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知识点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概念(1)、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稳定性问题③斜坡稳定性问题④围岩稳定性问题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一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程地质学知识点第1章1.什么是⼯程地质条件?什么是⼯程地质问题?(p2图1-2重要)由于地质因素对⼯程建筑的利⽤和改造有影响,因⽽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程地质条件,以明确地质条件与⼯程有关。

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然地质作⽤与现象等都是⼯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程地质问题包括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粘⼟层在基岩⾯上的稳定问题、沙页岩层向坡外倾⾓为30度⼩于基岩⾯的倾⾓⽽导致⾬后向基岩⾯⽅向滑移造成基岩滑坡2.岩⽯和矿物在⼀定得地质条件下,由⼀种或⼏种矿物⾃然组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岩⽯;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常见的造岩矿物有⽯英(SiO2)、正长⽯(KAlSi3O8)、⽅解⽯(CaCO3)。

⽯灰岩的主要成分⽅解⽯;花岗岩的主要成分长⽯、⽯英、云母。

矿物的光学性质:颜⾊、条痕、光泽、透明度3. 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成环境)。

构造是指矿物在岩⽯中的组合⽅式和空间分布情况(反映地质作⽤)。

第2章1.解理、断⼝:矿物受打击后能沿⼀定⽅向裂开成光滑平⾯的性质,成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称为解理⾯。

不具⽅向性的不规则破裂⾯,称为断⼝。

解理分类按出现⽅向的数⽬分为:⼀个⽅向的解理(云母),两个⽅向的解理(长⽯),三个⽅向的解理(⽅解⽯);按解理的完全程度分: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解⽯),中等解理(正长⽯),不完全解理(磷灰⽯)。

2.地质年代: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

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

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

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关系。

3.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法:1)地层对⽐法:上新下⽼;2)地层接触关系法:不整合⾯下⽼上新;3)岩性对⽐法;4)古⽣物化⽯法4.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法:1)侵⼊接触2)沉积接触第3章1.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工程地质简单的知识点总结

工程地质简单的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矿物和岩石的概念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造岩矿物、原生矿物、此生矿物的概念和主要类型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如正长石、斜长石,黑、白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滑石,高岭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等。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凝生成,如石英、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石榴石等。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直接生成,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或在水溶液中析出生成,如方解石、石膏、白云石等。

矿物的物理性质形状:指矿物的外表形状。

结晶体大都呈规则的几何形状,非结晶体则呈不规则的形状。

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的不同反映。

它是指矿物新鲜外表呈现的颜色,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所含的杂质。

按成色原因,有自色〔矿物固有的颜色〕、他色〔矿物混入了某些杂质所引起的,与矿物本身性质无关〕、假色〔矿物内部裂隙或外表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所引起的〕之分。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使用粗瓷板摩擦时留下的痕迹,它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是一种鉴别不透明矿物的主要标志,适用于深色矿物。

光泽:矿物外表反射光线的能力。

根据所有矿物平滑外表反射光的强弱,分为:金属光泽〔方铅矿、不锈钢〕、半金属光泽〔磁铁矿、未磨光的铁器外表〕、非金属光泽〔石英、滑石〕;非金属光泽按矿物外表性质与矿物集合体的结合方式不同又可划分为:金刚光泽〔钻石、金刚石〕、玻璃光泽〔石英晶体外表〕、油脂光泽〔石英断口〕、珍珠光泽〔白云母薄片〕、丝绢光泽〔石棉、绢云母〕、土状光泽〔高岭石、铝土矿〕。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化、研磨的能力。

