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中毒怎么办

合集下载

氰化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氰化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氰化物中毒应如何处理引言氰化物是一种极具毒性的化学物质,常见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由于其对人体及环境产生的严重危害,氰化物中毒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氰化物中毒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便提高公众对氰化物中毒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1. 氰化物中毒的症状氰化物中毒的症状可以根据摄入途径、剂量和暴露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氰化物中毒会导致呼吸系统受到抑制,导致呼吸急促或困难。

•头晕和头痛:氰化物中毒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心律失常:氰化物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可能导致心律不齐或心悸。

•呕吐和腹泻:某些氰化物能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精神状态改变:严重的氰化物中毒会导致精神状态改变,表现为混乱、昏迷等。

2. 处理氰化物中毒的基本步骤处理氰化物中毒需要紧急而娴熟的操作,依次进行以下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2.1 确保自身安全在处理氰化物中毒时,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接触氰化物。

2.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氰化物中毒的症状,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就医中心的紧急联系电话,并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无法正常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2.4 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室外环境,避免继续接触氰化物的气味和蒸汽。

2.5 处理皮肤接触如果发生皮肤接触,应立即将受污染的皮肤部位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用肥皂清洗。

2.6 补充氧气中毒者可能需要补充氧气以改善呼吸问题。

急救人员应尽快提供合适的氧气供应。

2.7 不要催吐在氰化物中毒的情况下,催吐可能加速毒物的吸收。

因此,氰化物中毒者不应催吐。

2.8 紧急解毒治疗不同类型的氰化物中毒有不同的解毒治疗方法。

急救人员应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和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提供适当的解毒药物治疗。

氰化物中毒如何抢救

氰化物中毒如何抢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氰化物中毒如何抢救
导语:日常生活中,因为总总原因导致氰化物中毒,那么对于氰化物中毒应该如何抢救呢?
氰化物的毒性极强,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内中毒。

氰化物的毒性基因为氰基,能阻止细胞呼吸而致急性中毒,使患者迅速死亡,因而常难以及时抢救。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6 例患者男5 例,女1 例;年龄24~65 岁。

2 例自服氰化钠晶体,3 例误服含有氰化物的电镀液,1 例误吸含高浓度氰化物的电镀液,3 例抢救成功,3 例中毒后迅速出现症状,并快速出现心跳呼吸抑制和脑损害,昏迷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

1. 2 临床表现胸闷、头晕3 例; 呕吐3 例;惊厥4 例,均在30min以内发生,最短10min;发热4 例,体温37. 5~39. 5 ℃;昏迷5 例;呼吸困难5 例,1 例患者在洗胃时出现呼吸停止;除1 例患者入院时已心跳呼吸停止外5 例均有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130 次/ min ,双瞳孔散大3 例。

1.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白细胞增高5 例,血气分析提示不同程度的低氧、高二氧化碳和代谢性酸中毒,心肌酶学增高3例,肝功能异常2 例。

1. 4 典型病例与抢救过程患者男, 30 岁。

因口渴误服含氰化物的电镀液约1~2 口,服后约数分钟出现神志不清,全身发抖,呼之不应,由他人于1997 年1 月16 日急送本院。

体检:体温35. 8 ℃,脉搏86 次/ min ,呼吸10 次/ min ,血压135/ 105mmHg;深昏迷,瞳孔约0. 5c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面色发绀不明显,口中可闻及苦杏仁味,两肺闻及大量湿口罗音。

即建立输液通路、吸氧、左侧卧位,以 1 :。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规程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规程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规程
1. 现场救助
(1)戴上防毒面具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氰化物。

(2)将受害人立即从危险区域转移,避免继续接触氰化物。

(3)在受害人呼吸道堵塞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4)如果呼吸道未受到氰化物严重影响,仍需要较高纯度的氧气辅助呼吸。

(5)将受害人立即送往医院。

2. 医疗处理
(1)采用碳酸钠/碳酸氢钠静脉注射疗法,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不断地检测血氧含量和血压。

(2)施行钠硝酸甘油或枸橼酸镁来降低血压。

(3)在必要的情况下施行血液透析,加速氰化物的排泄。

(4)进行心电图和肝功、肾功等检查,确定患者的生命功能状况。

3. 现场清理
(1)将受害人转移出危险区域,与氰化物隔离。

(2)使用防护装备,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氰化物。

(3)使用双重剂量的碳酸钠进行氰化物残留部分的中和处理。

(4)认真进行现场通风,减少氰化物的挥发。

(5)清理后,保证现场干净卫生,避免污染环境。

4. 防范措施
(1)在氰化物接触前,要做好良好的防护措施,防止直接接触氰化物。

(2)在高风险场所,必须戴好防护装备。

(3)了解氰化物的物理特性和处理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4)将氰化物存放在单独的地方并分开管理,避免混淆。

