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填埋处理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第五章填埋1

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第五章填埋1

(b)吸附/解吸:处置场产生的气体中的挥发性和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渗滤液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 物质,会被所处置的废物和土壤所吸附;而在某些 条件下,也会发生解吸作用,使污染物进入气体或 液体。
(c)脱卤/降解:有机化合物的脱卤作用和水解、 化学降解作用;
(d)氧化还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影响金属和金属 盐的可溶性;
从土地处置场内释放进入环境的渗滤液和气体中 的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如下图所示。由 此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有:污染水体、污染空气、 污染土壤和产生环境卫生问题。
土地处置场的污染物迁移转换
(1)渗滤液对水体的污染问题
渗滤液的无控释放会导致处置场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 严重污染。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还原态金属的的渗 滤液和含无机溶液进入地表水体后,将大量消耗水中氧 气,最终导致水体需氧生物的死亡。
如果渗滤液中含有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时,这些有机物将 在水体中存在相当时间。当这种有机物进入食物链后就 会对水生生物产生育害影响。虽然单独某种有机化合物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可以进行估计或预测。但对多种有机 物的综合影响却难以估计。此外,温度、pH和溶解氧的 浓度等对某些水生生物的毒性程度都有一些影响。
如果饮用水井或灌溉井穿过污染的渗滤液层或渗滤液进 入地表水体,则可能会发生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利的影 响。地表水也可能被来自处置场地的径流所污染。
生长在处置场地的植被也可能由于废物粘附到叶 子上以及摄取重金属和其它化学物质而受到污染。
(3)环境卫生问题
对处置场的管理不善会产生卫生方面的问题,导 致疾病传播。
2 固体废物处置原则
固体废物的最终安全处置原则大体上可归纳为:
(1)区别对待、分类处置、严格管制危险废物 和放射性废物
固体质物种类繁多,危害特性和方式,处置要求 及所要求的安全处置年限均各有不同。就废物最 终安全处置的要求而言,可根据所处置固体废物 对环境危害程度的大小和危害时间的长短,大体 上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卫生土地填埋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卫生土地填埋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卫生土地填埋一、介绍固体废物问题固体废物是指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无法再利用或难以处理的废弃物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妥善处理固体废物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一种处理方法——卫生土地填埋。

二、卫生土地填埋的原理卫生土地填埋是一种将固体废物埋入土壤中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固体废物可以在地下被逐渐分解,并最终转化为稳定的物质。

卫生土地填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土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填埋是卫生土地填埋的第一步。

填埋地应远离人口密集区,以免对居民造成危害。

同时,填埋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废物在填埋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废物预处理:在进行填埋之前,固体废物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工作。

首先,废物应分类,将可回收的物品进行回收利用。

对于无法回收的废物,应进行分类处理,将可降解的废物与不可降解的废物分开处理。

3. 堆填操作:在完成废物的预处理之后,可以开始进行填埋操作。

首先,在填埋地表面铺设一层防渗膜,以防止废物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

之后,将废物倒入填埋坑中,并用土壤覆盖,以防止废物露出地表。

填埋坑的尺寸和深度应根据废物的类型和数量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填埋的效果。

4. 管理与监控:卫生土地填埋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管理与监控措施。

填埋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填埋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对填埋场的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填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卫生土地填埋的优势卫生土地填埋方法有以下一些优势:1. 卫生土地填埋是一种相对成本较低的固体废物处置方法。

相比其他处理方法,卫生土地填埋不需要额外的高昂设备和技术支持,适用于资源有限的地区。

2. 填埋后的固体废物能够被土壤逐渐分解和转化,减少了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填埋后的废物可以作为土壤的一部分,为土壤提供养分。

3. 卫生土地填埋可以减少废物的体积,节约了储存和运输的空间和成本。

固废处理的垃圾填埋

固废处理的垃圾填埋

固废处理的垃圾填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废弃物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长。

这些废弃物一旦被随意丢弃,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正确地处理废弃物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

在废弃物处理方式中,垃圾填埋是一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垃圾填埋的原理、技术与问题。

