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物理《滑轮2》导学案(无答案)
11.2滑轮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工作原理;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缺点;3.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4. 滑轮的设计和选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能正确使用滑轮;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会滑轮组的设计和选型;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设计方法;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工作原理;2. 讲解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讲解滑轮组的概念,展示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作用;4. 滑轮的设计和选型:讲解滑轮的设计和选型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和使用滑轮;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滑轮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滑轮的设计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2.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3. 滑轮的设计和选型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于提升一个重物,要求滑轮组简单易用,提升效果明显;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合适的滑轮组,包括滑轮的数目、位置和绳索的布局,使重物顺利提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建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滑轮的设计和选型方法。
11.2 滑轮(二)学案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二)学案学习目标:1、会组装滑轮组,通过实验知道滑轮组的组装方法,知道奇动偶定的意义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轮组在不同情况下的省力原理,明确自由端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3、通过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检索:1、滑轮组的特点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
2、组装原则:_____________。
3、省力原理和距离公式:(1)理想情况下(忽略一切额外阻力)F=__________(2)只计滑轮重(忽略绳子重与摩擦)F=_____________.(3)不论何种情况,S自=nh物. V自=nV物。
注解:G提升的物重,F是自由端的拉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n是吊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V自,绳端移动的速度,V物是物体移动的速度。
基础练习:1、关于滑轮和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使用定滑轮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②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③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省距离④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最多省一半力。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2、利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200 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 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A.70 NB.100 NC.105 ND.110 N图1图2 图33、如图2,分别用F1、F2、F3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身的重力及摩擦,则()A.F1=F2=F3B.F1=F2>F3C.F3>F1= F2D.F2>F1>F34.如图3是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将较重的物体搬运到高处,某人借助该装置提升重物G(不计摩擦和装置的自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可简化为定滑轮 B.图中B可简化为动滑轮C.人将绳子向下拉1米时,重物G也上升1米D.利用该装置不仅可以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5、家用手摇晾衣架如图4所示,它实际利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假设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为100 N,则静止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A.100 NB.50 NC.25 ND.20 N图4 图5能力提升6、如图5所示的滑轮组提升100N的重物,两个相同的滑轮的重力均为20N,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端拉力F为40N B.若物体上移0.5m,则自由端移动1m C.顶部与定滑轮相连的绳子拉力为140ND.若自由端拉绳子的速度为0.2m/s,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7、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6所示的滑轮组下面,不记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A.A上升B.A下降C.A、B均静止D.无法确定图68、如图7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关系是()图7 图8A.F1>F2>F3B.F1<F2<F3C.F2>F1>F3D.F2<F1<F39.两个滑轮组合后匀速提升重20N的物体,如图8所示,其中A是________滑轮;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F的大小为________N;要使重物上升1m,绳子自由端应拉下_________m。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导学案2无解答苏科版

温馨提示:使用滑轮组时,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和物体,则提起物体的力就是动滑轮重和物重的几分之一,且每段绳子中的力都相等。
11.2 滑轮(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利用定滑轮与动滑轮,绕制简单的滑轮组。
2.通过实验的探究,知道滑轮组的特点。
【学习过程】1.滑轮组(1)思考:使用动滑轮可以 ,使用定滑轮可以 。
如果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效果将怎样?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 。
它既可以 ,还可以 。
(2)组装滑轮组:组装原则:“一动一定,从里向外。
”3)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实验 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钩码所受重力G /N测力计的示数F /N 钩码移动距离h/ c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cm 图甲图乙归纳:滑轮组的特点:(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 之间的关系:S= h 甲 乙(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与物体上升的速度V物之间的关系:V= V物(3)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物体的重力G物之间的关系:F=(4)不计绳重和摩擦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物体的重力G物和动滑轮的重力G动之间的关系:F=2.典型例题例1.请按要求在下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例2.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11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当堂反馈】1.在图中,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起来,(1)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2)如图,若绳子自由端在拉力F作用下,竖直向下移动0.6m,则重物G上升距离为 m;若物体重为100N,不计滑轮重,则拉力F为 N;若滑轮重量是2N,则拉力F又为 N(摩擦不计)。
若重物G能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速度为m/s。
2.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A. B. C. D.3.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0.5m,工人所用的力为600N,则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N?绳子自由端上升多少m?(不计摩擦)〖要点归纳〗滑轮组特点:滑轮和重物是总重力被n段绳子承担,则提升重物时,(忽略绳重和摩擦)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若重物上升h,绳子自由端前进 S= 。
(新)苏科版物理九上《第2节 滑轮》导学案(推荐)

第2节滑轮〔第1课时〕学前反响1、省力杠杆的特点2、费力杠杆的特点3、等臂杠杆的特点导入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开展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答复以下问题.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按照上图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以下问题:〔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以下列图中画出两种绕法.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4、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以下任务.〔1〕.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达标提升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以下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2.如下列图,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3.(选作)如下列图,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A 10NB 20NC 30ND 40N课后记:第2节滑轮〔第2课时〕学前反响1.定滑轮。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2) 学案

