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人格塑造。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家庭纽带,重视礼仪道德,尊重长辈,注重孝道,塑造了中国人追求谦虚、坚韧、忍耐、勤劳和勇敢的品质。

下文将从家庭观念、孝道、礼仪道德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人的归属地。

传统的家庭观念追求亲情、和谐与稳定。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纽带,传统中有着“千里姻缘尽于一脉”的理念,追求儿孙满堂的幸福。

这种家庭观念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塑造。

中国人具有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乐于为家庭奉献,维护家庭团结和谐的大局。

在家庭中,长辈的地位被尊重和崇高,而年轻一代则承担起照顾长辈和孝敬家人的责任。

这样的家庭观念塑造了中国人坚持家庭责任、忍辱负重和以家庭利益为重的品格。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理念对人格塑造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国人秉承着尊长、敬老、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传统观念中,子女们必须尊敬和服从长辈,并对他们尽心尽力地照顾。

这种孝道观念从儿童时期就被灌输给中国人,培养了他们的忍耐力、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孝顺父母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亲情的伦理关系,也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谐社会关系的价值观。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理念对中国人在塑造和发展自身人格上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传统文化注重礼仪道德的培养,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道德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礼貌待人。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要求人们要遵从规则,注重礼貌待人,不论是在家庭、社交还是公共场合,都要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

这种礼仪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们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格修养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格修养

收稿 日期 :2 0 —O —2 o9 9 8 作者简介 :孙雪梅 (9 5 ,女 ,辽宁瓦房店人 ,副教授。 1 6一)
20 0 9年第 1 期 1
E 潮 曩
g 簿 旁 担:
■重盔

孙 : 中 统化大 人 养 雪试 国文 学格 梅 论传 与生修
形态 。
_ . ¨ 0
也 是人格 修养 的 必修课 。
关 键 词 :传 统 文 化 ;大 学 生 ;人 格 修 养 中图 分 类 号 :G 1 7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70 (0 9 1一 o 9一 O 0 9 6 0 2 0 】 】 05 3
“ 统 ” 是我 们 经 常 使 用 的一 个 词 ,但 究 竟 什 么 是 的精髓 就是 道德 化 ,一 种 文化 可 以陶冶一种 人 。 传 传 统 ,却 不是 那 么容 易理 解 。从 字 面上 分析 传 统 ,传 ,驿
V。1 第卷N o o 1 第. . 1 1 1 1 期 1
: - I |
常微妙 的精神 支柱 ,是 指导人 们实 践活 动的基 本 精神 。得 历史 向前推进 ,不 断得 赋予新 的内容 ,改变 着 自己的理论
到普遍认 同的 中国传统 文化基本 精神包 含 四个方面 。
1 崇尚伦 理道德 、
二 、 中国传统 文化 中基本 精神 。是 否对 当代 大学 生的
所谓 “ 在其 位 ,谋 其 政 ;不 在其 位 ,不 谋 其 政 ” 。在 人格修 养有所影 响 中国古代 ,人 们认 为 在社会 关 系当 中 ,每个人 都 有属 于 自 笔者 在这里 很肯 定 的认为 ,我们 应该 以一 种客 观 的态 己的名分 。与这 个名 分 相适 应 的是 这个 人 的地 位 、责任 、 度 面对 中国传统 文化 ,不 能单 纯的将 它看 作一 种 “ 过时 了

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 塑造大学生人生价值

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  塑造大学生人生价值

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塑造大学生人生价值一、前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影响力深远,可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爱、诚信、礼仪、忠孝等君子之道,对人的品行修养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塑造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大学生中塑造正面的人生价值观。

二、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儒家思想强调修己以敬,治人以爱,这是从个体修养到社会治理的一种理念。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着眼于个体的品行修养和道德观念,同时关注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

这种人格修养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仁爱、礼仪、忠孝、诚信等。

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礼义,提倡孝道和忠诚,这些都是正面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不少大学生因为社会风气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容易陷入功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迷失之中。

而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在社会中能够做到心怀仁爱,尊重伦理和传统,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

