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小论文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通过这学期的《工程地质学》课程的学习,让我收获巨大。
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一些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等。
了解到地壳及其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成分地质年代的发展。
还有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和褶皱,节理断层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等。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类型,补给,径流与排泄。
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岩溶作用,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等。
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工程地质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是客观存在和被实践证明了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越来越大。
而作为一个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因此,通过学习工程地质,更加体会到在采矿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中,泥石流造成工程地质条件对影响较大。
特别是露天煤矿或者位于山区煤矿、矸石山治理,地表破坏容易造成泥石流,人工边坡加大了坡的陡度和高度,破坏了自然边坡的原有应力状态,可能使边坡发生失稳。
通过对工程地质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应该时刻报以对工程严谨的态度。
下面我那就工程地质学中地质灾害中有关泥石流成因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概述泥石流是一种特殊气候及相关条件产生的地质灾害,是洪水将含有砂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他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比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的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
典型的泥石流是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和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时期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更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种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地质工程论文

地质工程论文摘要:介绍了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以及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具体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各阶段勘察内容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期指导相关人员正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报告建筑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质的疏松、强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会影响到在建建筑的安危。
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及其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就必须有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作为科学依据。
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有个全面的了解、准确把握才能更好的对建筑及其地基进行设计。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运用坑深、触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和方法,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二、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一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将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级别: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影响不大;中等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存在很大的影响。
二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建筑工程经验比如,在某一陌生区域,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缺少研究,则勘查工作量就有加大;相反,如果在此地有工程施工经验,则花费时间及工作量都会减少。
三、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等级依据所建工程类类型,建筑地基负荷大小、建筑地基损坏后造成建筑整体后果的程度等,可将建筑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建筑物,主要指的是关键性或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破坏后果很严重。
二级建筑,主要指的是地基负荷较大的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
三级建筑,主要指的是建筑地基负荷不大,破坏后果不严重。
勘察工作的准备。
1接受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书,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勘查工作计划;2建筑规模较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当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实地观察场地地质情况;3设置勘查点和勘查线,采用各种地质勘查手段或方法探明场地地质情况,并取得地质试样;4对取得地质试样进行物理力性测试和水质分析测试。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与成就任课教师:王莎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水文11-2班学号:3110205211姓名:杨秀辉一、摘要及关键字 (1)二、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1)三、我国工程地质学取得的成就 (5)四、总结 (7)【摘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
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关键字】工程地质学发展成就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本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工程地质工作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同时培养了人材,壮大了工程地质科学队伍。
我国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给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由于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不仅使许多建设中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基本上满足了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科学研究成果亦逐日增多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1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由传统工程地质学到现代工程地质学的过渡阶段和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
㈠、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大体上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具体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具体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数据。
其目的是为具体工程寻找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地址。
