.对甲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病毒不能在组织培养中繁衍并传代正确:①病原体原是单股正链RNA病毒②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患者粪便及血液均有传染③早期诊断可测定特异性lgm④一般不转为慢性44.在日常生活中,HIV传播方式可能是性生活45.下列对热抵抗力最强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6.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叙述错误的是产生绿色脂溶性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