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儒家思想注重个体的品德和修养,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正直、诚信和仁爱的品质。

这种人格修养不仅有助于个体的自我提升,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一个竞争激烈、挑战重重的社会环境中,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能够为此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传承儒家君子人格修养有助于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困扰。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迁,不少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情感困扰。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人格科学培育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人格科学培育

的人 格 境 界 。
( )厚 德 载 物 的人 格 风 范 三 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特 别重视群 体和社会 关系 ,重视 人
《 秋 》: 屈 原 放 逐 , 乃 赋 《 骚 》 左 丘 失 明 , 厥 春 离 ;
有 《国 语 》; 孙 子 膑 脚 , 《兵 法 》 修 列 ” 《周 易 》 与 人 之 间关 系 的 协 调 、适 宜 , 并 相 信 通 过 个 人 德 行 修 养 的 。
来一 直激励着 中华 民族 的志士仁 人为 民族兴盛 奋斗不 已, 本 精 神 之 一 , 就 是 注 重 和 谐 、 统 一 , 主 张 和 睦 相 处 , 互
鼓 舞 着 千 千万 万 中华 儿 女 不 畏 艰 难 险 阻 、 积 极 进 取 、 自强 相 尊 重 , 团 结 友 爱 , 追 求 “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 幼 吾 幼 老 不 息 , 创 造 出 举 世 瞩 目的 辉 煌 成 就 。
神 。 ( )和 谐 完 美 的 人 格 修 养 二 最 佳 状 态 , 并 作 为 一 种 追 求 的 境 界 。在 人 与 自然 关 系 上 ,
的 准 绳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 欲 达 而 达 人 ” “己 所 不 ,
欲 ,勿 施于 人 ” ;他 提 倡用 智 慧 和真 诚 的态度 ,寻 求 一
会 行 为 规 范 ,建 立 起 人 与 人 之 间 友 爱 、和 谐 的 融 洽 关 系 , 让 大 家 获 得 快 乐 和 幸 福 , 这 就 是 “仁 ”、 “义 ” 、 体” ,“仁 ” 是 生 命 的 相 互 感 通 , 是 人 、 我 之 间 的 相 互
“ ”在 中 国 文 化 中 是 一 种 普 遍 原 则 , 被 看 作 事 物 的 种 适 宜 的 行 为 方 式 , 发 挥 厚 德 载 物 的风 范 , 遵 守 一 定 的 社 和 中 国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以 “ ” 为 最 高 理 想 ,“ 星 随 旋 , 和 列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传统文化风靡全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广泛,包容性强,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启发性。

在当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调适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华文化强调“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提倡“忠厚仁义,尊师重道,孝顺爱家”。

这样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需要与老师、同学和宿舍、食堂等各种环境相处,其中交际、沟通能力是必备的素质。

而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之心”,追崇“止于至善、险于无功”的行为准则,教育人们要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同时也让大学生认识到了仁爱之心与品格修养的关系。

这种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相对薄弱,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校园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塑造他们的人格。

三、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积极作用1、陶冶情操。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被广泛地传承下来。

赏析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确立良好的生命哲学。

2、增进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文化的根基,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3、开拓视野。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学习其哲学和思想,使大学生开拓眼界,拓宽视野。

4、丰富内涵。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千年薪火,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智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内涵,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圣贤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圣贤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圣贤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博大,其中最宝贵的部分当属圣贤思想。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对我们身份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人格修养的培养。

通过学习圣贤思想,我深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受益匪浅。

首先,学习圣贤思想使我深刻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道德是社会的底线,也是个人的底线。

圣贤思想中的尧舜禹治国思想、孔子的仁义道德、墨子的兼爱思想,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约束,人类社会才能相对和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保持正义、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不仅要在学校中遵守规章制度,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帮助他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其次,学习圣贤思想让我明白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人生在世,修身为本。

圣贤思想强调的就是修身养性,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君子,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使内心有道德高尚的风范。

只有修身养性,才能做到心中有礼、言行合一,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为社会做出贡献。

