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第九章固体废物填埋汇总.

合集下载

固体废物填埋

固体废物填埋

固体废物填埋
固体废物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废物处理方法,将固体废物填埋入地下,覆盖土壤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这是一种传统的废物处理方式,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首先,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甲烷和二氧化碳。

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此外,填埋场的长期管理也需要注意,以避免渗漏和污染地下水。

其次,填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的浪费。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土地资源有限,填埋场的建设愈发困难。

另外,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填埋会扰乱土地的自然生态平衡,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填埋带来的环境影响。

这可能包括分类和回收废物、采用更环保的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等。

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废物能源利用也是减少填埋的重要途径。

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

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
模应用。
填埋处置的缺点
占用土地资源 污染地下水 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存在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
填埋场的环境影响
优点:处理量大, 操作简单,运行费 用低
缺点:占用土地资 源,易造成二次污 染,渗滤液处理难 度大
填埋场的环境影响 :土壤污染、地下 水污染、甲烷气体 排放等
填埋场的环境影响 控制措施:防渗漏 、覆盖、气体导排 等
汇报人:
定义: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 特性的固体废物
产生来源:工业生产、医疗活动、农业废弃物等
危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如破坏土壤、污染水源、影响 大气质量等
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固化稳定化等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污染土壤:固体 废物中的有害物 质会渗入土壤, 破坏土壤结构, 影响植物生长
种类:尾矿、炉渣、冶炼废渣 等
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 水体,影响环境卫生
处理方式:填埋、堆肥、焚烧 等
生活固体废物
定义:指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 产生的固体废
弃物
常见类型:厨 余垃圾、塑料 废弃物、废纸、
废旧家具等
危害:占用土 地资源,污染 土壤和水体,
传播疾病等
处理方式:填 埋、焚烧、堆
肥等
危险固体废物
污染水体:固体 废物随意倾倒或 填埋,其中的有 害物质会随雨水 流入河流、湖泊 等水体,影响水 生生物和人类健 康
污染大气:固体 废物中的细小颗 粒和有害气体, 在运输、处理和 填埋过程中会散 发到空气中,对 大气环境造成污 染
影响景观:大量 固体废物的堆放 和处理,会破坏 自然景观,影响 城市形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理环境:要求填埋场地周围没有 居民区和重要设施,避免对环境和 人员造成影响。

(完整版)固体废物填埋处置

(完整版)固体废物填埋处置
天然防渗是指在填埋场填埋库区,具有天然防渗层,其 隔水性能完全达到填埋场防渗要求,不需要采用人工合 成材料进行防渗。
采用天然防渗的填埋场场地一般位于粘土蕴藏丰富的地 区。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垃圾层 保护层 土工布-分隔层
渗透系数≦1.0×10-7cm/s 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2m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2.2 填埋场防渗技术类型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 17-2001 ) 中要求:填埋场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渗透率均必须小 于1.0×10-7cm/s。
防渗方式有多种,一般分为:
天然防渗 人工防渗
防渗方式应根据当地天然防渗材料(粘土)的赋存状况 来确定。
2)国外填埋 场防渗层的结
构设计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注:1 ft (英尺) = 0.3048 m = 304.8mm; 1 in(英寸) = 25.4 mm ; 1 mil (密耳) =1/1000 in = 0.025 mm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复合防渗( A型): HDPE膜 + 天然粘土
2、 填埋作业应按地形、地质情况采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的作业法,包括平面作业法、斜坡作业法、沟填法等;
3、 填埋应实行单元、分层作业,每一单元及作业平台 的大小应按设计及现场设备、垃圾量、运输等实际条件 而定。填埋作业应定点倾卸、摊铺、压实。应以一日为 一小单元或每班次为一小单元,宜每日一覆盖;
环境专业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渗沥液导流层 厚度 ≧30cm 厚度 ≧ 1.5mm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型号 ≧ 4800g/m2 渗透系数≦ 1.0×10-9cm/s
保护膜作用 粘土厚度无要求 渗透系数≦ 1.0×10-5cm/s