摩氏硬度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光滑的平面称为解理面。

如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第二章工程地质基本知识

第二章工程地质基本知识

1.3 地下水
1.3.2、地下水分类
按埋藏条件不同,分为三类:
1、上层滞水:地表水下渗积聚在局部透水性小的粘性土隔水层 上的水。为雨水补给,有季节性。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分布的稳定隔水层以上, 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雨水、河水补给,水位有季节性变 化。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沉积层及基岩的风化层中。水面标高称 为地下水位。
基槽开挖与基础施工必须进行排水。中小工程可以采用挖排 水沟与集水井排水;重大工程应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法。
3、地下水位升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遇水时;地下水位大 幅下降时。
1.3 地下水
4、地下室防水。
5、地下水水质侵蚀性。 地下水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当某些成分含量过多时,
会腐蚀混凝土、石料及金属管道。 6、空心结构物浮起。 7、承压水冲破基槽。
离山渐远,颗粒变细, 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其地貌 特征是靠山近处窄而陡,离 山远处宽而缓,形如锥体, 故称为洪积锥(扇)。由相 邻沟谷口的洪积扇组成洪积 扇群。
1.2 第四纪沉积层
洪积物的颗粒虽
因搬运过程中的分选 作用呈现渐变现象,但 由于搬运距离短,颗粒 的磨圆度仍不佳。此 外,山洪是周期性产 生的,每次的大小不 尽相同,堆积物质也 不一样。因此,洪积 物常呈现不规则的层 理构造,如具有夹层、 尖灭或透镜体等产状。
沿地下水流方向取出一个土柱体,长度为L,横断面积为F。 则土柱所受的力为:
1、两端点的静水压力:
γWh1F及γWh2F
2、与土柱同体积水柱的重量:
γWLF
土骨架对水的总阻力:TLF (T为土对水的阻力,T=-GD)
1.3 地下水
1.3.3 土的渗透性
由静力平衡条件:
gW h1F - gW h2F + gW LF cosa - TLF = 0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1.地质调查和勘探:工程地质学的基础是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和详细的调查和勘探。

地质调查包括地貌调查、地层调查、构造调查等,用于确定地质结构、岩性和地层等地质情况。

2.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解地下地质情况、获得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而进行的工作。

包括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和报告等。

3.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岩土材料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对于工程地质学至关重要。

岩土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和破坏准则等。

4.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研究土地和岩石的工程性质、问题和处理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岩土工程材料的性质、施工技术、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等。

5.地下水和水文地质:地下水是地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工程建设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运动、分布、水位、水质等地下水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6.坡体工程:坡体是指地表坡地上层土层的局部或整体塌陷或滑动变形。

坡体工程是为了防治坡体滑坡和塌陷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包括防护、加固、治理等。

7.地震工程:地震工程是研究地震对工程建设和结构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和防护措施的学科。

地震工程需要进行地震活动的预测、震源机制研究、地震动力学分析等。

8.岩土动力学:岩土动力学是研究由于地震、爆炸、地下水流等自然或人工因素引起的岩土体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制的学科。

岩土动力学主要包括岩土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和衰减等。

9.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是基于地质调查和勘察的工程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岩土工程方案和设计参数的过程。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地质条件、岩土性质、荷载特征、施工工艺等因素。

10.工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或已建工程产生的破坏、危害和影响等。

主要包括地质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等。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和③生物风化作用。

其中①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要作用因素;②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7.岩浆岩按照SiO2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10.碎屑结构,特征为碎屑颗粒由胶结物黏结起来形成岩石。

碎屑粒度的形状有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种11.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

按照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其中前者又称为造山运动,后者又称为造陆运动。

12.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地表主要形成山系、裂谷、隆起、凹陷、火山、地震等现象;后者主要有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冰水的地质作用、重力的地质作用等。

13.地表流水可以分为暂时流水和经常流水;其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地表流水的沉积物有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四种主要类型。

14.河流的搬运方式可分为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搬运的物质是泥沙和石块,后者则是可溶解盐类和胶体物质;前者的搬运可有三种方式:悬浮式、跳跃式和滚动式。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一、地质调查1.地质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质调查是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勘测和研究,以便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持。

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勘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质灾害情况、地质承载力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和技术指导。

2.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质勘测、地质钻探、地下水调查、地质监测等技术手段。

地质勘测通过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岩性岩层等地貌特征,分析地区地质条件。

地质钻探则是通过在地表或水下进行直接探测和取样,了解地下地质条件。

地下水调查则是通过地下水位、水质、水流动向等信息,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状况。

地质监测是指对地面和地下变形、地下水位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二、地层构造1.地层的划分和特征:地层是地球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地质体系的基本单元。

地层可以根据岩性、年代、构造等特征进行划分。

在地质工程中,通常根据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条件等特征,综合划分出不同的地质层序和工程地层。

2.地层的变形和运移:地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运移,其中包括地层的抬升、沉降、侵蚀等过程。

在工程地质中,需要对地层的变形和运移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地质体系演化的历史,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持。

