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高考题

抗日战争高考题
抗日战争高考题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二:抗日战争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进入全面侵华阶段,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国民政府和中共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展开抗日活动,据此回答1-7题。

1 下列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日本制定“国策基准”侵略方案,为了扩大在中国大陆的殖民统治,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②卢沟桥事变是日本武装侵华的开始

③是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

④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3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放弃对特区和红军领导权

②抛弃国共政权敌对政策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④用让步换取与国民党重新合作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4 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矛盾和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

C.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合作

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5 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进行了积极抵抗

C.丧失大片国土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6 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不要抗日

B.依靠什么力量抗日

C.用什么方法抗日

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

7 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国共两党()

A.对日本态度的区别

B.战略战术的区别

C.抗日决心的区别

D.阶级属性的区别

1938年秋,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侵略策略。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国际社会,各有不同反映,据此回答8-18题。

8 1938年秋日本占领武汉、广州后,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有()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迅猛发展

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帝国主义

D.蒋介石集团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

9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谨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狭隘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日本这一主张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

C.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10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采用的政治手段有()

①扶植傀儡政权

②策动“自治”

③推行奴化教育

④政治诱降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11 抗战相持阶段,英美力图与日妥协,并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其目的是()

A.维护其在远东的利益

B.变中国为他们的共有殖民地

C.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D.腾出手来对付德国

12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的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分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包括()

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 枣宜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

①正面战场仍是抗日的主战场

②正面战场的形势严重恶化

③国民政府仍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④英美在华绥靖政策的破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D.②③④

14 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②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①③④

15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其目的是()

A.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C.振奋抗战军民,争取时机好转

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

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

②动摇农村封建统治,削弱封建剥削

③坚持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相结合

④改善农民物质生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⑤调动农村各阶级特别是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A.①③④B.②③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17 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 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纠正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

18 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路线()

①指明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②规定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

③指明了实现这条路线的根本保证

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行动。据此回答19-20题。

19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在于()

①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为坚决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

④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20 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

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

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8分,23题8分,24题12分,共4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对中国人民的抗日,一方面表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英美在“中立”和“不干涉”的幌子下,纵容日本的侵略。在“和平解决”中日问题的旗号下,扩大对日本的贸易,并大做军火生意,将大量的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从1937年-1939年,美国在日本军需品进口总额中每年约占34 3%,而1940年,美国军火输往日本的总值达26 38亿美元,而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的4年时间里,美国卖给中国的军火总值仅有1 7亿美元……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日、根据罗斯福的建议成立了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美国的史迪威任统帅部参谋长……

在军事上,1942年6月国民政府与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租借物资协定,规定美国援助中国武器装备并训练中国军队。同年,美国派史迪威为首的军事代表团来中国,史迪威除协助蒋介石指挥中国战区的作战外,还统帅中、印、缅战区的美国军队,并负责监督、控制租借物资的分配使用和装备训练中国军队。美国还同意以陈纳德为队长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来华直接投入对日作战。史迪威公路(中缅公路)修通启用后,美国运来大量的作战物资,国民党的36个步兵师得到了美械装备。

在经济上,1942年2月,美国宣布贷款5亿美元给国民政府。这些贷款超过1941年七次对华贷款总数的两倍。同时英国也宣布贷款5000万英镑给国民党政府,以供其作战和稳定物价之用。

在政治上,为了与中国合作抗日,抵制日本散布“盟国内部不平等”的宣传,美英决定放弃在华特权。1943年2月,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了新约,5月互换批准书并即日生效。新约的内容包括废除领事裁判权、驻兵权、租界、海关监督权、通商口岸制度及内河航行权等项。

在对待中共态度上,美国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力,准备同中共进行一定程度合作。史迪威主张以租借物资中的一部分来装备中共领导下的武装,1944年6月,美国派副总统华莱士以“调谐国共”关系为名来华,建议国共两党取得谅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英对中国人民的抗日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政策?(1分)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英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其出发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英对华政策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

22 揭露侵华日军罪行反被加罪——东史郎上诉遭终审驳回

据新华社东京2000年1月21日电,日本最高法院21日再次无理驳回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而被反诬损害他人名誉罪的东史郎等人的上诉,并对他判处50万日元的罚款。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如今还活着的这名日军头目称没有此事,反将书的执笔者和出版社负责人等送上法庭。东京地方法院于1996年4月判

