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测速原理简介及系统应用
雷达测速原理

雷达测速原理
雷达测速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测速的技术,它通过测量电磁波的频率变化来
实现对目标运动速度的测量。
雷达测速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即当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于目标运动时,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会发生变化。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雷达测速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雷达测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者
运动时,它所发出或反射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对于雷达测速来说,发射的电磁波会被目标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与发射的频率之间的差值就是多普勒频移,通过多普勒频移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运动速度。
其次,雷达测速原理的关键在于测量电磁波的频率变化。
雷达系统会发射一束
电磁波,当这束电磁波遇到运动的目标时,部分电磁波会被目标反射回来,接收器会接收到这些反射波。
通过比较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与发射的频率之间的差值,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运动速度。
最后,雷达测速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雷达测速被广泛应用于交
通领域,例如测速摄像头就是利用雷达测速原理来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测量。
此外,雷达测速也被应用于气象领域,用于测量大气运动的速度;在军事领域,雷达测速也被用于目标追踪和导航。
总结一下,雷达测速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通过测量电磁波的频率
变化来实现对目标运动速度的测量。
它在交通、气象、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雷达测速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的重要性和意义。
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

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一、引言雷达测速仪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速度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和执法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测速原理和测速精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原理雷达测速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技术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测量。
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测距和测速的技术。
雷达测速仪通过发射一束电磁波(通常是微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信号的时间延迟和频率变化来计算车辆的速度。
三、测速原理1. 发射信号:雷达测速仪通过天线发射一束微波信号,信号的频率通常在24GHz至35GHz之间。
发射的信号以脉冲的形式发送,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1微秒至1微秒之间。
2. 接收信号:当发射的微波信号遇到运动的车辆时,部分信号会被车辆表面反射回来。
雷达测速仪的接收器会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3. 频率变化:由于车辆的运动,反射回来的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多普勒效应造成的。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一个波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根据多普勒效应,如果车辆向雷达测速仪靠近,反射信号的频率会增加;如果车辆远离雷达测速仪,反射信号的频率会减小。
4. 速度计算:根据反射信号的频率变化,雷达测速仪可以计算出车辆的速度。
速度的计算基于多普勒频移公式,该公式可以将频率变化转化为速度值。
四、测速精度雷达测速仪的测速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设备的精度、环境条件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一般来说,雷达测速仪的测速精度可以达到±1km/h至±5km/h。
1. 设备精度:雷达测速仪的设备精度是指设备本身的测速误差。
现代的雷达测速仪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交通管理和执法的要求。
2.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雷达测速仪的测速精度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恶劣的天气条件(如雨雪等)和复杂的道路环境(如弯道、上下坡等)可能会导致测速误差增加。
