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2018科学课程介绍

合集下载

2018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本课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

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

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三)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简述采用“综合”这一设计思路进行教材设计的意义?本课程力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并通过以下诸方面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第一,注重自然科学中的统一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

第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内容的设计也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三,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做了总体安排,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第四,通过若干具有综合性的当代重大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基本理念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此,科学课程必须:(一)面向全体学生(二)立足学生发展(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认识科学本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一科学最新-20181818233021867 精品

初一科学最新-20181818233021867 精品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白色物体能反射照到它上的 所有可见光,当自然光照射 到它上时它便把所有色光都 反射出去,进入眼中便成了 白色。
2018/8/2
1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黑色物体能把照到它上面 的所有色光都吸收。当自 然光照射到它上时,被它 全部吸收而没有可见光反 射进入眼中,因此呈黑色。
2018/8/2
2
2018/8/2 5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它所能反射的色光的颜 色决定的。
如:红色物体是因为自然光照 射它上后,橙、黄、绿、蓝、 青、紫六种色光被பைடு நூலகம்收而红色 色光被反射进入眼中的缘故。
2018/8/2 3
2018/8/2
4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能透过该物体的色光 的颜色所决定的。
透明色纸
如:红色眼镜能让红色 光透过而不能让其他颜 色的色光透过。

初中科学目录及重点

初中科学目录及重点

浙教版科学课程目录第一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第二节、实验和观测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四节、温度的测量第五节、质量的测量第六节、时间的测量第七节、科学探究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第二节、常见的动物第三节、常见的植物第四节、细胞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六节、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三节、太阳和月球第四节、观测太空第五节、月相第六节、日食和月食第七节、探索宇宙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熔化与凝固第二节、汽化与液化第三节、升华与凝华第四节、物质的构成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第六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006(2003的1.6物质的酸碱性1.7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第二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三节、耳和听觉第四节、光和颜色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六节、眼和视觉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第二节、机械运动第三节、力的存在第四节、力的图示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第三节、走向成熟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新第五节、植物的一生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球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第二节、水的组成第三节、水的密度第四节、水的压强第五节、水的浮力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八节、物质的水中的结晶第九节、水的利用和保护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压第二节、天气和气温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五节、风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神奇的激素第三节、神经调节第四节、动物的行为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四章、电路探秘----第一节、电路图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第四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第五节、变阻器的使用2006.6(1.5变阻器的使用2003.6)第六节、电压的测量第七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八节、电路的连接第四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六节、表示物质的符号第七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第二节、氧气和氧化第三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四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五节、光合作用第六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七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三节、植物与土壤第四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第六节、保护土壤第四章、电和磁----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二节、电生磁第三节、电磁铁的应用第四节、电动机第五节、磁生电第六节、家庭用电第七节、电的安全使用----第五册--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第四节、几种重要的盐第五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第六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三节、常见的材料第四节、材料的发展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第四节、动能和势能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六节、电能的利用第七节、电热器第八节、核能的利用第九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第一节、食物与摄食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节、能量的获得第五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六节、代谢的多样性第六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第一节、宇宙的起源第二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第三节、恒星的一生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五节、生物的进化第六节、进化与遗传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二节、生态系统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一节、健康第二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三节、身体的防卫第四节、非传染性疾病第五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四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划线与斜字部分。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
摘要:
一、引言
二、初一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三、科学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四、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五、学生应该如何学好科学课
六、结论
正文:
【引言】
在我国,科学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科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一科学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初一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初一科学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门科学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小学阶段的知识,而且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科学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科学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初一科学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

【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应该如何学好科学课】
要学好科学课,学生首先要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