地质工程施工类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施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地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地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解决措施一、引言地质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对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1. 提高工程质量: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2. 保障工程安全: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 缩短工期:合理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从而缩短工程工期。
4. 降低工程成本:通过优化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三、地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 施工技术不成熟:部分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2.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3. 施工环境复杂: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对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4. 施工设备老化:部分施工设备老化,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四、解决措施1.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2.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3. 优化施工组织:根据工程特点,合理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4. 选用先进设备:引进和研发新型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 严格施工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结论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人员素质提高、施工组织优化、设备更新和严格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
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
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工程师论文六篇

地质工程师论文六篇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1【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对策一、引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不行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发出的相关文件特殊是《一般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更强调了当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然而,如何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优质高效地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需要仔细讨论和实践的课题。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评价一份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当是全方位的。
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科研总结或论文,也不行能全部等同于真正的工程设计。
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育同学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学问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力量和初步科学讨论的力量。
主要包括:调查讨论、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力量,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学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讨论与论证的力量,试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试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力量,设计、计算与绘图的力量,包括使用计算机的力量,规律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力量,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及英语书面表达的力量等。
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特殊关注选题质量和最终成果两个方面。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笔者在问卷调查、座谈等基础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五项认同度在90%以上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三、关键因素分析1.同学的学问结构及其投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同学自身的综合素养,由于如前所述,它要求同学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学问和技术学问,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讨论、工程设计问题,并取得设计成果,这是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力量形成的过程,是对其独立工作力量的熬炼的过程。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仅靠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明显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前三年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学问的学习,离不开实习、试验、课程设计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工程地质小论文

滑坡地质灾害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李赟201333122006313土木工程(3)班滑坡地质灾害,是斜坡土体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滑坡的位置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国内发生的滑坡现象也越来越多。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具有灾难性的。
而对于我们土木工程的学生来说,学习研究滑坡地质灾害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的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滑坡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山体滑坡的高发地一般在我国的山地和丘陵地区。
它与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一样有着比较大的危害。
我国的国土极为辽阔,地理条件也比较复杂,导致我国的山体滑坡的分布也比较广泛,特别是我国的西北,西南等山区。
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山体滑坡,大片的山体会相继的出现长期,缓慢并且有间歇性的滑动。
滑坡的山体不一,小的有几百立方米,大块的则会有几十万立方米到几百万立方米。
在西北地区的黄土滑坡是西北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黄土滑坡后缘地裂缝发育,具有高陡的后壁以及演化特征。
有些比较严重的山体滑坡,则可能吞下山下的整个村庄,或者截断河流,产生堰塞湖,破坏大面积的农田记忆森林,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故,我们土木人在今后的各类工程施工时,尤其是山地施工时,要尤其注意山体滑坡的问题。
二、影响滑坡的因素凡是引起斜坡岩土体失稳的因素称为滑坡因素。
这些因素可使斜坡外形改变,岩土体性质恶化及增加附加荷载等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概括起来,主要的滑坡因素有1、斜坡外形: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斜坡前缘临空出露。
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
当斜坡愈陡,高度愈大以及当斜坡中部凸起而下部凹进,且坡脚无抗滑地形时,滑坡容易发生。
例如江河等地区的斜坡上,铁路或者公路的边坡位置,其坡度在10度到45之间,且中间的地势相对平缓,下坡的地势比较陡峭,且上坡是环形的坡形,这样的地形就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工程地质论文

