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1激发情感写出真情实感兴趣是的老师。

这句话永远是教育的真理。

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

在作文教学就能讲出真话,道出真情,作文也写得有血有肉,不再干巴巴的了。

有一次要求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表达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这篇作文时,我采用了先激发学生感情,再引导学生讲出真话的教学方式,结果取得了成功,学生的作文展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读来不禁令人心灵为之触动。

教学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我先从分析作文题目入手。

我说:你们长这么大了,父母养育了你们十多年,老师教导了你们五年,你们难道没有一句心里话想跟他们说吗对他们,你们有一种怎样的看法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是喜欢感谢还是讨厌同情今天就用笔来写一写,把你们想对这个人说的真心话全讲出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接着,我有感情地读了几篇范文,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哦,我想说的也正是这些。

读完后,我再发几篇范文下去让学生自己看,体会写法。

接着,我再让学生自己说。

最后,才让学生动笔。

这次作文,学生写得很顺,感情也很强烈,都向对方谈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有对老师提建议的,有对妈妈说悄悄话的,有劝告同学的,也有批评爸爸的------看着这些真情流露富含童真的话语,你的心灵真的会不禁为之一动优秀作文教学案例优秀作文教学案例。

这次作文是本学期最成功的一次。

激发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讲出真话,写出真情,我想这应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反思: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

教师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入情入景,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3.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的主题,提高作文的深度和内涵。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作文主题: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2.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作文写作。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

我们将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2.分析作文主题(1)选材: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如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构思:要明确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3)表达: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3.指导作文结构师:我们来学习作文的结构。

一篇完整的作文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1)开头:开头要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可以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中间:中间部分要详细描绘家乡的各个方面,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间习俗等。

这部分要注重层次的安排,合理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4.示例分析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篇例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我的家乡”这个主题进行写作的。

(教师展示例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5.学生创作(1)独立思考,自主创新。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文质量。

(3)写完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家乡的散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主题、学习作文结构、示例分析、学生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引导学生进入作文写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作文结构。

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框架。

3. 分析写作技巧。

通过分析范文的写作技巧,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选题、构思、组织和表达,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 练习写作。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文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长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逻辑不清晰、表达不准确等,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下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作文课教案范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高中作文课教案范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高中作文课教案范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2. 修辞手法的运用3.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3. 互动法:引导学生互相评改和讨论,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讲解作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让学生了解作文的组成部分和写作顺序。

2. 介绍修辞手法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 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4. 引导学生互相评改和讨论,提供修改意见和改进建议。

5.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检查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3. 学生互评和自评:评估学生在互评和自评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写作进步情况。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作文结构和段落层次的理解。

2. 提升学生运用描写和叙述手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作文段落层次的安排2. 描写和叙述手法的运用3. 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培养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理解作文的结构和层次。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来锻炼描写和叙述手法。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讲解作文段落层次的安排,让学生理解作文的结构和层次。

2. 举例讲解描写和叙述手法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描写和叙述来丰富作文内容。

3. 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锻炼描写和叙述手法。

高中作文教学教案

高中作文教学教案

高中作文教学教案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搞好高中作文教学,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充分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要拟好文章标题;教师要充分做好作文的各项指导工作,认真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作文技能。

只有这样,高中作文教学就能结出硕果。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高中作文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高中作文教学教案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语文知识的最准确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上,认为作文训练花费的时间太多,作文水平提高太慢,无法产生立竿见影之功效,认为得不偿失,导致高中作文教学雷声小,雨点稀,甚至进入无雨期,学生也因为高考的因素,认为作文费时费力,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别的科目上划算。

这就导致了高中作文教学好土不种花,功夫做得缺欠。

笔者以为,要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效率,必须得重视作文教学。

教师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

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

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写入作品之后,即成为“题材”了。

文章对素材的需要有如鱼儿离不开水,文章一旦离开了素材,就犹如巧妇面对无米之炊。

高中学生生活面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网络的海量信息,使他们能收集的素材可谓车载斗量,写作信息丰富多彩。

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等的规范和影响。

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创作主渠道中。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及写作技巧。