三、岩石工程特性1.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岩石是地球壳岩石圈的基本成分,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物质组成,通常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类型。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

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性、节理性等方面,这些特性决定着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行为特征和工程应力应变响应。

3.岩石的工程特性: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特性表现为其坚固性、渗透性、抗冻性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性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

工程地质知识点

工程地质知识点

工程地质知识点第一部分1、矿物: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与化合物2、岩石:地球上不由于各种地质促进作用构成的,存有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部分天然玻璃所共同组成的,具备平衡外形的固态集合体3、二者区别: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4、岩浆岩特征结构: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特征结构:块状结构、流纹状结构、气孔状结构、杏仁状结构常用的岩浆岩:逊于基性岩类:辉岩、橄榄岩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类:正长岩、安山岩、部址斑岩、粗面岩、闪长岩、手挥长玢岩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5、沉积岩特征结构:碎屑结构(碎屑与胶结)、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特征结构:层理结构(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横层理、交叠层理、波形层理)层面结构(泥裂、雨痕、生物结构)、化石结构常见的沉积岩:分后碎屑岩和化学岩两类。

碎屑岩根据粒度细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例如火山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化学岩根据成分,主要分出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和其他一些化学岩,如石灰岩、白云岩6、变质岩基本特征:出现变质矿物和特殊的变质构造;不同的变质矿物表明不同的变质环境基本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脱落结构、交代结构变质岩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常用变质岩:石榴子石、滑石、蛇纹石、红柱石、十字石等片麻岩、千枚岩、板岩、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第二部分1、地质年代表2、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水平与单斜结构、褶皱结构、脱落结构、不资源整合结构3、褶皱基本特征:波状伸展而未失去连续性基本叙述要素:1)核部:褶曲的中心部分2)翼部:坐落于核部的两侧,向相同方向弯曲3)轴面:从褶曲顶上平分两翼的面4)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5)枢纽: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类型:根据其形状和共同组成地层的空间关系分成两大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老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由老到新的地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词: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就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就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与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就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与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与地下建筑工程兴建与运行的有利与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与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与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与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与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与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就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与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就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就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与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就是在地表与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与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就是地壳内原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与化学成分加入的情况下,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与结构构造的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外动力作用下,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岩石性质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

2、摩氏硬度: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

3、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高岭石、黄铁矿、滑石、绿泥石、蒙脱石。

4、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岩浆岩根据地表及其深度分为: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

含量分为:超基性岩(<45% )、基性岩(45~52% )、6、岩浆岩根据SiO2中性岩(52~65% )、酸性岩(>65% )。

7、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8、沉积物分为:碎屑物质与非碎屑物质(真溶液与胶凝体)。

9、沉积物的搬运方式分为:机械搬运与化学搬运。

10、沉积物的沉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与生物沉积。

1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按成因分为四类:碎屑物质、黏土矿物、化学沉积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12、沉积岩的胶结物按成因分为四类:硅质胶结物、铁质胶结物、钙质胶结物与泥质胶结物。

13、沉积岩的结构分为四类: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与生物结构。

14、沉积岩的碎屑结构按胶结物与胶结方式分为: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

15、沉积岩的构造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与化石构造。

16、沉积岩常见的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单斜层理与波状层理。

17、沉积岩分为:碎屑岩、黏土岩与化学及生物化学岩三大类。

18、石灰岩遇稀盐酸剧烈起泡。

19、变质岩的结构分为:变晶结构(完全重结晶)与变余结构(部分重结晶)。

20、变质岩分为:片理状岩类、块状岩类、构造破碎岩类三大类。

三、地质作用1、概念:地质作用:就是指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风化作用:岩石在大气营力(风、电、大气降水与温度)以及生物活动的作用下,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的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就是河流凭流水的机械冲击力、化学溶解力以及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谷的组成岩石与地形的破坏与建造作用的总称。

2、工程地质学把地质作用划分为:自然地质作用与工程地质作用两类。

3、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

4、岩石的风化程度划分为五级: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与全风化。

5、岩石风化的治理可采用挖除与防治两种措施。

6、河流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7、河流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与埋藏阶地。

四、地质年代1、概念:地质年代:就是指地壳发展历史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及生物演化相应的时代段落。

