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市政工程规划-第7章-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市政工程规划-第7章-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三)供热总负荷的计算 供热总负荷,是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 加,进行适当的校核处理后得出的数值。
10
7.3 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一、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 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是热电厂和锅炉房,另外
还有工业余热和地热、核能、太阳能等。 1.热电厂 热电厂是联合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火电厂。 热电厂的供热量是根据最大小时热负荷来确定的
或其他永久性的构筑物。 (3)在地震活动区,采用独立支架或地沟敷设方式
比较可靠。
32
三、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二)地下敷设 – 地下敷设可分为地沟敷设和直埋敷设。 1.地沟敷设: – 地沟是地下敷设管道的维护构筑物。地沟的作用是承
受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并防止水的侵入。 – 根据地沟的断面尺寸,可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
26
7.5 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
一、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
• 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主要干管应该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 (2)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道。 (3)供热管道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
行道下面,在敷设引人管时,不可避免的要横穿干道 ,但要尽量少敷设这种横穿街道的引入管,应尽可能 使相邻建筑物的供热管道相互连接。 (4)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随桥架设或单 独设置管桥,也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通过。 (5)和其他管线保持一定的间距。
21
二、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形式
2.环状管网
环状管网是一具有2个以上的热 源所组成的大型集中供热系统。
优点:供热能力高,同时还可以 根据热用户热负荷的变化情况, 经济合理地调配供热热源的数量 和供热量。
缺点:与枝状管网相比,环状管 网的技资增大,运行管理也较为 复杂,一般应有较高的自控和监 控系统。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提纲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提纲

一、供电规划1.城市供电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预测城市供电负荷(2)选择城市供电电源(3)确定城市变电所容量和数量(4)布局城市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5)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2.城市供电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图纸(1)城市电网系统现状图(2)负荷预测分布图(3)城市电网系统规划图3.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1)计算用电负荷(2)选择和布局规划范围内变配电站(3)规划设计(高压)10KV电网(4)规划设计低压电网(5)进行造价估算4.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图纸(1)规划电网布置平面图(2)必要的附图5.城市供电系统设施: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6.城市用电预测方法与用途:(1)产量单耗法(2)产值耗法(3)用电水平法(4)按部门分项分析叠加法(5)大用户调查法(6)年平均增长率法(7)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8)电力弹性系数法(9)国际比较法注:哪些预测适用于详规?7.电力负荷分区预测:一种从用电量预测入手然后由用电量转化为市内各分区的负荷预测;另一种是计算市内各分区现有的负荷密度入手,进行预测。

分区面积要照顾到电网结构形式,一般不超过20 km2 。

8.一次输送电压:500 KV 、330 KV 、220 KV二次输送电压:110 KV 、66 KV 、35 KV高压配电电压:10 KV低压配电电压:380/220 KV9.区域变电所:为区域性长距离输送电服务的变电所。

220 KV ~ 500 KV 城市变电所:为城市供、配电服务的变电所。

110 KV 以下10.城市电网典型接线形式①放线式②多回线式③环式④格网式⑤联络线其中:输送电网:环式(单环、双环或联络线)高压电网:可采用放射式,大城网和特大城网,应采用多回线式或环式低压电网:一般采用放射式,负荷密集地区及电缆线路宜采用环式,市中心个别地区采用格网式11.电力预测指标(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居住建筑用电 20~26 公共建筑用电 30~120 工业建筑用电 20~80 12.变电所服务半径35KV→10KV:合理供电半径5~10KM110KV→35、10KV:合理供电半径15~30KM220KV→110、10KV:合理供电半径50~100KM13.防洪标准100KV~500KV 1%35 KV 2%14.高压线走廊500 KV 60 ~75M330 KV 35 ~45M220 KV 30 ~40M110 KV、66 KV 15~30M35 KV 12~20M15.高压线原则①线路的长度短捷,减少线路电荷损失,降低工程造价。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总复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总复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总复习主要内容1绪论、规划程序与内容2各专业工程系统规划3管线综合系统规划4考试要求1(2) 绪论、规划程序与内容1.1 城市基础设施与工程性基础设施1.1.1 什么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的总称。

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基础设施水平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种类更加增多,服务更加完善。

1.1.2 城市基础设施分类1)按服务性质分为三类①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道路和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讯设施、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

②社会基础设施: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运输和通讯机构、教育和保健机构、文化和体育设施等。

