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认识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2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2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林文扬一、学习者分析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什么是信息、数据,可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初步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学生虽然都接触过计算机,但并不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作用,对计算机各部件在进行信息处理过程中担当什么角色不是很清楚。

初一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是“躁动期”。

进取心强但自制力弱,自我意识高涨并具有叛逆心理,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但抽象思维能力弱。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情景教学,多提供丰富多样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图片、实物、教学辅助软件等让学生观看、触摸,可结合“如何确定电脑配置”、“如何选购电脑”、“电脑最新发展信息”等现实生活例子向学生讲解他们陌生但又感兴趣的计算机配件,从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让学生对这节书的内容不感到枯燥。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一册第一章《信息处理与计算机》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涉及到较多的计算机硬件和各种软件,以及各硬件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其中“中央处理器的组成和运算器、控制器的作用”、“RAM和ROM的特点”、“存储器容量和单位换算”这些知识点中涉及到一些计算机专业术语、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会感到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从而有效地形成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关系。

难点:⑴中央处理器的组成和运算器、控制器的作用;⑵RAM和ROM的特点;⑶存储器容量和单位换算。

疑点: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学生容易忽略了软件。

3、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掌握计算机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各种单位换算。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 linux初步认知和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 linux初步认知和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hierarchy
CLONE_SIGHAND 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信号处理(signal handler)表
CLONE_PTRACE 若父进程被 trace,子进程也被 trace
CLONE_VFORK 父进程被挂起,直至子进程释放虚拟内存资源
CLONE_VM
子进程与父进程运行于相同的内存空间
CLONE_PID
#define inc(k) if(k < BUFFER_SIZE) k = k+1;else k=0//实现对缓冲区操作的
自增函数
并定义了如下实现问题的函数模块:
int insert_item(buffer_item item)
//将生产的产品放入缓冲区
int remove_item(buffer_item *item) //从缓冲区内移走一个产品
子进程在创建时 PID 与父进程一致
CLONE_THREAD 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线程群
具体的实例如下图所示:
<4>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实现: 信号量 mutex 提供对缓冲池访问的互斥要求并初始化为 1,信号量 empty 和 full 分别用
来表示空缓冲项和满缓冲项的个数,信号量 empty 初始化为 n,信号量 full 初始化为 0。
进程是父进程的复制品且子进程装入另一个新程序;在第四章的结尾介绍了 clone()创建 线程的功能,linux 并不区分进程还是线程,clone()被调用时,它被传递一组标记以决定 父任务与子任务之间发生多少共享任务的数据结构,继而又从网上了解了其他的一些方 面区别,并进行了实验 <4>有限缓冲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同步问题,可以通过信号量来实现进程同步。其中信号量 mutex 提供对缓冲池访问的互斥要求并初始化为 1,信号量 empty 和 full 分别用来表示空缓 冲项和满缓冲项的个数,信号量 empty 初始化为 n,信号量 full 初始化为 0

《第1课身边的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第1课身边的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身边的系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系统”的概念,能够识别并简单描述生活中的信息系统。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系统”的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能够抽象出“系统”的概念,并能够自主分析身边的信息系统。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系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信息系统实例等;以及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信息系统物品,如手机、电视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将采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首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他们在家里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时所接触到的界面,并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这些设备背后的“系统”。

通过这样的引导,引出本课的主题——身边的系统。

二、知识点讲解(一)系统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对“系统”有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系统的基本概念。

例如,可以解释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元素共同工作以实现某个目标或功能。

接着,再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等概念。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在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时,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操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硬件、软件等)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重点介绍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计算机资源、控制程序的执行等核心功能。

(三)常见操作系统简介本环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

通过展示各操作系统的界面、特点及适用范围,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优缺点,为今后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打下基础。

三、实践操作环节(一)认识计算机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电子工业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熟悉Windows桌面》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电子工业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熟悉Windows桌面》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1课熟悉Windows桌面
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对于计算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针对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的一个延伸,为了让学生们对于计算机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特将四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安排在上学期进行讲授。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几节课的练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开关机以及学会了使用键盘和鼠标,现在可以对孩子们进行进一步的拔高学习。

