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部供热规划调整方案

合集下载

济南市居住建筑采暖耗热指标的确定及分析

济南市居住建筑采暖耗热指标的确定及分析

月份
11 12 1 2 3
室外温度 Π℃
918 015 - 019 519 813
表 1 2006~2007 年北部地区典型换热站运行参数
换热站 1 蒸汽参数
温度Π℃ 压力ΠMPa 流量Π(tΠh)
164
015
3195
166
0128
3193
173
0137
3135
166
0156
2175
162
0144
[ 关键词 ] 采暖热指标 ;集中供热 ;加权平均 ;节能建筑 [ 中图分类号 ] TU832. 1 + 1 ; TU832. 5 + 1 [ 文献标识码 ] A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n Heating Index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24 卷
112 实际采暖热指标 实际供热运行中 ,在保证用户室内温度为 18 ℃
的前提下 ,本着节能降耗的原则 ,供热状况会及时调 节 。在某一室外温度下为满足室内热负荷的要求 , 所必须向单位建筑面积提供的热量 (即实际采暖热 指标) ,可通过 211 节中式 (1) 求得 。
运行参数资料 ,包括换热站内换热器进口蒸汽的温
度和压力 、凝水的温度和压力 、蒸汽流量和对应的室
外温度等 ,从而避开建筑形式的多因素影响[4] 。计
算的基本原理是 :通过进口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确定
其焓值 ,再通过凝水的温度和压力确定其焓值 ,二者
的焓差即是每 t 蒸汽所能提供给二级管网的热量 ,
该焓差乘以蒸汽的流量便可得每 h 该换热站所耗的
[摘 要 ] 本文针对济南市已有建筑采暖热指标大的问题 ,对济南市不同区域采暖现状进行了调研 ,从一个新的角度对 典型建筑的采暖热指标进行了探讨 ,分别计算了不同采暖区的采暖热指标 ,并对各采暖区热指标进行加权平均 ,最终得到适 宜于本地区的平均采暖热指标 ,该热指标的测定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

区域集中供热热源的能效水平评估方法及建议——以济南市为例

区域集中供热热源的能效水平评估方法及建议——以济南市为例

> f3区域集中供热热源刖能效水平评估方法及建议----以济南市为例4文/孙金鹏黄辉显马帅杨瑞'J —提高北方地区取暖清洁化J j 水平,减少冬季大气污染物排放,深入推进能源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和多省市均提出了冬季清洁取暖 的相关要求。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发布《北方地区冬 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年)》以来,散煤采暖和小燃煤锅炉等低效高污染的取暖设 施已基本被取缔,大中型区域供热热源的环保治理措施不断 完善,采暖季空气质量明显改观。

但与此同时,以燃煤为主 的供热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性的优化,对现有区域集中供热热 源的整治提升存在"重环保、轻能效”的问题,各类供热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随着城市供热需求的增加和煤炭消费压减的刚性约束,以燃 煤为主的区域集中热源的供热 效率已成为制约提高民生供暖质量和完成地区煤炭及能源消费指标的重要因素。

为合理评估当前区域集中 供热热源的供热现状和能源利用水平,2019-2020年,对济 南市除省调电厂外的区域集中供热企业逐一开展了评估,通过 资料分析、现场勘察和沟通交流等方法,对企业2018年能源利 用情况进行了核查,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热源能效水平评估的方法体系。

通过对各类能效指标的 分析、评价和对标,对未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领域的能效提升 和系统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评估对象及整体分析除省调电厂外,济南市区域 集中供热热源可分为小型热电联 产机组和区域供热锅炉房两类,作为本次评估对象的各热源厂的配置情况详见表1。

从锅炉配置 情况来看,各热源厂的锅炉容量普遍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蒸发量在130t/h 及以下的燃煤锅炉 占比最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和链条炉占比达到约70%,建成时间较早且效率偏低的链条炉仍大量存在。

从热电联产企业的机组 配置来看,10万千瓦以下的小 型抽凝机组大量存在,对于部分兼供工业蒸汽、全年运行的热电 企业来说,小型抽凝机在能效水 平的劣势体现得尤为明显。

城市供热工程详细规划方案

城市供热工程详细规划方案

城市供热工程详细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建筑的不断扩张,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供热工程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城市供热工程进行详细规划,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促进城市建设的必要举措。