处东史郎等人犯有损害他人名誉罪。东史郎等人不服,上诉至东京高等法院。但1998年12月被以“书中描述的残酷行为没有客观证据”为由驳回。东史郎等继续上诉日本最高法院,又遭终审驳回。

21日晚,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了住在东京的东史郎,这位88岁的日本老兵说,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如山,是任何人抵赖不掉的。他表示要为日本的这段罪恶历史作证到底。分析家认为,这次日本最高法院选择右翼团体将在大阪举行翻案集会前夕宣布东史郎败诉,十分明显:这是为日本右翼竞选分子抢拉选票的行动。

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东史郎日记》记录了什么?它的面世说明了什么?东史郎再次败诉说明了什么?

(2)日本参加竞选右翼分子能用侵略罪行作为本钱,你认为日本的国风、官风、民风是怎样的?你能举例说明近年来日本类似这类事件的事项吗?

(3)针对近年来日本的所作所为,中国人民、亚洲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应该有怎样的思考与对策?

23 毛泽东1937年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提出和今天放弃,都是正确的。”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简要论述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策略方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哲学中的哪些哲理?

24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千秋伟业,民族壮举”,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风采——捍卫了正义、和平、进步和光明。试用史实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并说明这一胜利的历史根源。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二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4 D

5 B

6 B

7 D

8 A

9 C10 D11 C12 D13 C14 C15 C16 D17 A18 C19 D20 A

二、非选择题

21 答案:

(1)采取的是两面性政策。(1分)对中国的抗日表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是因为日本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不但极大地损害英美在华利益,而且还严重威胁着英美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殖民统治。(2分)英美纵容日本侵略,是想借日本帝国主义之手削弱中国的革命力量,并把战争引向苏联,美国还想发战争财。(2分)

(2)由原来的两面性政策改变为积极支持的政策。(1分)

原因:

①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在远东和太平洋的利益成为日本攻击对象,急切需要中国的帮助。(1分)

②英国在东南亚受到日本的重兵攻击,需要中国出兵救援。(1分)

③美国则希望中国有效抗击日军,把日本的主力拖在中国大陆上,以减轻它在太平洋上的压力。(1分)

出发点:都是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的。(1分)

(3)促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继续维持和巩固。(2分)

22 答案:

(1)记录了日本侵略者1937年12月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1分)说明了受日本军国主义毒害的“东史郎”们的人性复归。(1分)说明日本右翼势力猖獗。(1分)

(2)日本拒不承认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1分)例如篡改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历届政府官员朝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2分)

(3)反击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实施战后审判原则,禁止日本参加国际事务。(2分)

23 答案: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不久,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它是中共领导的与国民政府对峙的工农民主政权,中国革命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3分)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加重,国内政治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全国

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国民党营垒内部出现分化,中共根据时局的变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做出重大让步,最终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3分)

(2)体现了主次矛盾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2分)

24 答案:

史实: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十四年的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自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八年抗战;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于1939年9月1日。②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力量,粉碎了德日法西斯企图东西夹击苏联的阴谋。③中国进行了“豫湘桂”大战役,开辟了印缅战场,有力地支援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打击日本的军事行动。④日本疯狂侵略东南亚地区,中国人民有力地支援了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许多爱国华侨与所在国人民一道英勇抗战。⑤中国政府参与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出席了开罗、波茨坦一系列国际会议。(5分)

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战略配合的重要作用。(2分)

影响: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

根源:①有中国共产党作为台柱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②有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参战,有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③有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相互支援。(3分)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 双方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 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 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警钟长鸣,勿忘国耻。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日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称为所谓的“支那事变”或所谓的“日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日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非一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则被日本视为“大东亚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起讫时间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专家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今年是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组长、研究员岳思平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抗战胜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事业和人类和平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回顾历史,岳思平指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面对的既不是甲午战争时腐朽的清政府,也不是签署“二十一条”的北洋军阀政权,而是一个团结起来和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时代特征的进步力量,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中流砥柱作用。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倡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调整方针和政策,将“反蒋抗日”改变为“逼蒋抗日”至“联蒋抗日”。国民党则在卢沟桥事变后,承认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从而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不久,中国共产党制订并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必须发动全民族参加抗战的完全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作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立的原则,表现了一个成熟政党的睿智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战胜强敌的成功战略举措。岳思平分析说,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建立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四大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主力,并使自己获得了大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军。毛泽东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深刻揭示了中国全国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出路和前途,从思想和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抗战研究性学习报告

