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8世纪服饰汇总
十八世纪中西女性服饰差异

十八世纪中西女性服饰差异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融入其中。
中西服饰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
尤其在十八世纪,中西方服饰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层面,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比这个时期的中西方女性服饰特征,来进一步了解本时期服饰文化对现代服饰的深远影响。
一、十八世纪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
十八世纪中国女性服饰主要表现在清装的特点变化上,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
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旗袍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
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
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史书记载“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干、牡丹带、盘金满绣等各色,一衫一裙……镶滚之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绫绸,新时离奇,变色以后很难拆改。
又有将羊皮做袄反穿,皮上亦加镶滚,更有排须云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
清初满族妇女与男人的装扮相差不多,不同之处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辫。
满女不缠足不着裙,衣外坎肩与衫齐平,长衫之内有小衣,相当于汉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称“乌龙”。
清末流行衣袖里面装假袖口,少时一、二幅,多时二、三幅。
这种装束,一则为了显示身份和富有;二则为加强旗装封闭形式的风格特色。
假袖口不但用料考究,装饰布局也追求与旗袍相同,由此整体服饰更增加了华丽的效果,也加强了装饰的层次感。
18世纪的欧洲服装优秀课件

本章知识点
18世纪欧洲艺术风格——英国的田园风格、法国 的洛可可风格、法国的古典主义风格的特色;法 国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时代及法国大革命时期主 要的男装与女装款式及特征。
学习目标
了解洛可可艺术对服装发展的影响,掌握法 国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时代以及法国大革命 时期典型的服装样式。
帕尼埃(pannier)
19
20
路易十五时代 (1730-1770)洛可可 鼎盛期
1. 帕尼埃:前后 扁左右宽的椭圆形裙 撑托起的向两侧突出 膨大的臀部,腰部以 下呈长方形;由紧身 胸衣将躯干在腰部以 上束裹成平挺的圆锥 体,正视呈倒三角形, 有丰富装饰的肚兜强 化了倒三角型的轮廓。
21
22
23
(lace)、花朵(flowers)、蝴蝶结 (bow)、缎带(ribbon)、堆褶(puffed up)这种花样繁多的装饰物在服饰上的大量 运用就是洛可可时期典型的服饰特点。 其装 饰效果突出了女性的妩媚、娇柔和男性的细 腻、精致 ③: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思想的开化都 对洛可可时期的文化发展起到影响和促进的 作用。
1770-1789)洛可可衰落期 洛可可→新古典主义 服装:人工形→自然形 波兰式罗布:体积变小,裙长变短。
41
1、男子服饰
➢ 1760年,男士上衣开始 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 再夸张,缓解了紧束的 腰身,这时上衣称为 “夫拉克”(frock),最 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 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 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 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 在晨礼服的始祖。
36
37
38
39
整体特点:
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
洛
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 柔美化、繁复化。
洛可可风格18世纪时代服装