一、教学内容:
1.认识任务栏;
2.设置桌面背景;
3.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们认识任务栏,学会更改桌面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于操作系统的初步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图形操作系统的便利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们通过学习使其具有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认识任务栏;
2.学会设置桌面的背景;
3.学会设置屏幕的保护程序;
四、教学难点:
学会设置桌面的背景图片以及屏幕的保护程序;
五、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教学PPT、教学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科学版教学方案〖活动2 初用我的电脑 示范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科学版教学方案〖活动2 初用我的电脑 示范教案〗

第2课时《初用我的电脑》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日历/计算器、设置电脑桌面背景/屏保程序,认识桌面底部一栏各个部分的功能,熟知窗口、菜单命令、对话框等概念。

2通过任务驱动法、老师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电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设置电脑桌面的“个性化”功能。

3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日历/计算器、设置电脑桌面背景/屏保程序,认识桌面底部一栏各个部分的功能,熟知窗口、菜单命令、对话框等概念教学难点计算器中特殊数学运算的使用方法,窗口、菜单命令、对话框等概念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活动1”知识点。

教师: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电脑,其实电脑必须借助操作系统才能使用。

常用的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它自带了一些应用软件,能帮助人们高效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用一用他,他能帮我们做什么呢?【设计意图】连接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使学生形成知识链条。

二、知识新授1.利用任务驱动法,认识日历的使用方法1)问题提出:方轻舟同学想知道今年他的生日是不是周末,好给自己生日那天做一个规划。

他出生于2021年11月16日,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吗?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日历来解决。

2)教师演示使用步骤:打开对话框→查看日历→关闭对话框。

3)利用3分钟时间,学生自行操作,为方轻舟同学解决困惑。

学生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任务驱动法,解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认识电脑计算器教师:就像电脑的日历一样,Window中同样自带了计算机功能。

1)教师演示打开计算器方法,初识计算器界面,更改类型。

2)以计算(7196×126-282²)×27³的值为例,演示计算方法。

3)小练一下,教师总结。

2024年浙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浙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浙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的使用方法鼠标的操作技巧其他输入输出设备介绍3. 计算机操作系统桌面环境的认识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控制面板的基本设置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网络安全意识个人信息保护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2. 教学重点: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演示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控制面板的基本设置。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操作。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互动环节(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进行针对性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年级信息科技上册教学设计2. 内容结构:信息技术初步认识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桌面环境的认识与操作。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 答案:桌面环境认识:描述计算机桌面上的图标及其功能。

文件与文件夹管理:新建、重命名、移动、删除文件与文件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练习计算机基本操作。

教案设计-初步认识操作系统

教案设计-初步认识操作系统

教案设计-初步认识操作系统教案设计初步认识操作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并列举常见的操作系统实例。

学生能够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习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教学难点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计算机的资源。

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类型,使学生对操作系统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操作系统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操作系统的作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操作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体验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差异,加深对操作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不同操作系统的启动画面和操作界面,如Windows、Mac OS、Linux 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操作系统的名称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知识讲解(20 分钟)操作系统的定义:通过简单的比喻,如将计算机比作一个工厂,操作系统就是工厂的管理者,负责协调和控制各个部门的工作,向学生讲解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操作系统的功能:分别介绍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即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如处理机管理就像安排工人的工作任务,存储器管理如同管理仓库的存储空间,设备管理类似于管理工厂的各种设备,文件管理好比整理和存放文件资料,作业管理则像安排生产线上的产品加工顺序。

《第2课__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三

《第2课__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三

《认识计算机》教学分析一、引言本文是一篇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性文章,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简明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观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认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习惯。

三、教学内容分析1.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电源等部件,以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计算机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和作用。

3. 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 OS等,以及它们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判与反馈1. 教室表现:观察学生的教室表现,如参与度、提问情况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和需求,以便改进教学。