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主动预习、课后复习、做好笔记等。

最后,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结论】
总之,初一科学第一课是学生初中科学学习生涯的起点,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2走进科学实验室导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2走进科学实验室导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新知学习
新知一 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灭火器 急救箱 消防桶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2.实验室里常用的仪器及用途 名称 用途
分子的结构
摆放试管
量度液体的体积 用于_____________
分子模 直观展示 型 ______________
量筒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试管 蒸发皿 烧杯 3.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锥形瓶 烧瓶 ________ 、__________ 。
后应立即清洗干净,再去吸取其他试剂。
图1-2-6 [注意] 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②滴管口不能 伸入受滴容器。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 吸取其他试剂。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4.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湿抹布
(1)遇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________盖灭。
(2)若不慎烧伤或烫伤,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新知二 实验室的安全
1.实验前: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的
药品、仪器 _______________ 是否齐全。
2.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先经老师允许再去进行实验。绝对
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小刀、螺丝刀 等物品 3.不能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不能将______________
搅拌 、 用于________
名称 用途
少量固体与液体 ; 盛_______________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
【最新版】
目录
1.初一科学第一课的重要性
2.课程内容和目标
3.学生的期待和反应
4.教学方法和策略
5.总结
正文
初一科学第一课是对于初中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开端。

这一课程不仅为学生介绍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也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内容和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科学的基本认识,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

此外,课程还希望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科学第一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同时,他们也期待能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教师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初一科学第一课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页共1页。

初一2018科学课程介绍

初一2018科学课程介绍

初一科学和小学科学从考试的角度来说,题型、题量、时间变化都很大。

我们会发现初一的科学考试的特点:1. 知识点增多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微妙2. 对方法的考察多于对死板背诵的考察。

3. 试卷的信息量增大4. 综合题的分值增多5. 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察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呢?孩子为何不适应呢?(一)小学科学只停留在“知道”的层次小学的时候,由于年龄与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对科学的认知仅限于要求知道,并不要求学得很深,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科学时重视度不够。

但是到了中学以后,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大大提高,需要倾注的精力更多。

(二)练习不足,针对性不强,缺少方法指导小学的科学知识侧重趣味性,而且知识与生活接轨,学生觉得很简单,导致小学时练习较少背诵的东西也不多,学生也不重视。

可到初一,学校考试接轨中考,题型、考察方法的变化,学生发现科学的变化很大, 难度加大,导致无法适应。

(三)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小学时,感觉同学之间差不多,考试基本凭借感觉。

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归纳意识,学校的课堂不重视知识的归类、比较、分析,孩子忙于背诵,却理解性不强。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改变小学时的思维,提升对科学的重视程度。

多方激发学习兴趣,学会正确的科学学习方法。

(1)养成阅读的学习习惯,并在关键字词下面做标记(2)学会思考课本上的问题(3)注重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多问多想多阅读。

(4)养成独立的习惯,按时复习与预习。

特别提醒:实验是中考重点考察的部分,得实验者得天下,重视起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结果描述和归纳2016初一秋季课程大纲•科学讲次内容教学目标第一讲实验与科学认识并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做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科学和小学科学从考试的角度来说,题型、题量、时间变化都很大。

我们会发现初一的科学考试的特点:
1.知识点增多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微妙
2.对方法的考察多于对死板背诵的考察。

3.试卷的信息量增大
4.综合题的分值增多
5.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察
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呢?孩子为何不适应呢?
(一)小学科学只停留在“知道”的层次
小学的时候,由于年龄与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对科学的认知仅限于要求知道,并不要求学得很深,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科学时重视度不够。

但是到了中学以后,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大大提高,需要倾注的精力更多。

(二)练习不足,针对性不强,缺少方法指导
小学的科学知识侧重趣味性,而且知识与生活接轨,学生觉得很简单,导致小学时练习较少背诵的东西也不多,学生也不重视。

可到初一,学校考试接轨中考,题型、考察方法的变化,学生发现科学的变化很大,难度加大,导致无法适应。

(三)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精彩文档
小学时,感觉同学之间差不多,考试基本凭借感觉。

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归纳意识,学校的课堂不重视知识的归类、比较、分析,孩子忙于背诵,却理解性不强。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改变小学时的思维,提升对科学的重视程度。

多方激发学习兴趣,学会正确的科学学习方法。

(1)养成阅读的学习习惯,并在关键字词下面做标记
(2)学会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3)注重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多问多想多阅读。

(4)养成独立的习惯,按时复习与预习。

特别提醒:实验是中考重点考察的部分,得实验者得天下,重视起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结果描述和归纳
2016初一秋季课程大纲·科学
讲次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讲实验与科学认识并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做实验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