2、岩层的地质年代分为: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

3、绝对地质年代可根据碳(C)-14等放射性同位素测定。

4、相对地质年代可根据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及切割律判断。

五、地质构造1、概念:地质构造:就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岩层的产状:就是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在三维空间的方位。

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下,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的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与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

节理:就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断层:就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就是一致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就是连续沉积形成的地层。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或上下地层的产状不一致,就是不连续沉积形成的地层。

2、地质构造分为: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与不整合。

3、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与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一般表示为如SW205°∠30°或205°∠30° 。

4、褶皱构造分为背斜与向斜两种形态。

背斜就是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核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就是岩层向下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核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5、岩层产状与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a、建筑物地基全部由岩层组成持力层时,岩层产状与褶皱构造的倾斜岩层对建筑物的地基没有特殊的不良影响。

b、倾斜岩层的产状与褶皱构造,对公路、铁路的边坡与隧道工程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用具体分析。

6、断裂构造根据两侧岩块相对位移分为节理与断层。

7、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与次生节理。

8、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a、岩体中的节理,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加快了岩体风化速度,增强了岩体的透水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与稳定性降低;特别就是存在连通性好的“X”型节理,影响更大。

b、节理对建筑物地基没有特殊的不良影响。

c、当节理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d、“X”节理亦容易导致地下洞室洞顶坍塌。

e、节理有利于岩体开挖。

9、断层按两盘的相对位移分为: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

10、断层对工程建设的影响:a、建筑场地一般应避开全新活动断裂,特别就是重要的建筑物。

b、高层建筑应避开全新活动断裂与发震断裂。

c、公路、铁路、输水线路等线性工程,当路线与断层走向平行,路基靠近断层破碎带时,开挖路基容易引起边坡发生大规模坍塌。

d、大桥桥位应避开断层破碎带。

e、隧道轴线与断层走向平行时,应尽量避免与断层破碎带接触,必须穿过断层带时,应与断层带大角度或垂直穿过。

11、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

第三章一、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1、概念:岩石:就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与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石物理性质指标:描述岩石物理性质的数值或物理量。

岩石力学性质:就是指岩石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试样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岩石抗剪强度: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岩石的水理性质:就是指岩石与水作用时的性质。

2、岩石物理性质指标有:岩石的重度、比重与孔隙率。

3、岩石的重度就是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

岩石重度愈大,表示岩石愈致密,其岩块力学性质愈好;反之愈差。

4、岩石孔隙率就是岩石中孔隙、裂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值。

岩石的孔隙率愈大,则岩石孔隙与裂隙也就愈多,力学性能就愈低;反之愈大。

5、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就是变形特性与强度特性。

变形指标包括弹性模量、变形模量与泊松比;力学指标包括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

6、岩石的弹性模量就是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其值愈大,变形愈小,岩石抵抗变形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7、岩石的变形模量就是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其值愈大,变形愈小,岩石抵抗变形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8、岩石的泊松比就是岩石在轴向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纵向压缩与横向膨胀,相应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其值越大表明岩石受力后横向变形越大。

9、工程上常采用饱与单轴抗压强度表示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愈大,则岩石的愈硬、结构与构造愈好,抵抗破坏能力愈强;反之愈差。

10、岩石抗剪强度的表达式为τ=σtanφ+c。

11、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与抗冻性。

12、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主要为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水的作用、风化作用。

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1、概念:岩体:就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岩石组成,并由各类结构面及其所切割的结构体所构成的,存在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刚性地质体。

岩体结构面:在岩体中力学强度较低的部位或岩性相对软弱的夹层,构成的岩体不连续面。

岩体结构:就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排列组合特征。

2、岩体分为地基岩体、边坡岩体与洞定围岩。

3、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取决于岩石强度与岩体中的各种结构面。

4、岩体结构面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与次生结构面三大类。

包括层理、层面、节理面、片理、裂隙面、软弱夹层、断层、构造破碎带、不整合破碎带等。

岩体结构面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导致岩体强度与稳定性降低,也加快了岩体的风化速度。

5、岩体结构面的性质包括结构面的产状、密度、延续性、形态、张开度与充填物。

6、岩体结构包括两要素:结构面与结构体。

7、岩体结构划分为五大类: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状结构与散体状结构。

岩体结构中,物理力学性质与稳定性最好的就是整体结构,其次就是块状结构,依此类推,最差的就是散体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