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ppt-二十四节气
合集下载
24节气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
1 2 3
春社和秋社
春社和秋社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是 农民们欢庆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的时刻。
龙抬头和寒食节
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是祭祀龙神的节日;寒 食节则是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是古代民间禁 火和祭祖的节日。
中秋节和重阳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家庭团聚和赏月的节 日;重阳节则是九月初九,是登高望远和祭祖的 节日。
确定。
以春分和秋分为界,将一年分为 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
每个节气的命名都蕴含着其对应 的自然现象或特点,如春分表示 春季的中点,夏至表示夏季的极
点。
02
二十四节气详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此时万物复苏 ,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生长周期。
谷雨
谷雨是雨水较多的节气,有利于谷 物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 渐升高,人们开始穿上夏装
,进行各种夏季活动。
芒种
芒种表示有芒作物已经成熟,需要尽快收 割,同时也要进行插秧等农事活动。
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中间阶段,也是一年中白天 最长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
冬至是冬季的中间阶段,也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继续降低,天气 变得更加寒冷。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冷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 人们需要进行各种防寒保暖措施。
03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影响
高中班会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详解二十四节气 课件 (30张PPT).ppt

而来的。
第四部分
—中国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 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04 详解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时年意又
24 5
为 立
月
思 ,
04 详解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没,,为节为每
到还表小
小年
最 热 , 全 国 大 部 分 地 区 基 本 符 合 。
不 十 分 热 。 意 指 天 气 开 始 炎 热 , 但 还
示 炎 热 的 意 思 , 小 暑 为 小 小 暑 养 生 热
, 月 中 为 大 , 今 则 热 气 犹 小 也 。 ” 暑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 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04 详解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3月5日或6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 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 惊蛰,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 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 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 为鸠。”
02
反映天气现象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 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
03
反映物候现象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 个节气。
01 二十四节气概述
The origin of Big Chill
从节气的含意,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征气温变化 反映降水量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 大寒
第四部分
—中国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 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04 详解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时年意又
24 5
为 立
月
思 ,
04 详解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没,,为节为每
到还表小
小年
最 热 , 全 国 大 部 分 地 区 基 本 符 合 。
不 十 分 热 。 意 指 天 气 开 始 炎 热 , 但 还
示 炎 热 的 意 思 , 小 暑 为 小 小 暑 养 生 热
, 月 中 为 大 , 今 则 热 气 犹 小 也 。 ” 暑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 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04 详解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3月5日或6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 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 惊蛰,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 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 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 为鸠。”
02
反映天气现象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 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
03
反映物候现象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 个节气。
01 二十四节气概述
The origin of Big Chill
从节气的含意,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征气温变化 反映降水量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介绍PPT免费课件

这 个
争 时
芒 种
忙 的
播 作
。 晚
成 熟
等 有
” 。
有 芒
解 》
。 《
达 黄
月
第 九
种 是
芒 作
。 芒
今
管夏节们时,”季物谷,芒意之:月经日个二物种年
。种,常节“。节也、抢作指种“令 和即说的争春,正黍收物大谷五七
左 右
节 气
十 四
成 熟
, 是
月
春指“收时争故是、十种麦可月十时,。节的麦日
播忙三种”日又播稷分子、稼节二为太每气意类为
77
每 年
月
日 或 八 日 视 太 阳 到 达 黄 经
105° ……
谓我但大故,中
“国还暑称古为
夏三未三为人大暑时
至伏达伏小认,,为
小
禾
黄
大 六
月 六
暑 日
伏雨
每年7月二3日或二4日太阳到达黄经1二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 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者 , 物
致 于 此 小
得
十 二
候 集 解
》 : “ 四
月
径
时 为 小 满 。 《 月
日 或 二
二 日
视 太 阳 到
的 第
二 个 节
气 。 每 年
小 满 是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一
,
,
文历 化史
芒 六
月 六
争日时种
物夏大忙指夏“最夏迫经麦矣谓集种到的的芒有种
66
65 75°
的 夏
收 、
忙 季
。 人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二十四节气》课件(共27张PPT)

处 暑
公历8月22-24日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度。处暑,即为“出暑”,是炎 热离开的意思。气温逐渐降落,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 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降落趋 势。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 药茶、拜土地公等。
白 露
公历9月7-9日
白露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白露”是反应自然界寒气 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 傍晚后气温便很快降落,昼夜温差大。正所谓“抢秋抢秋, 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 谷酒、喝白露茶等。
中国传统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 春
公历2月3-5日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 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启蛰,品物皆春”,过 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 水
公历2月18-20日
秋 分
公历9月23-24日
秋分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80度为秋分,秋分 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此后,昼夜 温差逐渐加大,秋分时节和清明时节有些民俗类似,也有扫 墓祭祖的习惯,称作“秋祭”。秋分要防止凉燥,坚持锻炼 身体。饮食方面,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
寒 露
立 冬
公历11月7-8日