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

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一、引言雷达测速仪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速度监测设备,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和执法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包括雷达测速原理、信号处理、测速精度和误差等方面的内容。
二、雷达测速原理雷达测速仪利用雷达技术进行速度测量。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发射一束电磁波(通常是微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具体来说,雷达测速仪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 发射器:发射一束电磁波,通常是微波信号。
2. 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3. 接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混频等处理,以提取出目标物体的速度信息。
4. 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通过频率变化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5. 显示器:将测得的速度信息显示给操作人员。
当雷达测速仪工作时,发射器会发射一束微波信号,并将其照射到目标车辆上。
微波信号会被目标车辆表面的金属部分反射回来,经过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会被放大、滤波和混频等处理,然后送入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通过测量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车辆的速度。
最后,测得的速度信息会显示在显示器上。
三、测速精度和误差雷达测速仪的测速精度和误差是使用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速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雷达测速仪的工作频率:不同频率的雷达测速仪对速度测量的精度有所差异。
通常情况下,工作频率越高,测速精度越高。
2. 目标车辆的距离和角度:雷达测速仪对距离较近且角度较大的目标车辆测速精度较高,而对距离较远或角度较小的目标车辆测速精度较低。
3. 环境因素:雷达测速仪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天气、道路状况等,测速精度也会有所差异。
4. 仪器本身的性能和校准情况:雷达测速仪的性能和校准状态对测速精度有直接影响。
定期对雷达测速仪进行校准和维护,可以提高其测速精度。
误差是指测速结果与实际速度之间的偏差。
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

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雷达测速仪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速度测量设备,它通过利用雷达技术来测量车辆的速度。
以下是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1. 雷达测速仪的发射和接收系统:雷达测速仪包含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发射器发出一束无线电波,通常是微波频段的电磁波。
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波并分析它们。
2. 多普勒效应:雷达测速仪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车辆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接收器相对运动时,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车辆靠近雷达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会增加;当车辆远离雷达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会减小。
3. 频率变化的测量:雷达测速仪的接收器会测量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变化。
通过比较发射出去的波的频率和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可以计算出车辆相对于雷达测速仪的速度。
4. 速度计算:雷达测速仪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来计算车辆的速度。
速度计算公式是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根据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车辆的速度。
5. 雷达波束的宽度:雷达测速仪的波束宽度是指发射出去的波的扩散角度。
波束宽度越小,测量的精度越高。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雷达测速仪通常会使用窄波束。
6. 测量范围:雷达测速仪的测量范围取决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雷达测速仪的测量范围可以达到数百米。
7. 测速误差:雷达测速仪的测速误差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条件、目标车辆的大小和形状、雷达测速仪的位置等。
