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古诗鉴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赤壁》ppt课件

《赤壁》ppt课件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有 杜牧、苏轼、辛弃疾、李白、杜甫
初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词解释
①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②销:销蚀。 ③将:拿,取。 ④磨洗:磨光洗净。 ⑤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⑥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⑦周郎:指周瑜。
思考
5.请简要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诗表面上描述了一柄折断的战戟,深埋于 泥沙之中,历经岁月洗礼却仍存其形,诗人亲自 将其磨洗并辨认。 通过对这柄前朝遗物的辨认,诗人巧妙地为 后文抒发感慨于怀古之情奠定了基础。
思考
6.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 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 平的心境”。
解题
赤壁
地点:赤壁。 战争双方:东吴,曹魏。
战争意义: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 一。
初读
咏史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学常识
咏 史 诗
咏史诗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 物有所感慨而作。
理解性默写
《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的诗句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对历史史实进行反面的假设,用 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的诗句是?

赤壁PPT课件.pptx

赤壁PPT课件.pptx

学生乙:此处,诗人笔锋一转,将赤壁之战的 胜负归结于侥幸和偶然,完全改变了周瑜在战 争中的决定性地位与作用。杜牧有经邦济世之 才,通晓政治军事,他常以武略自负,自认知 兵。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 上的自负之情的自然流露。
戟未销 兴感 任前朝
赤壁
非风便 咏叹 史将淆
借古讽今 警策世人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 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 有《樊川文集》。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 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 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 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 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 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 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 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 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 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 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4.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 事引发议论。
面前屈服。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折戟沉埋。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给。周郎帮便助,。铜雀春深锁二乔。
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铺垫】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 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 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赤壁》ppt课件

《赤壁》ppt课件

“将”“磨”“洗” “认”一系列动词生 动表现出诗人对前朝 古物的兴趣和对历史 的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从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发
析 议论、抒感慨做铺垫。
“东风”除了实指外,也可指周瑜取胜的天 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 权的信任所带来的机遇。
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 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 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 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 败论英雄。
论史抒怀 (议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默写常考句
反写历史,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其中暗 赏 含诗人生不逢时之叹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又运 析 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二乔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
运,生动形象又颇具风致。
精读细研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赤壁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 ,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 的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与李商隐合 称“小李杜”。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 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

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楼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台上住姬妾歌妓。曹氏父子曾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大殿 上鼓乐喧天,歌舞拂地,盛况空前。
大乔
小乔
江东乔公的两个 女儿,东吴美女, 大乔嫁给了孙策, 小乔嫁给了周瑜。
读诗歌,解诗意
一读:一板一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 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 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 些,都影响他的诗风。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 爽清丽。他的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 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他就是晚唐大诗人——杜牧。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他的咏史名作——《赤壁》。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 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 策,小乔嫁周瑜。
赏诗歌,悟诗情
诗人由眼前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激烈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历 史人物犹如真的浮现在眼前,现实和联想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宏大悠远 的意境,这两句借物(折戟)兴起对前朝人物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 论史抒怀做铺垫。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资料助读,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
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 文集》。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 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 并非赤壁大战的赤壁(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是在湖北黄冈 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 矶。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以 地名为题,有感而发,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赤壁》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赤壁》课件PPT

精读品味
2. 如何评析最后两句议论?这两句议论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 治影响,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 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议论?这两句议论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而且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 者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也表明作者认为历史上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第二问运用诗人情感“六看 ”法。
( 【名 示校 范课 教 堂 学) 课部 件 编】版部语编 文版八语年文 级八(年上级 )(第上六) 第《六赤《壁 》 赤P壁P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名 示校 范课 教 堂 学) 课部 件 编】版部语编 文版八语年文 级八(年上级 )(第上六) 第《六赤《壁 》 赤P壁P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名 示校 范课 教 堂 学) 课部 件 编】版部语编 文版八语年文 级八(年上级 )(第上六) 第《六赤《壁 》 赤P壁P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名 示校 范课 教 堂 学) 课部 件 编】版部语编 文版八语年文 级八(年上级 )(第上六) 第《六赤《壁 》 赤P壁P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赤壁
杜牧
学习目标
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的意境,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理解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听朗读,注意节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 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 有《樊川文集》。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启示
1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是有 其必然性与偶然性,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 的。 2 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 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 握机遇,争取成功。 3 想要成功,必须执着,坚韧,百折不挠, 包羞忍辱是丈夫。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⑴杜牧的《赤壁》中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岁月流逝而物 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杜牧的《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 郁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介绍2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 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 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 、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 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诗文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大乔和小 乔就会被深锁在铜雀台。
诗句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 历史兴亡的感慨。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 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 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 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 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 好的铺垫。
作者介绍1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杜 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 清丽生动。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赤壁赋》ppt课件72张

《赤壁赋》ppt课件72张

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2.徐:慢慢、缓缓。 3.兴:起。 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用典。 5.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6.徘徊:来回走动,停滞不前。 7.横:弥漫,笼罩。 8.纵一苇之所如:所去往的地方。
•人物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段
2.本段的层次怎样划分?
可分三层。
⑴第一层,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笔法,如一
补充∙《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
① 皎:谓月光洁白明亮。佼(jiāo)人:即美人。
佼人僚兮,
佼,同“姣”,美好。
舒窈纠jiǎo兮,② 僚:同“嫽”,娇美。
劳心悄兮。
③ 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④ 窈纠:同“窈窕”,行步舒缓的样子。
⑤ 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干支纪年法 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主要的纪年有年号纪年、公元纪年等。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
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 法”。
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诗《赤壁》课件PPT

古诗《赤壁》课件PPT

研讨诗歌
4、如何认识“二乔”?“二乔”仅仅是“二乔”吗?
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 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 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 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 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 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她们的命运与国家 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课堂小结
这首《赤壁》用词讲究,将叙事与议论结合,以小见大,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 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 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 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课堂小结
这告诉我们同学们要:
课堂检测
知人论世
2、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黄州的赤 鼻矶。(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今 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击败曹操大军。)作者是借相同的地 名抒发感慨。
3、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本诗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
整体感知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感知
赤壁
杜牧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 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 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 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 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深锁在 铜雀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3
赤壁
杜牧
折戟沈沙①铁未销,
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
铜雀⑤春深销二乔⑥。
【注释】
①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②将:拿起。
③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④周郎:吴军统帅周瑜。Fra bibliotek⑤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⑥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
4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 歌 戟,虽然历时久远,但
赏 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

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 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
遗物。
.
写写实实 5
铜东 雀风 春不 深与 锁周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 周瑜获得火烧曹军 的胜利,恐怕吴国 的国色大乔、小乔
诗 歌 赏
二郎 乔便
就要被幽禁在曹操 的铜雀台上了。

。,
感慨
.
6
资料: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
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
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
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
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
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
7
议论。
.
8
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
9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
10
.
11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 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
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
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
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
赤壁
• 杜牧
.
1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 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 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 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 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 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 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 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 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 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 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