立冬是冬季六节气之首,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气候也由秋 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从“立冬”开始一 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冬 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 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小学二十四节气课件PPT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冷的时节, 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03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
农业活动
春耕
春分时节的到来,标志 着春耕的开始,此时土
壤解冻,适宜种植。
夏种
芒种时节,夏季作物开 始种植,此时气温高,
雨水充足。
秋收
秋分时节,秋季作物开 始收获,天气凉爽,适
宜收割。
冬藏
冬至时节,冬季来临, 人们开始储备食物,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关于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的概念,随着人 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节气体系逐渐完善。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特征,如春分、秋分、夏 至、冬至等,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和运用。
意义
指导农业生产
传承中华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古代农业生产的纲领性 文献,对于现代农业生产仍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谷雨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了大地,植物生长迅速,是播种的 最佳时期。
夏季节气
立夏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 渐升高,植物生长茂盛。
小满
小满时,麦类等夏收作物已经结 果,即将成熟。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重要节气,此时进 入梅雨季节,天气潮湿。
大暑
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时节,此时需 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小暑
小暑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但还 未到最热的时节。
时间内的天气走势。
预警自然灾害
通过分析节气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气象部门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 害,如暴雨、洪涝、干旱等,为
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生活出行
根据节气的变化,人们可以合理 安排出行和衣物穿着,避免因天 气突变而造成不适。例如,在冬 至节气期间,北方地区的人们会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 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 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 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 差1~2天。
立春梅花分外艳
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
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 明 风 筝 放 断 线
谷雨嫩茶 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
小 满 养 蚕 又 种 田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国二十四节气
制作人:
二十四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 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 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 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 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 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 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 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 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 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 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 ”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 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 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 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 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 差1~2天。
立春梅花分外艳
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
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 明 风 筝 放 断 线
谷雨嫩茶 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
小 满 养 蚕 又 种 田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国二十四节气
制作人:
二十四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 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 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 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 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 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 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 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 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 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 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 ”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 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_PPT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鱼上冰。
春到人间,降雨渐增,春雨绵绵为常见之景。 每年2月19日或30日,气温开始回升,但冷空气活动 仍十分频繁。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 后继之雨水。 三候:獭(tǎ)祭鱼,鸿雁归,草木萌动”
二十四节气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命名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
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换、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
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 来反映一年四季的。
“立”者,始也。前四者反映四季的开始,是各自季节的 第一个节气。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 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的到来。
现如今,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节气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 、保护和传承。
二十四节气来历
起源于黄河流域。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 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 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 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 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 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 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制定出来。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春到人间,降雨渐增,春雨绵绵为常见之景。 每年2月19日或30日,气温开始回升,但冷空气活动 仍十分频繁。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 后继之雨水。 三候:獭(tǎ)祭鱼,鸿雁归,草木萌动”
二十四节气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命名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
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换、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
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 来反映一年四季的。