二、项目概述本规划方案主要面向某一城市的供热工程进行详细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供热工程的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供热需求分析、供热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方案、运营管理模式等。

三、现状分析1.城市面积:某一城市的城市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为200万。

2.城市发展现状:这座城市是工业城市,以钢铁、机械、化工等为主要产业,以工业和商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城市建筑主要为高层建筑和独栋别墅。

3.供暖方式:目前城市供热主要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以燃煤供热为主,部分区域使用天然气供热。

4.供热管网:城市内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热管网,包括主干管网和支线管网。

5.供热设备:城市内部设备主要为供热锅炉和热交换站,部分区域使用地源热泵供热。

通过现状分析可知,城市供热工程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系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供热方式单一、供热管网不够完善等,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改进。

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城市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将会继续增长,未来10年内预计城市人口将超过300万。

2.城市建设规模扩大: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城市建筑面积将继续增加,各种用热设备也将随之增多。

3.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供热系统的环保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供热工程将不得不采取更加环保的方式来进行供热。

基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城市供热工程需要做出相应规划和调整,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

五、供热需求分析1.城市供热需求:根据城市建筑面积和人口数量,未来城市供热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2.不同区域供热需求:由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一些商业区、工业区的供热需求将更为突出。

供热提升改造工程方案

供热提升改造工程方案

供热提升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供热提升改造工程是指对已经建成的供热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以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供热环境,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供热目标。

本文将针对某城市的供热系统进行详细的改造方案设计。

二、项目背景某城市供热系统是以燃煤锅炉为主,采用蒸汽或热水轮回供热的方式,供热系统老化严重,能效较低,存在安全隐患,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了提升城市供热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居民供热需求,必须对供热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三、改造目标1.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实现清洁、高效供热;2.减少锅炉燃煤量,降低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3.确保供热安全,降低供热事故发生风险;4.优化供热管网,减少能源损耗,提高供热覆盖率。

四、改造方案1.锅炉更新换代将现有的燃煤锅炉逐步更新换代为清洁能源锅炉,如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生物质锅炉等,且配备先进的燃烧控制系统和污染治理设施。

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燃煤锅炉的逐步淘汰,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2.供热管网改造对供热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包括管道更换、加固、清洗和热力损失减少等措施。

通过优化管网布局,提高供热管网的覆盖率和供热效率,减少热力损失。

对老化管道进行更换,采用耐腐蚀、耐高温、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延长管道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3.热源站改造对供热热源站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热源站的供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采用先进的热力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运行管理,降低故障率,提高运行可靠性。

同时加强燃烧控制和污染治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能耗监控系统建设在供热系统中建设能耗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供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通过监控系统,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降低能耗成本。

5.远程监控系统建设采用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供热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供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供热规划发展和实施方案

供热规划发展和实施方案

供热规划发展和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供热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设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供热的需求,提高供热服务质量,促进城市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供热规划发展和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要加强供热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供热设施的老化和磨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障供热的稳定供应,必须加大对供热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其次,我们要优化供热管网布局。

供热管网的布局直接关系到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将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人口分布情况,对供热管网进行优化调整,确保供热管网的覆盖范围更广,供热服务更加均衡和高效。

再次,我们要推进清洁供热能源的利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已成为供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供热能源向清洁、可再生的方向转变,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供热管理和服务水平。

供热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保障供热服务质量的关键。

我们将加强对供热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供热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供热的需求。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供热规划的监督和评估。

供热规划的实施需要有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我们将建立健全供热规划的监督评估体系,定期对供热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供热规划的顺利实施。

总之,供热规划发展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将以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态度,全力推进供热规划的实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供热服务,促进城市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

供热专项规划调整方案

供热专项规划调整方案

一、背景及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供热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现有供热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供热能力不足、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供热行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对供热专项规划进行调整。

二、调整原则1. 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和环保要求,推动清洁能源供热发展;2. 优化供热结构,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 加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热服务质量;4. 保障供热安全,提高供热稳定性;5. 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调整内容1. 供热能力规划调整(1)根据近年来供热需求增长情况,适当提高供热能力规划目标;(2)优化供热布局,增加供热区域,扩大供热范围;(3)提高供热设施建设标准,确保供热质量。