为了减小误差,操作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速位置,并且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结:雷达测速仪通过利用雷达技术中的多普勒效应来测量车辆的速度。
它发射出一束无线电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波,通过测量波的频率变化来计算车辆的速度。
雷达测速仪的测速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而测速误差受到环境条件和操作人员的影响。
了解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通工具速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雷达测速原理

雷达测速原理引言雷达测速原理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量目标的速度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气象预报以及军事领域等。
本文将介绍雷达测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雷达测速基本原理雷达测速利用的是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接收器相对于彼此运动时,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雷达测速中,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将会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通过接收回波并计算频率差异,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速度。
雷达测速工作过程1. 发射信号雷达系统首先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到目标物体。
2. 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当电磁波与目标物体相遇时,一部分电磁波会被目标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波。
3. 接收回波雷达系统的接收器会接收到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4. 计算频率差异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经过分析后,可以计算出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目标物体靠近发射器时,频率会上升;当目标物体远离发射器时,频率会下降。
5. 推导速度通过测量频率差异,可以推导出目标物体的速度。
利用多普勒公式,可以计算得到目标物体的速度。
雷达测速器的应用雷达测速器是一种常用的交通管理工具,用于检测车辆的速度,以确保道路上的交通安全。
此外,雷达测速器还在气象领域广泛应用,用于测量风速和降水等气象要素。
在军事领域,雷达测速技术可以用于探测和追踪敌方飞行器。
结论雷达测速原理利用多普勒效应,通过计算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可以推导出目标物体的速度。
雷达测速器在交通管理、气象预报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交通安全和实现其他重要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H. Ward Silver. (2011). Radar and ARPA Manual: Radar, AIS and Target Tracking for Marine Radar Users. Elsevier Science.。
雷达测速方案

雷达测速方案一、引言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道路交通量的增大,交通违规和事故频发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道路安全,各国不断探索和完善各种交通管理手段,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雷达测速。
二、雷达测速原理雷达测速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测量车辆的速度。
通过发送一束电磁波,当它碰到车辆时被反射回来,通过计算反射的时间和距离,可以确定车辆的速度。
在测速设备中,通常使用微波雷达或激光雷达来实现测速功能。
三、雷达测速方案的优势1. 高效准确:雷达测速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快速准确地记录下违规驾驶行为,为交通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相比人工测速,雷达测速可以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和主观判断。
2. 高度自动化:雷达测速设备可以长时间工作,不受环境影响,例如夜晚、恶劣天气等,而且可以多车同时测速。
这一特点使得雷达测速在交通流量大的情况下十分适用,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车辆数量。
3. 安全隐蔽性:雷达测速设备可以被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例如道路上、吊挂在桥梁或树木上等等,从而保证了其测速的不可见性,使得行驶的车辆难以察觉,减少了驾驶员对测速的防备心理,从而更好地反映车辆的实际行驶情况。
四、雷达测速方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隐私问题:一些人担心雷达测速设备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确保测速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以及合法合规的使用,并设立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雷达测速的使用。
