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课件

硝基化合物具有特征的紫外-可见光谱 和红外光谱,可用于鉴别和检测。
硝基化合物的溶解性
硝基化合物一般难溶于水,但可溶于 有机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压力、溶 剂类型等因素影响。
硝酸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1
02
03
硝酸盐的稳定性
硝酸盐在常温下稳定,但 在高温或酸性条件下可能 发生分解。
硝酸盐的溶解性
硝酸盐易溶于水,也是植 物生长所需的氮肥来源之 一。
硝基有机化合物
定义
结构特点
分类
性质
硝基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含硝基 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通常以 C-NO2形式存在。
硝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 含有硝基官能团,硝基中的氮 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相连,形成 一个稳定的电子结构。
硝基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脂肪 族硝基化合物和芳香族硝基化 合物两类,根据硝基连接的碳 原子数,又可以分为一元硝基 化合物、二元硝基化合物和多 元硝基化合物。
氮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标准 状况下密度为1.25g/L,沸点为195.8°C,熔点为-209.8°C。
化学性质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与其 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放 电等条件下可以与氧气、氢气等 发生反应。
氮气的制备和用途
制备方法
工业上主要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来制备氮气,实验室中可以用金属镁和氮化物 反应制备氮气。
用途
氮气是合成氨、尿素等含氮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也是工业上常用的保护气体, 可用于填充灯泡、食品保鲜、医疗麻醉等领域。此外,氮气也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惰性气体,可用于制作氮肥、硝酸、炸药等。
02 氨和铵盐
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沸点为-33.5℃,极易溶 于水,形成氨水。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芳香胺: 芳香胺: • 高沸点的液体或固体,有特殊臭味,有毒。 高沸点的液体或固体,有特殊臭味,有毒。 • 能随水蒸汽蒸发,可用水蒸汽蒸馏法分离和提纯。 能随水蒸汽蒸发,可用水蒸汽蒸馏法分离和提纯。
• 胺能与 胺能与CaCl2形成络合物,不能用 形成络合物,不能用CaCl2干燥。 干燥。 可用固体NaOH、KOH作干燥剂。 、 作干燥剂。 可用固体 作干燥剂
三、与亚硝酸作用 RCONH2 + HNO2 → RCOOH + N2↑+H2O
四、脱水反应 强脱水剂: 强脱水剂:P2O5、PCl5、POCl3、SOCl2、(CH3CO)2O等。 等 O R C NH2 -H2O
RCN
RCOOH
NH3 HCl
RCOONH4
-H2O +H2O
RCONH2
-H2O +H2O
亚硝酸→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 叔胺 + 亚硝酸 亚硝酸盐( [R3NH]+NO2¯) (不稳定,加碱水解重新得到叔胺。) 不稳定,加碱水解重新得到叔胺。 不稳定
ArNH2
NaNO2,HCl 0~5℃
ArN2+Cl- + 2H2O + NaCl 重氮盐
• 重氮化反应所用的酸通常为盐酸或硫酸。 重氮化反应所用的酸通常为盐酸或硫酸。 • 干燥的重氮盐极不稳定,受热或震动易发生爆炸,而在水溶 干燥的重氮盐极不稳定,受热或震动易发生爆炸, 液或低温时则比较稳定。 液或低温时则比较稳定。
RCN
降级反应( 五、霍夫曼(Hofmmann)降级反应(霍夫曼重排) 霍夫曼 降级反应 霍夫曼重排) O R C NH2 + Br2+2NaOH
R-NH2+CO2+2NaBr+H2O 伯胺
《含氮化合物》PPT课件

放氮反应( 取代 )
偶联反应
重氮盐与酚或芳胺等化合物反应,由偶氮 基-N=N-将两个芳环连接起来,生成偶 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偶联反应
偶联反应通常发生在羟基或氨基的对位 , 当对位被其它取代基占据时,则发生在邻 位。
脂肪叔胺与HNO2作用生成不稳定易水解 的盐,若以强碱处理,则重新游离析出叔胺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氨基的供电子共轭效应使苯环上的电子云 密度升高,所以芳胺易进行芳环上的亲电 取代反应。 利用此性质可鉴别和定量分析苯胺。
氯磺化反应
芳香重氮盐的性质