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

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

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环境威胁
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潜 在威胁
节约
合理处理固体废物有 助于节约资源
资源循环利用
合理处理固体废物有助 于资源循环利用
填埋处置方法
填埋方式
01 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
环境污染
02 填埋处置可以减少术
开挖填埋
适用于大型固体废物 需要较大工程支持
滤液处理
处理流程 对滤液进行处理工艺
监测控制 定期监测水质情况
排放标准 符合环保要求
● 03
第3章 填埋场管理
气体排放控制
垃圾填埋会产生大量气 体
如甲烷等
采取措施对气体进行收 集和处理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地表水保护
监测地表水质
01 保护地表水资源
防止废物渗漏
02 预防污染
03
生态修复
种植植被
恢复生态平衡 净化空气
● 04
第4章 现状与挑战
固体废物处理现 状
目前固体废物处理存在着处理不规范、资源利 用率低等问题。加强固体废物处理管理是当前 的重要任务。固体废物处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 造成威胁,需要重视解决。
填埋场容量限制
填埋场容量有限 需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填埋场容量 提高填埋效率
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 挑战填埋场容量限制
固体废物的填埋 处置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简介 第2章 填埋过程 第3章 填埋场管理 第4章 现状与挑战 第5章 政策与法规 第6章 总结
● 01
第1章 简介
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 的不具有利用价值的固废。主要来源包括生活 垃圾、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 大量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固体废弃物填埋

固体废弃物填埋
? 填埋场产气量和气体成分与被 分解的固体废物的种类有关, 并随填埋年限而变化。每千克 挥发性有机固体的产气量约为 0.013-0.047m3。
32
№ ?填埋场气体收 集
? 甲烷发酵进入稳定期的时间为2 年后,填埋场气体一般含有30 %-40%甚至60%-70%的甲 烷,以及多种其它种类的气体。
? 填埋场气体经过处理后可以作 为能源加以利用。
铺设集水管和集水 井等设施。
15
渗滤液收集管
填埋场地的 建设
4、填埋场气体收集系 统
铺设集气管网收集 气体。
17
№ ?垃圾填埋操作
? 将垃圾在填埋场内分区分层进 行填埋。
? 每天的垃圾,在限定范围铺散 为40-75cm的薄层,然后压实。 垃圾层厚度应为2.5-3m。
? 每层垃圾压实后覆土20-30cm。 ? 垃圾层和土壤覆盖层共同构成
25
№ ?4、甲烷产生下 降阶段
? 有机酸浓度下降,甲烷产率下 降。
? 水分、水流、pH、粒径、接种 剂的添加、培养物浓度、温度 等多种因素影响到填埋有机物 的分解及产甲烷作用。
? 水分和pH在填埋物产甲烷中起 关键作用。需要有适宜的水分 和中性的pH。
26
№ ?渗滤液的处理
? 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以 及渗出的地下水和渗入的地表 水,统称为填埋场渗滤液。
29
№ ?渗滤液的处理
? 旱季或干旱地区,渗滤液可再 循环利用,即将收集的渗滤液 回灌到填埋场,通过生物作用、 物理和化学作用被降解、转化 或被稀释分布,可省略水处理 系统,加速垃圾稳定。
? 蒸发:减少渗滤液的容积。采 用蒸发处理,要修建渗滤液容 纳池,让其蒸发散失。蒸发剩 余物再进行处理或处置。容纳 池要求底部不渗漏,并加盖防 雨,通风驱散臭气。

固体废物处理与填埋

固体废物处理与填埋

01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术语标准》
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中的术语进行统一规定,方便学术交流和技术协作。
0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营规范》
规定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运营管理要求,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高温燃烧将废物中的可燃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灰烬和热量。
焚烧
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将有机废物加热使其分解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
热解
将废物与高温熔融物混合,通过高温熔融使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固定在熔融物中。
熔融
固体废物的填埋
03
选择地势平坦、地质稳定、环境容量大、远离居民区的地区作为填埋场。
废纸的能量回收
将废纸进行高温焚烧,将其中的有机物质燃烧释放热量,用于发电或供暖。
将有机废物进行好氧堆肥处理,制成肥料用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
有机废物的堆肥化处理
将有机废物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沼气用于能源利用和发电。
有机废物的厌氧发酵
固体废物处理与填埋的环境影响
05
恶臭污染
固体废物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恶臭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废塑料的再生利用
将废塑料进行高温焚烧,将其中的有机物质燃烧释放热量,用于发电或供暖。
废塑料的能量回收
将废金属进行分类、清洗、破碎等处理后,直接用于冶炼或加工成金属制品。
将废金属进行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熔炼,提取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同时释放热量用于发电或供暖。
废金属的能量回收
废金属的再加工
废纸的再生造纸
将废纸进行脱墨、清洗、破碎、浆化等处理后,制成再生纸浆,再加工成纸张。

