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后题目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一、思考题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4.试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5.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二、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答案:二、 1.× 2.× 3.√ 4.× 5.×三、 1.C 2.B 3.C 4.B 5.B第三章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可以分为哪些种类?2.为什么说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3.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有哪些?5.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有哪些特点?6.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的作用是什么?7.标志变动度可分为哪些指标?它们分别是如何运用的?8.平均数与标志变动度为什么要结合运用?二、练习题(教材第四章P108课后习题答案)1.某村对该村居民月家庭收入进行调查,获取的资料如下:按月收入分组(元)村民户数(户)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20 30 35 25 10合计120 要求:试用次数权数计算该村居民平均月收入水平。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_吴风庆_王艳明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C2.A3.C4.C5.C6.B7.A8.D9.C 10.D 11.A 12.C 13.C 14.A 15.B 16.A 17.C 18.B 19.D 20.A 21.D 22. D23.B 24.C 25.A 26.A 27.A 28.B 29.A 30.D 31.C 32.A 33.B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一、选择题1.A2.B3.A4.D5.B6.C7.D8.D9.D 10.C 11.C 12.A 13.D 14.D 15.C 16.A 17.D 18.C 19.B 20.B 21.A 22.B 23.C 24.A 25.B 26.B 27.A 28.B 29.C 30.C (A)二、判断题1.∨2.∨3.×4. ∨5. ×6. ×7. ∨8. ×9. ×10.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显示一、选择题CABCD CBBAB BACBD DDBC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一、选择题1.A2.C3.B4.C5.D6.D7.A8.B9.A 10.B 11.A 12.D 13.C 14.C 15.D 16.A 17.A 18.B 19.A 20.B 21.A 22.A 23.B 24.C 25.C 26.D 27.D 28.A 29.D 30.C 31.C 32.D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 11. ∨ 12. ×四、计算题1. 11399073.8954ki ii kii x fx f=====∑∑甲11.96σ===甲73.89100%100% 6.18%11.96x σν=⨯=⨯=甲73.8100%100%7.43%9.93x σν=⨯=⨯=乙甲的代表性强2. 10.2510.966ki ii kii x fx f====∑∑0.250.056σ==0.250.056100%100% 5.834%0.966xσν=⨯=⨯= 1114.534ki ii kii x fx f====∑∑10.1295σ==10.1295100%100% 2.857%4.534xσν=⨯=⨯=该教练的说法不成立。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袁卫_庞皓_曾五一_贾俊平_)

版权归wagxjysys所有违者必究第1章绪论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
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
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
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
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
要求:(1)描述总体;(2)描述研究变量;(3)描述样本;(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
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
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要求:(1)描述总体;(2)描述研究变量;(3)描述样本;(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
调查结果如下:B EC C AD C B A ED A C B C DE C E EA DBC C A ED C BB ACDE A B D D CC B C ED B C C B CD A C B C DE C E BB EC C AD C B A EB ACDE A B D D CA DBC C A ED C BC B C ED B C C B C(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3) 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单项选择题1.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A.数量关系B.变动关系C.因果关系D.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2.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不是随机变量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3.下列现象之间的关系哪⼀个属于相关关系A.播种量与粮⾷收获量之间关系B.圆半径与圆周长之间关系C.圆半径与圆⾯积之间关系D.单位产品成本与总成本之间关系4.正相关的特点是A.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向相反B.两个变量⼀增⼀减C.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向⼀致D.两个变量⼀减⼀增5.相关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变量之间A.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B.存在着不完全确定的关系C.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D.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6.当⾃变量变化时, 因变量也相应地随之等量变化,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7.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下降,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增加,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9.