放氮反应( 取代 ): 重氮基被其它基取代并 放出N2 留氮反应(偶联反应) : 产物分子中仍然保 留2个N
伯胺和仲胺可与 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 反应 , 生成相应的磺酰胺。 叔胺不被磺酰化。
常利用此反应鉴别三类胺, 称为Hinsberg ( 兴斯堡) 试验法
酰化反应 伯胺和仲胺仍象氨一样能与酰卤、酸酐作 用生成酰胺。
与亚硝酸的反应
胺与亚硝酸作用 ,伯仲叔胺各不同 , 脂胺 芳胺有差异。可用于鉴别。
亚硝酸不稳定,只能在反应过程中由亚硝 酸盐与盐酸或硫酸作用产生。
脂肪伯胺与HNO2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的脂 肪重氮盐。
芳香伯胺与HNO2在低温(一般<5 ℃) 及过 量强酸水溶液中反应生成 芳香重氮盐 , 这个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
脂肪仲胺和芳香仲胺与亚硝酸反应,都是 在氮上进行亚硝化,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 。
重点学习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还原 硝基化合物被还原的最终产物是胺 。 还原 剂 、 介质不同时 , 还原产物不同。
2.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NO2是第二类定位基,使苯环钝化!所以,硝 基苯不能发生F-C反应!同理,所有间位定位基 都有如此性质 特点: ① 反应温度均高于苯;② 新引入基团上 硝基的间位。
有机化学课后第九章习题答案

七、写出下列各反应的主要产物:
NH2
1、
+ (CH3CO)2O
O
NHC CH3 Br2 Fe
O
NHCCH3 H2O NH2
H+
Br
Br
CH3
2、
HNO3
H2SO4
CH3 NO2
KMnO4 CH3 OH-,△
COOH NO2
Zn COOH H+
COOH NH2
COOH
NO2
NO2
NH2
3、CH3(CH2)4CH2NH2 + CH3I(过量) → [(CH3)2 N CH2(CH2)4CH3]+I-
2、乙胺、乙醇、乙醛、乙酸 解:⑴、加NaHCO3,产生CO2的是乙酸。
⑵、加硝酸银的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醛。 ⑶、加入HNO2,有N2放出的是CH3NH2。
3、CH3CONH2, CH3COONH4 解:与HNO2反应,有N2放出的是CH3CONH2 。
或加入NaOH稀溶液,有NH3放出的是CH3COONH4。
NH2 C6H5NCO
C2H5CONHCH3
O NH C NH
N2Cl
4、
CuCN
KCN
CN
H+ H2O
COOH
十一、完成下列合成: 2、对甲苯胺→间溴甲苯
NH2
Br2
CH3
NH2 Br
CH3
NaNO2,HCl 0~5℃
N2Cl Br
C2H5OH
CH3
Br CH3
4、乙烯→1,4-丁二胺
CHCH3)2 N CH2(CH2)4CH3]+OH- CH2=CH CH2 CH2 CH2 CH3 + (CH3)3N
第九章 主要含氮化合物的代谢

第九章主要含氮化合物的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氨同化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生物降解⏹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蛋白质的酶促降解⏹肽酶(P e p t i d a s e) 末端⏹蛋白酶(肽链内切酶)肽链内部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二、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性⏹排除异常蛋白质(翻译出错的蛋白)⏹排除积累过多的酶或调节蛋白三、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机制(1)不依赖ATP的溶酶体途径,没有选择性,主要降解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取的外源蛋白、膜蛋白及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
(蛋白酶的pH 偏低,5左右)(2)依赖ATP的泛素途径,在胞质中进行,主要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调节蛋白),此途径在不含溶酶体的红细胞中尤为重要。
(选择性降解)⏹泛素是一种8.5KD(76AA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
一级结构高度保守,酵母与人只相差3个aa残基,它能与被降解的蛋白质共价结合,使后者活化,然后被蛋白酶降解。
⏹蛋白质是否被泛素结合而选择性降解与该蛋白N端的AA有关,N端为Asp Arg Leu Lys Phe时,蛋白质的半寿期为2-3分钟。