(5)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以上为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规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在氰化物接触场所,要戴好防
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避免发生危险事件。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氰化物——是指含有氰根(-CN )的化合物。

氰化物在工业活动或生活中的种类甚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

一些天然植物果实中(像苦杏仁、白果)也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本文探讨在出现氰化物中毒、泄漏时应如何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的问题。

氰化物中毒1. 接触途径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

所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

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

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中毒症状氰化物中毒者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

急性吸入氰化氢气体,开始主要表现为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高浓度可立即致人死亡。

经口误服氰化物后,开始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头昏、前额痛、乏力、胸闷、心悸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抽筋、大小便失禁,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若大量摄入氰化物,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和心跳停止,造成所谓“闪电型”中毒。

3.应急处理(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救护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

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吸,可进行人工呼吸;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纯氧和特效解毒剂。

对中毒者进行复苏时要保证中毒者的呼吸道不被堵塞。

氰化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氰化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氰化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1、一般处理催吐,洗胃可用1∶2,000高锰酸钾、5%硫代硫酸钠或1%~3%过氧化氢。

口服拮抗剂,保持体温,尽早供氧,镇惊止痉,给呼吸兴奋剂以及在必要时持续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复为止。

同时进行静脉输液,维持血压等对症治疗。

一旦确诊,应尽快应用特效解毒药。

2、特效疗法特效解毒药有:①硫代硫酸钠:是利用其中之硫与CN-结合成无毒的硫氰化物,由肾脏排出;②亚硝酸盐类: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夺取CN-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减少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恢复细胞呼吸,起到缓解中毒的作用。

由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仍将解离,放出CN-。

若中毒不重,陆续解离出的CN-可被机体自身转变为无毒的硫氰化物,排出体外;若中毒较重,仍需再用硫代硫酸酸钠;③美蓝:大剂量注射亦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且美蓝含硫原子,故有解毒作用。

④含钻的化合物:钻与氰离子生成无毒的氰钴化物,且钻与氰的亲合力大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氰的亲合力,所以含钻的化合物如羟钴胺(与氰生成氰钴胺即维生素B12)、依地酸二钻(CO2EDTA)、氯化钻也是氰酸中毒的有效解毒剂。

(1)轻度中毒时:应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或美蓝三者中任何一种均可(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见下)。

也可用羟钻胺、氯化钴。

(2)重度中毒时:为了争取时间,应立即给吸入亚硝酸戊酯,将安瓿包于纱布内压碎,每隔1~2分钟吸入15~30秒,此时尽快配制1%亚硝酸钠溶液依年龄大小用10~25ml(或10mg/kg),由静脉每分钟注入3~5ml(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在旁,密切注意血压,如血压下降即肌注肾上腺素,血压明显下降时应暂停注亚硝酸钠)。

或用1%美蓝每次10mg/kg(即每次1%溶液1ml/kg),加25~5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注射时观察口唇,出现暗紫发绀即可停药。

然后再用25%硫代硫酸钠按每次0.25~0.5g/kg,于10~20分钟内静脉缓慢注入。

氰化物中毒治疗方案

氰化物中毒治疗方案

氧化物中毒治疗方案1.中断氧化物的侵入i患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Ii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物,以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皮肤;眼部污染者,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冲洗至少10-15分钟,也可将面部浸入面盆清水内,拉开眼睑,摆动头部,以达到清除作用。

2.清除体内毒物i催吐:对于神志清晰、经口中毒者,可立即口服吐根糖浆10—15m1,再饮水20Om1催吐;H洗胃:经口中毒者应迅速用清水彻底洗胃,洗液量不应少于IOOOOn11,洗胃后可由胃管灌入活性炭。

中、重度患者洗胃后要保留洗胃管,以备反复洗胃和灌入活性炭。

Hi活性炭:轻度中毒患者洗胃后立即给予活性炭1次,中重度患者在洗胃后24小时内,每6—8小时使用活性炭1次。

使用剂量:成人每次50克,儿童每次Ig∕kg,配成8-10%混悬液经洗胃管灌入。

iiii导泻:硫酸钠成人15—20g,儿童250mg∕kg,配成10%溶液口服。

甘露醇或山梨醇:成人用量为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Om1儿童2m1∕kg,在洗胃后由胃管灌入,一般在1小时后腹泻。

