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2)

《工程地质》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姓名:院系: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12月5日内容摘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
特别提到近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天坑”事件,用科学的工程地质学原理加以解释。
既然工程地质具有分析地质灾害成因的能力,那也就说明它同时具有使土木工程规避地质灾害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天坑”地质塌陷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属地质学范畴。
把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勘察手段获得各种地质数据,为各类工程建筑队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安全、质量及功能方面保证工程建筑在安全可靠、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顺利运行。
地质环境呢和各种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环境对建筑物的制约影响其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建筑物又改变了环境的初始平衡,使其发生各种变化甚至恶化。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工程地质学主要在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制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而评价、预测、控制并规范人类工程活动行为,提高地质环境质量,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从而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便是: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质学与工程学之间的边缘交叉性学科,它是通过地质知识正确、合理地处理和解决土木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营中遇到的自然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
也就是说工程地质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而出现的。
而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交集”最多也是最重的地方也就是土木工程建设首先要打好的地基。
我们深知地基对一个建筑物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更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影响重大。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通过这学期的《工程地质学》课程的学习,让我收获巨大。
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一些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等。
了解到地壳及其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成分地质年代的发展。
还有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和褶皱,节理断层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等。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类型,补给,径流与排泄。
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岩溶作用,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等。
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工程地质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是客观存在和被实践证明了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越来越大。
而作为一个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因此,通过学习工程地质,更加体会到在采矿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中,泥石流造成工程地质条件对影响较大。
特别是露天煤矿或者位于山区煤矿、矸石山治理,地表破坏容易造成泥石流,人工边坡加大了坡的陡度和高度,破坏了自然边坡的原有应力状态,可能使边坡发生失稳。
通过对工程地质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应该时刻报以对工程严谨的态度。
下面我那就工程地质学中地质灾害中有关泥石流成因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概述泥石流是一种特殊气候及相关条件产生的地质灾害,是洪水将含有砂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他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比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的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
典型的泥石流是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和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时期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更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种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2019年工程地质学结范文

2019年工程地质学结范文估计大家看书看的也差不多了,我把自己去年复结资料传上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这是我个人去年复试时候攒的复习资料,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岩土学》、《岩土工程勘察》,其中有我从网上搜的,有的是自己看书总结的,这些资料包括自己总结的纯是书上的知识点,并非考试重点,仅供参考,考试的时候也没发现有多少题是这上的,希望能够帮到考这科的同学。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考试的重点,去年的分值占到了70--80%(好像没记错),其中有一个标有“自己总结”字样的文档是我在看了几遍书之后,结合从网上搜索的资料总结整理的知识点,20页啊,花了很大功夫敲上去的,就当是笔记了,资料的重点,几乎囊括了其他资料所有内容,其他的均是网上搜罗。
去年最后一道大题就是读图题,岩溶那章的,书上没有原图,但可以用书上的知识点答,说明图上的岩溶是形成原因,具体忘了,所以说大家还是把书仔细看看,知识点总结,没遇到原题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去答。
这本书,很经典,本科在学,研究生也在学,大家不要寄希望于重点,还是踏实的学学,没坏处!《工程岩土学》:网上好像有课件什么的,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在百度文库里(韩文喜教授),课件本不外传,据说课件上传到网上把老师气坏了!我就是参考那个课件学结的知识点,用的是excel表,土和岩石部分分别两个表,但是表中又按章节分了好多分表,在下边我用颜色标出来了,大家仔细找找,点击就切换了,相信大家都会用这基本的功能吧,我都设置好了,应该可以直接打印,一张表一张纸,要想打印,之前预览一下,不行自己调。
其中知识点都是自己总结的,如果能看到课件,好好学学吧,本科期末考试题的答案都在课件上边。
有很多知识点是和土力学重复的,比较好复习。
《岩土工程勘察》:没找到书和课件,也没花时间去复习,到最后了才总结总结,去年考了一道题,很基础很基础,可惜我没看,不会,附件是我搜的资料大家凑合着看吧。
这三本书,我本科一本也没学过,何况毕业几年了,内容多,知识点多,复习的时候我没背多少,记忆力太差,我是凭着理解去记的。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与成就任课教师:王莎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水文11-2班学号:3110205211姓名:杨秀辉一、摘要及关键字 (1)二、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1)三、我国工程地质学取得的成就 (5)四、总结 (7)【摘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
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关键字】工程地质学发展成就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本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工程地质工作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同时培养了人材,壮大了工程地质科学队伍。
我国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给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由于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不仅使许多建设中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基本上满足了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科学研究成果亦逐日增多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1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由传统工程地质学到现代工程地质学的过渡阶段和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
㈠、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大体上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具体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具体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数据。
其目的是为具体工程寻找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地址。
工程地质学论文 (1)