六、总结与建议本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计算机。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增加实践环节的趣味性,如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编程或网页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如病毒防范、数据备份等,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认识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操作系统的种类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

2、了解Windows XP操作界面。

3、学会设置Windows XP的外观和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了解操作系统的种类和Windows XP操作界面。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列出Windows操作系统的优点。

3、通过实操训练,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2、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设置Windows XP的外观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
登录Windows XP时忘记密码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2、学习方法:实操法、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1、操作系统的发展: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如下:
2、操作系统的界面:
⑴ Windows XP登录界面
⑵登录Windows XP时忘记密码的处理方法
方法1——利用“administrator”(此方法适用于管理员用户名不是“administrator”的情况)
在登录界面上,按住Ctrl+Alt键,再按住Del键二次,即可出现经典的登录画面,此时在用户名处键入“administrator”,密码为空进入,然后再修改其他用户的口令即可。

方法2——从SAM文件中找密码
在系统启动前,插入启动盘,进入:C:WINNTSystem3Config 用COPY命令将SAM 文件复制到软盘上。

拿到另一台机子读取。

这里需要的工具是LC4,运行LC4,打开并新建一个任务,然后依次击“IMPORT→Import from SAM file”,打开已待破解的SAM文件,此时LC4会自动分析此文件,并显示出文件中的用户名;之后点击“Session→Begin Audit”,即可开始破解密码。

方法3——用其他SAM文件覆盖
SAM文件保存着登录名以及口令,那么我们只要替换SAM文件就是替换登录名以及口令了。

不过,这个替换用的SAM文件的“产地”硬盘分区格式要和你的系统一样(FAT32或NTFS)。

最保险的方式是把XP的[Win NTSystem 32Config]下的所有文件覆盖到[C:Win NTSystem 32Config]目录中(假设XP安装在默认分区C:),方法4——利用NET命令
1、重新启动计算机,在启动画面出现后马上按下F8键,选择“带命令行的安全模式”。

2、运行过程结束时,系统列出了系统超级用户“administrator”和本地用户的选择菜单,鼠标单击“administrator”,进入命令行模式。

3、键入命令:“net user zhangbq 123456 /add”,强制将本地用户的口令更改为“123456”。

若想在此添加一新用户(如:用户名为abcdef,口令为123456)的话,请键入“net user abcdef 123456 /add”,添加后可用“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bcdef /add”命令将用户提升为系统管理组“administrators”的用户,并使其具有超级权限。

4、重新启动计算机,选择正常模式下运行,就可以用更改后的口令“123456”登录本地用户了。

另外,本地用户进入登入後在〔控制台〕→〔使用者帐户〕→选忘记密码的用户,然後选〔移除密码〕後〔等出〕在登入画面中选原来的
用户便可不需密码情况下等入 (因已移除了) 删除刚才新增的用户,在〔控制台〕→〔使用者帐户〕→选〔alanhkg888〕,然後选〔移除帐户〕便可
方法5——用破解密码软件
⑶任务栏上的按钮
每当在Windows XP中运行一个程序,任务栏上通常会出现该程序相应的按钮,如下图所示:
⑷认识“开始”菜单
“开始”按钮位于屏幕左下角。

单击“开始”按钮显示“开始”菜单,其中包括各种选项,许多程序都可以从这个“开始”菜单中启动。

3、设置桌面的外观和主题:
⑴设置外观操作步骤
A、选择“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

B、双击“显示”图标,即可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

C、单击“外观”选项卡。

D、分别单击“窗口和按钮”、“色彩方案”和“字体大小”列表框,从下拉列表菜单中进行个性化设置。

E、单击“效果”,可进行各种效果设置。

F、单击“确定”设置生效。

⑵设置主题的操作步骤
A、选择“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

B、双击“显示”图标,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

C、单击“主题”选项卡。

D、单击“主题”列表框,从下拉列表菜单中选择主题方案。

E、单击“确定”,主题设置生效。

六、课堂练习
学习本课前,大家了解哪些操作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