2. 测速数据的准确性:有时候雷达测速设备可能受到一些干扰,例如其他车辆或建筑物的反射信号等。
为了提高测速数据的准确性,可对测速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3. 不合理的使用:有些地区可能会滥用雷达测速设备以牟取私利,过度使用或设置在不合理的地点,给驾驶员和群众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抵触情绪。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明确设立合理的测速标准和测速设备的布设原则,并建立举报机制,接受和处理公众的投诉。
雷达测速系统概述课件

雷达测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系 统本身的抗干扰设计、工作频段的选择、信号处理算法的 优化等。
技术指标
雷达测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常以“信噪比”和“误码率 ”等参数来衡量,具体数值需要根据系统设计和应用场景 而定。
04 雷达测速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雷达测速系统的优点
A
实时性高
、测距、流量监测等,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02
智能化
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雷达测速系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识
别、自动跟踪、自动报警等功能,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03
定制化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雷达测速系统将向定制化方向发展,提
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和服务。
谢谢聆听
雷达测速系统概述课 件
目录
• 雷达测速系统简介 • 雷达测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 雷达测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 雷达测速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 雷达测速系统的未来发展
01 雷达测速系统简介
雷达测速系统的定义
雷达测速系统的定义
雷达测速系统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来测量物体速度的设备。它通过向目标发射 电磁波,并分析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计算出目标的运动速度。
技术指标
雷达测速系统的速度测量范围通 常以“速度分辨率”和“最大速 度测量值”来表示,具体数值需 要根据系统设计和应用场景而定
。
雷达测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
雷达测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指其在实际应用中抵御各种 干扰因素的能力。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抗干扰能力是衡 量雷达测速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雷达测速系统的原理
雷达测速系统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发射的电磁波遇到运动目标时,反射回 来的电磁波会因为目标运动产生频移,通过测量频移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运动速 度。
雷达测速方案

1. 引言雷达测速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超速检测方法。
通过使用雷达技术,可以精确地测量车辆的速度。
本文档将介绍雷达测速原理、设备及使用方法,以及雷达测速的优点和局限性。
2. 雷达测速原理雷达测速的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
当雷达向目标发射波束时,波源会被目标反射,并返回到雷达接收器。
如果目标以不同于雷达运动的速度移动,返回的波会发生频率偏移。
通过测量这个频率偏移,可以计算出目标的速度。
3. 雷达测速设备雷达测速设备通常由以下组件组成:•雷达发射器:用于发射微波信号的装置。
发射器通常使用固态放大器来增强信号的功率。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的设备。
天线一般采用高增益天线以增加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雷达信号。
接收器通常包括放大器、混频器和解调器等组件。
•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接收到的雷达信号,提取目标的速度信息。
•显示器:用于显示测速结果的设备,通常以数字形式显示车辆的速度。
4. 雷达测速使用方法雷达测速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下:1.安装设备:将雷达设备安装在适当的位置,通常是在道路旁边的支架上。
确保设备的天线指向道路,并调整合适的角度以最大限度地接收车辆的反射信号。
2.执行校准:在使用设备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速的准确性。
校准通常包括设置雷达波的频率和功率等参数。
3.进行测速:设备启动后,它会连续地发送和接收雷达信号。
当设备探测到车辆时,它会计算出车辆的速度,并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上。
4.记录数据:雷达测速设备通常具有数据记录功能,可以记录每个被测量车辆的速度和时间。
这些数据可用于后续分析和证据收集。
5. 雷达测速的优点雷达测速具有以下优点:•准确性:雷达测速可以提供精确的车辆速度测量结果,通常误差较小。