③制度保障机构: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部门等。

2)按社会属性分为二类①工程性基础设施。

一般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

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②社会性基础设施。

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设施。

1.2 我国城市工程系统的作用、构成与功能•城市工程系统= 城市工程性基础设施(本教材)1.2.1六、九构成•六构成: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九构成: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通信、环境、防灾。

1.2.2 城市工程系统的作用•城市工程系统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各(子)工程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2.3 城市各工程系统的功能(作用)与构成1)城市交通工程系统功能:满足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需要。

第七章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第七章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qw
第十五页,共37页。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3)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4)生产工艺热负荷的计算 (5)供热总负荷的计算
对民用热负荷,还可采用更为简便的综合热指标进行 概算。对居住区,包括住宅与公建在内,采暖综合热
指标建议取值60~67W/m2
第十六页,共37页。
预测取值的参考
② 分析热负荷的种类与特点。对采暖、通风、生活热水、生产 工艺等各类用热来说,需采用不同方法、不同指标进行预 测与计算
③ 进行各类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④ 预测与计算供热总负荷。地区的供热总负荷是布局供热设施 和进行管网计算的依据,在各类热负荷计算与预测结果出 来后,经校核后相加
第七页,共37页。
第七章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第一页,共37页。
7.1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7.1.1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类型与特征
一、城市热负荷种类 (1)根据热负荷用途分类 根据热能的最终用途,热负荷可以分为室温调
节、生活用水、生产用热
室温调节:采暖、供热与通风热负荷,是城市热负荷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活热水:家庭热水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家用热水器 分散供给,二是由供热系统供给
QT K
:通风热负荷 :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
Qn :采暖热负荷
第十二页,共37页。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2)生活热水热负荷的计算
涉及两个参数,一是水温,一是热水用水标准 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oC,采用的生活热水计
算温度为65oC
不同热工分区中,采用的冷水计算温度不尽相同, 我国主要有五个热工分区

《供热工程》期末重点总结

《供热工程》期末重点总结

《供热工程》期末重点总结第一篇:《供热工程》期末重点总结1.热能工程: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的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

2.供暖系统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供热工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节能减排,创建和谐社会2)采用绿色能源3)加强供热系统的科学化管理。

第一章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1.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它随着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变化而变化。

2.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

它是设计供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3.失热量: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冷风侵透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

3、基本耗热量:是指在设计条件下,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墙、地板、屋顶等)从室内传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

4.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是指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通过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

5.附加耗热量: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发生变化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的耗热量。

包括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和朝向修正等耗热量。

6.室内计算温度tn:是指距地面2m以内人们活动地区的平均温度,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可以用其房间无冷暖热源影响的几何中心处的温度来代表。

许多国家所规定的冬季室内温度标准,大致在16~22摄氏度范围内。

7.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选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方法分为:一根据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二是根据不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

8.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要按50年中最冷的八个季节里最冷的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9.不保证天数的原则:认为允许有几天时间可以低于规定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直亦即容许这几天室内温度可能稍低于室内计算温度tn 值。

10.温差修正系数值:作用:计算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外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为统一计算公式。

