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地基岩(土)体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概念(1)、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稳定性问题③斜坡稳定性问题④围岩稳定性问题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一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工程地质学 复习要点

工程地质学 复习要点

工程地质学复习要点桂林韦昌吉2020/11/20第一章绪论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士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学中,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出现的三个问题:①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②黏土层在基岩面上的稳定问题;③砂负岩层的角度小于基岩面的倾角问题。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地壳。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跟据化学成分不同而分为两层: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

一、矿物矿物: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次生矿物:自然界中的矿物经受着各种地质作用而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外界条件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初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次生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硬度(矿物的硬度的确定,是根据两种矿物对刻时互相是否刻伤的情况而定)、解理和断口。

摩氏硬度计: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刚玉、⑩金刚石。

二、岩浆岩岩浆岩: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类: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岩浆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岩浆岩的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15秋地大《工程地质》在线作业一

15秋地大《工程地质》在线作业一
C. 碎屑结构、砾状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四种
D.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四种
正确答案:D
31. 下列相关描述中,可以作为活断层的鉴别标志有( )。①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据。②活断层分布地段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线相接的部位,其一侧为断陷区,而另一侧为隆起区。③水文地质条件也可作为活断层的鉴别标志,例如泉水成线状分布,植被发育等特征。④历史上有关地震和地表错断的记录,也是鉴别活断层的证据。
D. 酸性岩类SiO2含量>65%、基性岩类SiO2含量为65%~52%、中性岩类SiO2含量为52%~45%、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45%
正确答案:A
30. 沉积岩的结构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 )。
A. 碎屑结构、砂质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四种
B. 碎屑结构、硅质结构、结晶结构、泥质结构四种
C. 对于大陆板内地震分布与活断层关系分析知强烈地震必须具备一定的介质条件、结构条件和构造应力场条件。
D. 一般说来,地震集中发生在活动性大断裂带的两端和拐弯的部位、两条活动断裂的交汇处,以及现代断裂差异运动变化剧烈的大型隆起和凹陷的转换地带。
正确答案:B
8. 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是( )。
A. 泥质结构
B. 生物结构
C. 碎屑结构
D. 斑状结构
正确答案:D
11. 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断层是( )。
A. 正断层
B. 逆断层
C. 平推断层
D. 冲断层
正确答案:B
12. 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是( )。

2019《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2019《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重点1、复习指导下册子重点2、《工程地质》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一、地质作用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3、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二、造岩矿物1、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3、硬度:是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4、解理: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要点(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三、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压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

2、岩石软化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一种性质。

衡量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它表示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3、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冰冻作用的能力。

用强度损失率和重量损失率表示抗冻性能。

4、岩石按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5、岩石抗剪断强度是在剪切面上有一定垂直压应力作用,被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工程地质》第三作业第6章满分100分

《工程地质》第三作业第6章满分100分

《工程地质》第三作业(第6章)(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1.“马刀树”常用来判断下列哪种地质现象?( )A)崩塌。

B)滑坡。

D)地面沉降。

D)地震。

答案:B2.“醉林”是滑坡体上()阶段的特征。

A)蠕动变形阶段。

B)滑动阶段。

D)渐趋稳定阶段。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3.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

B)岩石的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C)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劣化。

D)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表。

答案:D4.关于河流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河流裁弯取直是由于河流具有向源侵蚀作用。

B)向源侵蚀属于河流的侧蚀作用。

C)河流地质作用加上地壳的间断性升降运动,可以在河谷形成多级阶地。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5.下列条件中不是岩溶发育的必需条件( )。

A)具有可溶性岩层。

B)具有溶解能力与足够流量的水。

C)地下水或地表水有渗流的途径。

D)存在褶曲等地质构造。

答案:D6.激发泥石流的决定性因素为( )。

A)合适的地质构造条件。

B)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的来源。

C)人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D)岩土体中有贯通的破坏面。

答案:B7.河流侵蚀作用按其作用方向可分为( )。

A)搬运、沉积。

B) 侧方侵蚀、垂直侵蚀(向源侵蚀)。

C)向源侵蚀、冲刷侵蚀。

D)向前侵蚀、向后侵蚀。

答案:B8.对风化岩石的处理、预防措施不合适的说法有( )。

A)当风化壳厚度较厚,施工条件复杂时,可将风化岩石全部挖除,使建筑物基础砌置在稳妥可靠的新鲜基岩上。

B)对地基要求不高的建筑物,强风化带甚至全风化带也能满足要求时,根本不用挖除,但必须选择合理的基础砌置深度。

C)当风化壳厚度虽较厚,但经锚杆或水泥灌浆加固等处理后在经济上和效果上反比挖除合理,则不必挖除。

D)对于施工前满足要求,但在工程使用期限内因风化而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的岩石,甚至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易于风化的岩石,必须采取预防岩石风化的措施。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