泛素化的蛋白质在ATP参与下被蛋白酶水解。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第二节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一、脱氨基作用⏹定义:氨基酸失去氨基的作用叫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包括:氧化脱氨基作用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脱酰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㈠氧化脱氨基作用⏹定义:α-AA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α-酮酸,并产生氨的过程。
⏹AA氧化酶的种类L-AA氧化酶:催化L-AA氧化脱氨,体内分布不广泛,最适pH10左右,以FAD或FMN为辅基。
D-AA氧化酶:体内分布广泛,以FAD为辅基。
药用有机化学试题(第九章:含氮化合物(胺类)附答案 )

第九章:含氮化合物(胺类)223.下列化合物中,低温下能生成稳定重氮盐的是?[1分]A苄胺B苯胺CN-甲基苯胺DN-甲基苄胺参考答案:B224.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1分]A乙酸B乙胺C二乙胺D乙醇参考答案:A225.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1分]A NH3B CH3NH2C C 6H5CH2NH2D CH3NHCH3参考答案:D226.的正确名称为?[1分] A苯乙胺B乙苯胺CN-苯基乙胺DN-乙基苯胺参考答案:D227.下列化合物属于芳香胺的是?[1分]ABCD参考答案:B228.能与乙酰氯发生酰化反应的胺是?[1分]A异丙胺B二乙丙胺CN,N-二甲基苯胺D甲乙丙胺参考答案:A229.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1分]A CH3NH2B CH3CH2CH2NH2 C(CH3)3N D CH3NHCH2CH3参考答案:B230.关于苯胺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1分]A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B能与盐酸所用生成季铵盐C能与羧酸反应生成酰胺D 能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参考答案:B231.与亚硝酸反应可放出氮气的是?[1分]ACH3NH2BCH3NHCH3C(CH3)3NDCH3NHCH2CH3参考答案:A232.与NaNO2和盐酸反应,能生成黄色油状物的是?[1分]AC6H5NH2BCH3CH2NH2CCH3NHCH2CH3D(CH3)3N参考答案:C233.芳香胺的碱性一般较脂肪胺弱。
[1分]参考答案:T234.在实验室合成乙酰苯胺时,可采用苯胺和乙酸进行制备。
[1分]参考答案:T235.所有的胺及其衍生物均呈碱性。
[1分]参考答案:F236.胺的碱性取决于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电子云密度越大,碱性越强。
[1分]参考答案:T237.胺的盐类属于离子型化合物,具有强酸性。
[1分]参考答案:T238.利用伯、仲、叔胺与HNO2的不同反应性能,可以鉴别伯、仲、叔胺。
[1分]参考答案:T239.胺可与不溶于水的中性或酸性物质分离,是由于胺具有碱性。
第九章有机含氮化合物优秀课件

R N H 2
N2 H C3 H COO 4 NH N2 O
170℃
N2 O
N2 O
2. 腈和酰胺的还原
O
=
C3H
L
C 6 H 5NCC3H
i4 ,A 醚 lH C C 6 H 3 5H NC2 C H 3H
C15H 31CO O H
N H 3,△ H 2O
C15H 31CO NH 2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取代后的 化合物统称为胺。
胺按氮原子连接的烃基数目不同, 可分为1°、 2°、3°胺。
RNH2 1°
R2NH 2°
R3N 3°
命名参见书P368
§9-2-1胺的制备方法 1. 氨或胺的烃基化
亲核试剂:NH3、RNH2(以1°胺为宜)。 烃基化试剂:卤代烃
R X + N H 3
OH N2O
◆Cl原子的邻、对位上的-NO2数目↑,其反应活性↑
Cl NO 2
Na2CO 3
130℃
O H NO 2
Cl NO2
NO2
10% Na2CO3 △, 煮沸
OH NO2
NO2
Cl O2N NO2
NO2
H2O 沸腾
OH O2N NO2
NO2
NO2 NaOH
Cl
Cl H2O
NO2
Cl
OH
§9-2 胺
P2O 5 ,△
H 2O C16H 31C
NH 2, N i
C15H 31CH 2NH 2
3. 酰胺的Hofmann降解
=O N a O C l,N a O H
N H 2
N H 2
有机化学

+ I (CH3CH2)4N
碘化四乙铵
(CH3CH2)3N OH CH3
氢氧化甲基三乙铵
+
练习题
NHCH3
[ (CH3)2N(C 2H5)2] I
+
N-甲基苯胺
NH2
碘化二甲基二乙基铵
CH3CHCHCH2CH3 CH3
3-甲基-2-氨基戊烷
二.胺的物理性质(自学)
三.胺的化学性质 胺的分子结构
●●
4.与亚硝酸反应 脂肪族伯胺
R NH2 NaNO2 HCl
0-5℃醇、烯、卤代烃
N2
放出的氮气是定量的,可用于氨基的定量分析 。
芳香族伯胺
Ar NH2
0
NaNO2 HCl
。 5C
[Ar
N N]Cl
H2O
NaCl