一、垃圾填埋的原理垃圾填埋是指将废弃物埋入地下掩埋场(也称填埋场)之中,并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其转变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垃圾填埋的原理主要基于掩埋场内的微生物而实现。

在填埋场中,废弃物被覆盖到一定深度下(一般大于2米),并被压实平整。

在此之上,覆盖一层再生土或者特殊的填充材料(称为覆土层)。

覆盖后的填埋场内的废弃物被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而形成水平封闭。

废弃物内的有机物受到湿度和微生物生息的影响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这些物质经由孔隙和通风管道排出填埋场。

排出的气体中的甲烷还可以在经过加工后成为有人家中使用的城市燃气。

二、垃圾填埋的技术垃圾填埋的技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选址、设计和运营。

选址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该地点必须满足地质、水文、环境、社会和经济条件。

地质条件需要地下结构稳定、孔隙率适当、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土层对中毒物质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环境条件需要选址在污染源与生产源之外,要使实现分散排放,不对周围人群、建筑、交通、野生生物等产生不良影响。

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对场地的结构设计。

它考虑了场地内的垃圾分布、场地高度、底部设计、液体底部收集和排放、侧向和上方的排气系统等因素。

在填充层数确定之后,每层的方法、压实程度、周期和质量控制都需要在设计中详细描述。

运营阶段包括了应对填埋场内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管理人员需要对填埋场进行计划、操作控制、监督、检测、维护。

具体实施包括如何均匀分布填料、如何压实填料、如何处理及保管污染物等。

三、垃圾填埋的问题尽管垃圾填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填埋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渗滤液。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

C
埋作业,定期监测填埋场内的污染
物浓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填埋场关闭: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填
D
埋场关闭,并进行生态修复,确保
填埋场关闭后的环境安全
填埋处置的法规标准
1
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
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
标准
3
主要内容:填埋场的选址、 设计、建设、运行、关闭和
03
04
02
土壤污染:填埋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渗入土壤,影响土壤质量
03
大气污染:填埋废物中的有害气体可能逸散到大气中,影响空气质量
04
生态破坏:填埋废物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填埋处置的环境治理
填埋场选址: 选择远离居民 区、水源地等 敏感区域
01
填埋场运行:定 期监测填埋场及 周边环境,确保 污染物达标排放
演讲人
目录
01.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概述 02.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03.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的环境影

04.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的管理与 法规
1
填埋处置的定义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放 置在特定的场所,使其与周围环境隔 离,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填埋处置的目的是减少固体废物对环 境的影响,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设计:根据固体废物 的性质和数量,设计 填埋场的结构、防渗 系统等
施工:按照设计要求 进行填埋场的建设, 包括防渗层、排水系 统、覆盖层等
运行:按照规定的操作 规程进行填埋场的运行 和管理,包括废物的接 收、堆放、覆盖、监测 等
封场:在填埋场达到 设计容量后,进行封 场处理,包括覆盖、 绿化、监测等

固体废物卫生土地填埋(内容详细)

固体废物卫生土地填埋(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填埋场选址山谷
医学精制
准好氧填埋:集水井的末端敞开,利用自然通风,使 空气进入垃圾体,在集水管的四周形成好氧区域,而 在远离集水管的区域则仍为厌氧区域。这样可以利用 好氧区域垃圾降解速度快,而在厌氧区域可以截留部 分重金属。其处理效果与好氧填埋场相当,而费用与 厌氧填埋场差别不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发展。
方 废物的压实还能减少蝇、蚊的孳生和有利填埋机械的
法 移动作业等。
医学精制
废物的压实作业主要由压实机来实现,有时也可
用推土机来完成,但其工作效能通常仅为压实机的二
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在国外填埋场压实机已得到广泛
填 应用。无论何种类型压实机,在填埋废物上的通过次
埋 数宜为3-4次。多于4次,则不经济,同时对增加压实
医学精制
9.3 填埋工艺
填埋工艺的确定 填埋作业
医学精制
9.3.1 填埋工艺的确定
填埋工艺确定原则
分区作业
减少垃圾裸露面,降低作业成本。并可
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
压实多填
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
控制源头
落实环保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超前规划
采取合理的填埋方式,缩短稳定期
医学精制
垃圾的填埋工艺
覆土 一般分为日覆盖、中间覆盖和终场覆盖。
医学精制
垃圾的填埋工艺
医学精制
9.3.2 填埋作业
填埋作业
即填埋垃圾按单元从压实表面开始,向外向上堆放。某 一作业期(通常是一天)构成一个填埋单元(隔室);
由收集和运输车辆运来的垃圾按30~60cm厚为一层放 置,然后压实;
一个单元的垃圾高度宜为2~4m,最高不得超过6m; 单元作业宽度按填埋作业设备的宽度及高峰期同时进行