道桥专业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浅析工程地质对公路桥梁的作用摘要:工程地质是道路、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其他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工程地质有许多分支,主要解决的是施工区域地质对施工的影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具体应用于道路、桥梁设计领域,主要针对道桥修筑地的地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总结,并给出解决办法,因此在许多土木工程中这门应用科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工程地质;桥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区域稳定性;引言:工程地质学作为道路桥梁的专业课程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它不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地质学的大门,同时也为之后土力学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门课对于公路桥梁设计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我查阅相关论文、学术期刊后更是明白将来如果在道桥方面继续深造必须深谙地质学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以及区域稳定性四个角度来阐述其对公路桥梁设计、施工的巨大作用。
(一)工程地质勘察与桥梁设计桥梁是公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线路跨越河流、沟谷或道路时需要架设桥梁,这就决定了桥梁必定是是线路通过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主要工程。
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如果对桥址周围的工程地质特征了解不足,在桥梁施工、运营时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有的将墩、台设在滑坡上,基坑开挖时引起滑坡复活,而使已建成的墩、台错位;有的墩、台建在岩溶洞穴上,致使墩、台倾斜,无法使用。
查明建筑物场址周围的工程地质条件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这对于桥梁也不例外。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桥位选择、桥梁基坑稳定性和正确选定桥基承载力,是确保桥梁安全的三个重要方面。
对于桥梁位置的选择来说,应该综合考虑线路方向、选线设计技术要求、城乡建设、交通水利设施的要求、地形、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中、小桥位置由线路条件决定,特大桥或大桥则往往先选好桥位,然后再统一考虑线路条件。
工程地质论文-部分总结

题目:对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认识摘要:地壳上部岩土体经受内外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又影响着原有宏观地质、地貌和地形条件的改变,并产生不良地质现象,如崩塌、岩堆移动、滑坡、泥石流、岩溶等。
不良地质现象常给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造成危害,并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尤其是像大型高速滑坡和灾害性泥石流,规模大、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是重大的地质灾害。
因此,研究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灾减灾,保障工程建筑和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崩塌与岩堆滑坡泥石流岩溶与土洞地震及其效应A坍塌与岩堆一、崩塌发生的条件1.坡面条件---临空面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50°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凸形陡坡及阶梯形山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2.岩土类型---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3.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裂隙面、岩层层面、断层面、软弱夹层等软硬互层的坡面.坡面条件、岩性条件、地质构造三个条件,又统称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4.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1地震(2)融雪、降雨(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地下水(5)风化作用(6)人为因素的影响5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应尽量避开。
对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落石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绕避还是设置防护工程。
6防治措施1)排水2) 防护和加固工程3)支顶工程4)拦截工程5) 遮挡工程①挂网喷浆②钢索拉牵6) 综合治山7岩堆简述1)岩堆的概念由碎落、崩塌和落石在山坡的低凹处或坡脚形成的疏松堆积体2)地质特征①岩堆大部分为近期堆积②岩堆内部常具有向外倾斜的层理③岩堆一般坐落在基岩的斜坡表面上B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部分岩土体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而沿着斜坡内部的软弱结构面整体地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质工程施工类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施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地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地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解决措施一、引言地质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对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1. 提高工程质量: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2. 保障工程安全: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 缩短工期:合理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从而缩短工程工期。
4. 降低工程成本:通过优化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三、地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 施工技术不成熟:部分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2.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3. 施工环境复杂: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对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4. 施工设备老化:部分施工设备老化,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四、解决措施1.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2.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3. 优化施工组织:根据工程特点,合理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4. 选用先进设备:引进和研发新型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 严格施工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结论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人员素质提高、施工组织优化、设备更新和严格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
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
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结课作业
工程地质学是我来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相比其他理论课的枯燥无味,工程地质学上关于基础建设的内容使我第一次觉得我会了一点关于“盖楼”的理论知识。
记忆犹新的是老师讲土直径大小时关于地铁基础的修建方法。
相比后期比较枯燥的知识,我更喜欢前期绪论的部分。
在工程地质学中我了解了有关地震液化,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及其预防,更有关于上海地基特点,角撑使用,抗滑桩等有关基坑和隧道的知识,平心而论,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会形成很多壮丽的天然景观。
景观方面地表变现为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石林等自然景观。
课堂上主要展现了地下溶洞部分的景观。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
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
充满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甚为壮丽。
喀斯特地貌对于工程地质的影响方面。
由于喀斯特地貌地下部分溶洞洞窟比较多,所以尽量做一些深基础。
另外,由于溶洞外部有流水侵蚀,在修建需要很久存在时间的建筑时要注意勘察地下暗河。
在勘察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串珠状溶洞,否则深基础也是没有用的。
另外根据资料,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当地基评价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施工现场遇到泥隙、泥槽、溶洞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穿越式,即下挖穿越,采用桩基础;二是跨越式,即加强梁的钢筋或增大梁的宽度。
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泥隙、泥槽、溶洞,应根据其位置、大小、埋深、围岩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处理措施。
泥石流、滑坡、崩塌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三种地质现象的区别为,泥石流属于滚落的碎石流,滑坡是一种减性山体移动现象山体在
10°以下,崩塌是40°以上的一种山体剪性崩裂。
三种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因都是水。
关于防治方面,
泥石流防治,应以防为主,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
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
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
①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
②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③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
④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⑤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造林增加植被复盖率。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防治崩塌灾害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易崩塌岩体的稳定程度,防止或削弱崩塌活动;保护受灾对象,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①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居民点和重要工程设施要尽可能避开崩塌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
②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
③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