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合集下载

赏析句子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赏析句子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赏析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模板一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

“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处: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原文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二、模板二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既抒发了诗人对远隔千里的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祝福他一切顺利平安。

这两句词常被后人用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怀念与祝福。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处: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但愿人长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但愿人长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但愿人长久》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苏轼创作,流传至今广受赞誉的词作。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推崇,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将通过分析词中的主题介绍、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来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与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部分,通过概述介绍文章的主题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方式,目的部分则明确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

正文部分包括了主题介绍、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三个部分,主题介绍部分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了概括和说明,作者背景部分介绍了文章的作者及其相关背景情况,文学特点部分则分析了文章的文学特色和表现手法。

结论部分分为总结要点、个人观点和文学价值三个部分,总结要点部分对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个人观点部分阐述了作者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和观点,文学价值部分则评价了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整个文章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赏析,探讨其主题和作者的背景,分析其文学特点,并最终得出对这首诗的个人观点和对其文学价值的评价。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到其对人生、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从而对其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本篇文章更好地了解这首诗的背后故事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态度。

2.正文2.1 主题介绍:《但愿人长久》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诗人刘克庄创作。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长久和美好的祝愿,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思考。

主题包括对人生的美好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

千里共婵娟完整诗句

千里共婵娟完整诗句

“千里共婵娟”原诗全文
这句诗出自北宋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
全诗原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白话文意思是: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苏轼《和董传留别》翻译及赏析

苏轼《和董传留别》翻译及赏析

物业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尊敬的业主/住户:为了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小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物业管理公司特向全体业主/住户发出如下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一、物业公司承诺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4.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检查和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小区内的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5.对于小区内的重点部位和重点设施,如电梯、消防设备、燃气管道等,加强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6.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最大程度地保护业主/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7.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的公开和宣传,提高业主/住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业主/住户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二、业主/住户承诺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支持和配合物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违反安全生产规定。

2.按照小区内的安全规定使用设施设备,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违规使用燃气设备,不存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3.爱护公共设施设备,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物业公司报告,不擅自拆改公共设施设备。

4.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教育和演练活动,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在紧急情况下,按照物业公司的指示和要求进行疏散和逃生,不擅自进入禁止区域。

三、共同承诺1.物业公司和业主/住户共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秩序,共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物业公司和业主/住户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3.物业公司和业主/住户共同建立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共同促进小区的安全稳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出自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

作品把人世间悲欢离合之情愫融入到对宇宙人生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开阔的思想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作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更被一代代心怀美好愿景的人广为传诵。

下边就该句意思进行解析,并分享原文及译文给大家。

【诗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

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

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

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

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

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诗的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诗的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诗的意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词作品《水调歌头》的第二段,其全文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2、但愿:希望3、归去:回到天上去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对《水调歌头》的赏析

对《水调歌头》的赏析

对《水调歌头》的赏析对《水调歌头》的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

下面是关于对《水调歌头》的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学赏析《水调歌头》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了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首词前的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他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诗歌鉴赏及译文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诗歌鉴赏及译文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诗歌鉴赏及译文《念奴娇·过洞庭》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著同:着;玉界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沧浪一作:沧冥;岭表一作:岭海)《念奴娇·过洞庭》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念奴娇·过洞庭》注释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
1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
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
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
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