讽刺版画:
“无聊的 趣味,愚蠢 的夫人”。
2. 女子的帽子
3. 女子的鞋 高跟鞋、大量使用丝绸、织 锦、缎子、亚麻布做鞋面。
洛可可时期的尖头高跟鞋,织锦缎刺绣加上缎带蝴蝶结,优雅秀丽
第三节洛可可服饰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
• 洛可可服装的必备要素包 括夸张的裙撑、打褶的花 边、繁复的缀饰、低胸衬 裙、印花布料。
• Dolce&Gabbana200 9秋季女装成衣系列仍然 是美妙的洛可可风格的延 续,设计师大量采用皱摺、 蕾丝等古典工艺的元素, 处理成灯罩状的连身裙在 秀场上频频出现,丝绸、 锦缎和天鹅绒等材质的运 用使本季的成衣系列更易 于穿着和打理。
• 还有09/10秋冬男士成衣 秀也尽显洛可可式的浪漫 皇室风格。
男装发展到洛可可时期样式已经定型是现代西装的原型1760年后男装改变的重点为1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2外套出现领子的设计3袖子变成贴合手臂4背心长度变短无袖及有翻领的设计二洛可可时期女子服饰1
洛可可艺术下服装的发展与演变
• 洛可可(Rococo)小石头,小沙砾, 后来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形式。
• 女性为什么热衷于紧身胸衣,据记载, 当时这种胸衣的长期使用,女子平均寿 命只有35岁。 • 还有为何用裙撑增大体积的下半身?
花边、缎带、蝴蝶结,褶饰等 装饰手段登峰造极
• 3.路易十六时代( 1770~1789)
• 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服饰样 式兴起的转换期。
• 这个时期开始从洛可可“优美但轻薄” 的文化向“朴素、高尚、平静而伟大” 的古典文化转移,此倾向被称为新古典受波兰服装 影响出现了波兰式罗 布,其特征是裙子在 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 窗帘似的向上提起, 臀部出现三个柔和地 鼓起的布团。
西方16-18世纪服饰及装饰元素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其特征是 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 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 起罗 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 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 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 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 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 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 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 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 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 状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 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 +克尤罗特 ——(图-6)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 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 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 frac,英 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 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 (tsil 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 ( moning 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 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1780年,英国出现 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 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 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 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 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 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 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 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 的布料或里子制作。
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 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 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 前身。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 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巴洛克虽然承袭矫 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 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 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18——19世纪欧洲女性服饰

18——19世纪欧洲女性服饰••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
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
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
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
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十八世纪中法女装文化对比

十八世纪中法女装文化对比18世纪,法国和中国都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各自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服饰文化在两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不同的国家里面,女性的服饰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今天我们来对比一下18世纪中法女装文化的差异。
18世纪,法国的女性服饰文化主要表现为豪华、精致和繁复。
当时的法国是欧洲的时尚之都,其女性服饰以奢华和浪漫著称。
贵族阶层的女性穿着金碧辉煌、绸缎繁花、蕾丝流苏的礼服,手腕、颈间点缀着珠宝,头戴华贵的帽饰,整个人宛如一个闪耀的贵族夫人。
而普通阶层的女性也追随着贵族的风尚,穿着样式虽然简朴,但也不乏优雅的风采。
整体来说,法国的女装文化在18世纪呈现出一种奢华、精致的特点。
18世纪的中国女性服饰文化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女性服饰以简洁、典雅和含蓄而著称。
贵族阶层的女性穿着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旗袍和汉服,以淡雅的色彩和精致的刺绣为主,尽显东方风情。
而普通百姓女子的着装则更加注重实用和朴素,主要以宽袍、披肩等为主,更多地反映了朴素、宽松的风格。
18世纪中国女装文化呈现出一种典雅、朴素的特色。
在服饰材质上,法国女装注重绸缎、丝绸、蕾丝等贵重的面料,贵族女性的服饰更是以珠宝和金银制品点缀,表现出奢华的特点。
而中国女装则更加注重棉麻、丝绸等天然面料,而在贵族女性方面也注重使用贵重的面料和精致的刺绣,但整体来看仍然比较朴素。
在服饰款式上,法国女装注重身材的线条和曲线,礼服的裙摆常常较大,以突出贵族女性的身份和地位。
而中国女装注重的则是典雅和大气,更注重服饰的整体效果,无论是旗袍还是汉服都注重展现女性的曲线。
在色彩搭配上,法国女装注重明媚的色彩,以金黄、宝蓝、艳紫等颜色为主,富丽堂皇。
而中国女装更加注重含蓄的色系,以灰、墨、绿、粉等色彩为主,表现出一种典雅内敛的气质。
在装饰和配饰上,法国女装注重精美的配饰和装饰品,包括项链、手镯、手套等,使用各式各样的珠宝和钻石。
服装设计---洛可可时期服装