固体废物重点总结

固体废物重点总结

第一章、固体废物(Solid wastes)的概念固体废物1、定义: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2、分类:按组成:有机废物(organic waste),无机废物(abio-waster )按形态:固态废物(solid waste ),泥状废物(earthy waste)按来源:工业固废,矿业固废,城市垃圾,农业固废,放射性固废,有害固废(六种)按来源: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其他固体废物【书P2】按污染特性: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3、为什么处理固废的原因?【书P8】固废的危害:侵占土地(catch trespassing on land)污染土壤(pollution soil)污染水体(pollution water bodies)污染大气(pollution atmosphere)影响环境卫生(archetypes environmental health)4、处理方法物理处理(physical treatment)不改变固废的成分,仅改变固废结构的处理方法,如破碎,压实,分选等;化学处理(chemical treatment)将固废中的有害成分转变为无害的处理方法,如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等;生物处理(biologic treatment)利用微生物分解固废中的有机物使之达到无害的处理方法,如堆肥等;热处理(heat treatment)采用高温破坏和改变固废的组成和结构,可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和热利用的目的。

如焚烧,热解等;固化处理(curingprocess)采用固化基材将固废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危害的方法,如水泥固化,沥青固化。

5、处置方法•海洋处置(sea bed disposal):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陆地处置(disposal by land):土地耕作,贮存,填埋等。

6、污染的技术政策(三化)【P13】(1)、无害化:通过采用适当的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环境不产生污染,不知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第9部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9部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1.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固废环评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 第一类: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 对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内容: ①污染源调查;②污染防治措施的论证;③提出最终处置措施方 案。 第二类: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设施建设项目 对一般工业废物贮存、处置场,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生活 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焚烧 厂等的环境影响评价。
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 者。
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选址要求
➢ 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 设施底部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 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地表150m以外 ➢ 应避免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
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 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 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 集中贮存的废物堆选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基础必须
本章教学要求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掌握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了解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 熟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法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9.1.1 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1 、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
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 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 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环境敏感区 ➢ 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 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不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 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上 ➢ 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 符合一定的地质条件 ➢ 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等 ➢ 具有10a或更长的使用期 ➢ 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分类:
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多重屏障
实现有害物质与生物圈的有效隔离。
海洋处置
海 洋 倾 倒
远 洋 焚 烧 土 地 耕 作
陆地处置
深 井 灌 注
土 地 填 埋
深井灌注
把废物注入到地下水与饮用水和矿脉层隔开的可渗透性的岩层中
灌注深度至少 在1200米以下
第二节 土 地 填 埋
干燥、焚烧、热解、焙烧等
土地耕作、土地填埋、深井灌注 等 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等
处置
海洋处置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分类:
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多重屏障
实现有害物质与生物圈的有效隔离。
海洋处置
海 洋 倾 倒
远 洋 焚 烧 土 地 耕 作
陆地处置
工 程 库 或 贮 留 池
深 井 灌 注 土 地 填 埋
固体废物的处置原则:
分类管理和处置原则
最大限度与生物圈相隔离原则 集中处置原则
需记住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最终处置方法
固体废物
预处理
收集、压实、破碎、分选、脱水等
物化处理 收集、运输、压实、破碎、分选、脱水 浮选、氧化、化学中和、固化等 处理 生物处理 热处理 陆地处置 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微生物浸出等
特点
处置成本低,用于处置多种废