3.氧疗尽早给氧,可采用鼻导管、鼻塞、面罩等,必要时采用呼吸机,重度中毒者宜尽早高压氧治疗。

4.特效解毒剂治疗i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2支压碎于手帕或纱布中),每分钟吸入15—30秒,重复多次,直至开始使用亚硝酸钠为止;ii随后用3%亚硝酸钠IOm1缓慢静脉注射(2—3m1∕πιin),再以同一针头注入25%—50%硫代硫酸钠20一50m1,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Hi如无亚硝酸钠,可用亚甲蓝代替,但剂量需大(10mg∕.kg);也可用4-二甲氨基苯酚(4-DMAP)代替亚硝酸钠:10%4-DAMP2m1肌内注射,随后注射硫代硫酸钠。

5.无以上解毒药物时,可暂用50%葡萄糖50—100m1,加维生素C1—2g静注。

6.镇静止痉i苯巴比妥钠:每次0.1—0.2g,肌内注射,儿童每次2mg/kg,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应用,亦可与其它止痉药物合用。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

二、解毒
解毒分两步进行,首先用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第二步 再给供硫剂硫代硫酸钠。 1.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①亚硝酸异戊酯:现场抢救使用,1-2支(0.2ml/支),置 于手帕中折断或压碎后吸入,每次15秒,每隔2-3分钟可再 应用,直至开始静脉注射亚硝酸钠为止。吸入后常有短时间 的面、胸、颈部皮肤红及(或)有短暂头痛、头边和血压降 低等。青光眼、脑出血忌用。 ②亚硝酸钠:制剂为0.3g/10ml,10-15ml静脉注射,每分钟 2-3ml,随后同一针头内用硫代硫酸钠,必要时1小时后重 复注入半量或全量。但此二药不能混合在一起注射。 ③亚甲蓝:此时需大剂量,5-10mg/kg,但疗效不如亚硝酸 钠好。仅在没有亚硝酸钠时才选用。 急性中毒─氰化物中毒
二、解毒
2.硫代硫酸钠
①制剂:0.5g/10ml,1.0g/20ml;粉针剂0.32g/支,
0.64用同一针头将
本药25%溶液50ml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 5ml。必要时1小时后可重复半量或全量。 ③副反应及注意事项: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血压下 降;偶见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
急性中毒─氰化物中毒
谢谢大家!
2004.8.14
氰化物中毒
一、中毒机理
氰化物离解出的氰离子(CN-),能迅速
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形成氰化高铁
型细胞色素氧化酶,阻碍它被细胞色素还原
为Fe2+的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的
氧化作用受抑制,从而阻断细胞线粒体中的
电子传递,生物氧化作用(或称细胞内呼吸)
不能正常进行,造成细胞内窒息。
急性中毒─氰化物中毒

了解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了解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了解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一、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1. 呼吸系统症状氰化物中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喉咙肿胀、刺痛,以及喉部水肿。

另外,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和咳嗽等。

2.循环系统症状氰化物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氰化亚铁,在体内阻断细胞呼吸链,导致组织缺氧。

因此,患者会产生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症状。

在严重中毒情况下,可出现昏迷甚至心脏骤停。

3.神经系统症状毒性氰离子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导致神经元死亡。

患者在中毒初期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和恶心等非特异性早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随着中毒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瞳孔扩大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

4.消化系统症状氰化物中毒还会引起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此外,氰化物还可以使肝脏和胃部受损,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产生溃疡。

二、处理方法1. 立即移至安全区域发现氰化物中毒时,首先要将患者迅速带离毒源区域,并置于安全的场所进行处理。

2. 停止进一步接触氰化物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气体形式的氰化物引起的,应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环境下。

如果是皮肤接触导致中毒,则需要立即用水彻底冲洗受到污染的皮肤区域。

3. 给予供氧支持中毒后大量吸入或经皮肤透入体内的氰化物会阻断细胞呼吸链,导致组织缺氧。

因此,给予氧气支持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循环系统功能。

4. 给予抗毒药物处理抗毒药物对于氰化物中毒的治疗非常重要。

临床上常用的抗毒药物包括亚硝酸盐和羟胺等。

亚硝酸盐可与氰离子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硝基氰复合物,从而减少对细胞呼吸链的影响。

5. 超过时间窗口的处理在超过时间窗口后发现氰化物中毒时,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