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最主要⽅法是A.对现象进⾏定性分析B.计算相关系数C.编制相关表D.绘制相关图10.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A.⾃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两个变量均为随机的11.相关系数A.既适⽤于直线相关,⼜适⽤于曲线相关B.只适⽤于直线相关C.既不适⽤于直线相关,⼜不适⽤于曲线相关D.只适⽤于曲线相关12.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不相关D.负相关1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r≤1 ≤r≤0≤r≤1 D. r=014.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于1D.愈⼩于115.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弱,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于1D.愈⼩于116.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两变量间A.没有相关关系B.有曲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越强D.负相关关系越弱17.当相关系数r=0时,A.现象之间完全⽆关B.相关程度较⼩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直线相关关系18.假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A.⾼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D.显着相关19.从变量之间相关的⽅向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相关20.从变量之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相关21.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属于A.⽆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法判断22.配合回归直线最合理的⽅法是A.随⼿画线法B.半数平均法C.最⼩平⽅法D.指数平滑法23.在回归直线⽅程y=a+bx中b表⽰A.当x增加⼀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个单位时, x的平均增加量24.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A.因变量的数列B.因变量的总变差C.因变量的回归变差D.因变量的剩余变差2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程度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2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都不是随机变量27.年劳动⽣产率(千元)和⼯⼈⼯资(元)之间存在回归⽅程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产率每提⾼⼀千元时,⼯⼈⼯资平均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28.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6000元,则总⽣产成本对产量的⼀元线性回归⽅程为:=6+ =6000+24x=24000+6x =24+6000x29.⽤来反映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低的指标称作A.相关系数B.回归参数C.剩余变差D.估计标准误差⼆、多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家庭收⼊与消费⽀出之间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C.圆的⾯积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D.⾝⾼与体重之间的关系E.年龄与⾎压之间的关系2.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是A.相关系数有正负号B.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C.只有⼀个相关系数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E.两个变量均是随机变量3.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E.单相关和复相关4.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A.相关系数r=0B.相关系数r=1C.估计标准误差等于0D.估计标准误差等于1E.回归系数b=05.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件)的⼀元线性回归⽅程为y=,则A.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B.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C.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元D.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为元E.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元6.根据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可分为A.不相关B.完全相关C.不完全相关D.线性相关E.⾮线性相关7.判断现象之间有⽆相关关系的⽅法有A.对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8.当现象之间完全相关的,相关系数为 B.-1 E.- 9.相关系数r =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A.可能完全不相关B.可能是曲线相关C.肯定不线性相关D.肯定不曲线相关E.⾼度曲线相关10.下列现象属于正相关的有A.家庭收⼊愈多,其消费⽀出也愈多B.流通费⽤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减少C.产量随⽣产⽤固定资产价值减少⽽减少D.⽣产单位产品耗⽤⼯时,随劳动⽣产率的提⾼⽽减少E.⼯⼈劳动⽣产率越⾼,则创造的产值就越多 11.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存在两个回归⽅程B.回归系数有正负值C.两个变量不对等关系D.⾃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E.利⽤⼀个回归⽅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计算 12.直线回归⽅程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都是给定的变量C.必须确定哪个是⾃变量,哪个是因变量D.⼀个是随机变量,另⼀个是给定变量E.⼀个是⾃变量,另⼀个是因变量13.从现象间相互关系的⽅向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A.直线相关B.曲线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E.单相关 14.估计标准误差是A.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指标C.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指标D.指标值愈⼩,表明估计值愈可靠E.