.
29
.
30
.
31
.
32
.
33
2.罗布日趋华丽
.
34
.
35
.
36
.
37
花边、缎带 花结、花状饰 物、繁多的褶 裥。
.
38
.
39
.
40
.
41
3.紧身胸衣 扇子成了不可缺的服饰品。
.
42
.
43
.
44
织物与鲸须, 背后系带。
.
45
.
46
.
47
三、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 洛可可→新古典主义 服装:人工形→自然形 波兰式罗布:体积变小,裙长变短。
.
76
讽刺版画:
“无聊的 趣味,愚蠢 的夫人”。
.
77
.
78
.
79
.
80
.
81
2. 女子的帽子
.
82
.
83
.
84
.
85
.
86
3. 女子的鞋
高跟鞋、大量使用丝绸、织锦、 缎子、亚麻布做鞋面。
.
87
时髦的年轻人流行使用的宽领饰男士们把装饰在假发后面的黑色蝴蝶结拿来装饰在这种领饰上面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 (18世纪)
.
1
.
2
.
3
洛可可时期:以女性为中心。
第一节 洛可可时期的男装
一、18世纪前半期 外套:收腰、下摆放开,前门襟有一
排扣子。 紧瘦的裤子:斜丝裁减。
.
4
.
5
.
6
.
7
.
英国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服装演变-1