抗战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关于抗日战争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参考选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参考选题 (张红老师提供) 1、从抗日战争看中华民族精神 2、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3、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中国国民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5、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6、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奴化教育 7、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论桂林(或某地如重庆、昆明、上海??)的抗战文化运动 9、论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帮助( 可专门研究某人或某团体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帮助情况) 10、论东北(或其他地区)人民的抗日战争 11、论青年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2、论妇女在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3、观看电影《南京南京》(或其他有关抗战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有感 14、参观抗战遗址(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有感 注:本选题仅提供参考,同学们可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研究,也可自行拟定选题,但选题必须扣紧“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要求第六周交开题报告。(关于开题报告格式,见另一通知)。 篇二:20140310江桥抗战研究性学习报告

江桥抗战研究性学习报告 (江桥抗战的经过及意义) 江桥蒙古族镇中心学校 2014年3月 江桥抗战的经过及意义 内容摘要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3、研究的方法 4、研究的过程 5、研究的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进行武装占领,迈出了独霸中国、争夺亚洲、称霸世界的第一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九一八”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进行曲折的抗日战争的序幕。勇敢的中华儿女,面对异族的入侵,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怀。江桥抗战即是中国人民有组织、成规模的抗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荣维木 2013-04-17 14:3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抗日战争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日本侵华政策与侵华罪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时社会经济、战时中国外交和战争遗留问题等方面,并对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进展、学术前沿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抗日战争研究学术前沿述评 作者简介:荣维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副主编。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仅有的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期间,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各个政治派别之间、在各个民族之间、在国内人民与海外同胞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表现出中国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同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国家和人民遭受的损失比近代以来任何一次外敌入侵造成的损失都要惨重。另外,受到战争影响,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战争结束时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并且这种变化最后促成了中国近代历史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告结束。所有这些表明,抗日战争历史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它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一方面,由于中国显著加快了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作为促进现代化的系统理论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民族复兴历史的研究成为热点;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右翼掀起了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新的恶浪,以及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的声音出现,也促进了人们对抗日战争历史和日本侵华历史研究的深入。本文就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前沿成果做如下评述。 一、日本侵华政策与侵华罪行 关于日本侵华研究,以往多注重实证方面的研究,而近年来开始有人做理论方面的探讨。针对有人认为日本存在军国主义而不存在法西斯主义,有学者明确提出:法西斯主义不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在日本兴起,而且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社会政治,更提出了一系列侵略理论,强化了近代军国主义确立以来的对外政策,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作了社会动员与理论准备”。日本法西斯扩张理论,“既有对传统武士道、日本主义、天皇中心论等思想的兼收并蓄”,也有“一批现代法西斯理论家、活动家针对时局提出各种论述,以及军部各决策机构制定策案纲要所确认的指导思想,表现五花八门,极富于诡辩性、多样性、独特性、应用性与丰富性”。[1] 还有学者提出:“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有许多侵略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东亚联盟论、东亚协同论和大东亚共荣圈论。”“这些理论在实现日本独霸东亚、称雄世界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其手段有所不同。东亚联盟论主张以王道为指导,以‘国防共同、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为条件,建立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论则主张以协同主义为指导,用协同主义代替中国的民族主义;大东亚共荣圈则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名,扩大侵略,以获得更多的资源。”[2] 这些研究,对于人们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以及日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 (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 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结果 中国军队虽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失陷。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罪行: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 (1)时间:1941年初。 (2)罪行:在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七三一部队” (1)地点:中国东北。 (2)罪行: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

(1)百团大战: 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组织的战役。 ②特点:主动出击。 (2)作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 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与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漫画表达的宗旨是什么? 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主题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探究]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