指标值愈⼤,表明估计值愈可靠 15.下列公式哪些是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16.⽤最⼩平⽅法配合的回归直线,必须满⾜以下条件A.?(y-y c )=最⼩值B.?(y-y c )=0C.?(y-y c )2=最⼩值D.?(y-y c )2=0E.?(y-y c )2=最⼤值 17.⽅程y c =a+bx222222)()(.)()())((...))((.y y n x x n yx xy n r E y y x x y y x x r D L L L r C L L L r B n y y x x r A xxxy xyyy xx xy y x ∑-∑?∑-∑∑?∑-∑=-∑?-∑--∑===--∑=σσA.这是⼀个直线回归⽅程B.这是⼀个以X为⾃变量的回归⽅程C.其中a是估计的初始值D.其中b是回归系数是估计值18.直线回归⽅程y c=a+bx中的回归系数bA.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B.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C.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向D.其数值⼤⼩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E. 其数值⼤⼩受计量单位的影响19.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存在以下关系A.回归系数⼤于零则相关系数⼤于零B.回归系数⼩于零则相关系数⼩于零C.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D.回归系数⼤于零则相关系数⼩于零E.回归系数⼩于零则相关系数⼤于零20.配合直线回归⽅程的⽬的是为了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因变量推算⾃变量C.⽤⾃变量推算因变量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E.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21.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r=1,则A.观察值和理论值的离差不存在的所有理论值同它的平均值⼀致和y是函数关系与y不相关与y是完全正相关2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A.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回归分析中⾃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相关分析中⾃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D.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E.相关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个相关系数;⽽回归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个回归系数三、填空题1.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称作相关分析。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判断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数量特征。
(×)一个人口总体的特征,可以用人口总数、年龄、性别、民族等概念来反应。
(×)凡是以绝对数形式出现均为数量指标,以相对数和平均数形式出现是质量指标。
(√)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没有变异就用不着统计了。
(√)男性是品质标志,(×)统计设计就是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整个统计工作作出考虑和安排。
(√)从理论、认识顺序上讲,统计设计是完整的统计工作开始阶段。
(√)对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考虑和安排是指统计工作实际进行的各个阶段。
(×)一个统计指标体系之间若干指标必须是在口径时间空间方法等方面相互联系。
(√)统计指标体系按其说明问题不同可分为专项研究用、基层单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统计调查的任务是搜集总体的原始资料。
(×)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其核心是调查表。
(√)在统计调查方案中,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期限指调查工作的期限。
(√)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重点调查所选择的重点指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占总数的绝大部分。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法,唯一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标志变动程度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成正比关系。
(×)反应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只能用相对数,不能用绝对数。
(×)标志变异指标中,平均差最好,(×)如果根据组距式分组资料计算全距,则计算公式为:全距=最高组下限-最低组下限(×)标准差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标准差的实质和平均差基本相同,也是各个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
(√)填空题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做的全面安排部署。
统计设计按研究对象包括的范围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
统计学课后题目+答案

进行测量,得到的重量数据如下:(单位:公斤)
22.6
26.6
23.1
23.5
27.0
25.3
28.6
24.5
26.2
30.4
27.4
24.9
25.8
23.2
26.9
26.1
22.2
28.1
24.2
23.6
假设金属板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在a=0.05 显著水平下,检验该企业生产金属板是否符
合要求。
,
,
7
9
9
4
10
8
8
取显著性水平 a=0.05,检验管理者的水平不同是否会导致评分的显著性差异。
7.3 某家电制造公司准备进一批 5 号电池,现有 A、B、C 三个电池生产企业愿意供货,为比
6
较它们生产的电池质量,从每个企业各随机抽取 5 只电池,经实验得其寿命数据如下(单位:
小时):
实验号
电池生产企业
1994 1296
1985
1245
1995 1416
1986
1200
1996 1367
1987
1260
1997 1479
1988
1020
1998 1272
1989
1095
1999 1469
1990
1260
2000 1519
(1)绘制时间序列图描述其形态。 (2)用 5 期移动平均法预测 2001 年的单位面积产量。 (3)采用指数平滑法,分别用平滑系数 a=0.3 和 a=0.5 预测 2001 年的单位面积产量, 分析预测误差,说明用哪一个平滑系数预测更合适? 详细答案: (1)时间序列图如下: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

或:
12 10
8 6 4 2 0
95 105 115 125 135 145 155
直方图
(2)茎叶图
树茎
树叶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已知下表资料:
