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含氮及杂环化合物_有机化学及实验

合集下载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研究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研究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研究引言: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药物、农药和染料等。

其中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制备新的化合物,扩展其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研究。

一、背景及意义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氮原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还原反应是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一种常见反应类型,通过还原反应可以改变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实现功能的调节和优化。

因此,对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还原反应的机理还原反应是指通过提供电子或氢原子,使化合物的氧化态降低,还原成较低的氧化态。

常见的还原反应包括金属还原、氢化反应和电化学还原等。

对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其机理可能涉及电子转移、氢原子转移和自由基反应等多种方式。

三、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还原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常用的还原反应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有机催化剂和酶等。

金属催化剂通常具有良好的还原活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催化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有机催化剂作为一类新型催化剂,在还原反应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酶类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立体结构和活性位点,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催化高效的还原反应。

四、还原反应的应用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在药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还原反应可以合成潜在的抗癌药物、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此外,还原反应还可用于制备高效的光敏剂、催化剂和电化学材料等。

五、还原反应的挑战与展望虽然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反应的副产物和废弃物处理对环境保护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还原反应的过程需要高效的催化剂和适当的反应条件,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最后,还需要深入了解还原反应的机理和新的反应途径,为合成新型含氮杂环化合物打开新的路径。

有机化学中的氮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中的氮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中的氮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领域中,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氮原子作为环中的一部分的化合物。

它们在天然产物的合成、药物研发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氮杂环化合物的概念、分类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 氮杂环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氮杂环化合物是指具有不同数量的氮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化合物。

根据氮原子在环中的位置、数量和连接方式的不同,氮杂环化合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 含有一个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a. 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五元环结构的化合物,其中一个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

唑类化合物在药物合成和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

b. 吡唑类化合物:也是一类含有五元环结构的化合物,其中两个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

吡唑类化合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

2. 含有两个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a. 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含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化合物,其中有两个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

咪唑类化合物是许多药物中的重要结构单元。

b. 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五元环和七元环结构的化合物,其中有两个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

三唑类化合物在农药合成和材料科学中有广泛应用。

二. 氮杂环化合物的应用1. 药物合成:许多药物中都含有氮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这些化合物能够通过调节分子结构和功能来改善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草鱼肽是一种由咪唑类化合物构成的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2. 农药合成:氮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合成中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三唑类化合物可以用于合成杀菌剂和除草剂,通过抑制植物细胞中的特定酶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3. 材料科学:氮杂环化合物还可以用于材料科学领域,例如用作染料的合成、光学器件的构建以及配合物的设计等。

唑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因此可以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和光伏设备。

结论综上所述,有机化学中的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在药物合成、农药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过不同数量和类型的氮原子在环中的连接方式,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活性。

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氮杂环化合物是以六元环状的氮原子分子结构为特征的一类化合物,可以把它们归纳在有机化学的范畴之中。

由于它们具有独特的结构及特性,在医药、农药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有些氮杂环化合物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有些氮杂环化合物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炎和抗感染等,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病情。

其次,氮杂环化合物还在农药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些氮杂环化合物可以用于防治害虫,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防止农作物的损害。

此外,有些氮杂环化合物还可以用于抗草药,有效抑制野草的生长,可以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氮杂环化合物还可以用于化工领域。

它们可以用作染料、润滑油添加剂、阻燃剂等,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于制备精细化工产品,如溶剂、柔性材料、塑料等。

总之,氮杂环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在医药、农药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在抗肿瘤、抗心血管
疾病、抗草药、溶剂、柔性材料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稀环芳烃:苯环与苯 环之间各由一个碳原 子相连,如联苯、三 联苯。 稠环芳烃:相邻的苯 环至少有两个共用的 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 如萘,苯并[a]芘。

苯并(a)芘 [benzo(a)pyrene, B(a)P]
理化特性

PAH室温下为固体,高熔点和高沸点,低蒸气压, 水溶解度低,PAH易溶于许多溶剂,具有高亲脂性。 B[a]P由五个苯环构成:
蔬菜品种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某县新蔬菜中硝酸盐含量(mg/Kg) 韭菜 大白菜 小白菜 胡萝卜婴 160~240 600 700~800 24~320 0.1 0.6~2.0 1.0~1.2 0.2~0.3
冬瓜 100 0.5
蔬菜腌制过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消长 (mg/Kg) 时间(天) 1.5 2 3 5 8 15 24
③、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5、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