目录一、引言 (2)二、实习目的 (2)三、实习内容 (3)四、实习地点 (3)五、实习时间 (3)六、实习内容 (3)七、实习总结 (7)摘要: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我们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岩石地质罗盘Abstract:the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is the important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geology teaching, make us on the basis of curriculum theory knowledge learning, through the field of basic geology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practice, obtain perceptual knowledge, and to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curriculum theor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for the application after graduation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geological data to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Key words: rock geological compass一、引言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分相关的理论知识。
而这次的野外实习使我们初步的学习了野外工作方法,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一个基础。
二、实习目的《工程地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工程地质》课程学习期间,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目的是能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知识,通过地质实践,进一步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实际地质环境中学习,学习野外地貌观察方法,提高野外视野,掌握地质勘探的基本技能,增加专业素质,为今后学好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三、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地质灾害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
李赟
2013331220063
13土木工程(3)班
滑坡地质灾害,是斜坡土体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滑坡的位置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国内发生的滑坡现象也越来越多。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具有灾难性的。
而对于我们土木工程的学生来说,学习研究滑坡地质灾害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的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滑坡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
山体滑坡的高发地一般在我国的山地和丘陵地区。
它与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一样有着比较大的危害。
我国的国土极为辽阔,地理条件也比较复杂,导致我国的山体滑坡的分布也比较广泛,特别是我国的西北,西南等山区。
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山体滑坡,大片的山体会相继的出现长期,缓慢并且有间歇性的滑动。
滑坡的山体不一,小的有几百立方米,大块的则会有几十万立方米到几百万立方米。
在西北地区的黄土滑坡是西北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黄土滑坡后缘地裂缝发育,具有高陡的后壁以及演化特征。
有些比较严重的山体滑坡,则可能吞下山下的整个村庄,或者截断河流,产生堰塞湖,破坏大面积的农田记忆森林,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故,我们土木人在今后的各类工程施工时,尤其是山地施工时,要尤其注意山体滑坡的问题。
二、影响滑坡的因素
凡是引起斜坡岩土体失稳的因素称为滑坡因素。
这些因素可使斜坡外形改变,岩土体性质恶化及增加附加荷载等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概括起来,主要的滑坡因素有
1、斜坡外形: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斜坡前缘临空出露。
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
当斜坡愈陡,高度愈大以及当斜坡中部凸起而下部凹进,且坡脚
无抗滑地形时,滑坡容易发生。
例如江河等地区的斜坡上,铁路或者公路的边坡位置,其坡度在10度到45之间,且中间的地势相对平缓,下坡的地势比较陡峭,且上坡是环形的坡形,这样的地形就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2、岩性: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亲水软化的土层中一些软岩中。
例如黄土,风化岩等。
3、构造:斜坡内的一些层理、节理、断层、片理等软弱结构面若与斜坡坡面倾向近于一致,则次斜坡的岩土体容易失稳称为滑坡。
这时,此等软弱结构面组合成为滑动面。
4、水:水的作用可以使岩土软化,强度降低,可使岩土体加速风化。
若为地表水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岩土体的重量,还会使坡脚侵蚀冲刷;若为地下水,地下水位上升可使岩土体软化,增大水力坡度等。
5、地震:地震首先将斜坡岩土体结构破坏,可使粉砂层液化,从而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同时地震波在岩土体内传递,使岩土体承受地震惯力,增加滑坡体的下滑力,促进滑坡的发生。
且地震对地下水的的影响会进一步降低斜坡的稳定性。
6、人为因素
人们在兴建土木工程时没有充分考虑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切坡不当,任意推填岩土方增加荷载等行为。
或是人为破坏地表覆盖物,引起地表水下渗作用的增强。
又或者是引水灌溉或排水管道漏水将会使水渗入斜坡中
三、滑坡的治理
滑坡的治理,要贯彻以预防为主,整理为辅的原则。
根据影响滑坡的因素与滑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方法防治滑坡。
1.排水
根据前文我们可以知道,水是影响滑坡灾害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切实做好排水工作,消除或者减轻水的危害。
首先是派出地表水。
地表水的排除书滑坡治理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性措施,也是需要长期运用的措施。
通过对地表水的拦截、引导,可以避免其流入滑坡区域
内,减少引发滑坡灾害的几率。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系统。
截水沟是用来截排来自滑坡体外的坡面径流,在滑坡体上设置树枝状的排水明沟系统,以汇集坡面径流引导出滑坡体外。
其次,是排除地下水。
地下水对于滑坡的影响同样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其自身的隐蔽性和流通性,可疏不可堵。
主要是设置各种形式的渗沟或盲沟系统,以截排来自滑坡体外的地下水流。
然后,为了避免河水等对于滑坡坡脚的冲刷和侵蚀,要在滑坡体的上游,选择适当的位置,修筑“丁坝”,对河流主流导流。
2.支挡
在滑坡体下部修筑挡土墙、抗滑桩或锚杆加固等工程以增加滑坡的抗滑力。
挡土墙可以使混凝土抗滑挡土墙、浆砌抗滑挡土墙、钢筋石笼抗滑挡土墙等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块石挡土墙。
这种挡土墙一般被设立在坡体边缘地带,来阻止山体的滑坡。
设计挡土墙时需要将滑坡的推力大小作为参考依据,只要设计的科学合理,就能有效的阻止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
3.刷方减重
主要是通过消减坡角或降低坡高。
以减轻斜坡不稳定部位的重量,从而减少滑坡上部的下滑力。
4.建设减压脚
大部分的山体滑坡主要是由于坡体的抗滑力减小而导致的。
减压措施主要是在坡体的驱滑段,削减出一些土石,将这些土石压倒坡体的阻滑段。
这样可以使得坡体的下滑力小于坡体的抗滑力,有效的避免山体滑坡。
5.改善滑动面性质
主要是为了改良岩石的性质,结构,以增加坡体强度。
本类措施有:对岩石滑坡采用固结灌浆;对土质滑坡采用电化学加固、冻结、焙烧等。
目前,建设减压脚或者挡土墙支挡措施的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
这些工程能够有效的抑制坡体的下滑,保证了山体的进一步稳定。
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山体进行严格的监控,对山体的岩石稳定性进行评判,保证对坡体的实时
监控。
综上所述,山体滑坡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地址灾害,无异于洪水猛兽。
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土建工程的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评估施工地段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尽可能使滑坡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教科书,滑坡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与综合治理措施庄淑娜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治理探析宋罗明郭国平
黄土滑坡典型工程地质分析徐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