小学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小学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感动抗日精神六年级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抗战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传承后世,铭记历史,拥抱未来,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力和凝聚力。 二.活动准备:1.收集英雄故事; 2.表演节目的同学进行排练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生1:9月的摇篮,摇出了白鸽飞满蓝天。 一声声鸽哨一声声祝福,撒落在高山,撒落在平原。 生2:面对和平与幸福,我们怎能忘记过去, 而今天,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今天, 我们不会不怀念, 我们不会不重温65年前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一位位抗日英雄,一幕幕场景在我们眼前闪过。 一朵朵鲜花,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是他们的英勇铺就出今天光辉的征途。 (二)回顾介绍抗日英雄的事迹 1.请听抗日英雄故事介绍。(左权) 生1:长江和黄河唱着抗日英雄的赞歌,

歌声震荡着山河。 纪念碑展示出他们的伟岸,国旗上浸满他们的血汗。 他们的身躯,已化作一座座高山, 他们的胸脯,已变为一片片平原。 每当南风吹来的时候,我总听到那深情的述说, 述说着英雄的故事。 生2:英雄的事迹气壮山河,让人荡气回肠。 生1:可是,同学们,更多的英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 生2:大山野里,风儿问我,你知道他们的姓名吗?在小河边,水波问我,你知道他们的姓名吗?我摇头说不知道。他们的身躯在山野,在河边长眠,我们怎能忘记这一切。 生1:是的,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应该感谢他们,感谢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放歌高唱吧!请听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 (三)介绍抗日小英雄 生2听!红星闪闪,脚步声声!那是我们的同龄人,战争时代的小英雄向我们走来。 请听我们身边的英雄故事。 生1:小兵张嘎是一位勇敢的小英雄,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生2:是的,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的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的一位,请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中国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一把合上的扇子 ——读《中国抗日战争史》有感那是一段沉重的过往,那是一个如同炼狱的时代,那是一段每个中国人压抑痛恨,历经多年也无法平息怒火,更无法忘却的历史。在那个年代,中国历经折磨与屈辱,磨难与摧毁,如同那摇摇欲坠的老妪,再经不起一点折腾,苟延残喘,轻轻诉说那段血泪却又无人倾听。从“七七事变”到如今已有整整80年,这段伤痛就这样绵延八十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头,无法随时间流逝而消失。那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往,那是我们每个人的伤痛。 从小到大,课本、影视资料以及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帮助我铭记这段历史,数不清的的文字,数不清的的场景再现,让我怎样都无法忘却。而《中国抗日战争史》这本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记述中华人民为这段抗战付出的惨痛代价,才让我们的国家重生的史实。“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书,用较为客观的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着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为我们民族的奋起反抗而激动,为付出惨痛代价的烈士而感动痛惜。 在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段段历史文字、一个个亲历者的讲述面前,日本竟然到如今还未承认他们当时的罪行并作出忏悔。在一期《最强大脑》的节目中,代表中国队与日本队对抗的王昱珩在挑战成功后这样说道:“200把扇子不适合我,30万把比较适合我,我曾经看过一把扇子,上面写满了字,合上是一把空白的扇子。”30万,是那遭遇屠杀的同胞,一把空白的扇子则映射的是日本不承认当年犯下的罪行。我们如今的每一天,都是当年那个支离破碎的中华民族付出惨痛的代价换取而来的,我们失去了多少同胞,国家在那水深火热之中挣扎了多久,这些事实日本都不应该掩盖。无论他承认与否,真相永远不会消失,而历史的正义也永远不会被撼动,它就在那里,终有一天会被昭告天下。 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以史为鉴”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教训中求得国家的稳步发展。抗战史,唤起了我们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精神,为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强劲的精力。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11590319.html,]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课件资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战统一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 新课程: (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四、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 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战线统一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班级:财税四班 学号:20153401326 姓名:刘洁 摘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同侵略者屡战屡败的耻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如何获得胜利,以及具有那些伟大意义,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伟大胜利主权独立伟大复兴重要意义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张,开始对外侵略,罪恶的魔爪伸向了中国。日本计划三个月征服中国,可是一场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妄想。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从敌方:日本自身进行分析 ①侵华本身就是错误 日本侵华就是为了“征服中国”,直至最后实现征服世界的目标。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错误。日本自从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侵华一直是计划中的事,它目睹了西方列强由资本原始积累到侵略弱国,逐步富强起来,日本想效仿西方国家。但是时至二十世纪中叶,在全球被压迫的民族都开始反抗,独立图存的风气如火如荼。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日益微弱。日本侵略中国无疑是吞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②战略问题,目光短浅 日本终究只是一个岛国,民族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又贪婪无度。可谓是有野心却无魄力。侵华战争已经发动,日本却一直不大举发兵,该大规模发兵之际,又不愿倾全国之力,而是逐次增加兵力。这是犯了兵家之师团的开进大忌,日本一个师团一个开进中国,但是下场是一个一个陷入泥潭,陷入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 ③能源短缺,珍珠港事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能源短缺,国内所需的重要能源主要靠进口。这中情况不利于在战争时期的战略防备,更别说进攻了。日本这种长期的对外战争,会缺乏长期的不断地物资资源作保障。 1941年日本海军偷袭美国海军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将美国卷入世界第二次大战。日军将部分集合部分兵力开赴太平洋战场,减少了中国大陆战场的压力。 2、从国际上分析 日本的行为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日本也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且中、法、苏美、英结成联盟反日。 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不仅有共产国际的帮助,而且苏联支援的飞机与物资,美国的飞虎队等等,国际援助也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以上原因都是外部原因,真正取胜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下面我们来分析中国能获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内部因素。 3、从中国的抗战自身分析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抵抗