芳香胺重氮盐 低温稳定,室温分解成酚和氮气
仲胺与亚硝酸反应
R2NH NaNO2 HCl R2N N O (黄色油状)
重氮化反应应用
可以制备一些不能用直接方法制备的化合物
NO2 浓HNO3 浓 H2SO4 N2+ClNaNO2 HCl
0 5。 C
NH2 Fe HCl
NH2 Br2 H2O Br Br Br
Br Br
Br
H3PO2
Br Br
Br
(2)偶联反应
重氮盐与芳香叔胺类或酚类化合物在弱碱性、中性或弱 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称为偶联(偶合) 反应。
CH3 N CH2CH3
N
CH2CH3
Cl
N-甲基-N-乙基环戊胺 H2NCH2CH2 CH2 CH2 NH2 1,4-丁二胺(腐胺)
N-甲基-N-乙基-4-氯苯胺 CH3CH2NHCH2CH2CH3 乙、丙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10
m N 0 11
pm N
107.3° 107.3°
H H
H
H
H
m m N 7pm N 4 7p m N m N pm N 7p p H p 47 1 14 C H H147 H 47 14 1 105° H105° 105° H C 1 H3C H3CH3 1 C 3C H3C H3C 112.9° 112.9° 3 108° 108° 112.9°
(二) 命名:
首先注意氨、胺、铵三个字的区别。
氨:ammonia. 表示NH3以及由氨衍生的基团 NHCH3 N(CH3)2 NH2 NH3
氨 氨基 甲氨基 二甲氨基
胺:amine. 表示 NH3 的烃基衍生物
H2N CH3 甲胺
NH(CH3)2 二甲胺
N(CH3)3 三甲胺
铵:ammonium. 表示季铵及氨、胺的盐 N 与4个原子或基团相连,N 原子带正电荷。
NH2
碱性序:脂肪胺 > 氨 > 芳香胺
上页 下页 首页
21
胺的碱性强弱是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和溶剂化 效应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
1. 电性效应
脂肪胺中的烷基是供电子基, 它使 N 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 而且连接的烃基越多, 电子云密度就越高, 碱性增强。
芳胺 N 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苯环共轭,电子离域到 苯环, 结果使 N 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减少, 故碱性减弱。
8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
2. N上连有脂肪烃基的芳香仲、叔胺的命名
以芳香胺为母体,在脂肪烃基名称前标上 “N”。也可按类似方法命名脂肪仲、叔胺。
CH3 N(CH3)2 N(CH3)2
N-甲基-对-甲基苯胺
N-methyl-p-methylaniline
N,N-二甲基苯胺
N,N-dimethylaniline
上页
下页
首页
18
问题: 对脂肪胺而言,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伯、仲、
叔三类胺,其沸点和水溶度顺序均为: 伯胺 > 仲胺 > 叔胺。试加以解释?
答:沸点:R-NH2、R2NH 分子间形成氢键
的能力依次 减弱,R3N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R' R N H R' R N H 氢键 N H R' R
上页
N H R' R
CH3CH2NH2 HCl OHCH3CH2NH3 Cl- (或写成 CH3CH2 HCl )
氯化乙铵 乙胺盐酸盐
+
NH2
HCl OH-
NH3 Cl- (或写成
氯化苯铵
+
NH2 HCl )
苯胺盐酸盐
实验室中常常利用胺的盐易溶于水而遇强碱又重新游离 析出的性质来分离和提纯胺。 胺(特别是芳胺)易被氧化,而胺的盐则很稳定. 医药上常将 难溶于水的胺类药物制成盐,以增加其水溶性和稳定性。
CH3-NH2 CH3-CO-NH2
N N ClN N
N H N N N
+
Ar—N=N—Ar
NH N
氨基酸; 腈; 亚硝酸酯: 硝酸酯; 等
上页 下页 首页
2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
9.2
一、分类和命名 (一) 分类
胺
氨分子中 1个、2个 或 3个 H 原子被烃基取代, 分别生成 伯胺(一级胺,1°)、 仲胺(二级胺, 2°)和叔胺(三级胺, 3°)。
R’’ NH3 R—NH2
伯胺
R—NH—R’
仲胺
R—N—R’
叔胺
伯、仲、叔胺中分别含有氨基(-NH2)、 亚氨基( N )和次氨基( N ) H
上页 下页 首页
3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
脂肪胺:
CH3NH2
CH2NHCH3
CH2CH3 CH3-N CH2CH3
CH3 N(CH3)2
季铵碱的碱性即为 OH- 的碱性, 为有机强碱。
季铵碱与酸作用生成季铵盐:
R4N+OH- + HCl
季铵碱
R4N+Cl- + H2O
季铵盐
R4N+Cl- 是强碱强酸盐,与强碱作用后不会 游离出季铵碱,而是建立如下平衡:
R4N+ X- + NaOH
R4N+OH- + NaX
上页 下页 首页