78 257 033455788 023455677899 0345679 5678 26 2
第三章
日产量(件) 25 30 35 40 45
当 Z Z0.05 1.645 ,该校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 90%置信区间为:
2
x Z
2
s 3.3167 1.645 0.2682 (2.8755 ,3.7579 ) 小时 n
当 Z Z0.025 1.96 ,该校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 95%置信区间为:
2
x Z
2
s 3.3167 1.96 0.2682 (2.7910 ,3.8424 ) 小时 n
2
(3)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 未知,因此使用样本方差代替总体方差,Z Z0.05 1.645 ,
2
则 的 90%置信区间为:
x Z
2
s 8900 1.645 84.5154 (8760 .9722 ,9039 .0278 ) n
(4)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 未知,因此使用样本方差代替总体方差, Z Z0.025 1.96 ,
该检验属于右侧单边检验,因此得到拒绝域为:W {z z1 z0.99 2.3263} ;
在大样本条件下检验统计量为: z
x 0
3.1113 2.32563 ,落入拒绝域中,因
n
此拒绝原假设,认为如今每个家庭每天收看电视的平均时间较十年前显著增加了。
(或利用 Excel 的“1-NORMSDIST(3.1113)”函数得到检验 P=0.0009<0.01,则拒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

估计误差 Z x 1.96 2.1429 4.2 ;
2
(3)由题目可知: x 120,由置信区间公式可得:
x Z x 120 4.2 (115 .8,124 .2)
2
即快餐店所有顾客午餐平均花费金额的 95%的置信区间为(115.8,124.2)元。
2.解:
(1)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Z Z0.025 1.96 ,则 的 95%置信区间为:
构造 (1 - 2 ) 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分别为 90%和 95%。 解:由题目可以得到: n1 n2 250 , p1 0.4 , p2 0.3 ,
当 Z Z0.05 1.645 , (1 - 2 ) 的 90%置信区间为:
2
p1 p2 Z0.95
p1(1 p1) p2 (1 p2 ) (3.021%,16.98%)
2
x Z x 8900 1.96 129.0994 (8646.9652 ,9153.0348 )
2
(2)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样本属于大样本, Z Z0.025 1.96 ,则 的 95%置信区
2
间为:
x Z x 8900 1.96 84.5154 (8734 .3498 ,9065 .6502 )
113
126
要求:(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进行比较。
解:(1)
分组 85-95 95-105
105-115 115-125 125-135 135-145 145-155
合计
频数分布表
频数(个) 3 6 9 11 4 5 2 40
频率(%) 7.5 15.0 22.5 27.5 10.0 12.5 5.0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某银行为缩短客户到银行办理业务等待时间,准备采用两种排队方式进行试验。
一种是所有顾客都进入一个等待队列;另一个是顾客在3个业务窗口出列队3排等待。
为比较那种排队方式使顾客等待的时间更短,两种排队方式各随机抽取9名顾客,得到第一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为7.2分钟,标准差为1.97分钟,第二种排队方式的等待时间如下: 5.5 6.6 6.7 6.8 7.1 7.3 7.4 7.8 7.8 (1)、比较第二种排队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2)、比较两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的离散程度。
(3)、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排队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3.3 在某地区随机抽取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后结果如下:按利润额分组(万元)企业数(个)300以下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以上 19 30 42 18 11 合计120计算120家企业利润额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第一组和最后一组的组距按相邻组计算)3.4 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要求职员首先通过两项能力测试。
在A项测试中,平均分数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是50分。
一位应试者在A项测试中得了115分,在B项测试中得了425分。
与平均分数相比,该位应试者哪项测试更理想?通过计算标准化值来判断, , ,说明在A项测试中该应试者比平均分 数高出1个标准差,而在B项测试中只高出平均分数0.5个标准差,由于A项测试的标准化值高于B项测试,所以A项测试比较理想。
3.5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3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
为检验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5个工人,让他们分别用3种方法组装。
下面是15个工人分别用3中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单位:个):方法A 方法B 方法C164 167 168 165 170 165 164 168 164 162 163 166 167 166 165 1291301291301311301291271281281271281281251321251261261271261218127126127127125126116125125(1)、你准备用哪些统计量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试着说明理由。
3种方法的主要描述统计量如下:方法A方法B 方法C平均 165.6 平均 128.73 平均 125.53 中位数 165 中位数 129 中位数 126众数 164 众数 128 众数 126标准差 2.13 标准差 1.75 标准差 2.77峰度 -0.13 峰度 0.45 峰度 11.66偏度 0.35 偏度 -0.17 偏度 -3.24极差 8 极差 7 极差 12离散系数 0.013 离散系数 0.014 离散系数 0.022最小值 162 最小值 125 最小值116最大值170最大值132最大值128(1)从集中度、离散度和分布的形状三个角度的统计量来评价。
从集中度看,方法A的平均水平最高,方法C 最低;从离散度看,方法A 的离散系数最小,方法C 最大;从分布的形状看,方法A 和方法B 的偏斜程度都不大,方法C 则较大。
(2)综合来看,应该选择方法A,因为平均水平较高且离散程度较小。
第5章 参数估计5.3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3.3 4.4 2.1 4.7 3.1 2.0 1.9 1.46.2 5.4 1.2 1.25.8 2.6 5.1 2.92.3 6.4 4.33.54.1 1.8 4.2 2.45.4 3.5 3.6 0.54.55.7 0.8 3.63.2 2.3 1.5 2.55.4某居民小区共有居民500户,小区管理者准备采取一项新的供水设施,想了解居民是否赞同,采取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50户,其中32户赞成,18户反对。