工程地质学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和研究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特性、水文地质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论证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行。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一般认为,它包括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形地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或作用-崩滑流); 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人类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境,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

当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安全的要求时,亦即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存在矛盾时,称为存在工程地质问题。

地基:一切建筑物都是支撑在地层上,直接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底层部门称为地基地基承载力: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来的何在的能力。

岩石:是只在一定条件下,有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由于地壳中存在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形迹,如岩层褶曲和断层等。

(组成地壳的岩层所具有的一定特征或形态的组构称地质构造。

)岩层产状:以其在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

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

褶皱构造:是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它是岩层产生的塑形变形,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

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1。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

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5。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

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7.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

工程地质学重点分解

工程地质学重点分解

名词解释1. 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3. 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可形成不同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矿物。

4. 条痕: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5.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6. 半衰期:某一放射元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一半所需的时间。

7. 逆地形:在长期外力作用下,差异性侵蚀逐渐明显,背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较快,向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要缓慢的多,经过长期地质演变,发生了地形的倒置现象,这就是逆地形。

8. 岩体:在工程地质中,把工程作用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结构特征及赋存于某种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9. 有效粒径d1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重量累计百分数为10%寸,相应的粒径。

10. 有效粒径d6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重量累计百分数为60%寸,相应的粒径。

11. 不均匀系数Cu:反映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12. 曲率系数Cc13. 土的饱和度: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14. 含水层:在常规水力梯度下,有一定的给水度并具有透水性的饱和岩土层。

3个条件:①具较大的孔隙或孔洞②要有不透水的岩土层,限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下泄③有充分的补给源15. 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的岩层、土层16. 容水度:岩土空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17. 持水度(最大分子含水量):岩土颗粒的结合水达到最大数值时的含水量18. 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

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

19.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20. 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21. 不良地质现象:虽不是每个建筑物都发生但在有些场地是存在的,它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起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甚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 关 于 地下水

