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池古诗配画教案
幼儿园小班古诗《小池》教案

幼儿园小班古诗《小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材第四章《自然之美》,详细内容为杨万里的《小池》。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幼儿感受初夏小池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中描绘的细腻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池》的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小池》的诗意和描绘的美好景色。
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古诗挂图、小池场景布置。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初夏小池的美丽景色,引导幼儿观察。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景色,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古诗挂图,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小池》。
(2)逐句解释诗句,让幼儿理解诗意。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分析诗中描绘的小池景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小池。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
(2)让幼儿谈谈对小池的感受,鼓励他们用诗意的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挂出古诗挂图。
2. 在旁边用彩色粉笔书写《小池》全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描绘《小池》的诗意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与小池相关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共同寻找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引导方式。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创造性。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开放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小池》诗配画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最新版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预计演示时长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小池》诗配画教学设计
演示内容长度
20分钟
总目录数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1456字符
总页数
34个
3个
31个
x页
目录
01 一、说教材
03 三、活动过程:
02 二、活动方法
一、说教材
2、能力目标:感 受古诗所表达的美
好意境。
3、不同形式的朗 诵古诗《小池》,
加以巩固...
(2)、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容
(1)、请替换 1
自己的演示内 容
(2)、请替换 2
自己的演示内 容
3 (3)、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4 (4)、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5 (5)、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根据诗意,体 会意境是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 体会作者感情。
3、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
感谢观看
1、情感目标:对 古诗有兴趣,萌发
热爱生活...
3、知识目标:理 解古诗的内容,学
习用舒缓...
二、活动方法
1、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4、请替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三、活动过程:
01
(一)解题, 看图导入。
02
(二)初读 课文,读正 确、读通顺。
03
幼儿园中班古诗教案:小池(2篇)

幼儿园中班古诗教案:小池活动目标:1.观察图片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欣赏古诗,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
3.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小池》的感想。
活动准备:古典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启发性谈话:小朋友,谁会背古诗呀?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好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首新古诗《小池》。
二、图片引出古诗。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理解古诗的意境。
2. 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池塘)3. 小小的池塘边有什么?(泉眼、树阴、小荷、蜻蜓)4.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5. 诗人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小池边,泉水在悄悄地流淌,树荫倒映在水面上,一只飞来的蜻蜓站立在嫩嫩的荷叶上。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就提笔写下了这首《小池》。
三、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1.教师朗诵古诗。
2.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是共有几句?3.小结:很久以前古代诗人写的诗就叫古诗。
古诗的诗句简练,朗诵起来也非常上口。
4.讲解诗意,学说诗句。
泉眼悄悄无声是爱惜细细的流水,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它喜欢晴天柔和的风光,小小嫩嫩的荷叶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四、介绍古诗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是我国古代写诗做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朴实清新,流畅自然。
五、欣赏录音,学习朗诵。
1.刚才录音中是怎样朗诵古诗的?你能试着像古人那样朗诵古诗吗?2.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朗诵。
3.配上古典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五、画古诗进一步掌握古诗。
1.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读完这首诗,你会想怎么画诗中的景色呢?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吧!2.边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边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为了让孩子感受夏天的景色,自然的美丽与万物的和谐,我选择了古诗《小池》。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
小班古诗《小池》教案(二篇)

小班古诗《小池》教案教学目标: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的画,你们来看一下,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儿跟读)泉水静静地流着,池塘边的树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
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班古诗《小池》教案(二)教案:小班古诗《小池》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古诗的特点及其意义;2.理解并感受古诗《小池》的意境;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欣赏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意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小池》古诗、图片、音频;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3.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讲解、演示;4.教学环节:导入、感受古诗、欣赏图片、听音乐、朗读、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美丽的景色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和开启自己的想象。
2024年幼儿园小班古诗《小池》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古诗《小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和感受古诗《小池》的意境和美感。
2.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分享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中景物的想象。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小池》的图片、动画。
2.古诗《小池》的打印稿。
3.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2)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分享一首古诗,名字叫《小池》。
2.学习古诗(1)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的朗读,请小朋友们认真听,看看能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2)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发音要准确哦!3.理解古诗(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们觉得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师: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小池的景色,池水清澈,荷花盛开,蜻蜓飞舞。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画面。
4.情境体验(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带领组员们一起扮演诗中的角色,可以是荷花、蜻蜓、小鱼等。
(2)师: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诗中的场景,可以是动作、语言或者绘画。
5.分享与交流(1)师:请每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表演,其他小组认真观看,等会儿我们一起交流感受。
(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们在表演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想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的?6.绘画创作(1)师:请小朋友们用画笔和颜料,把自己心中的小池画出来,可以是荷花、蜻蜓、小鱼等。
(2)师:画完之后,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中的场景。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小池》,感受到了小池的美丽景色,你们喜欢这首古诗吗?(2)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自然景物,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幼儿园大班古诗配画《小池》ppt

情感表达:抒发 诗人内心的情感 和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
03
课程教学方法
配画辅助教学
辅助教学:帮助幼儿更好地 理解古诗
配画:展示古诗中的景象和 意境
提高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增强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力和 记忆力
通过朗读感受古诗韵律
引导幼儿模仿朗读
指导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启发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 和美感
帮助幼儿背诵古诗,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
感
古诗中的景象和意境
内容:描绘了哪 些景物?
特点:如何表现 景物的特点?
意境:景物所表 达的情感和意境
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如何将古诗 中的景象与现实 生活联系起来?
古诗中的语言和韵律
语言特点:简练、 生动、有韵律感
表达方式:通过 押韵、对仗等修 辞手法展现出独 特的语言魅力
文化内涵:传递 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和价值观
课程时长:45分钟 课程目标: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02
课程教学内容
古诗《小池》的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杨万里
创作背景:宋朝时 期,当时政治局面 相对稳定,社会经 济和文化繁荣
主题内容:描写小 池中的景象,包括 池塘、水池、荷花 、蜻蜓等元素
教学成果:通过多 次重复和复习,帮 助幼儿巩固记忆, 达到背诵的目的。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含义
课堂上进行互动,让学生参 与其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 够回答与古诗相关的问题。
通过图片和讲解,帮助学生 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背景。
课程结束后,进行测试,发 现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诗
含义。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美感
大班古诗小池教案