工业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技术及适用范围

工业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技术及适用范围

工业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技术及适用范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即使采用了各种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法,也往往会产生一定量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固体废物。

这些剩余下来无法再进行利用的工业废渣往往富集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若不进行安全可靠的处置,则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即时性和长期性的影响。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置于复合环保要求的设施或场所内,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将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或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有害工业固体废物进行最后的处置,是为了使工业固体废物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而采取的措施,是控制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的最后步骤。

最终处置的目的就是避免工业废物对大气、水环境(尤其是地下水)乃至整个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将废物封闭隔离。

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多重屏障(天然或人工)实现有害物质同生物圈的有效隔离。

一、填埋处置技术概述土地填埋处置技术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土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废物终端处置技术,其实质是将固体废物铺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加以压实,并覆盖土壤以与外界环境隔离。

这种方法工艺简单、包容性强、处理量大、处理费用较低,适用于处置多种类型的工业固体废物。

在填埋操作处置方式上,它已从堆、填、覆盖向包容、屏蔽隔离的工程贮存方向发展,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发展成为一种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控管理的综合性科学工程方法。

现行的土地填埋技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废物填埋的深度可以划分为浅地层填埋和深地层填埋;根据处置对象的性质和填埋场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惰性填埋、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

但目前被普遍承认的分类法是将其分为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两种,前者主要处置城市垃圾等一般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而后者则主要以危险废物为处置对象。

这两种处置方式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事实上安全填埋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包含卫生填埋的内容。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现状是部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用于筑路、回填、农用和生产建材等;另有相当部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采用填埋处置。

工艺方法——卫生填埋技术处理固体废物

工艺方法——卫生填埋技术处理固体废物

工艺方法——卫生填埋技术处理固体废物
工艺简介
卫生填埋法是指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滤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

该方法采用底层防渗、垃圾分层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等措施,使垃圾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以达到无害化处理。

卫生填埋处理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科学合理地选择卫生填埋场场址,可以有利于减少卫生填埋对环境的影响。

场址的自然条件符合标准要求的,可采用天然防渗方式。

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的,应采用人工防渗技术措施。

场内实行雨水与污水分流,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渗沥水产生量,并设置渗沥水收集系统,将经过处理的垃圾渗沥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应单独建设处理设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水体。

渗沥水也可以进行回流处理,以减少处理量,降低处理负荷,加快卫生填埋场稳定化。

设置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填埋气体侧向迁移引发的安全事故。

尽可能对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和利用,对难以回收和无利用价值的,可将其导出处理后排放。

填埋时应实行单元分层作业,做好压实和覆盖。

填埋终止后,要进行封场处理和生态环境恢复,继续引导和处理渗沥水、填埋气体。

卫生填埋技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传统的堆放、填坑基础上,处于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工程技术。

卫生填埋
的处理能力大,成本较低,但是占用土地,选址困难,直接产生的填埋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容易发生爆炸等危险。