•实时性:雷达测速设备能够实时地检测车辆的速度,并通过显示器即时显示结果。
•远程测量:雷达测速设备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内对车辆进行测速,不需要接近车辆进行测量。
6. 雷达测速的局限性雷达测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环境影响:雷达测速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雨雪等)和道路形状等,可能会降低测速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速雷达原理雷达原理简介首先,大家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当前用来检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
雷达英文为RADAR ,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
所有利用雷达波来检测移动物体速度的原理,其理论基础皆源自于「多普勒效应」,其应该也是一般常见的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此原理是在19世纪一位澳地利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现象,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该原理命名。
多普勒的理论基础为时间。
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而无线电波是随着波而前进的。
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无线电波会被反弹,而且其反弹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
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
然而,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率频会随之增加;反之,若物体是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时,则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则会随之减小。
下图为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的基本原理图标:CS R-28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检测到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与遇到运动物体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及I 通道和Q 通道的相位变化。
由频率的变化,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出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
由I 通道和Q 通道之间的相位关系,计算判断运动物体是朝着无线电波的方向前进或朝其反方向前进。
根据多普勒原理,由于雷达发射和接受共用一个天线,且运动目标的运动方向与天线法线方向相一致,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率fd 符合下列关系式。
(1) f d = 2V r f t C将(1)式变为(2) 其中Vr 为目标运动速度;C 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ft 为雷达的发射频率,是一个已知量;fd 为测量到的运动目标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其测量精度由石英晶体振荡器保证,并由计算机处理,进行速度换算并送到显示屏显示。
当我们要在车阵中测量最快车速、最慢车速、和最近车速时,此时,雷达天线所接受到的反射波是三种波形都有,我们通过对所有的反射波运用特定的数学模式进行计算,便可得出最快、最慢、和最近车速。
同时,通过对I 及Q 的相位计算来判断来车和去车。
我们可通过CS R-28测速雷达的键盘来选择需要测量的速度模式及方向模式。
Cosine 因子这里所说的Cosine 就是以前大家所学的数学三角函数,像是sin,cos,tan...,所谓的Cosine 因子说明如下:•雷达要正常地发挥测速功能,该雷达必须与被测车辆同一路径。
• 就如同移动电子警察测速照相系统一般,若雷达置放的位置与车辆行经的路径有一个角度,并不平行的话,则雷达所检测到的速度将比实际上来的慢,测到的速度为车辆的实际速度在X 方向上的投影。
而所减低的速度将正比于偏斜的角度取cosine 值,简单地说,就是偏斜的角度越大的话,检测到的速度将比实际速度低的越多。
例如测速雷达置放的位置与车辆路径呈20度的夹角,虽然当时车子实际速度为105公里/小时,但被检测到的时速应为105xcos(20)=98.67公里/小时,本来应是超速的,但在雷达上检测到的速度就出现误差。
• 移动电子警察这类的测速照相系统也会考虑到Cosine ,所以会添加一些补偿电路,来修正这样的误差,不过因为每次置放的角度都不同,因此在补偿误差时,必须经过正确的设置才行,该设置值必须经过原厂的调校才能有较精准的表现。
• 因此可以得到一个结论「Cosine 因子永远都是偏袒驾驶人的」V r = f d C 2f t测速地点的选择既然大家已经了解雷达测速的基本原理,其实是由车辆所反射回来的电波来计算车速,那么在道路上一些不会动的物体,如路标、路灯等,会不会影响雷达波的反射呢?由于路标、路灯等物体的体积都很小,尚不会对雷达电波生成太多的影响,但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如建筑物、停在路旁的大卡车,或是高速公路上一些路段的大型路标、广告板等,这些物体就一定会影响到雷达电波的反射,也就是说即使路上没有车辆经过,警方所使用的测速雷达还是会检测到一些数据,只是这些数据可能速度都是0而已。
不过大家也不要以为在路上看到大型路标时就可以尽情超速了,因为一旦车辆位置超过了路标,而离雷达波越近的物体所反射的雷达波会越强,此时您还是会被检测到超速的。