大班古诗小池教案概述这份教案适用于大班儿童,主要介绍了如何教授古代诗歌《小池》。
教学目标•培养儿童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儿童的朗读和演讲能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好《小池》的诗歌本或打印版•准备几个小池景物的图片或手绘图•一张大纸和彩色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手绘图展示小池的景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小池的特点。
2.导入古诗(10分钟)–教师先独自朗读古诗《小池》,给学生以感染力。
–引导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调和韵律。
3.理解古诗(15分钟)–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再次朗读古诗。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想象。
–引导学生想象小池里有哪些生物或景物。
4.练习朗读(15分钟)–将古诗划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由学生轮流朗读。
–教师辅导学生掌握语调、停顿和节奏。
5.群体表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组,每个组根据古诗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和音效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6.创作小池(2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一张大纸和彩笔。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池景象。
7.分享与总结(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创作的小池画作,并分享自己对《小池》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小池》,还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朗读和表演,学生的朗读和演讲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创作小池画作的活动,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整节课活动设计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中班古诗《小池》教案

中班古诗《小池》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古诗《小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小池》,培养幼儿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小池》古诗的课件或卡片。
2. 描述《小池》古诗中景物的图片或实物。
3. 课堂布置:展示幼儿所学古诗的墙面,配上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课堂中的小水池,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景物,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 出示《小池》古诗的课件或卡片,让幼儿看图猜诗题:“你们猜猜这首古诗是关于什么的?”探究:1. 教师朗读古诗《小池》,并引导幼儿注意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感受:“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古诗,诗中有哪些景物呢?作者对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2. 出示描述《小池》古诗中景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回答问题:“这首古诗中有提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3. 引导幼儿模仿古诗中的语言表达,例如:“小池子里有白莲花,白莲花像什么?”、“小荷叶上有小蜻蜓,小蜻蜓是什么颜色的?”等。
拓展:1. 让幼儿观察课堂中的小水池,引导幼儿描绘自己眼中的小池子:“你们眼中的小池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在小池子里看到了什么?”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小诗,描述自己眼中的小池子,可以使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复述古诗《小池》中的景物和感受。
2. 引导幼儿欣赏古诗的美,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古诗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扩展活动:1. 制作《小池》的手工画,让幼儿用颜料或纸张剪纸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创设小池子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古诗中的景物,通过表演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评估: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古诗中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的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小池古诗配画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池古诗配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和意境构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要求:
为《小池》进行古诗词配画,要求能以绘画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
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
通过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构图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佳效果。
教具准备:学生的诗配画作业、示范作品、展示相框、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A4纸、铅笔、黑色签字笔、彩笔、彩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图片引入新课:
师:可爱的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猜谜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看看谁最聪明,能根据图片的内容猜出古诗名并背诵出古诗内容
师出示课件图片(《咏鹅》《游子吟》)
生:……
师:你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古诗诗名及内容呢
生:因为画面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古诗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并完成这样一幅漂亮的画面好吗
生:好!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师粘贴课题)
三、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
老师这里有一首古诗的诗名,请同学们看一下。
(课件出示“小池”两个字)
师:老师要看一下,哪一个同学最聪明,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如果老师让你给《小池》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小池》,并出示古诗大意。
(1)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眼:泉的出水口。
无声:没有声音。
惜:爱惜。
细流:细细的水流。
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2)树荫照水爱晴柔。
----
(3)小荷才露尖尖角,----
(4)早有蜻蜓立上头。
----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池》这首古诗的诗意,(师出示后两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果现在老师让你给古诗的后两句配上一幅画的话,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关键,最重要
生: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头。
师: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图片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
(师出示欣赏图片要求)要求:
(1)注意观察荷花各部分的形状;
(2)注意观察蜻蜓身体的各部分形状。
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
4、传授荷花蜻蜓的绘画方法:
师:我们刚刚欣赏了漂亮的荷花和蜻蜓图片。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荷花的各部分形状呢
(1)师:近处、远处的荷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2)师:全开、半开、没有开的花骨朵分别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3)师:花茎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4)师:你了解蜻蜓吗给大家介绍一下蜻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讲解,最后在黑板上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5、教师范作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欣赏教师古诗《小池》配画范作。
四、活动内容:
师:我们知道了古诗的大意,也欣赏了精美漂亮的图片,还了解到了荷花各部分的形状和蜻蜓身体各部分的形状。
下面我们看一下作业内容吧!
师出示课件“活动内容”指名学生读。
1、活动内容:为古诗《小池》配一幅漂亮的画。
2、活动要求:
(1)把荷花和蜻蜓的形象画准确;
(2)注意物品形象的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关系;
(3)构图要饱满,最好有颜色,达到最佳效果。
3、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制作:描绘、着色、完成。
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绘画较弱的学生。
五、佳作讲评:
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作业也很漂亮!
六、作品展示:
将优秀的学生作品装入相框中进行展示。
七、总结: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画中有诗,画中有情”它闪耀着美的色彩,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学习,品读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把祖国的古诗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