存在争议 早期盲目倾倒,1972伦敦公
禁止、特许、普通许可
约明确控制准则
海洋倾倒
倾倒的主要是疏浚物
2013年全国疏浚物倾倒情况
大亚湾倾倒区作业的航浚10号
远洋焚烧
以高温破坏为目的而在海洋焚烧设施
上有意焚烧废物或其他物质的行为。 含卤素有机物,如多氯联苯。 我国禁止在海上焚烧废弃物
二、填埋场防渗系统
基本术语:
复合衬层:包括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和一层天然材 料衬层的防渗层
二、填埋场防渗系统
防渗类型: 填埋场的防渗 人工防渗 防渗材料: 天然防渗
垂直防渗
水平防渗
垂直与水平防渗 相结合
无机天然材料:黏土、亚粘土、膨润土 人工合成有机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
2、填埋场的规模
通常以填埋场的总面积为准
Vt A (1.05 ~ 1.20) ( ) H
A—场址总面积,m2 H—场址最大深度,m 1.05~1.20—修正系数,取决于填埋场下的方形度 和周边设施占地大小
P235填埋场结构图
天津市双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 填埋作业区面积为42万平方米
二、填埋场防渗系统
卫生填埋: 城市垃圾及一般固体废物
将一般废物填埋于不透水材质或低渗水性土壤内,并 设有渗滤液、填埋气体收集或处理设施及地下水监测 装置的填埋场的处理方法
安全填埋:
危险废物
将危险废物填埋于抗压及双层不透水材质所构筑并设有 阻止污染物外泄及地下水监测装置场所的处理方法
卫生土地填埋 • 发展
• 简易填埋 --20世纪前半期 • 腊芙河谷事件 • 卫生土地填埋 --20世纪后半期
基本术语:
土工布:又称土工织物,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 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成品为布状, 土工布分为有纺土工布和无纺土工布。土工布具有优秀的过滤、 隔离、加固防护作用、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 冻、耐老化、耐腐蚀。 无纺土工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 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 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土工织物膨润土(GCL):是在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之间夹封膨 润土,通过针刺、缝合或粘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GCL具有 与无缺陷土工膜几乎相当的低渗透性,但是具有土工膜所不具 备的穿透自愈性,因此具有更大的防污染安全性。
本节主要内容
• 填埋工艺分类 • 填埋场防渗系统 • 填埋的基本工艺流程
一、填埋工艺的分类 1、按填埋状态分类: 厌氧填埋 好氧填埋 准好氧填埋 最有普及前景的 目前应用最多的
一、填埋工艺的分类
2、若按处置对象分类:
惰性填埋
将本质属稳定的废物(如玻璃、陶瓷、建筑废料 等),置于填埋场,表面覆以土壤的处理方法
• 发展 • 1967年德国 • 1972 火神号焚烧含氯废物 4200吨/年 • 处理费用50-80美元/吨
• 远洋焚烧与陆地焚烧的区别?
远洋焚烧操作的基本要求
• 焚烧系统温度不低于1250摄氏度; • 燃烧效率不低于99.95%; • 炉台上不应有黑烟或火焰延露;
• 焚烧过程随时对无线电呼叫做出反应。
海洋处置
利用海洋具有的巨大稀释能力和净化能力,选择适宜的倾倒 场所(海岸距离,深度等)来消纳废物一种方法。 海洋倾倒
利用船舶、航空器、平台及其
其他
国际协议 美国1972年《海洋
他载运工具,向海洋倾倒废物或 其他有害物质的行为。
保护、研究和保护区法》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 废管理条例》处置申请程序、地 点选择、废物种类、处置区封闭
填埋场选址
P240
填埋场的库容和规模
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使用 年限以10~20年为宜,特殊情况下不应低 于 8年
1、填埋总容量Vt(m3)
Vt Vnn 1来自N 365W (1 ) Vn (1 f )
Vn—第n年垃圾填埋容量,m3/a n—规划填埋场使用年数,a f—体积减少率,0.15-0.25 W—每日计划填埋废物量,Kg/d φ—填埋时覆土体积占废物的比率,约0.15-0.25 ρ—废物的平均体密度,kg/m3
对环境无有害影响的惰性固体废物
如 建筑垃圾,相对熔融状态的矿物材料 对环境有轻微、暂时影响的固体废物 如 电厂粉煤灰、钢渣 在一定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固体废物 如 城市垃圾 在较长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固体废物 如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 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固体废物 如 危险废物 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的固体废物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
第八章 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技术
第一节 绪论
• 处置的原则 • 处置方法分类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目的是为了使固体 废物最大限度的与生物圈隔离。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解决的是固体废物 的最终归宿问题
固体废物的处置原则:
分类管理和处置原则
最大限度与生物圈相隔离原则 集中处置原则
分类管理和处置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