2. 供热能源结构优化(1)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优先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供热;(2)逐步淘汰燃煤供热,降低煤炭消费比例;(3)发展多种能源联合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供热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供热管网建设,提高供热覆盖率和供热能力;(2)提高供热设施建设标准,确保供热安全;(3)推广节能环保技术,降低供热能耗。

4. 供热服务质量提升(1)加强供热企业监管,提高供热服务水平;(2)完善供热应急预案,提高供热事故应对能力;(3)加大供热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供热意识。

5. 供热安全保障(1)加强供热设施安全管理,确保供热稳定运行;(2)完善供热应急预案,提高供热事故应对能力;(3)加大供热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确保供热安全。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供热项目;3. 加强供热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4.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供热技术水平;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供热意识。

通过以上调整方案的实施,有望解决现有供热规划存在的问题,推动供热行业健康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供热服务。

中国南北供暖线划分

中国南北供暖线划分

揭秘中国南北供暖线划分始末“我发誓,在我二十岁的人生经历里,我是第一次确凿地听人说北方的冬天不冷,在房间里可以只穿毛衣。

我不相信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是武汉作家池莉在她上世纪末的作品《致无尽岁月》中的描述。

北方人常见的集体供暖方式,在这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作家看来,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2013 年初,一个挟裹着大范围雨雪的寒冬突如其来,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也随着气温的骤降而陡然升温,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激烈争论拉开序幕。

一条历史悠久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再次成为寒冬里的热点。

这条分界线从何而来,又何以成为集体供暖的“楚河汉界”呢?历史悠久2000 多年前,一个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的齐国人在出使遥远的楚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

他一语道出以淮河为界的南北风土人情的巨大差异。

真正将秦岭淮河划为我国南北分界线的,是采用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对全国地理特征谙熟的近代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

1908 年,张相文在出版的《新撰地文学》中明确提出:“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

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

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

”这是张相文对中国北方地理特征的描述。

其中的“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

1912 年出版的民国时期教科书《新体中国地理学》,由于参考了张相文的研究成果,也将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北的分界:“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

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

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此后,秦岭淮河线逐渐成为我国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这条地理界线兼有中国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1 月份0 摄氏度等温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等多重地理学身份。

建国后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格局下,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字第126号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字第126号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1995年3月14日建城字第126号文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电力局(供电局),北京规划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电业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电力局:城市集中供热(以下简称城市供热)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供热事业发展较快。

目前,全国已有172个城市建设了供热设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供热普及在19%以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南方地区也相继建设了城市供热设施。

实践证明:制定科学的供热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是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有效手段。

为了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我们编制了《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现随文印发,并就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城市供热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各个城市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结合实际需要编制城市供热专业规划,其内容深度要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对各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的规定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并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

三、为了提高城市供热规划质量,必须委托具有相当资质和级别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城市供热规划。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甲级资质的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中北部区域供热规划调整方案1 前言2008年初,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会城市建设“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重要指示和省会城市建设工作会精神,坚持以“东拓西进并举,以西进为主;南延北跨同抓,以北跨为主;主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共上,以新区开发为主”原则,全力实施“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素质”六大工程,确保城市建设“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早在2006年,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先后编制了《》和《石家庄市中心城区热电联产规划(2006-2020)》,用以指导省会热源、热网建设以及热电联产项目的布局。

随着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实施,规划中的中心城区的热源点已不能适应热负荷的迅速增长。

加快热源点建设、提高现有热源点的供热能力和增加新的热源点已成为目前石家庄市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有必要依据热负荷增长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集中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进行相应修订。

目前,石家庄市政府正在委托专业研究部门开展以上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考虑到近期省会中北部区域热负荷增长与热源供应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石家庄市建设局特别针对该区域制定了相应的供热规划调整方案。

2 石家庄市集中供热概况2.1 全市集中供热现状及热负荷预测截止2010年底,全市需供热面积9747万平方米,实现集中供热面积7961万平方米,供热缺口达到1786万平方米。

区域内华电国际、中电投两大供热企业,分别承担供热面积5286万平方米、2675万平方米。

2011年,全市可预见新增建筑面积3748万平方米(建筑情况统计见附表一),总建筑面积达到13495万平方米。

全市预计新增供热能力2350万平方米,总供热能力10311万平方米,供热缺口高达3184万平方米。

预计到2012年,全市规划建筑面积达到15930万平方米,总供热能力没有增加,预计供热缺口达到5619万平方米。

可以预见,2011、2012年省会集中供热能力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2石家庄市供热区域划分按照现有集中供热规划,石家庄市城区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成三个供热区,京广铁路以西为西部供热区,京广铁路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中部供热区,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东部供热区。