然而,在大多数雷达使用手册中,很明确地指出「理想的测速照相地点,应该位于空旷无阻碍且没有大型反射物的道路上;在开始测速之前,选择地点是相当重要的;操作员在开始前,必须在车流前,选择一视线良好的位置,该视线上不能有如「公车候车坪」、「大型路标」、「金属栅栏」、「防撞护栏」等物体」。
校正与测试警方在每次使用测速雷达开始及退出时,都必须先用音叉校准及测试,而且这些动作都必须纪录下来,以确保测得的数据的准确性,校正后的误差必须在 1公里/小时以内。
巡逻测速方式注意点巡逻方式测量时,巡逻车速来自地面的雷达回波,由于路面情况、车辆的密度各不相同,再加上巡逻车本身的摇晃、跳动都会对测速带来影响。
因此,注意下述诸点,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速度值。
1、巡逻方式时,目标车的速度是巡逻车自身车速与目标车速之间的速度差或和。
所以为了使示值更加准确,务必保持巡逻车本身的尽可能恒速。
2、当同向测速时,巡逻车本身的速度非常重要。
建议巡逻车本身的速度至少小于被测目标车速10km/h,否则将不会显示目标速度。
3、阴影效应巡逻方式测量时,巡逻车速由来自地面反射的雷达回波而测量出来的,当前方同向车辆较多,同时目标车速与巡逻车速相差无几,此时若巡逻车与目标车距离很近,同向行驶的目标车辆的微波反射强度会取代地面反射的微波,而使得雷达难以准确识别巡逻车速,此时,巡逻车速有可能丢失,而造成测量错误。
因此,建议巡逻车与目标车保持一定的距离。
4.a)雷达波不能穿过大部分固态的物体,当警车行驶中遇到坡度较大的路面、桥洞、隧道时,可能因较强的反射而影响测量。
在以上情况时建议不进行测量。
使用时需保证雷达与目标之间没有障碍。
b)玻璃也可反射雷达波,因此当雷达通过巡逻车玻璃进行发射时,测量距离会缩短。
c)当警车行驶在高速公路时,可能会遇到高的等间距的挡光扳,此种挡光扳就像电风扇的叶片一样,将对测速产生影响。
其他环境对雷达测速的影响1.雨、雪雨、雪能吸收和分散雷达信号,这将造成测量距离的缩短,同时有可能获得的速度读数为雨滴的速度。
2.电子噪音电子噪音干扰源有霓红灯信号,无线电波信号,电源线,变压器等。
这些干扰将使测量距离缩短,并造成读数错误。
3.汽车点火噪音一辆噪音非常大的汽车的电子系统将会造成雷达的操作不稳定。
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建议从汽车电池到点烟器之间更换成双芯带屏蔽的电源线。
4.风及风扇噪音a)当遇到大风天气,风使树叶的晃动幅度加大,或大风使树干和其他物体产生风哨效应,这些都可能会被雷达测到,因此,建议在大风天气时,不进行测量。
b)当雷达从巡逻车内进行发射时,风扇噪音是最常见的多普勒雷达遇到的问题。
因为雷达的灵敏度非常高,有极小部分的雷达波通过玻璃反射到车内,它们将会捕捉到风扇的噪音,从而使雷达测量时产生错误。
5.双重反射引起的错误由于雷达波极易产生反射,所以雷达波有时会被某些车辆反射到其它车辆上,从而导致测量错误。
6.路标引起的错误路边的指示牌也是产生错误的因素之一。
它会将雷达波反射到巡逻车后面,导致测量到的速度不在是目标车的速度,而是巡逻车后的车速。
7.无线电干扰引起的错误当使用雷达测速时,如果周围有无线电波,会使雷达受到干扰,导致目标车的读数不稳定。
所以在使用雷达时,要尽量避开无线电波的干扰。
如果雷达天线安装适当,并注意使用环境,上述问题将不会对测量产生影响。
因多普勒雷达能侦测到移动的和颤动的物体,所以对于车内移动的和颤动的物体它都能测量到,比如风扇或颤动的仪表面板。
风扇干扰可通过改变风扇速度和出风口方向来消除。
大部分风扇产生的速度是50公里/小时或更小。
因此,通常在静态测量或巡逻车速度小于50公里/小时风扇噪音才可能对雷达测量速度产生影响。
雷达在系统中的使用技巧雷达测速抓拍系统的关键设备是测速雷达。
因此,测速雷达的合理使用是系统能否达到最佳抓拍效果的重要因素。
1静态抓拍时雷达的设置:a)“范围”在出厂时已设置为0(1只指示灯)。
建议在正常环境下使用出厂设置。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可适当提高范围,以能正常测速为标准。
如下雨天或雾天可提高范围到2或3。
b)“速度模式”在出厂时已设置为最近模式。
除特殊测速要求,一般不建议修改。
2 动态抓拍时雷达的设置动态抓拍时请按雷达控制器上的“本车模式”键,使本车模式指示灯点亮。
其它设置与静态抓拍时雷达的设置一样。
3动态抓拍注意事项:a)使巡逻车保持在30~80km/h之间,为了测速准确,请尽量保持本车恒速和直线行驶。
b)车速在上述范围并恒速后,按雷达控制器面板上的“本车模式”键,面板上“本车指示灯”点亮,同时,面板右边的“巡逻速度”显示窗口显示当前本车速度。
c)“阴影效应”的存在,巡逻车速示值可能会不正常(详细介绍参阅雷达使用说明书的有关章节)。
为保证巡逻车速的正常,可将雷达天线向下偏5度左右,以增强地面反射波,减小“阴影效应”的影响。
d) 巡逻状态的使用和静止状态的使用有着较大的区别,雷达需要识别地面回波和目标回波,只有两者都比较稳定,巡逻车速和目标车速才会准确。
虽然本雷达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但是,由于雷达原理上的因素,道路上的路况有时非常复杂,在路面坑洼不平,汽车颠簸、多辆车交错在一起时,雷达信号就会不稳定,会引起本车速度丢失而导致目标车速不准确。
因此,建议在高速公路或等级较高的道路上使用动态抓拍。
e)雷达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参见 CS R-28测速雷达使用说明书。
4雷达测速的示值误差由雷达测速原理可知,当雷达波发射的方向与车辆行进的方向成一定角度时,雷达测得的速度值是车辆的实际速度在雷达波发射方向上的投影。
因此,雷达控制器上显示的目标速度和巡逻速度总是比实际车速低。
详细原理可查阅有关雷达的资料。
根据国家有关汽车码表的标准GB 15082-1999,汽车码表的示值误差为: 0≤V1-V2≤V2/10+4km/h其中V1为示值速度,V2为实际速度。
因此,汽车码表的示值应比实际车速高。
具体指标请查阅国家有关标准。
由上述可知,当雷达波发射的方向与车辆行进的方向成一定角度时,雷达测得的速度值总是低于实际值。
测速抓拍系统应根据上述原理,通过广泛试验,在积累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测速示值进行了适当的修正。
雷达反应时间、照射区域与测速抓拍系统的关系使用测速雷达作为速度传感器的测速抓拍系统的原理是:当雷达捕获到道路车辆超速信号后,马上启动数码相机拍摄或启动摄像机图像捕获,从而得到违章车辆的号牌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