例如,可考虑使用钠苏打溶液作为去除体内残留氰化物的方法。

6. 支持性治疗中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并发症。

因此,在处理方法中需要注意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措施来缓解这些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化物中毒怎麼辦?
黃欣怡 藥師
花蓮慈濟醫院藥劑科
日前因為知名提神飲料遭千面人放入氰化物,使五名民眾誤食造成一死四重傷的悲劇,震驚全台,一度造成社會的恐慌。

所幸這件事在千面人被捕後,總算落幕。

由此事件的過程,我們見識到氫化物的可怕毒性及致命力,身為醫療人員的我們,對於氰化物中毒應具備哪些基本知識呢?
氰化物在何處?
了解病人是否曾暴露在氰化物的環境下,能有助於判斷此病患是否為氰化物中毒。

那麼氰化物存在何處呢?氰化物主要以幾種形式存在,一種為氫氰酸( Hydrogen cyanide,HCN,prussic acid ) 具有揮發性,聞起來有杏仁味;在合成纖維的工廠常會使用,另外煙燻式的除蟲消毒劑也常含有此物。

另一種則為鹽類型式存在的氰化鈉或氰化鉀;氰化鉀及氫化納廣泛使用在冶金術、電鍍工廠、珠寶及金屬的清潔、皮革的去毛及部分土壤的消毒等。

另外有些氰化物的前驅物,在人體中會經由酵素的催化而形成氰化物,包括含有苦杏仁素( amygdalin ) 的植物如苦杏仁、桃李科植物的果仁、木薯和特殊的竹芽等,或是用來降血壓的藥品sodium nitroprusside。

此外,聚氨酯( polyurethane ) 、乙烯 ( vinyl )及絲等含氮的聚合物在燃燒後所產生的煙,也有可能產生大量的氰化物須注意。

氰化物對人體有哪些傷害?
致毒機轉:
氰化物可以由呼吸道及黏膜快速的吸收只需幾秒的時間,在腸胃道及皮膚的吸收則稍慢。

在吸收後氰化物可以快速的分佈到紅血球及需氧的組織。

之後,氰化物會經由rhodanese或β-mercaptopyruvate- cyanide sulfur transferase兩種酵素的作用變成沒有毒性的硫氰化物( thiocyanate,HSCN ),最後經由腎臟排除1。

雖然,氰化物會在人體中會被去除毒性,但此僅止於微量的氰化物。

由於氰化物吸收快,毒性作用快故常在人體尚未啟動去毒機制時,就已經中毒。

氰化物對於金屬有很高的親合力,它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快速的結合到complex IV上含三價鐵( Fe3+ )的cytochrome a-a3,而complex IV位於粒線體胞膜上,是電子傳遞鏈的的最後一個步驟,氰化物終止了的電子傳遞鏈使complex IV無法提供電子給氧分子,因此扼殺了細胞對氧分子的利用而缺氧並造成細胞內能量 ( ATP ) 的耗盡,最後使細胞失去功能2,如圖一。

臨床表徵:
在暴露於氰化物後數秒至數分鐘之內組織就會發生缺氧的情形,影響最大的的當然是高需氧的器官,心臟及中樞神經系統。

由於氰化物使組織無法利用氧,因此靜脈血含有大量的氧堆積,因此臨床上可看到靜脈動脈化 ( arterialization )及靜脈血色鮮紅的情形。

氰化物中毒的臨床症狀的嚴重性主要與攝入的途徑及計量有關。

暴露於小於50 ppm的大氣中濃度數小時後會有焦慮、坐立不安、心悸或頭痛的症狀。

在大氣中濃度100 ppm時暴露將進30分鐘則可能致死,高濃度的暴露很快就會出現心博過速、呼吸困難、昏厥及抽筋的症狀。

若是大氣濃度超過270 ppm則馬上會昏迷及心血管功能衰竭。

若是誤食鹽
12
類氰化物則在數分鐘之內就會出現症狀,因為氰化物具有腐蝕性因此食用後口腔會有灼熱感。

在致死計量方面,只要食用50 mg就有可能致死。

氰化物中毒如何治療?
若是可以取得解毒包則在最快的時間內給予解毒劑治療。

可以先給予100 %的氧氣,若是病患因口服氰化物而中毒可在氰化物未完全吸收前洗胃或投與 1 g/kg的活性碳,但所有的處理不可以延遲解毒劑的給予。

解毒包之藥理機轉:
氰化物的解毒包主要是提供另一個目標來和氰化物結合,使粒線體上的電子傳遞鏈系統可以再度啟動。

解毒包中包括12安瓿amyl nitrite吸入劑、2安瓿10 ml的sodium nitrite ( NaNO2 ) 注射劑及2安瓿50 ml的硫代硫酸鈉( sodium thiosulfate ; Na2S2O3 )。