目前大多填埋厂将填埋气排空,不仅提高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浪费了能源。

第04章_有机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第04章_有机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4.1
填埋处置技术分类
4.1.2 卫生填埋法
3. 卫生填埋场防渗结构
(3)复合衬层应按下列结构铺设: ③ 单复合衬层结构,铺防渗层时,衬层应覆盖底面及坑壁; 双复合衬层防渗结构,铺防渗层时,衬层应覆盖底面及坑壁。 主土工膜衬层以上应为渗滤液的主防渗层,主衬层和副衬层之 间应为渗滤液检测层和次防渗层。
4.1
填埋处置技术分类
4.1.2 卫生填埋法
4. 卫生填埋场的封场
(3)填埋场封场后应覆盖植被。根据所种植物的根系深浅而 确定覆盖营养土层厚度,不应小于20cm,总覆盖土应在80cm以 上。 (4)填埋场封场应充分考虑堆体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封场 坡度宜为5%。 (5)封场应考虑地表水径流、排水防渗、覆盖层渗透性和填 埋气体对覆盖层的顶托力等因素,使最终覆盖满足安全和长效 的需求。
4.5
填埋气体的产生及控制
4.5.1 填埋气体产生原理及特性
1. 填埋气体的组成特性
(1)主要气体组成 (2)微量气体组成 据测算,1吨垃圾在填埋场寿命期内大约可产生39~390 m3的 填埋气体;其成分可分为三类:CH4 50%~70%、CO2 30%~50% 为主要成分,H2S、NH3和H2等为常见成分,其体积分数之和不 足5%,而烷烃、环烷烃、芳烃、卤代化合物等挥发性有机物 (VOCs)为微量成分,其体积分数之和低于1%。
4.5
填埋气体的产生及控制
4.5.2 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处理
1. 填埋气体收集系统
(1)被动集气系统 集气井、周边碎石沟渠、周边屏障沟渠或泥浆墙、填埋场防渗 层。 (2)主动集气系统 填埋气体内部收集系统:抽气井、集气输送管、抽风机。 填埋气体边缘气体的横向迁移:周边抽气井、周边抽气沟渠、 周边注气井系统(空气屏障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入、消费观念结构 改进设计、环评、采用 精料、延长使用寿命
Point of directional change,it is decided by Technological, econom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
少产生或不产生
”3R”原则
进行 综合 利用 或回 收利 用 进行 无害 化处 理与 处置 消毒 稳定化 焚烧 固化处理 填埋
13
处置对象:主要是用来处置那些实践证明难于破坏,难于转化、 不能采用其他方法处理处置,或者采用其他方法费用昂贵 的废物。一般废物和有害废物,有机和无机两大类。它们 可以是液体、气体或固体。 该法有近30年的历史,是能为环境所接受的液体废物 处置方法。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处置方法缺乏远见,担心 深井一旦产生裂隙可能导致蓄水层的污染。
特点
处置成本低,用于处置
特点
国际协议 美国1972年《海洋
多种废物 (禁止、特许、 普通许可) 存在争议本(科教材357页)
保护、研究和保护区法》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 废管理条例》处置申请程序、地 点选择、废物种类、处置区封闭
6
海洋处置存在两种观点: 可接受的、反对的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 2)经济可行性: 3)是否满足海洋法规的规定:
固体废物填埋处理技术
概述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 滤沥液处理技术 气体的迁移与控制
1
【概念】渗滤液 【理论和方法】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 填埋场选址原则; 填埋场的系统结构; 防渗结构; 渗滤液的特征及处理; 填埋气体产生过程及产生量预测; 填埋气的净化和利用; 填埋场设计相关计算。
本章重点
2
1
概述
9