我国的抗战研究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我国的抗战研究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015-08-17 10:29:08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早报记者罗昕实习生宋浩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8月15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了“从‘八一三’到‘八一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上海”工作坊会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在会上做了“深入研究抗日战争”的主题发言,对30年来我国的抗战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前几天有人问,是不是现在抗战研究做得差不多了?我一听很震惊。”苏智良说,“我认为抗战研究非但不可以结束,而且战后7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感慨这一个星期来各地各台都在纪念抗战,但无论专家还是媒体,叙述不准确的地方“比比皆是”,“抗战研究要扎扎实实、要拿到国际学界、要传世,一定要谨慎。” 研究力量仍薄弱 苏智良提出,尽管近年来国内有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等专题性研究机构,但我国尚未建起全面研究抗战的国家级专门学术机构,“同行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也就难出精品。” 而在科研机构里,抗战研究也未取得应有的地位。在苏智良看来,抗战研究在一些省级社会科学院和大学的日本研究中心基本处于边缘化状态。“国内各高校拥有数十个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关于抗日战争的学位论文少之又少。”虽然本次工作坊里的讲者多为青年学者,但苏智良依然感慨现在抗战研究的年轻队伍还是太少。 他还强调,经费投入不足也制约着我国抗战研究的发展。“这几年(抗战研究)有几个国家重大项目,但我个人感觉还不是很够,应该达到类似‘清史’研究(的地位)。关键是抗战研究需要调查,这一方面我们欠缺太多。”苏智良表示,没有资金的保障,大规模的实证调查是无法实施的。 档案开放与实证调查 仍不足 “中国已经失去了调查日本侵华暴行的良机。”在会上,苏智良直言,近30年来,2000多个县实施耗资巨大的县志工程中几乎没有对抗战相关问题作深入调查,如本地被屠杀人数和名录、日军慰安所和“慰安妇”状况、被掠毁文物和图书状况等。 而调查的实施,离不开充足的档案和资料。在苏智良看来,国外专题性的资料馆有很多,如日本广岛原爆纪念馆就建有非常完善的和平资料馆,日本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的档案文献在网上公开,供国内外学者无偿利用。相较而言,我国相关档案、资料机构的开放程度远远不够。他举例自己曾遇到过一个档案官员,说过一句“日本人来,绝对不让他看”的话,并因此感慨,“我们有责任改变这种风向,应尽快建立中国版的‘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 另一方面,他提及现有研究人员一般更重视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而往往忽视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小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活动方案.doc

小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方案小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方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切实搞好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活动,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我校全体学生进行重温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根据上级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着力宣传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着力宣传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功绩,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青少年忧患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民族

精神教育融入青少年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激励和动员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时间3月--4月 三、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杨伯伦副组长:张仲景成员:各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3.9——3.15)缅怀篇 回顾中国革命历史,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为和平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这些先烈用自己的行动,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迹;用自己的热血,浇灌了中华人民的幸福之花用自己的宝贵生命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我们要永远记得这些革命烈士! 1、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2、LED滚动宣传缅怀之情。 3、出一期以“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为主题的黑板报要求:主题鲜明,书写工整, 4、国旗下。 5、观看1-2部爱国主义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