(见附图1)3 石家庄市中部区域供热情况3.1 中部区域热负荷情况2010年,中部区域建筑面积4939万平方米,区域供热能力4167万平方米,供热缺口772万平方米。

预计到2012年,中部区域建筑面积将达到6600万平方米,而区域供热能力没有增加,造成供热缺口2433万平方米。

随着后续城中村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供热缺口会进一步加大。

中部供热区热负荷表3.2 热源规划和布局结合省会“三年上水平”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中部供热区规划的重点支撑热源有,华电石热2×39万千瓦9F级燃气机组,裕华热电二期2×30万等级热电联产扩建工程。

中部供热区由裕华热电、华电石热、东方热电三厂进行供热。

中部区域热源规划分布4 石家庄中北部区域供热情况4.1供热区域现状按照中部区域主力热源厂的供热范围进行划分,华电石热、东方热电三厂的供热区组成石家庄中北部供热区。

2010年,中北部区域采暖建筑面积3201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2881万平方米,供热缺口为320万平方米。

4.2 预计热负荷发展情况预计到2011年,石家庄热电厂和热电三厂供热区域预计可确定的新增供热面积分别是1091万和140万平方米,供热缺口将达到1551万平方米。

考虑到石家庄热电厂九期2×390MW燃机项目投产后,增加67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在不新增供热需求的情况下,区域内供热能力仍有881万平方米缺口。

由于热电三厂已经没有增加供热的能力,因此,只能由华电石热采取多种手段增加供热能力,解决中北部区域供热的矛盾。

5 华电石家庄热电限公司供热现状5.1供热区域根据《2006-2020年石家庄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规划(审定版)》和《2006-2020年石家庄市中心城区热电联产规划(审定版)》,石家庄热电公司(含光华热电16号机组)的供热区域是石家庄市中部北供热区域,包括工商业和采暖两类热负荷。

目前,石家庄华电供热公司已建成了覆盖石家庄市中部北供热区域内的供热管网,供热范围是京广铁路-义堂路-胜利大街以东,滹沱河南岸以南,槐安路-民心河-槐中路以北,翟营大街以西。

5.2热负荷现状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有两种热负荷,分别是工业负荷和居民采暖负荷,2010年,石热公司有工业负荷550t/h,居民采暖负荷2506万平方米。

所辖管网覆盖京广铁路以东广大区域,包括制药、纺织、化工、印染等大型工业企业,省、市党政机关和直属单位,省会主要商贸区、大专院校、医疗单位、大型居民住宅区等。

2010年,石热公司采暖负荷按照供热介质分类,包括蒸汽采暖负荷和高温水采暖负荷,蒸汽采暖负荷为1384万㎡,高温水采暖负荷为1122万㎡。

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热负荷分类统计表5.3 热源现状石家庄热电公司现安装有13台锅炉,包括4台220t/h煤粉锅炉,四台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168MW尖峰热水炉,一台240t/h燃气尖峰锅炉。

安装有七台汽轮机,均为供热机组,包括两台25MW抽汽背压机组,两台25MW背压机组,两台200MW双抽机组,一台125MW单抽机组(即16号汽轮机)。

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的汽网供热能力1146t/h(其中,供工业蒸汽550t/h,其余供居民采暖汽网),采暖水网供热能力为782MW。

各现状热源的装机容量及供热能力如下表: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现状热源统计表6 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供热区热负荷规划6.1 近期热负荷发展随着石家庄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三年大变样”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的深入实施和开展,需集中供热建筑面积迅速扩大,而供热能力的增长远低于建筑面积的增长,造成了很大的供热缺口。

根据《石家庄市建设局关于做好2011年城区热源热网建设的通知》(石建办【2010】180号),2011年石家庄热电公司还将新增供热面积1091万㎡。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河北石家庄良村热电“上大压小”工程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9】469号),良村热电一期工程投产后,石家庄热电三厂将关停,由于其供热区域在石家庄热电公司规划区域之内,也将由石家庄热电公司替代。

根据《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东方热电三厂供热区域替代启动管网工程前期工作的函》(石发改能源【2010】93号),热电三厂供热区域现有供热负荷450万㎡。

