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程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姓名吴能森学号201104100105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土木111班)

摘要:我国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多山川、河流与丘陵,同时全球的气候变化加剧,造成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等带来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大部分的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也有一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只有认清我国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了解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严谨的防御计划和措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在大量调查与研究数据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以及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征,并阐述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及重要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现状;原因;防御措施

一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

地质灾害是一种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区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地质灾害进入频发阶段。从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到2010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8月舟曲泥石流等,仅2010年一年,我国就发生26009起地质灾害,其中包括19101起山体滑坡、4756起崩塌、911起泥石流、332起地面塌陷、161起地震缝、36起地面沉降,造成数以千计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地质灾害对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1]。为了减少损失, 查清我国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 国土资源部从 1999年开始,在地质灾害严重的县(市),陆续部署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调查的重点是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6 种地质灾害类型。据调查数据显示, 其中滑坡占灾害总数的51%;崩塌占17%;泥石占8%;地面塌陷占 5%; 地缝占 3%; 不稳定斜坡占16%。可以看出,斜坡灾害(崩、滑、流、不稳定斜坡) 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因此, 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二地质灾害的产生的原因

2.1 气候条件因素

不同的气候环境可以引发不同的地质灾害,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很少,容易产生土地沙漠化;而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运城市降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可达945.8mm,而且夏季经常有暴雨,这类降水量很足的条件就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2 地形地质因素[2]

我国各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有很大的不同,特定的地质与地形是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条件,运城市地处山地型高原,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土质湿陷性大,降水量集中,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动力条件充分。可以说,很多地质灾害的诱发原因都是地质地形因素。

2.3 人为因素

近几年我国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与我国为了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矿山开采、切坡修路、建房切坡等活动有关,这些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地质环境在天然地质作用下的平衡,从而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等地质灾害都与人为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1滑坡

(1)滑坡的规模。滑坡按滑体的体积大小,分为巨型滑坡(大于1000 万m3)、大型滑坡(100~1000万m3)、中型滑坡(10~100万m3)和小型滑坡(小于10 万m3)。我国滑坡总体上以中小型为主,小型滑坡在全国各地所占比例极高,但相比较而言,东南丘陵山区和东部山地小型滑坡所占的比例更高。而西北、西南和黄土高原区相对中型滑坡的比例较高。青藏高原区大型和巨型滑坡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2)滑坡的类型:滑坡按物质成分可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和碎块石土滑坡。在以往的滑坡点中,以土质滑坡为主,除东部山区外, 其他研究区土质滑坡所占比例极大。依次为西北地区占 84.9%, 黄土高原区占72%,东南地区占67.8%,西南地区占67.1%,青藏高原区占53%。东部山区岩质滑坡占本区滑坡总数的50.2%,而在青藏高原区,碎块石土滑坡占本区滑坡总数的31.5%。土质滑坡在各种规模的滑坡中,都占到60% 以上,岩质滑坡主要发生在巨型和大型滑坡中,且随着滑坡规模的减小,岩质滑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3)滑坡与地形坡度:地形坡度直接影响到滑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滑坡发生的原始地形坡度进行统计,对今后的滑坡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按照习惯,将地形坡度分为5个等级进行统计。 (表1)从总体上看,滑坡多发育在坡度区间25°~40°。巨型滑坡和大型滑坡相对更加集中在10°~40°坡度区间。随着

滑坡规模的减小,发生的坡度区间逐渐上移,

小型滑坡在40°~60°区间也发育。 (4)

滑坡诱发因素:滑坡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因

表 1 滑坡、崩塌与地形坡度关系统计表[1]

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大气降雨和地震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坡脚开挖和植被破坏等。据统计,已调查的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是暴雨。暴雨诱发的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0%。地震诱发的滑坡仅占滑坡总数的1%。一般为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以小型滑坡为主。

3.2崩塌

(1)崩塌规模。崩塌按崩塌体大小,分为巨型崩塌(大于100万m3)、大型崩塌(10~100万m3)、中型崩塌(1~10万m3)和小型崩塌(小于1 万m3)。从调查数据资料中分析,崩塌总体上以小型为主。小型崩塌在全国务研究区所占比例极高。但相比较而言,西北、西南和黄土高原区相对中型崩塌比例较高。青藏高原区大型和巨型崩塌所占比例相对较高。(2)崩塌类型。崩塌按物质成分可分为土质崩塌、岩质崩塌和碎块石土崩塌。在已调查的崩塌点中,以土质崩塌为主。在东部、东南地区和黄土高原区土质崩塌所占比例依次为56.6%、70.73% 和78.23%。西北、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以岩质崩塌为主,所占比例依次为80.36%、58.29% 和47.62%。

(3)崩塌与地形坡度:同样按5个等级(0~10°、10~25°、25~40°、40~60°、60~90° )进行统计。 (表1)从总体上看,崩塌多发育在坡度区间为60~90° ,然后依次为40~60°、0~10°、25~40°和10~25°。各种规模的崩塌在不同坡度等级中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4)崩塌诱发因素。崩塌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