避免误食工业盐 —— 这常常是导致N-亚硝基化合物急
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阻断或减少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① 作物栽培环节——施钼肥 ② 粮食储存环节——防止霉变及微生物污染 ③ 食品加工环节——控制使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降低亚硝基化合物的危害
2、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前体物质
① ②
N-亚硝化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氧化物 可亚硝化的含氮物
胺(伯胺/仲胺)、酰胺、 多肽、氨基酸、脲、 脲烷、呱啶、芳胺、 羟胺、脒、肼、腙、 酰肼、氰酰肼等
蛋白质、氨基酸、 磷脂代谢或腐败
3、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

植物性食物中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长期 贮藏和加工(如腌制)过程中生成亚硝胺
三、杂环胺类化合物
1. 2.

有机化学课件

有机化学课件

定义
烷烃是一类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都以 单键相连,其余的价键均用于与氢原 子结合,达到“饱和”。
命名
根据碳链的长度,分别称为甲烷、乙 烷、丙烷等。对于含有支链的烷烃, 采用“基数命名法”,并标注支链位 置。
性质
烷烃具有较低的沸点、熔点和密度, 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主要 发生取代反应。
醛、酮、醌
醌的分类和命名
醌是含有两个羰基的六元环状化合物,根据取代基的不同 ,醌可分为苯醌和萘醌等。醌的命名遵循系统命名法。
醌的物理性质
醌通常为固体,颜色较深,具有特殊的气味。
醌的化学性质
醌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和亲核加 成反应等。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羧酸是羧基与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根据烃 基的不同,羧酸可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羧酸的命名遵 循系统命名法。
胺的化学性质
胺类化合物具有碱性,可以与 酸反应生成盐;同时胺类化合 物还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
剂氧化。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重氮化合物是一类含有重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稳定 性,容易发生分解反应。
偶氮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偶氮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通常为有色 物质,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
醚的化学性质
醚可发生开裂反应、氧化反应等,其反应活性受氧原子和烃基结 构的影响。

醛、酮、醌
醛的分类和命名
醛是羰基与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根据烃基的不同, 醛可分为脂肪醛和芳香醛。醛的命名遵循系统命名法。
醛的物理性质
醛的沸点、熔点和密度等物理性质与烃类相似,但受羰基影响,其 性质有所差异。

《有机化学》第九章

《有机化学》第九章
(一)酸水液提取法
第九章
水溶液直接提取法不利于那些碱性较弱不能直接溶解于水的生
物碱提取,因此可采用偏酸性的水溶液,使生物碱与酸作用生成盐
进行生. 物碱提取。具有碱性的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多以盐的形式存在, 而弱碱性或中性生物碱则以不稳定的盐或游离碱的形式存在,故常
用0.5%~2%的乙酸、盐酸等为溶剂。
29 第二节 生物碱
二 、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二)醇类溶剂提取法
游离生物碱及其盐一般都能溶于甲醇和乙醇,因此用它 们作为生物碱的提取溶剂,应用较为普遍。甲醇的极性比乙 醇的极性大,对生物碱的溶解性比乙醇好,甲醇的沸点也比 乙醇低,但对视神经的毒性很大,所以除实验室有时将甲醇 作为生物碱提取溶剂外,多数用乙醇作为溶剂,有时也用稀 乙醇(60%~80%)作溶剂。通常采用醇提—酸水—碱化— 亲脂性溶剂萃取的方法反复进行。
N

N
CH3
33 第二节 生物碱
三 、 重要的生物碱
(三) 麻黄碱
第九章
麻黄碱俗称麻黄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用*标记),麻黄碱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糠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 于制造酚醛树脂、农药、医药(如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
O2N- O
O -CH=N-N-C = O
CH2-CH2
- -

呋喃唑酮(痢特灵)
19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四、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二) 吡咯衍生物——叶绿素、血红素和维生素B12
第九章
20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
第九章 杂环化合物、生物碱
【知识目标】 理解杂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类。 掌握五元单杂环、六元单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了解几种重要的生物碱(麻黄素、烟碱、小檗碱、鸦片制剂)。 【技能目标】 掌握常见杂环化合物、生物碱的鉴别方法。