第7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第7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 工业热负荷预测
9
7.3热源规划
❖ 热源种类与特点
▪ 热电厂:供热量大、同时供电、系统投资多、供热对 象多、要求有较稳定的负荷,一般作为城市主热源。
▪ 区域锅炉房:供热量较大,系统布局和供热能力根据 用户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作为城市内一定区域的主热 源,也可作为热电厂供热系统的辅助热源。
❖ 热源的布局
▪ 热电厂布局:负荷中心,良好的供水条件、交通条件 、排灰条件、出线条件,有防护地带。供热半径4—5 公里。
▪ 区域锅炉房布局:负荷中心,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出线 条件,有利的风向和凝结水回收条件。供热半径3—5 公里。
10
❖ 热源规模
▪ 热电厂——在负荷要求的基础上考虑热化系数。“以 热定电”
• 热化系数:热电联产的最大供热能力占供热区域最大热 负荷的比例(采暖:0.52-0.6)。
14
▪ 热电厂 ▪ 锅炉房
4
❖ 集中供热规划主要内容与步骤
▪ 调查收集城市现状资料:建筑面积、分布等 ▪ 近20年来气象资料,绘制采暖热负荷年利用小时数图 ▪ 确定热指标,计算规划期热负荷,绘制总热负荷曲线 ▪ 规划期热区分布图 ▪ 选择集中供热的热源、热网参数 ▪ 确定供热干管走向、连接方式、铺设方式 ▪ 确定供热管道管径 ▪ 投资估算 ▪ 规划图和说明书
第7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主讲人:
1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内容
❖ 城市集中供热的基本知识 ❖ 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 热源规划 ❖ 热网规划
2
7.1城市集中供热基本知识
❖ 集中供热规划有关单位
▪ 热负荷(kW、MW) ▪ 供热能力(MW、t/h(每小时多少吨热水))
❖ 供热方式的选择
▪ 集中供热的优点——用户便利、供热量大、有利环保 ▪ 集中供热的缺点——投资大、维护困难 ▪ 分散供热——小系统、投资少、灵活多样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课件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课件
在选择对象上,考虑热网的供热范围问题,应选择较集 中的热用户作为供热对象,即先集中后分散以达到系统在 经济方面的合理性,还应考虑集中供热普及率指标,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 二、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一 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方法
从计算精度来看,一般有两种方法,即计算法与概算指标 法, 1、计算法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序号 1 2 3
4
5 6
温 差 修 正 系 数α
维护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所处情况
外墙,平屋顶及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等 带通风间层的平屋顶,坡屋顶闷顶及与室外空气相通的不 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
与有外门窗的不供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 多层建筑 高层建筑
不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当外墙上有窗户时 当外墙上无窗户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 外墙上无窗户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
绪论 热源规划
➢ 小型热源
小型锅炉房和吸收式制冷机 以锅炉房供应蒸汽为原料 电动热泵
➢ 太阳能和地热利用
➢ 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分区域综合选择采暖供 热方式和热源种类
绪论 大型热源布局规划
➢ 热源的布局 热电厂布局:负荷中心,良好的供水条件、交通条件、 排灰条件、出线条件,有防护地带,供热半径4——5公里, 区域锅炉房布局:负荷中心,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出线条 件,有利的风向和凝结水回收条件,供热半径3——5公里,
与有外门窗的不供暖房间相邻的隔墙 与无外门窗的不供暖房间相邻的隔墙
伸缩缝、沉降缝墙 抗震缝墙
α值 1.00
0.90
0.70 0.60
0.75 0.60 0.40 0.70 0.40 0.30 0.70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同济大学考研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同济大学考研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我国通常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它包含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六大工程系统。

2.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3.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共同承担城市生命保障,“吐故纳新”之职能。

4.城市供电,燃气,供热工程系统三者共同承担保障城市高能,高效,卫生,方便,可靠的能源供给之职能. 5.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内外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是现代城市之耳目和喉舌。

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主要自然灾害,人为危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7.城市交通工程系统由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等四个分项工程系统构成,具有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等两大功能.8.城市航空交通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以及军用机场等设施。

9.城市水运交通工程系统分为海运交通,内河交通等两部分海运交通有海上客运站,海港等设施。

11.内河水运交通有内河客运站,内河货运摊区,码头等设施。

12.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系统分为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等两部分。

13.市际铁路交通:城市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场),编组站,列检场及铁路,桥涵等设施14.市内轨道交通:地铁站,轻轨站,调度中心,车辆场(库),地下,地面,架空轨道以及桥涵等设施。

15.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市际铁路交通,公路交通组成了空中,水上,地面,地下等城市综合对外交通系统.16.市内轨道交通,城区道路交通组成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