苏科版物理《11.2滑轮(2)》一、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尝试,知道定滑轮可以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达到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2.经历探究活动,知道滑轮组的特点,能根据滑轮组的绕线判断其省力情况,或能根据要求作出滑轮组的绕线;3.初步了解轮轴等其它简单机械的知识;预习交流: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哪些知识?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定滑轮一定不能省 ,但却可以改变,使用动滑轮可以的力,但却不能改变。
2.观察如图所示“比比谁的力气大?”的漫画,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与同学们亲身尝试一下,记下你的感受。
(可参照课本13页WWW第2题)二、课堂探究(一)滑轮组探究活动1:如何用一根绳子将两个滑轮组装在一起,使定滑轮和动滑轮都能使用?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
它既可以,还可以。
(二)滑轮组的特点探究活动2: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①如下图,甲乙两图都是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请你画出两种不同的绕线方式。
你画的甲图物体是段绳子吊着,乙图物体是段绳子吊着。
按你画出两种不同的绕线方式组装滑轮组。
②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③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甲乙④进一步讨论: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滑轮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提升高度h/m绳端移动的距离S/m1 1 0.4 0.1 0.32 2 0.8 0.2 0.63 3 1.2 0.3 0.9总结: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F就是物重力G的,即F=(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实际情况下动滑轮有重力,F= (不计摩擦)。
11.2滑轮2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滑轮2 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第2节“滑轮2”。
本节主要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工作原理;2. 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3.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工作原理,能解释实际问题中的滑轮使用;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能设计简单的滑轮组;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2. 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3.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吊起重物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解释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滑轮组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关于滑轮组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滑轮组,并解释其应用场景。
6.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滑轮组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滑轮:定义、工作原理动滑轮:定义、工作原理滑轮组:概念、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2. 设计一个滑轮组,并解释其应用场景。
3. 根据给定的问题,计算滑轮组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是否有学生掌握不牢固的地方,是否需要进行复习和巩固。
2. 拓展延伸:研究滑轮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工程建筑等,探讨滑轮组在这些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11.2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2节“滑轮”。
本节主要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其实际应用。
2. 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能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剪刀、胶带。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物理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前,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滑轮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工作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过一个动滑轮,然后将绳子固定在一个重物上,让学生观察重物的提升过程。
2.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设计。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使用滑轮组可以节省多少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3. 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4. 滑轮的应用:吊车、提升重物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描述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3. 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11.2滑轮(二)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二)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探讨滑轮组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承担的力。
3. 分析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优势和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能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难点:滑轮组的计算方法,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组成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讲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滑轮组模型,讲解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滑轮组模型,自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定滑轮:轴固定,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随物体移动,改变力的方向,省力。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承担力的大小和方向,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给出一个滑轮组,让学生计算其承担的力,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固定在轴上,不随物体移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随物体移动,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能省力。
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在课堂讲解中已有详细介绍。
2. 滑轮组承担的力等于各个滑轮上的力的乘积。
例如,一个由三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每个滑轮上承担的力是相同的,那么整个滑轮组承担的力就是每个滑轮上力的三倍。
计算过程在课堂讲解中已有详细介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物理《滑轮2》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动滑轮?什么叫定滑轮?并分别举例说明。
2、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3、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4、定滑轮的实质是:;
动滑轮的实质是:;
5、使用滑轮组有什么特点?
二、例题分析:
例题1、在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已知动滑轮与货物总重G = 500N,今欲用110牛顿的拉力将重物提起,试用笔道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连接起来。
(不计摩擦)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先计算出承担货物与动滑轮总重所需的绳子段数N≥500N/110N=4.55
因为动滑轮个数N = 2,所以承担货物与动滑轮总量的绳子段数n是动滑轮个数的2N+1倍,可知绳子的自由端应通过动滑轮向上拉(见图2),再由外向内画“螺旋线”(依次见图3、图4、图5),最后绳头应挂在与动滑轮相连的钩子上。
(如图6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三、巩固练习:
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 ,需要拉力F 或'F ,F 和'F 大小的关系是 F 'F 。
(填大于、小于、等于)
3.如图2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 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 了。
这幅漫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__图。
四、达标检测:
1、如图4所示,动滑轮重为50牛顿,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260N ,则物重是 N ;若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2m ,则绳子自由端下降 m 。
2、如图5所示,当物体A 在滑轮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1示数为30N ,则测力计2示数为____N ,A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N 。
(测力计及滑轮重不计)
3、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 的重物,现用如图6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 ,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 F 为______N 。
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则物体移动速度为 。
4、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F
G
(
图4)
图2 F
1 2
A 图5 F
图6 图7
5、如图8有一动滑轮提升重物,要求在图中标明支点O ,画出F 1 F 2的力臂L 1 L 2。
6.如图9所示,每个滑轮(不分大小)重为5N ,要提升的重物重为120N ,用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30N 。
画出能安全提升重物的滑轮组的绕法。
五、拓展提高:
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
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27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
简化原理图如图28所示。
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5×10-2m 3
,共悬挂20个水泥块。
已知水泥块的密度为2.6×103kg/m 3
,g 取10N/kg 。
(1)请指出图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少? (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
根据初二学习的滑轮有关知识,请你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 滑轮除了可以省力外,还有哪些优点?请说出1个。
(2) 什么样的滑轮不能省力?
F
2
F 1
图8
G
图9
(3)现在,有一个由1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我们将它颠倒与由1个
定滑轮和2个定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则后者比前者可多省几分之几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