放射性废物和重金属有害废物在海洋倾倒前进行水泥固化处理。 方法有两种: 1 将废物按一定配比同水泥混合,搅匀注入容器,养护后进行 处置; 2 先将废物装入桶内,然后注入水泥浆,养护后注入或涂覆沥 青,以降低固化体的浸出率。固化体抗压强度大于为150kg /cm2,比重大于1.2g/ cm3 ,以防其投入后上浮或破裂。 容器有两种,一种是单层钢制的200L桶.另一种是复合桶, 钢桶内有一层钢筋混凝土衬里,桶盖用金属或混凝土制成。 容器需有明显的标志。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海洋倾倒的 放射性废物的容器,需表出国名、单位名称、重量和照射 率等。
危害特性 的废物
天然屏障
人工屏障
转化为具 有低浸出 和稳定化 学形态; 废物容器; 辅助性工 程屏障和 设施
生物圈
5
海洋处置
海洋倾倒
利用船舶、航空器、平
远洋焚烧
以高温破坏为目的而在海洋焚
台及其他载运工具,向海 洋倾倒废物或其他有害物 质的行为。
烧设施上有意焚烧废物或其他物 质的行为。 含氯有机物
14
操作程序:场地选择、钻探与施工、 操作与监测 场地选择: 1)处置区必须位于地下饮用水源之下, 2)有不透水岩层把注入废物的地层隔开, 3) 有足够的容量,面积较大,厚度适宜, 空隙率高,饱和度适宜, 4) 有足够的渗透性,且压力低,能以理想 的速度和压力接受废液, 5) 具有相容性, 或者花少量的费用就可以 把废物处理到相容的程度。
15
2
3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 (landfill)
4
处置一般固体废物 城市生活垃圾 1×10-7cm/s
安全土地 填埋P39~42
改进的卫生土地填埋 有害固体废物渗透率 小于1×10-8cm/s
循环利用 翻新 逆向物流 综合利用
固 废
最 终 处 置 方 法
3
陆地处置
处置 海洋处置
土地耕作、土地填埋、深井灌注 等
海洋倾倒、远工)实现有害废物同生物圈 有效隔离。是解决废物最终归宿问题,是属于固体废物控制的 末端环节,是废物的“安全处置”。
4
地质构造和 地质环境;处 置场到生物 圈各种路径 的阻滞
7
1 海洋倾倒:
理论依据:海洋是一个庞大的废物接受体,对污染物质有极大 的稀释扩散能力. 处置的对象:根据废物性质、含量及对海洋的环境影响,分 为三类, 1)禁止倾倒的废物:①含有机卤素、汞、镉及其化合物的废 物,②强放射性废物,(3)原油、石油炼制品、残油及 其废弃物,④严重妨碍航行、捕鱼及其他活动或危害海洋 生物的、能在海面漂浮的物质。
8
2)严格控制的废物(特别许可证才行) 这类废物污染物质含量高,主要包括: ①含有砷、铅、铜、锌、铬、镍、钒等物质及化合物的废物; ②含有氰化物、氟化物及有机硅化合物的废物,③弱放射性 废物,④容易沉人海底,可能严重障碍捕鱼和航行的笨重的 废弃物。 3)三类废物是指除上述两类废物之外的低毒或无毒的废物。 (一般许可证)
10
2 远洋焚烧
基本概念:指以高温破坏为目的而在海洋焚烧设施上 有意地焚烧废物或其他物质的行为。远洋焚烧适于 处理处置各种含卤素有机废物,如含氯有机废物 PCBs. 远洋焚烧与陆上焚烧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氯化氢气体 冷凝后可直接排人海中,焚烧残渣无需处理,也可 直接排入海中。 操作程序:申请、焚烧设施检查、获得焚烧许可证、 指定区域进行焚烧。 远洋焚烧的焚烧器结构,既可以焚烧固体废物,又 能焚烧液体废物。
11
远洋焚烧操作的基本要求如下:
(1)应控制焚烧系统的温度不低于1250℃, (2)燃烧效率至少为99.95±0.05%, (3)炉台上不应有黑烟或火焰延露; · (4)焚烧过程随时对无线电呼叫作出反应。
工程应用: 优点:
12
3 深井灌注: 基本概念:是指把液状废物注入到地下与饮用水和矿脉层隔开的 可渗透性的岩层中。 地层条件:要求废物同建筑材料、岩层间的液体以及岩层本身具 有相容性。在石灰岩或白云岩层处置,容纳废液的主要条件 是岩层具有空穴型孔隙,以及断裂层和裂缝。在砂石岩层处 置,废液的容纳主要依靠存在于穿过密实砂床的内部相连的 间隙。
海洋处置:
(特别许可证才行)(一般许可证)
利用海洋巨大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选择适宜的地点 和深度将固体废物倾倒到海洋中。 海洋处置注意问题: 为加强对固体废物海洋处置的管理,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法 规,签定了国际协议。均对海洋处置申请程序、处置区选择、 倾倒区的封闭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本科教材35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