17.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18.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19.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高压配电网具有为低压配电网变,配电源,以及直接为高压电用户送电等功能.20.高压配电线路通常采用直埋电缆,管道电缆等敷设方式.21.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含低压配电所,开关站,低压电力线路等设施,具有直接为用户供电的功能.2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2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网: 由供热蒸汽管网或热水管网组成的热 媒输配系统。
热用户:包括供暖、生活及生产用热系统与设 备组成的热用户系统。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二)分类 根据采暖对象分类:民用供热、工业供热。 根据采暖服务范围分类:区域性采暖系统、集 中采暖系统、局部采暖系统。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实例2:某大学学校规划建成教学建筑面积17万m2,生活建筑面积17
万m2,预计学生8000人,教工人数1000人(带眷)。学生宿舍,有公 共浴室,供应热水时间为8h,教工住房全天供应热水。试计算该校热 负荷。
基本公式:
该校热负荷=采暖通风热负荷+热水热负荷
步骤:
(1)采暖通风热负荷计算——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建议取 值60~67W/m2)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3)空调冷负荷计算 指标概算法:Qc=m*qc*A*10^-6
(4)生产工艺热负荷 可以采用设计热负荷资料或根据相同企业的
实际热负荷资料进行估算。 设计热负荷增长率或回归方法进行预测。
(5)供热总负荷计算 将上述各类负荷的计算结果相加,进行适当
的校核处理。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2. 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1)采暖通风热负荷的计算 采暖热负荷: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每小时需要补充的热量。 概算指标法: Q=q*A*10^-6
式中: Q—采暖热负荷(MW); q—采暖热指标(W/m^2); A—采暖建筑面积(m^2)。 Qt=K*Qn
式中: Qt—通风热负荷(MW); K—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 Qn—采暖热负荷(MW)。
采暖通风热负荷=居住与公建建筑面积×采暖综合指标(本次
第7章-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概述
(二)主要内容 总规供热工程规划内容:
(1)预测城市热负荷; (2)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3)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 (4)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5)制定城市供热设施保护措施。
概述
(二)主要内容 分区规划供电工程规划内容:
(1)估计城市分区的热负荷; (2)布局分区供热设施和供热干管; (3)计算城市供热干管的管径。
(二)分类 根据供热热媒分类:热水采暖、蒸汽采暖、热风 采暖。 根据供热热源分类:热电厂供热、锅炉房供热。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一)城市热负荷种类
1. 根据热负荷用途分类: (1)室温调节——采暖、供冷、通风。 (2)生活热水 (3)生产用热——企业生产热负荷,工艺热负 荷和动力热负荷。
民用热负荷=居住与公建建筑面积×集中供热普及率(70%) ×综合指标
居住与公建建筑面积=
城市中公建与居住用地的面积×平均容积率(一般取0.8)
城市中公建与居住用地的面积=
城市用地×公建与建筑用地比例(约为40%~50%)
实例1:某北方城市规划总人口20万,规划用地面积20km2,到规划期末,
规划集中供热普及率为70%,现状生产热负荷约20MW,预计生产热负荷 的年增长率为10%(规划期为15年)。试估算规划期末城市热负荷的 规模。
概述
(二)主要内容 详规供电工程规划内容:
(1)计算规划范围内热负荷; (2)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3)计算供热管道管径; (4)估算规划范围内供热管网造价。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一、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一)组成
热源: 产生热能,将热媒加热成为高温水或蒸 汽的设施,总称为热源。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2)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
Q=[K·m·V(tr-t1)/T] ×1.163
式中:Q——生活热水热负荷(W); m——人数或床位数; V——生活热水用水标准[L/(人·d)] tr——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一般为65℃; t1——冷水计算温度; T——热水用水时间(h); K——小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6~3.0。
3.概算指标法
实例: 某北方城市规划总人口20万人,规划用 地面积20km2,到规划期末,规划集中供 热普及率为70%,现状生产热负荷约 20MW,预计生产热负荷的年增长率为 10%(规划期为15年)。试估算规划期 末城市热负荷的规模。
实例:某北方城市规划总人口20万,规划用地面积20km2,到规划期末,规划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2.根据热负荷性质分类: (1)民用热负荷——居住和公共建筑的室温调 节和生活热水负荷。 (2)工业热负荷——包括生产负荷和厂区建筑 的室温调节负荷。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3.根据用热时间和用热规律分类 (1)季节性热负荷——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 (2)全年性热负荷——生活热水、生产工艺系 统用热….。
集中供热普及率为70%,现状生产热负荷约20MW,预计生产热负荷的年增 长率为10%(规划期为15年)。试估算规划期末城市热负荷的规模。
基本公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规划期末城市热负荷=民用热负荷+生产热负荷
步骤:
( 1 ) 民 用 热 负 荷 计 算 —— 采 用 采 暖 综 合 热 指 标 ( 建 议 取 值 60~67W/m2)
(2)生产热负荷计算
生产热负荷=现状生产热负荷×(1+r)n
式中:r——生产热负荷年平均增长率;
n——规划年限
(3)规划期末城市热负荷计算
规划期末城市热负荷计算=民用热负荷+生产热负荷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4.计算法
实例2: 某大学学校规划建成教学建筑面积17 万m2,生活建筑面积17万m2,预计学 生8000人,教工人数1000人(带眷) 。学生宿舍有公共浴室,供应热水时 间为8h,教工住房全天供应热水。试 计算该校热负荷。
(二)城市供热对象选择原则
先小后大; 先集中后分散; 集中供热普及率。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三)热负荷预测方法
1.两种方法: (1)概算指标法——在城市总热负荷没有详细准 确资料时采用(规划中最常用的方法)。 (2)计算法——当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尺寸和位 置等资料已知时采用(用于较小范围内有确定 资料的热负荷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