“立”者,始也。前四者反映四季的开始,是各自季节的 第一个节气。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 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的到来。
现如今,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节气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 、保护和传承。
二十四节气来历
起源于黄河流域。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 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 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 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 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 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 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制定出来。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 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生命之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月夜忆舍弟》诗意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
落谁家?
秋分 生命之旅:天凉好个秋
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诗词故事:一蓑烟雨任 平生---走进苏轼
1、宋仁宗年间(0-28岁) 2、宋英宗年间(28-32岁) 3、宋神宗年间(32-49岁)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 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菊花
唐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64岁时北返,65岁在路上去世。五年后,北 宋灭亡。
定风波—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夜望月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生命之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月夜忆舍弟》诗意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
落谁家?
秋分 生命之旅:天凉好个秋
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诗词故事:一蓑烟雨任 平生---走进苏轼
1、宋仁宗年间(0-28岁) 2、宋英宗年间(28-32岁) 3、宋神宗年间(32-49岁)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 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菊花
唐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64岁时北返,65岁在路上去世。五年后,北 宋灭亡。
定风波—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夜望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为自月了
,二然中日
这十现的南
就四象日至
是等,月、
二份利运日
十。用行北
四并其位至
二
春月
春
三
日 迟
日
~
季 迟
五
卉 木 萋
月 六 日
萋
清 明
青团
竖蛋
谷雨
雨前茶
春 分
二
春月
春
二
日 迟
日
季 迟
五
卉 木 萋
月 六 日
萋
惊 祭白虎 蛰
~
句
立
芒 神
春
五辛盘
罐罐肉
雨水
清 明
青团
竖蛋
谷雨
雨前茶
春 分
二
春月
春
二
日 迟
霜降
十
一
关
月
河
冬 初
落
八 日
季 日
二
~
霜 雪
月 三
下
日
穷
冬
尾牙祭 大 寒
腊八粥
小寒
雁北乡
立冬
十
一
关
月
河
冬 初
落
八 日
季 日
二
霜 雪
月 三
下
日
穷
冬
~
问苗
小 雪
食瓜
糍粑
冬至
饺子
蜜桔
大雪
尾牙祭 大 寒
腊八粥
小寒
雁北乡
立冬
十
一
关
月
河
冬 初
落
八 日
季 日
二
霜 雪
月 三
下
日
穷
冬
~
问苗
小 雪
食瓜
糍粑
冬至
饺子
大 雪
“至此而雪盛也。”我国古代将大雪 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 始交;三候荔挺出。”
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 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 至。”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 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 糜角解;三候水泉动”寒节 。分,
为月 三初 候寒 :尚 “小 一, 候故 雁云 北。 乡月 ,半 二则 候大 鹊矣 始。 巢” ,我 三国
候东春 :风始 “既属 一解木 候冻, 獭,然 祭则生 鱼散木 ;而者 二为必 候雨水 鸿矣也 雁。,
”
雨 水
惊 蛰
三始为我而曰乎“
候华三国出惊震二
鹰;候古走蛰,月
化二:代矣。震节
为候“将。是为,
鸠仓一惊”蛰雷万
。庚候蛰
虫,物
”鸣桃分
惊故出
;
春分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 义。”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 乃发声;三候始电。”
日
季 迟
五
卉 木 萋
月 六 日
萋
惊 祭白虎 蛰
~
句
立
芒 神
春
五辛盘
罐罐肉
雨水
立 春
陟候“春增降期始“
负蜇一的多雨间而立
冰虫候十。,,建,
”始东五我开气立始
,振风天国始温也建
,解分古趋、。也
三冻为代于日”。
候,三将上照立春
鱼二候立升、春气
:
、
来我故“ ;国立正 三古春月 候代后中 草将继, 木雨之天 萌水雨一 劝分水生 。为。水 ”三且。
为也 三, 候万 :物 “于 一此 候皆 鹿假 角大 解而 ;
夏至
小 暑
“中“ 一为六 候大月 温,节 风今, 至则暑 ;热, 二气热 候犹也 蟋小, 蟀也就 居”热 宇。之 ;我中 三国分 候古为 鹰代大 始将小 鸷小, 。暑月 ”分初
为为 三小 候, :月
大暑
“六月中,解见小暑。”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 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寒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我古代将 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 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立秋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 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处暑
分“ 为七 三月 候中 :, “处 一, 候止 鹰也 乃, 祭暑 鸟气 ;至 二此 候而 天止 地矣 始。 肃” ;我 三国 候古 禾代 乃将 登处 。暑 ”
白 露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 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蝈我; 鸣国夏 ;古, 二代假 候将也 蚯谷,
立 夏
小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 “第一候苦菜秀, 第二候靡草死, 第三候小暑至。”
芒 种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 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二至“ 候极五 蝉也月 始。中 鸣”, ;我夏 三国, 候古假 半代也 夏将, 生夏至 。至, ”分极
蜜桔
大雪
立冬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 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小 候 “ 小 “
闭一者十
雪 塞 候 未 月
而虹盛中 成藏之, 冬不辞雨 。见。下 ”;”而
二我为 候国寒 天古气 气代所 上将薄 升小, 地雪故 气分凝 下为而 降三为 ;候雪 三:。
清 明
“三月节,万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我国古代将清 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谷雨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 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我 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 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 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五
夏月
小
六
池 残
日
~
季 暑
八
退
月
高 树
八 日
早
凉
归
大暑
绿豆汤
小暑
伏日
夏 至
萤
五
夏月
小
六
池 残
日
季 暑
八
退
月
高 树
八 日
早
凉
归
安苗
~
尝三新
动三车
立 夏
芒种
小
麦秋
满
煮梅
大暑
绿豆汤
小暑
伏日
夏 至
萤
五
夏月
小
六
池 残
日
季 暑
八
退
月
高 树
八 日
早
凉
归
安苗
~
尝三新
动三车
立 夏
芒种
小
麦秋
满
煮梅
蚓雨物“ 出分至四 ;为此月 三三时节 候候皆, 王:假立 瓜“大, 生一也建 。候。始 ”蝼”也
立 春
雨 水
惊
立 夏 小 满
春蛰 春 分 清 明
芒 种
谷 雨
夏
至
立
秋
夏小
暑
处 暑
大
二十四节气 暑
白 露
立
秋 冬
秋 分
小 雪
寒 露
大
冬雪
霜 降
冬 至
小 寒
大 寒
2020年
节且之置的春 气给间和概秋
二
。每的天念战 等关气。国
十
份系及随时 取,动后期
四
了把植根, 个一物据人
节
专年生月们 有平长初就
气
名分等、有
秋 分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寒 露
三来露凝“ 候宾分结九 菊;为也月 有二三。节 黄候候”, 华雀:我露 。入“国气 ”大一古寒
水候代冷 为鸿将, 蛤雁寒将 ;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八
秋月
树
八
树 秋
日
~
季 声
十
山 山 寒
一 月 八
色
日
祭兽
菊
寒露
秋 丹桂 分
霜降
八
秋月
树
八
树 秋
日
季 声
十
山 山 寒
一 月 八
色
日
~
立秋
敬 社 神
处 暑
鬼门
玄程 鸟酒 归
白露
祭兽
菊
寒露
秋 丹桂 分
霜降
八
秋月
树
八
树 秋
日
季 声
十
山 山 寒
一 月 八
色
日
~
立秋
敬 社 神
处 暑
鬼门
玄程 鸟酒 归
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