(2)能够运用生动的细节和形象的语言进行创作。

(3)学会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

(2)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作文结构,提高写作效率。

(3)通过互评互改,提升作文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

(2)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分享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1.作文基本结构2.写作技巧3.思维导图运用4.互评互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文基本结构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写作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简要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讲解与示范(1)讲解作文开头、中间、结尾的写作方法。

(2)以一篇优秀作文为例,进行示范。

3.实践(1)学生根据讲解,尝试创作一篇作文。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写作技巧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写作技巧。

2.讲解与示范(1)讲解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形象语言等写作技巧。

(2)以一篇优秀作文为例,进行示范。

3.实践(1)学生根据讲解,尝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第三课时:思维导图运用1.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思维导图运用。

2.讲解与示范(1)讲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及其在作文中的应用。

(2)以一篇作文为例,演示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3.实践(1)学生根据讲解,尝试制作思维导图并运用到作文创作中。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和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第四课时:互评互改1.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2.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作文中的逻辑关系,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条理性;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作文中的逻辑关系;3.提高学生文章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作文中的逻辑关系;2.提高学生文章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四、教学内容。

1.作文的基本要素及写作技巧;2.作文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技巧;3.作文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并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讲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及写作技巧(15分钟)。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开头、结尾、中间段落的组织等,同时介绍写作技巧,如如何选取材料、如何展开论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3.分组讨论(20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处理作文中的逻辑关系,如何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同时老师在旁边指导和辅导。

4.学生练习(3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作文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同时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5.展示与评价(15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文,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共同进步。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作文,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注意逻辑关系的处理和文章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六、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2.小组讨论;3.学生练习;4.作文展示与评价;5.书面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写作能力、逻辑关系处理和文章连贯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方面还有待加强。

因此,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高中作文教学设计一、引言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就要做“源头活水”的开掘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大潮,必须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

具有一双慧眼,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素材匮乏,显得捉襟见肘。

而实际上高中语文六册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

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个个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的写作资源,那么,我们就可能为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说明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

1、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

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

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

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

5、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三、教学过程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

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

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

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

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幻灯片):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

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风,可以穿越荆棘》(配轻音乐,请一个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

狄金森这个名字熟悉吗高一上册课本里有她的诗《篱笆那边》。

你们看,就是这么一则选自课本的不起眼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打造满分作文的零部件。

古人说得好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说,“材不在奇,切题为妙,料不在多,精当就好(此句板书,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

纵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依然要相信:“浅草‘也’能没马蹄”(用幻灯打出课题)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

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别深刻……(生答,教师随声附和,点头表示赞许或赞同)我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

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

为了让大家对材料有一个直观而系统的印象,我归纳了一些典型材料,现在发放给大家,作个参考。

(发放材料之后,进行解说)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

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3、挑战擂主课本,就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

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挑战擂主”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擂主”,你们是挑战者。

怎么挑战呢很简单,我选用一则材料(如:莫伯桑的《项链》),大家给我出作文题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

生a: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教师:我常在幻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世间的误会、悲剧便会是幸福的乐章。

玛蒂尔德,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一直被人们所讥讽。

我希望移植她的所有记忆,包括那些少女美好的梦想,包括那场衣香鬓影风光独占的舞会,包括失落了项链之后那种惊惶无助不知所措,包括那十年含辛茹苦的岁月,包括青春逝去无力挽回的徒然。

我愿意把自己化作她,感受着她的感受,快乐着她的快乐,悲伤着她的悲伤,这样我才能对这么一个女人,作出正确的评价。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世界上会少了多少由于偏见而产生的偏颇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又会少了多少由误会而产生的悲剧记忆移植,毕竟渺茫,而以宽容之心待人处事,却是一个真切的命题。

无论是对文学形象还是身边的人,如果可以推己及人,设身处地,那么你清澈的双眼,就不会被偏见的阴云所遮蔽。

生b: 忘与不忘教师: 有些事,刻意去记住,却是云淡风轻;有些事,刻意去忘记,却是刻骨铭心。

在忘与不忘之间,如何寻得一个平衡点,是一种智慧。

当平庸的生活,毁了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对人生美好的想象的时候,她本该选择忘记少女时期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她固执地抱住海市蜃楼不放,为此,付出了十年宝贵的代价。