再次,学习圣贤思想可以启发我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义者敬人,智者唯其诚”的思想,孟子则强调“生而知之,孰不知也。

”这些思想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追求道德境界的提高。

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才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最后,学习圣贤思想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和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根和魂。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只有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是谁,从而有自信地面对和融入世界。

总之,学习圣贤思想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明白了修身养性的价值,还启迪了我们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同时,学习圣贤思想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自信地面对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

第3期2024年5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3May 2024[收稿日期]2024-01-02[基金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2XKS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西迁精神’的美育价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SK2023059)。

[作者简介]高琼(1979-),女,辽宁锦州人,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周远(1982-),男,江苏扬州人,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惠彦渊(1986-),男,宁夏灵武人,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高 琼,周 远,惠彦渊(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 710049)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以天人合一的天道观为基础,以道德修养的层次和境界为依据,将人格分为君子人格和小人人格,并以君子、贤人、圣人为理想的人格境界,主张培育人的道德主体性,树立居仁求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胸怀天下的人格境界和担当精神。

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格意识的激发、健全人格的养成、道德自信和担当精神的确立、人格修养的提升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人格境界;理想人格;君子;大学生;人格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3-0076-06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4 03 0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居于首要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主要讲二个问题:一.首先谈谈如何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尚人格。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

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

当代大学生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

“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

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

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

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

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智慧结晶,首先要说的应该是儒道释三家思想吧,儒家和道家思想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学说,释家思想即佛学则是在西汉末年被中国引进来之后被中国特色的学说理论。

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各派学说百家争鸣,除去儒道释,还有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等等对中国有重大影响与意义的思想学说,这些思想都有其正确性和先进性值得我们学习应用。

而人格修养又是什么?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素质。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格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但无论怎么样,高尚的人格是我们所追求的,君子也永远比小人受欢迎。

人格修养就是我们通过教育或者自主学习等方法改善自己的品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道德和智慧上都得到提升。

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人格修养欠缺的问题是存在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严重些的沉默孤僻,偏激,容易走极端,拜金主义,权力至上观念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一些恶劣性质事件的发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或者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更甚至有自杀、杀人的行为,实在让人叹惋。

不是很乐观的讲,当今的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最近发生的一些“见死不救”和“能弄死的绝不留活口”等许多社会事件都能证明这个问题的存在。

而这些事件的当事人有一些就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这让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大学生的人格修养究竟为什么偏离了善良和正义的方向?
我不敢妄自揣测是否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走向了“拜金主义”的极端,但我小心翼翼的建议,或许我们的社会应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重视一下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我们钱包逐渐鼓起来,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重拾起我们逐渐丢失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进入大学生的课堂,使之进入千家万户的厅堂,让我们的精神也充实起来,让我们的人格走向真
善美。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人伦礼仪、道德仁义,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是对全人类的大爱,儒学影响甚至可以说定义了中国的道德标准。

道家追求的是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在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形势下是极其重要的,而道家思想又是中国最早的哲学与科学,对当时的世界观与社会现象作出了描述、猜想和论述。

而佛学讲究的是智慧,要的是众生平等,佛学有大慈悲心,要世人体谅他人的苦痛并予以帮助,佛家的众生平等是宏观的,是不局限于人的,佛学教化世人要正常的看待生老病死,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生活。

学习儒家的精华思想可以使我们大学生学会仁义礼仪,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学习道家的精华思想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安宁心神、认知世界,学习佛学能使我们大学生变得更加善良,能更平和的看待自己人生中的苦难坎坷,能更积极的面对生活。

学习墨家的“兼爱非攻”,认识法家的“依法治国”,了解兵家的知己知彼,谋定而动,各派学说的精华都能有效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并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万事万物皆不能尽善尽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如此,精华与糟粕的共同存在是不能避免的。

文化本就是一个随历史变迁的动态词汇,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进程中,我们的文化也在不断的繁衍变化,推陈出新,祖先们遗留下来的不一定全是精华,但精华一定能流传千古。

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取精华,摒弃糟粕,用历史发展现在,以传统发现创新,积极地的生活并发展,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中必定能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