(1)、求总体赞成新措施的户数比例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
(2)、如果小区管理者预计赞成的比例达到80%,要求估计误差不超过10%,应抽取多少户 进行调查?5.5 顾客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往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而等待时间的长短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银行的业务员办理业务的速度,顾客排队的方式,等等。
为此,某银行准备采取两种排队方式进行试验,第一种排队方式是:所有顾客都进入一个等待队列;另一个是顾客在3个业务窗口出列队3排等待。
为比较那种排队方式使顾客等待的时间更短,两种排队方式各随机抽取10名顾客,他们在办理业务时所等待的时间如下(单位:分钟)方式1 6.5 6.6 6.7 6.8 7.1 7.3 7.4 7.7 7.7 7.7 方式2 4.2 5.4 5.8 6.2 6.7 7.7 7.7 8.5 9.3 10.0(1)、构造第一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标准差的95%的置信区间。
(2)、构造第二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标准差的95%的置信区间。
(3)、根据(1)和(2)的结果,你认为哪种排队方式更好?5.10 某超市想要估计每个顾客平距每次购物花费的金额。
根据过去经验,标准差大约为120元,现在要求以95%的置信水平估计每个顾客平均购物金额的置信区间,并要求估计误差不超过20元,应抽取多少个顾客作为样本?第6章 假设检验6.3安装在一种联合收割机上的金属板的平均重量为25公斤。
对某企业生产的20块金属板进行测量,得到的重量数据如下:(单位:公斤) 22.6 27.0 26.225.8 22.226.6 25.3 30.423.228.123.1 28.6 27.4 26.9 24.223.5 24.5 24.9 26.123.6假设金属板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在a=0.05显著水平下,检验该企业生产金属板是否符合要求。
,,,不拒绝,没有证据表明该企业生产的金属板不符合要求。
6.4 对消费者的一项调查表明,17%的人早餐饮料是牛奶。
某城市的牛奶生产商认为,该城市的人早餐饮用牛奶的比例更高。
为验证这一说法,生产商随机抽取由550人组成的一个随机样本,其中115人早餐饮用牛奶。
A=0.05显著性水平下,检验该生产商的说法是否属实。
,,,拒绝,该生产商的说法属实。
6.6某市场研究机构用一组被调查者样本来给某特定商品的潜在购买能力打分。
样本中每个人都分别在看过该产品的新的电视广告之前与之后打分。
潜在购买能力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潜在购买能力越高。
原假设认为“看后”平均得分小于或等于“看前”平均得分,拒绝该假设就表妹广告提高了平均潜在购买力得分。
对a=0.05的显著性水平,用下列数据检验该假设,并对该广告给予评价。
购买得分购买得分 个体 看后 看前个体 看后看前12 3 4 6 6 7 45 4 7 35 6 7 83 9 7 65 8 5 6设, 。
, =1.36,,不拒绝,广告提高了平均潜在购买力得分。
第7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7.1 一家牛奶公司有4台机器装填牛奶,每桶的容量为4升。
下面从4台机器中随机抽取装填量样本数据(单位:升) 机器1 机器2 机器3 机器4 4.05 4.01 4.023.994.02 4.013.97 3.98 3.974.00 4.02 3.994.043.994.00 4.003.954.004.01显著性水平a=0.01,检验4台机器的装填量是否相同。
7.2 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为不同的客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讲座。
每次讲座的内容基本上一样,但讲座的听课者有时是高级管理者,有时是中级管理者,有时是低级管理者。
该咨询公司认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讲座的满意度是不同的。
听完讲座后随机抽取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满意度评分如下(评分标准从1~10,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10代表非常满意): 高级管理者 中级管理者低级管理者 7 7 8 7 98 9 8 10 9 10 85 6 5 7 4 8取显著性水平a=0.05,检验管理者的水平不同是否会导致评分的显著性差异。
7.3 某家电制造公司准备进一批5号电池,现有A、B、C 三个电池生产企业愿意供货,为比较它们生产的电池质量,从每个企业各随机抽取5只电池,经实验得其寿命数据如下(单位:小时):电池生产企业实验号ABC 12 3 4 550 50 43 40 3932 28 30 34 2645 42 38 48 40试分析3个企业生产的电池的平均寿命之间有无显著差异(a=0.05)。
如果有差异,用LSD 方法检验哪些企业之间有差异。
7.4 某企业准备用3种方法组装一种新的产品,为确定哪种方法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最多,随机抽取了30名工人,并指定每个人使用其中一种方法通过对每个工人生产的产品数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F crit组间 210 0.245946 3.35413 组内 3836 — — — 总计 29 — — — —(1)、完成上面的方差分析表(2)、若显著性水平a=0.05,检验3种方法组装的产品数量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第8章 一元线性回归8.1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12家企业,所得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下:企业编号 产量(台) 生产费用 企业编号 产量(台) 生产费用1 2 3 4 5 6 40425055657813015015514015015478910111284100116125130140165170167180175185(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a=0.05),说明二者的关系强度。
(1)散点图如下: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为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2) 。
检验统计量 , ,拒绝原假设,相关系数显著。
8.4 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有关数据。
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方差分析表变差来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F 回归 2.17E-09 残差 40158.07 — —总计 11 1642866.67 — — —参数估计表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intercept 363.6891 62.45529 5.829191 0.000168 X variable 1.420211 0.071091 19.97749 2.17E-09 (1)完成上面方差分析表。
(2)汽车销售量的变差中有多少是由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3)销售量与广告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多少?(4)写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