含氮杂环化合物

含氮杂环化合物

含氮杂环化合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氮原子并且构成环状结构。

这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染料、润滑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很大,其中包括咪唑、吡啶、吡咯、噻吩等多种结构。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因此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包含多种含氮杂环结构的化合物如贝拉巴因、喹诺酮、吗啉等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制备中。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环化反应、氮杂环合成和芳香环化等。

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

近年来,随着合成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层出不穷,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

以吡咯啉为代表的一系列含氮杂环化合物被用作抗疟疾药物,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传播。

含嘧啶环的化合物是广谱抗菌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含有吡嘧啶结构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制备中,其作用机制多样,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痛风等疾病。

在农药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也被广泛应用。

以三唑啉为代表的一类化合物是有效的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多种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含有未定异唑环结构的农药对病虫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的病虫害防治中。

除了医药和农药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还在染料、润滑剂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噻吩为代表的一类化合物是有效的染料原料,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

含有哌嗪环结构的化合物是有效的润滑剂,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第二篇示例: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物研究价值的有机化合物。

其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与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常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包括吡啶、吡咯、吡嗪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活性上。

第九章 生物碱

第九章 生物碱

A 哌啶类(piperidines)生物碱
吲哚里西丁类 (indolizidines) 生物碱
O H N H O
喹诺里西丁类 (quinolizidines) 生物碱
O N
苦参碱
N
一叶萩碱
三、 来源于邻氨基苯甲酸的生物碱
四、 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碱
B 四氢异喹啉类(tetrahydroisoquinolines)生物碱
2.电子效应
(1) 诱导效应
• 吸电子诱导效应:
•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上连接吸电基,则降 低氮原子的电荷密度,碱性减弱; 芳环、酰基、醚基、双键、羟基等
H3C H3C
• 吸电基基团: •
H3CO NH H3CO OH
佩落碱
CH3
C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benzyltetrahydroisoquinolines)
D 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 (phenethyltetrahydroisoquinolines)生物碱
五、 来源于色氨酸的生物碱
简单β –卡波林碱类 simple β-carbolines
1、脂溶性生物碱(绝大多数仲胺和叔胺生物碱)
溶于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醚、 苯和卤代烷类(CH2CI2 CHCI3 CCI4 ) 等,不溶于 碱水中; 生物碱盐一般多易溶于水,无机酸盐的 水溶性 大于有机酸的盐类;
2、水溶性生物碱:(季铵型生物碱和氮氧化物的
生物碱)可溶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3、液体生物碱易溶于水, 4、苷类生物碱多数水溶性较大 5、两性生物碱:(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生物碱) 既可溶于酸水,又可溶于苛性碱溶液。 6、含内酯结构的生物碱:遇碱开环,加酸环合;
OH AcO OMe HO OMe R2 AcO N R1 MeO OMe OAc R3 N 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含氮及杂环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有硝基化合物、胺、季銨盐、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和叠氮化合物。
R-NO2(Ar-NO 2) R-NH 2(Ar-NH 2) R 4N X
硝基化合物 胺 季銨盐类
ArN 2X(RN2X)
重氮化合物
Ar-N=N-Ar(Ar')
偶氮化合物
9.1 硝基化合物
9.1.1 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特征
硝基化合物:
CH3NO2
硝基甲烷
NO2 CH3CHCH3
2-硝基丙烷
O2N
CH3
对硝基甲苯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R N
O O