因此,考虑新增加替代的热负荷,2011~2012采暖期,石家庄热电公司将增加采暖供热面积1541万㎡。

6.2 热源规划根据前面的论述,为满足供热区内近期新增和替代的热负荷,需加快热源点的建设。

具体措施如下:1)近期规划新建石家庄热电九期2×390MW级燃机热电工程。

根据《石家庄热电九期2×390MW级燃机热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石家庄热电九期2×390MW级燃机热电工程可承担670万m2的采暖供热面积。

2)根据《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城区热源热网建设的建议》(市政办函【2011】1号文),暂缓关停石热公司15、16号机组。

本工程拟对16号汽轮机作背压机改造,增加16号汽轮发电机组的采暖供热能力约300万m2。

3)建议近期新建2×50MW背压机组或对石热八期2x200MW汽轮发电机组作背压机改造。

规划热源及其承担的热负荷统计如下表: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规划热源统计表表2.2-3满足供热区2011~2012年新增和替代的热负荷。

7新建背压机组、高温热水锅炉、#16机组背压改造方案比较根据以上分析,华电石热可以通过对#16机组进行背压改造增加供热能力。

下面对新建背压机组、高温热水锅炉、#16机组背压改造三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出节能效果好、供热能力强、建造时间短的最佳方案。

五、16机背压改造方案简介16号机是武汉汽轮机厂生产的C100/N125-8.83/0.883型高压、冲动、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单轴、双缸(高中压合缸)、双排汽,具有一级可调整抽汽,汽轮机纯凝功率125MW,额定抽汽量100t/h,额定抽汽压力0.883Mpa。

于2005年9月投产。

技术改造方案分汽轮机本体、辅助系统改造、热网系统改造三个部分1、汽轮机本体(1)本体改造的原则➢尊重原机组设计的基本数据,保证机组改造的可靠性;➢保持汽轮机分缸压力基本不变;➢基本保持轴系的固有频率,远离工作频率;(2)本体改造方案➢低压缸:拆除低压内缸通流部分,保留低压外缸,设计并加工低压转子和低压外缸冷却风通道。

➢低压转子:拆除低压转子上的叶轮和叶片,重新加以配重,重新对转子进行动静平衡校核。

➢封堵中压缸处四段抽汽口,并加疏水阀及管道。

➢校核中压缸末两级的叶片强度,保证能够满足背压运行的要求。

2、辅助系统改造方案➢改造轴封溢汽管路系统,更换汽封加热器;➢拆除凝汽器及凝结水泵、拆除抽真空系统、循环水系统;➢汽轮机背压排汽管路接自从原机组中压缸排汽联通管接口,并在接口附近增设波纹补偿器;➢机组本体疏水扩容器保留,增设1台管道疏水扩容器和1台低位疏水箱;➢新安装两格直径4米的机力通风冷却塔,新建循环水泵房并安装两台循环水泵。

3、热网系统改造方案汽轮机原有三段抽汽系统保持不变,背压排汽通至热网首站。

采暖热网为高温热水网,通过高温水对外供热,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10/70℃,供水压力约1.35MPa,回水压力约0.25MPa。

热网首站安装两台管壳式热网加热器,三台离心式热网循环水泵,三台离心式热网疏水泵,以及热网补水定压泵,电源盘和起重设施等。

配套建设热网首站至高温水网北主干管的联络管线。

4、改造后的汽轮机参数和经济指标改造后的汽轮机主要参数,发电功率70MW,主蒸汽压力:8.83MPa,温度535 ℃,额定三段抽汽量100t/h,额定排汽压力0.2MPa.a,额定排汽量230t/h。

主要经济指标,年对外供热量2389600 GJ,年发电量 2016千万kW.h,年耗标煤量12.72万吨,年均供热标煤耗41.14 kg/GJ,年均发电标煤耗171 g/kW.h,全厂热效率83.6%。

改造后采暖期运行,相对于热电分产节省标煤约5.5万吨;相对于改造前年耗水量减少约190万吨,污染物排放量减少45%,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

六、供热规划及热电联产规划调整结论及建议鉴于石家庄市中北部区域到2010年底采暖面积已达到3201万平方米,供热缺口320万平方米,2011年底预测采暖面积增长1231万平方米,没有新热源项目投产,供热缺口将达到1551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