18世纪女服风格及演变
18
世
纪
女
子
更
富
有
装
饰
性在服装如此精美、奇特而且款式
香粉假发,花边绉领,鲸骨撑起 的多变的形势下,妇女的头饰异军
一层层宛若波浪翻涌般的蓬蓬裙,服突起。18世纪70年代,喜爱时髦装
使女性置身于花朵般层叠绚目的 装束的妇女开始对别出心裁、标新
包围中。
立异的发型和头饰穷追不舍。
男子夸张的帽子和更紧瘦的外衣
18世纪男服风格及演变
男子服装开始趋于严 肃、挺拔,优美同时 富有力度的男服。 男服在18世纪中走过了 一个由女性化回归到 男性化的全过程。
18世纪中叶英国的男女服装
18世纪女服风格及演变
18世纪女服风格及演变
妇女们将兴趣转向了东方 的景物纹样和吉祥文字,想通 过精致秀丽之风表达出自己对 大自然的渴望。这种对服装的 趋新趋异思潮,自然又使罗可 可风格在服装上的体现,呈现 出一种多元化的倾向。
18世纪男服风格及演变
18世纪初期,随着路易十 四逐渐年迈,社会变化的速度 也日趋缓慢。男服在相当一段 时间里,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尽管这样,服装风格还是悄悄 地从巴洛克那种富丽豪华向罗 可可风格的轻便和纤巧过渡。
18世纪男子短式假发
18世纪男服风格及演变
18世纪后期,男服中的 外衣越来越紧瘦,致使赶 时髦的年轻人,穿着瘦袖 紧腰身的服装,前襟看起 来不可能合拢,那密密的 纽扣不过是装饰品罢了。
19世纪女服风格及演变
立领collar
multi-layered cake cutting(多 层次蛋糕裁剪),
荷叶边lotus leaf
high waist (高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华丽刺绣的(贝斯特)背心和朴素的阿比(西服)
• 下半身的克尤罗特采用斜纹裁剪,做得十分紧身,因而 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男上衣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 那么向外张,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夫拉克。其最大 的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方。有立领或翻领,后 开衩,衣身两侧自袖隆起有公主线,前门襟的扣子一个也不 扣,袖子为两片式,袖长及手腕,袖口露出衬衣的褶饰,袖 克服夫上的那几粒扣子作为装饰一直延续到现在。
(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 (1715~1730)
• 这是巴罗克时期向洛可可的过渡时期,此 时女装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宽身女袍的 流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欧洲上层社会的妇 女普遍流行起了穿宽身女袍。其二:一百多年 前的裙撑又一次出现,并成了后来几十年中女 服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
• 3、理解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风格以及对现代服装 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洛可可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一、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典型服饰形象及特性 一、洛可可时期的服装 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 第三节、服饰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
第一节、洛可可时期、新古典 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 此外,18世纪的法国宫廷还出现了专 职的设计人员,他们被封为流行大臣, 如为路易十六王妃玛丽·昂特瓦耐特服务 的设计师罗斯·贝尔坦(Rose Bertin)就是 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也是西方服装史上 留名最早的服装设计师。
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
新古典主义兴盛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
18世纪中叶男装夫拉克
• 法国男服已经用没有过多 装饰的宽大硬领巾取代了领 结,也减去了衬衫前襟皱褶 突起的花圈儿。
• 男子服装开始趋于严肃、 挺拔,优美同时富有力度的 男服。男服在18世纪中走过 了一个由女性化回归到男性 化的全过程。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1715-1789)
• 洛可可风格的女服主要是由宫廷贵妇率先穿起的。 特点是袖口制作得精致而复杂,并且带有饰边;带翼 的袖口为细丝褶边取代。褶边通常分为两层,上层镶 着穗、金属饰边和五彩的透孔丝边;袖子下面是两层, 有时是三层皱褶。褶纹由细而宽,褶边的尽头还镶着 更豪华的边饰。这个时期的服装形态演变大致分为三 个阶段:
• 难点:掌握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特征在现代服装 设计中的运用。理解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风 格以及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建议
• 本章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观看相关电教片为辅, 学生重点必须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对服饰变化的影响。理 解洛可可风格的女装特点。
• 2、掌握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 运用。
洛可可时期的男装
• 17世纪形成的三件套到18世纪在款式上逐 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 改称“阿比”,造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 呈波浪状,为使臀部外张,在衣摆里加马尾衬 和硬麻布或插入鲸须。后中缝和两侧缝在下摆 都有开禊,一般无领或装小立领。
• 阿比的色调和用料比 以前柔和多,大量使用 浅色的缎子。由于阿比 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 贝斯特就装饰得豪华起 来。衬衣袖口装饰有丽 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 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
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
第二节 典型服饰形象及特性
• 一、洛可可时期的服装 • 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服装是以女性为中心,洛可可样
式在服装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这个历史阶段。服装 风格多以曲线趣味、不对称的法则、崇尚自然和一种更 轻柔优雅甚至有些轻佻的风格区别于路易十四年代那种 热情奔放、盛大庄严的风格。染色均匀的华美丝绸上, 点缀着精美的图案和细致的刺绣。裙子异常宽大,饰有 荷叶边、褶裥饰边、环扣、蕾丝和假花。粉色调的运用 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法国进一步巩固了流行的地位。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强调要求复兴古代趣味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代
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
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又不同
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排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
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它以古代美为典范,从
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
• 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洛可可式服装的 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715~1730年为服装发展的过渡期, 1731~1770年为成熟期,
• 1771~1790年为衰落期。
• 洛可可时期,服装的风格紧随其后与 之相适应。首先是服装的面料要求柔软 而有光泽,其次是服装的造型注重衣褶 的变化和表现,体现优美自然而又不失 幽雅的风格。
第五章 18世纪服饰
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西洋服装远 古变化至今的过程,把握西洋服装变化 的内在规律。
• 要求学生熟悉西方各个时期的服饰变 化特征,总体把握西洋服饰的风格。进 一步开拓学生创作思维的设计能力。
本章重点与难点
• 重点: 了解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对服饰变化 的影响。理解洛可可风格的女装特点。
• 洛可可时期还是一个炫耀女性化的时期,女子的服装 造型是这个时期的重点。妇女们为精心打扮自己费尽 心思。从当时社会审美的时尚来看,造型的关键是想 尽办法用胸衣勒细腰身,用裙撑扩大下身的体积,目 的是追求色情和性感、弱不经风和娇滴滴的女性美, 以博得男子的好感和青睐。这个时代,女性是沙龙关 注的中心,也是供男性观赏和追求的对象。
• 一、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
•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罗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
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
•
洛可可特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 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婉蜒反复。
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
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 如果说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饰是以男 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 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 可可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 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