R N
O O
两个N-O键的键长相等。硝基的结构可用共振结构式表示如下:
O N
+
O N
+
O
O
1
9.1 硝基化合物
9.1.1 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特征
硝基化合物的异构体是亚硝酸酯,其中C原子与O原子相连:
Cl O2N + H N O2N N
( 94% ) O2N Cl + OH KOH O2N O ( 80~82%) NC N CCHCO 2C2H5 + Cl O2N NO2 C2H5OCO CH O2N NO2
氟代烷不容易起亲核取代反应,但对硝基氟苯中的氟都容易被亲核试剂所取代。
F CH3ONa/CH3OH 25℃, 93% NO2 NO2 OCH3
R- NO 2
硝基化合物
R O
N
O
亚硝酸酯
亚硝酸酯具பைடு நூலகம்和硝基化合物不同的化学性质。
R ONO H2O ROH + HONO
[H] R ONO
ROH
R- NO 2
[H]
R- NH 2
2
9.1 硝基化合物
9.1.2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硝基化合物的相对密度都大于1,硝基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等有机溶剂。脂 肪族硝基化合物是无色而具有香味的液体,大部分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都是淡黄色固体,多 硝基化合物在受热时一般易分解而发生爆炸。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都有毒性。
硝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I)大于羰基。硝基化合物的α-H的酸性强于羰基化合物的α-H。硝基与芳 环相连时,共轭效应也表现为强吸电子共轭效应(-C)。
3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1 α-H的酸性
硝基化合物有较强的酸性:
例如:CH3NO2(pKa=10.2),CH3CH2NO2(pKa=8.5), CH3CH2CH2NO2(pKa=7.8) 硝基烷烃能跟NaOH作用生成盐:
Zn,NaOH
NaOBr NHHN
氢化偶氮苯
Zn , NH 4Cl , H 2O NH OH Na2Cr2O7 H2SO4 Zn , H 2O
N-苯基羟胺
电 还 原
NO
亚硝基苯
NO2 (NH4)2S NO2
NH2
6
NO2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3 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 含有α-H原子的硝基化合物在碱催化下,能与羰基化合物起缩合反应:
7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4 和亚硝酸的反应 第一硝基烷烃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结晶的硝基肟酸。硝基肟酸溶于NaOH溶液中,得到 红色的硝基肟酸钠盐溶液。 N OH N ONa NaOH RCH2NO2 + HONO R C R C NO2 NO2
硝 基 肟 酸 红 色

RCH2NO2 + NaOH
[RCHNO2]Na+ + H2O
RCHNO2存在下列异构现象:
RC HN O
-
O RHC N
OO
4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2 还原
硝基化合物被催化氢化(H2/Ni)或在强酸性系统中被金属如(Fe,Zn,Sn)还原。例如:
R NO2
10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一些其它的强吸电子基也能起到硝基的作用,例如:
O CH3 C F + (CH3)2NH O CH3 C ( 96%) N(CH3)2
离去基团可以是—X,-OR,-NO2,-CN等。这类反应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硝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1660~1500cm-1和1390~1260cm-1区域分别出现硝基的N-O不 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
在1HNMR谱中,硝基的吸电子作用使邻近的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脂肪族硝基 化合物中,α-H的化学位移值为4.3 ~ 4.6ppm,β-H的化学位移值为1.3~1.4ppm。
第二硝基烷烃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结晶的N-亚硝基取代的硝基化合物,产物溶于NaOH 溶液中,生成蓝色溶液。
N O R2CHNO 2 + HONO R2C NO2
第三硝基烷烃不与亚硝酸作用。 此反应可用来区别伯、仲、叔这三种硝基化合物。
8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NO2 Fe/HCl
H2, Ni
R NH2 + H 2O
NH2
5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2 还原
NaOH , As 2O3, H2O N N O Fe Fe , NaOH , H 2O H2O2 N N
氧化偶氮苯
偶氮苯
NH2 Fe, HCl
NO2 Zn, NaOH ,C 2H5OH
Cl NO2 OH NO2
+ OH
NaHCO3, 130 ℃
Cl NO2
OH
+ OH NO2
Cl
NaHCO3, 100 ℃
NO2
NO2
OH NO2
O2N
+ OH NO2
NaHCO3, 35 ℃
O2N
NO2
NO2
9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OH CH3NO2 CH2NO2 HCHO O2N CH2CH2OH OH 2 HCHO O2N C(CH2OH)3
CHO + CH 3NO2
NaOH CH CHNO 2 (75%) PhCH2N(CH3)3OH (CH3)2CCH2CH2CO2CH3 NO2 (80~86%)
(CH3)2CHNO 2 + CH 2=CHCO 2CH3
NO2 NO2
+
L
Nu Nu
+
L
式中 -L,-Nu 在硝基的邻对位;-L为-X,-OR,-NO2等;-Nu为-OH,-SH, ROH,RONa,胺,碳负离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