Amyl nitrite及sodium nitrite可以氧化血紅素中的二價鐵使血紅素( hemoglobin ) 變成變性血紅素( methemoglobin ),變性血紅素會與氰化物結合後而形成毒性較低的cyanmothemoglobin4。

而硫代硫酸鈉則可以提供硫基透過體內rhodanese的催化而將氰化物變成毒性低的thiocyanate。

如此,雙管齊下將氰化物的毒性減至最低。

化學反應式如下:
NaNO2 + Hemoglobin Æ Methemoglobin
HCN + Methemoglobin Æ Cyanmothemoglobin Na2S2O3 + HCN + O Æ HSCN
解毒包的使用方式3:
每一包解毒包可提供兩位成人使用或一位成人使用兩次。

使用方式如下:1.在無法靜脈注射之前,打開amyl nitrite
安瓿並以手帕或紗布包住後,放在病
患嘴巴前吸入15分鐘,休息15分鐘,
重複此步驟直到病患可以靜脈注射
sodium nitrite。

2.停止供給amyl nitrite,改由靜脈輸注
300 mg的sodium nitrite (10 ml of a 3 %
solution),輸注流速約每分鐘2.5到5
ml。

小孩子的建議劑量為6到8 ml/m2
相當於0.2 ml/kg,但是總計量不可超
過10 ml。

3.之後,立即靜脈注射12.5 g ( 50 ml of a
25 % solution ) 的硫代硫酸鈉。

孩童建
議劑量為7 g/m2,總計量不可超過12.5
g。

4.在使用解毒劑後,仍需繼續觀察病患
至少24到48小時,若是還有症狀出現
可再次給予半量的sodium nitrite及
sodium thiosulfate。

使用時應注意,因為sodium nitrite及硫代硫酸鈉過量時會造成致命性的變性紅血球血症,且amyl nitrite及sodium nitrite 中的nitrite會造成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

因此,孩童及血紅素低的病患應注意劑量,而無法確定為氰化物中毒的病患則應避免使用。

還有其他的解毒劑嗎?
因為nitrite仍具有毒性及副作用,因此有必要再尋找更安全及有效的解毒劑。

含鈷的物質與氰化物有很高的親合力,其中dicobate edetate在英國廣泛的用於治療氰化物中毒,雖然有效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毒性,因此其臨床應用仍有限1。

維生素B12的前驅物hydroxycobolamin ( Vitamin B12a) 用於治療氰化物的中毒在法國已行之多年,現今在美國也已廣泛的使用。

Hydroxycobolamin單獨使用於氰化物中毒時,其結構上的氫氧根 ( hydroxyl group )會被cyanyl group取代而產生沒有毒性的cyanocobalamin ( Vitamin B12),因此不會造成對人體有害的副作用,
只會產
13
生暫時性的皮膚變紅及尿液變色5。

而與硫代硫酸鈉併用時,則會和氰化物產生thiocyanate,並且具有加成性解毒作用1。

Hydroxycobolamin的建議使用劑量為5 g 靜脈輸注2.5小時。

4-dimethylaminophenol ( DMAP ) 能快速的產生變性血紅素而與氰化物結合,德國有在使用。

它雖然不會像nitrite 會產生低血壓的副作用,但可能造成腎衰竭;最大的好處就是,即使病人事後確定不是氰化物中毒,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副作用1。

認識氰化物的特性及中毒跡象而在最短的時間內作正確的診斷,並即時給予解毒劑的處理,是減低氰化物不幸中毒最重要的原則。

藉由千面人事件,希望有關單位能再加強氰化物的管理,使民眾更了解氰化物的特性以避免暴露於危險環境,提醒醫療相關人員要更清楚氰化物的中毒的處理方式,將傷害減至最低。

參考資料:
1.Kathleen A. Delaney: Clinical Toxicology, 1st
ed.: W. B. Saunders company, 2001; p705-710.
2.John A. Marx: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5th ed.: Mosby,
Inc, 2002; p2167-2169.
3.Mosby’s Drug Consult: Cyanide Antidote.
2005.
4.Hodgson E and Levi PE: A Textbook of
Modern Toxicology, 2nd ed.: Appleton & Lange
company, 1997; p166-7.
5.Weng TI, Fang CC, Lin Sm, et al. Evevated
cyanide level after hydroxocobalamin infusion
for cyanide poisoning.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4; 22(6):492-3.
14
圖一、細胞耗氧產能與氰化物之作用點2
: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