当她得知为之牺牲了十年青春的项链竟是假货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留给我们广泛的思考空间:玛蒂尔德是选择对过往的一切一笑而过,忘怀得失,以从容的心态享受之后的生命,还是为了自己的青春痛哭,为十年的辛苦而怨恨命运的无情捉弄,以至于接连错过自己幸福的班车呢假如换作你,你会作出何种选择!生c:一枝一叶一世界教师: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里这样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一串项链,融入了玛蒂尔德十年的悲欢。

或许,她愿意把黯淡的青春化作瞬间的灿烂,将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好,挑战暂告一个段落,因为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在座的同学。

我并不是一个出色的采矿者,我相信你们思维都远远比我活跃。

我也希望,这次挑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来而不往非礼也”,接下来,换我来挑战你们,让你们来小试牛刀。

4、牛刀小试(幻灯片:空间)这是话题作文“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

“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适用范围很广。

有相对形象的空间,如宇宙空间、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地域空间、住房空间等;也有相对抽象的空间,如发展空间、学习空间、自由空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心灵空间、感情空间等。

面对这个话题,你能联想到哪些课文材料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可以相互讨论)。

两分钟之后我请同学们发言,请积极开动脑筋,这是你表现智慧的最佳时机。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根据学生选材情况,归结出几种运用材料方式,板书:一材深挖,多材一用,演绎新编。

适时举例说明,配乐朗读片断,加深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

例子①“一材深挖”示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里,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

陶渊明“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终于明了“少无适俗韵”,弃绝尘世,躬耕自省,“守拙归园田”,在那里,他悠然自得。

谁说他的世界狭窄在南山下,菊丛边,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自由畅驰的天地。

心灵,如明月清泉,澄澈明净,天地则无限宽广。

②“多材一用”示例: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生而为人,守护自己心灵的空间尤显重要。

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山;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江,是为节操;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便暂听吴侬软语,戏作“晓风残月”,自是“白衣卿相”,是为真我;苏轼因才高名盛而招致祸端,历经狂风暴雨,仍从容吟唱“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为豁达;李白高超出世,却仕途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仍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是为坚守。

世界喧嚣嘈杂,心灵更要虚空。

把最后一点空间,留给真善美。

③“演绎新编”示例:坐在轮椅上,我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徘徊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望着家中的一切,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寂寞。

我想出去走走,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与自由。

我很少与人交流,可我的内心却有着千言万语想倾诉,而内心的封闭使我和母亲之间产生了一堵厚厚的墙。

我走出了自家的院子,来到了地坛。

草丛凄迷,一簇簇的花朵,三三两两自由飞翔的蝴蝶,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从此,我似乎觉得自己找到了真心的朋友,虽然这里很凄凉,很安静,可我找到了我的“自由”。

――《寻找》(演绎史铁生《我与地坛》)5、大显身手看来,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

而话题则如满天的繁星,仅同学们平时写过的作文话题,就相当多。

还记得你们写过哪些话题吗(生答,教师注意挑选幻灯片上没有的话题板书。

)我也替大家挑选了一些话题(打出幻灯片,念作文题目)。

话题可谓琳琅满目,变幻无穷,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课文素材,以不变应万变,将有限化无限。

幻灯片(阳光远方阅读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方向岸边一枝,一叶,一世界(浙05)网细节之美短暂与永恒成功与诱惑)和黑板上(色彩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寻找)话题众多,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话题,运用课文素材,写一个片段。

时间为十五分钟。

(作品投影展示。

师评、生评结合,一材多用方法举隅。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此看来,我们的课本,不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剑屠龙刀,握着它,就增添了无穷威力。

在武艺高强的人手里,更是可以冲开话题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游刃有余。

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写作高手。

我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把有限的素材运用到无限的话题中去!”四、教后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学生又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比较多。

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可用,这是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的一个显着问题。

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学生们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去挖掘“源头活水”,教学生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和利用已学的知识。

作文的素材是无比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大到地球、宇宙的运动变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虫子、一粒尘土,都可以写入作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的,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