冻胀 涌水、流砂等会影响施工 可能会对地基、基础产生侵蚀作用 尽可能把基础砌置于地下水位以上 或改变基础形式并增大基础底面积(埋深受限时) 或尽可能减小基础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砌置深度 根据水的侵蚀性选择基础建筑材料(水位以下时) 可直接利用作为基础
一般应对 原 则
关于地质结构:
① 厚层坚硬致密土石层 必要时基础放大脚以防荷载过大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指:土石冻节后体积增大的现象
季节冻结层 —— 所达到的深度
关 一般规定:基础砌置深度应>季节冻结深度
于 冻 胀 地基土石天然含水量较高 易产生冻 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较大 胀的环境 冻结带离地下水面较近 冻结带与饱水带间温差较大 不冻胀地基(冻结时无水分转移) 地基 弱冻胀地基(冻结时较少水分转移,有晶粒状冰) 冻胀 冻胀地基(冻结时有水分转移,夹冰层) 分类 强冻胀地基(冻结时有大量水分转移,较厚冰夹层)
工 程 地 质 学
地基岩(土)体工程地质
指: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 1. 关于地基 按承载分为 承受斜向荷载的地基 (各类挡水建筑物) 承受垂直荷载的地基(工、民建)
2. 城市建筑物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特点
多为浅基础,基础砌置深度多<5m 影响深度仅及十余米 ●此类建筑物的特点 作用于地基的主要是静荷载 地形地貌 主要研究对象 土层剖面和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化学成分 ●勘察特点 浅孔勘探、土样分析、地下水观测、浅层地球物探 勘探坑孔按方格网布置,深度一般穿过整个活动层
表层和下伏层都是致 贯穿法将基础置于下伏土石上 ⑤ 密坚硬土石,但中间 分配法将基础置于上覆土石中 夹 有一层软 弱 土 石 加固法将软弱夹层加固 采用变深度、变断面基础,在基岩埋 表层疏松土厚度变化 深较大的部分基础砌置深度加大、基 ⑥ 大,下伏坚硬基岩表 础断面加大 面起伏不平场地 利用下伏基岩面作支撑桩(岩溶发育 地区、山地斜坡带等常采用)
尽可能加大基础砌置深度 ② 厚层软弱 或选用整体或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 土石场地 或采用深基础(桩基础) 极不利时采用人工地基(填、换、夯、压、挤、拌)
轻型建筑物可砌置在上层致密土石层中 场地内一定 深度之下有 很厚的软弱 ③ 土石层,上 覆土石则有 较高 强度 尽可能潜埋基础 以 保证基础底面以下有足够厚 的良好土层 合理确定基础底面积以保证软弱土石层界面的 附加荷载不超过该土石层的允许承载力 重型建筑物基础按 ② 处理
设计 明确建筑场地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
前提 明确土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Requirements of a foundation
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论证内容: ⑴ 基础砌置深度和结构选择论证 基础砌置深度:由于地表土石受地表各种作用的影响 而变疏松且有较多有机质,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强度低而易 于变形,因此,建筑物不会砌置在表层,而总是砌于地面 下一定深度处,这一深度就叫基础砌置深度。 建筑物用途、类型、结构特征、荷载大小 基础砌置 深度选择 依 据 季节冻结深度和土石冻胀可能性 场地地质条件 场地地质结构
5. 地基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论证 该设计的基本任务 选择地基系统(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 确定基础尺寸(砌置深度、基础底面积和形状) 正确 设计 邻近建筑物不致因新建筑物引起的土层变形而受到威胁 标志 地基土层所承受的荷载不能超过该土层的承载能力 正确 明确建筑物结构及荷载形式 基础的总沉陷差能保证给定结构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4. 场地选择和分区的工程地质论证工作
场地的对比评价,以选出好场地 场地的工程地质分区,以利于合理配置各种建筑物 ●主要工作 地形地貌特征 主要考虑的评价因素 地质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及动力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特征在场地选择和分区中的意义 地形愈平坦、开阔,愈有利于修建一般的工、民建筑 利于交通运输 原因 减少甚至完全不必要进行场地平整工作 城市发展不受限制 应有一定坡度(4~20‰)以利于排水 注意
典型场地 —— 我国东南沿海的“硬壳层”地基
“贯穿法”将基础置于下伏坚硬土石中(采用 井或沉箱将基础直接置于下 场地内一定 沉 深度以下埋 覆坚硬土石上) ④ 藏有坚硬土 当软弱土石层厚过大时,按 ② 处理 石,上覆层则 当软弱土石层为膨胀土时(如成都、河南南阳、 为软弱土石 平顶山、安徽合肥、蚌埠、云南蒙自等地区) 基础应置于该层之下
Note: 5 photos here
a)hydraulic rotary drilling b) C.F.A, equipment Figure 8-1 Pile driving using hammer
Figure 8-2 CFA Process
c)underreaming tool open position
注意地貌和地貌单元划分
按地形地貌条件场地可划分为以下5类:
未被切割的 开阔 场地 河谷阶地上 的 场 地
较宽阔的溶 蚀洼地中的 场 地
山麓或河谷 斜坡 场地
对城市、工厂的修建最有利(但需考虑排水问题) 主要位于华北、长江中下游、松辽、内蒙、川西 勘探方法:网格状勘探网 极其平坦,但开阔度不够 最高洪水时有可能被淹没 主要位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中上游沿河带 勘探方法:垂直与阶地延伸方向布置勘探线 地形有微起伏,宽阔度变化大,周围被峰林环绕 有复杂的基岩埋藏地形 不 利 的 土层厚度变化大 地质因素 基岩深埋段有软土 地面易塌陷(基岩中地下水位下降) 主要位于广西、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勘探方法:钻探、坑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 地形坡度大、场地较狭窄 不适于发展大城市,适于有高差需要的厂、矿建设 主要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如重庆地区) 勘探方法:据微地形特征和自然地质现象布置坑孔
K112-2压缩曲线
0.64 0.60 0.56 0.52 0.48 0.44 0 100 200 300 400
K102-1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关系图 300 s = 0.585p + 1.925
抗剪强度S(KPa)
250 200 150 100 50 0 0 100 200 垂直压力p (KPa) 300 400