25
胺类一般为弱碱, 可与酸成盐, 但遇强碱又重新游离析出: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
一 分类 命名 二 胺的结构 四 化学性质
三 物理性质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第三节 生物碱
1
第九章
硝基化合物 胺 酰胺 重氮盐
偶氮化合物 含氮杂环 生物碱
N N CH3
含氮化合物
NO2
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类型主要有:
CH3—NO2
R—NH2 R-CO-NH2 Ar—N+ X2
N(CH3)2
NH
pKb
9.4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60
9.62
13.8
水溶液中胺的碱性强弱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结果。各类胺的碱性强弱大致表现出如下顺序:
脂肪仲胺 > 脂肪 伯胺 > 芳香伯胺 > 芳香仲胺 >芳香叔胺 叔胺
上页 下页 首页
24
季铵化合物分子中的氮原子已连接四个烃基并带 正电荷,再也不能接受质子,这类化合物的碱性由与 季铵正离子结合的负离子来决定。
单一的电性效应使胺的碱性由强至弱顺序为:
R3N > R2NH > R→NH2 > NH3 >> 芳香胺
pKb 3~5 4.75
上页
>9
下页 首页
22
2. 水的溶剂化效应
溶剂化程度越大,銨正离子越稳定,其碱性越强(OH-浓度越高)
RNH2 + H2O
H O H
RNH3+ + OHH O H
H R N H H
上页
下页
首页
15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胺(二、结构)
如果有某种因素阻碍氮原子通过平面型 过渡态相互快速转化,则可拆分出对映异构 体。如某些氮原子位于环上的胺类:
N H3C N CH3 H3C N N CH3
Troger(朝格尔) 氏碱的对映异构
上页 下页 首页
16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胺(二、结构)
CH3 (a) CH3-C-CH3 (b) CH3-CH-CH3 Cl OH CH3 (c) CH3-C-CH3 NH2
(d)
N-CH3
+
(e)
-NH-CH3
(f) CH2=CHN(CH3)3 Br上页 下页 首页
12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胺(二、结构)
二、胺的结构
N 以不等性 sp3 杂化形成三棱锥型分子。
NH4+
- (CH ) N+ OHOH 3 4
HOCH2CH2N(CH3)3 OH-
氢氧化铵
氢氧化羟乙基三甲基铵 tetramethylammonium (胆碱,choline)
hydroxide
上页 下页 首页
11
氢氧化四甲铵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
课堂练习: 将下列化合物按伯仲叔季分类并命名。
叔丁基氯
CH3 CH3—C—NH2 CH3
叔丁基胺
(叔醇)
(叔卤代烃)
?
(伯胺)
上页 下页 首页
5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
相应于氢氧化铵和铵盐的四烃基取代物, 分别称 为季铵碱和季铵盐(quaternary ammonium ion)。
CH3
+ -
CH3 CH3-N-CH2CH2OH OH CH3
R' R N H
水溶度: 伯仲叔3类胺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依次减弱。
下页 首页
19
9.2.2 胺的化学性质
胺分子中氮原子上具有的孤电子对使胺具有 碱性和亲核性。由于p-π供电子共轭效应,芳香胺 具有较高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 1. 碱性 2. 亲核性
—NH2
3. 芳胺亲电取代 反应活性增高
上页 下页 首页
2-amino-4-methylpentane
(CH3)2N
CHO
4-二甲氨基苯甲醛
4-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CH3CH2CHCH2CH2CHCH2CH3 CH2NH2 NHCH3
3-氨甲基-6-甲氨基辛烷
3-aminomethyl-6-methylaminooctane
+
H O H O H H
R R
N H
O H H
+
H
R + R N H R
H O H
单一溶剂化效应使其碱性强弱顺序为:伯胺>仲胺>叔胺
上页 下页 首页
23
3. 空间效应
N 原子上连接的基团越多越大,对 N 上孤对电子的屏蔽 作用越大, N 上孤对电子与 H+ 结合就越难, 碱性就越弱。
NH2
NHCH3
上页 下页 首页
26
9.2.2.2 芳胺N原子上H的取代反应
(1)烷基化
胺和氨一样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烃发生 SN2 反应,产物是高一级的胺,最终生成季铵盐。
RNH2 + R'X 伯胺
R'
NH
R'X R'
N 叔胺
R'
R'X
R 仲胺
R
R' + R' N R' XR 季铵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