水文地质条件在场地选择和分区中的意义 地下水位的绝对标高、埋深、季节变化幅度 应查明的主要 承压水含水层的埋深、水头高度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场地选择分区的主要标志 — 地下水埋深 干燥 整个场地或大部分场地内地下水埋深>基础砌置深度 场地 无上层滞水
据此 整个场地或大部分场地内地下水埋深<基础砌置深度 可将 过湿 不利于施工 场地 场地 使地下建筑物的工作条件复杂化 分为 水文地质条件 埋深不一,季节性出现上层滞水 复 杂 场 地 应据地下水埋深进一步作水文地质分区
均一土石 地 基
粘 土 质
随含水量增高,承载能力下降
稳定成层 由性质上有某些差别而层厚稳定的土石组成 土石地基 沉降均匀(当地基夹有可压缩性很高的软弱土层时) 软土、黄土、膨胀土需作特殊处理 厚度变化 强烈且有 透镜体的 地 基 最不利的地基情况(表现在建筑物易出现强烈的 不均匀沉陷变形) 当夹有厚度变化较大的软弱土层时,建筑物往往产 生不能允许的变形
⑶ 施工条件的工程地质论证 基坑边壁的稳定条件(确定支撑或开挖坡度)
基坑开挖 条件评价
潜蚀或流砂的可能性及预防措施 坑底是否会隆起或被高压水头冲溃 土石的风化速度和其保护措施
在地下水 位以下施 工时还应
定量预测涌水量
测定含水层渗透系数 K 值
以便选择排 水方法和设 备能量
Note: 5 photoes here
⑵ 地基承载能力和地基土石变形的工程地质论证
定量评价地基土石受到建筑物附加荷载后还能否 保持其稳定性 主要工作 计算地基土石在设计建筑物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变 形(沉陷)和评价建筑物是否能适应这种变形 计算工作:由设计人员完成 工作分工
提供计算指标(地质结构、土石物理力学性质指 标等)的任务归工程地质人员
主要位于:黄土高原、起伏显著的丘陵地区 地形起伏 对交通运输、建筑物布置不利 显著场地 勘探方法:据微地形特征和自然地质现象布置坑孔

地质结构在场地选择和分区中的意义 泛指土石的成层特性、产状、厚度变化、力学性质等 地质结构 由此确定基础砌置深度、基础结构、建筑物稳定 措施及施工方法
按地质结构场地可分为两大类: ⑴ 坚硬、半坚硬基岩地基 ---- 一般情况下可满足建筑物要求 ⑵ 松散土石地基(又可分为三个亚类): 在静荷载作用下承载力高 砂、砾质 疏松结构则会在动荷载下产生强烈沉陷 饱水条件下易发生流砂、潜蚀 干燥情况下承载力一般能满足
Note: 8 photos he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agonal struts and This approximately 70-foot-deep Tiebacks were used to support the horizontal waler excavation is the bounded by existing this side of excavation. beam have been detailed structures on three sides, This minimized obstructions in to allow for shimming including high rise in the this endthe of the excavation. and preloa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Bart onused the street Tiebacks could not be for struts. Preloading of the side. This side ofof the excavation other portions the struts is completed exposes the basement walls for excavation because of before the excavation the adjacent build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dvances past the strut adjacent to the site (e.g., Bart level, which reduces wall on the one side). movements during the excavation. A horizontal waler runs for along the excavation (lower left). Onthe The reinforcing steel cage the mat foundation iswall nearly complete over Diagonal braces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side of the excavation that central portion of this of the excavation. Concrete for this of portion of the the lower right, the end reinforcing steel cage for a portion the mat is borders Market Street, and the below-ground BART transit tubes. mat willcompleted. be poured first. braces (rakers) will portion then be connected from nearly TheInclined soil in the lower-central of the photo The excavation on wall along the above street side consists of reinforced the wall (see to the central mat. Once the is alowest berm waler that has the been left in-placephoto) to minimize wall movements. It concrete constructed in-situ in overlapping panels rakers are diaphragm in-place, thewall soil against the toe of the wall will be excavated and will be excavated later to make room for completion of the mat. before the excavation started. construction of the mat comple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