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合集下载
24节气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
1 2 3
春社和秋社
春社和秋社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是 农民们欢庆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的时刻。
龙抬头和寒食节
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是祭祀龙神的节日;寒 食节则是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是古代民间禁 火和祭祖的节日。
中秋节和重阳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家庭团聚和赏月的节 日;重阳节则是九月初九,是登高望远和祭祖的 节日。
确定。
以春分和秋分为界,将一年分为 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
每个节气的命名都蕴含着其对应 的自然现象或特点,如春分表示 春季的中点,夏至表示夏季的极
点。
02
二十四节气详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此时万物复苏 ,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生长周期。
谷雨
谷雨是雨水较多的节气,有利于谷 物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 渐升高,人们开始穿上夏装
,进行各种夏季活动。
芒种
芒种表示有芒作物已经成熟,需要尽快收 割,同时也要进行插秧等农事活动。
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中间阶段,也是一年中白天 最长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
冬至是冬季的中间阶段,也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继续降低,天气 变得更加寒冷。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冷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 人们需要进行各种防寒保暖措施。
03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大雪冬至后, 篮装水不漏
大雪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降到0℃或以下。积雪可储存作物来年生长所需 水分。“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应多喝水、食温补、常喝粥。
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也
冬至
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 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吃羊肉等温补。
小寒
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
小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小寒天冷,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饮食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小寒过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置办年货。
大寒见三白, 农人衣食足
大寒
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天气也开始渐渐回暖。人生的起伏就 像四季轮转,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
立秋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大部分地区暑气难消,注意提防“秋老虎”。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
处暑节气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开启,但由于“秋老虎”也在处暑期间出没, 因此人们会再次遭遇高温天气。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是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万物至此皆长大
立夏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天的开始,万物在这个节气中 生长茂盛,小满小满, 麦粒渐满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大麦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但尚未成熟。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饮食以健脾养胃为原则,注意多饮水,别贪凉。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
寒露节气,标志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北方已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 南方也蝉噤荷残,秋意渐浓。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二十四节气完整介绍PPT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秋 季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祭兽
菊
霜降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立秋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敬 社 神
寒露
秋 季
处 暑
丹桂
秋 分
鬼门
白露
玄 程 鸟 酒 归
祭兽
菊
霜降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立秋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的 概 念 。 随 后 根 据 月 初 、 月 中 的 日 月 运 行 位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人 们 就 有 了 日 南 至 、 日 北 至
二 十 四 节 气
春 日 迟 迟 卉 木 萋 萋
春 季
二 月 三 日 五 月 六 日
~
清 明
青团
谷雨
雨前茶
立 春
句 芒 神
五辛盘
竖蛋
春 分
春 日 迟 迟 卉 木 萋 萋
萤
夏 至
小 满
芒种
煮梅
麦秋
安苗
蚓 出 ︔ 三 候 王 瓜 生 ︒ ”
雨 分 为 三 候 ︓ “ 一 候 蝼 蝈 鸣 ︔ 二 候 蚯
物 至 此 时 皆 假 大 也 ︒ ” 我 国 古 代 将 谷
“ 四 月 节 ︐ 立 ︐ 建 始 也 ︔ 夏 ︐ 假 也 ︐
立 夏
小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 “第一候苦菜秀, 第二候靡草死, 第三候小暑至。”
春 季
二 月 二 日 五 月 六 日
~
祭白虎
惊 蛰
罐罐肉
雨水
清 明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PPT课件

河初落日 霜雪下穷冬 十一月八日~二月三日
19 节气
立冬 十月节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 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20 节气
小雪 十月气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 雪。小者未盛之辞。”
21 节气
大雪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
节气与农历 月份关系表
春季
春日迟迟 卉木萋萋 二月三日~五月度。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过了 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 从此开始了。
立春
正月节
02 节气
雨水 正月气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 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 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 以叫雨水。
十一月节 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22 节气
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 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23 节气
小寒 十二月节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24 节气
大寒 十二月气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我古代将 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 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感谢观看
07 节气
立夏 四月节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 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08 节气
小满
四月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 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
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09 节气
“ 芒种 五月节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 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 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03 节气
19 节气
立冬 十月节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 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20 节气
小雪 十月气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 雪。小者未盛之辞。”
21 节气
大雪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
节气与农历 月份关系表
春季
春日迟迟 卉木萋萋 二月三日~五月度。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过了 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 从此开始了。
立春
正月节
02 节气
雨水 正月气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 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 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 以叫雨水。
十一月节 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22 节气
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 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23 节气
小寒 十二月节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24 节气
大寒 十二月气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我古代将 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 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感谢观看
07 节气
立夏 四月节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 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08 节气
小满
四月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 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
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09 节气
“ 芒种 五月节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 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 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03 节气
优质二十四节气ppt课件免费

春分
昼夜平分,标志着春季的中点。此时 阳光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 几乎相等。
清明、谷雨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人们会进行扫墓、踏青等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谷雨
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充足,适合种植春季作物。此时也是茶叶采摘的好时节 。
03
夏季六节气
立夏、小满
立夏
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 高,雷雨增多。此时,农作物进 入生长旺季,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习俗与活动
小寒吃糯米饭、大寒迎年等。
农事活动
北方地区要加强设施农业管理,防止低温 冻害;南方地区则要加强油菜、蔬菜等作 物的田间管理,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06
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与价值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 独特认知和智慧。
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有助于激发民 族文化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春季六节气
立春、雨水
立春
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回 暖,万物开始复苏。此时,人们 开始准备春耕,祈求新的一年五 谷丰登。
雨水
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此时 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 量的降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惊蛰、春分
惊蛰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 的动物。此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 雷萌动。
起源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 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节气与农历关系
节气与农历的对应关系
每个节气在农历中都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每年会有一两天的 差异。
节气对农历的意义
昼夜平分,标志着春季的中点。此时 阳光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 几乎相等。
清明、谷雨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人们会进行扫墓、踏青等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谷雨
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充足,适合种植春季作物。此时也是茶叶采摘的好时节 。
03
夏季六节气
立夏、小满
立夏
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 高,雷雨增多。此时,农作物进 入生长旺季,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习俗与活动
小寒吃糯米饭、大寒迎年等。
农事活动
北方地区要加强设施农业管理,防止低温 冻害;南方地区则要加强油菜、蔬菜等作 物的田间管理,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06
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与价值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 独特认知和智慧。
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有助于激发民 族文化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春季六节气
立春、雨水
立春
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回 暖,万物开始复苏。此时,人们 开始准备春耕,祈求新的一年五 谷丰登。
雨水
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此时 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 量的降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惊蛰、春分
惊蛰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 的动物。此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 雷萌动。
起源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 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节气与农历关系
节气与农历的对应关系
每个节气在农历中都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每年会有一两天的 差异。
节气对农历的意义
小学二十四节气课件PPT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冷的时节, 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03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
农业活动
春耕
春分时节的到来,标志 着春耕的开始,此时土
壤解冻,适宜种植。
夏种
芒种时节,夏季作物开 始种植,此时气温高,
雨水充足。
秋收
秋分时节,秋季作物开 始收获,天气凉爽,适
宜收割。
冬藏
冬至时节,冬季来临, 人们开始储备食物,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关于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的概念,随着人 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节气体系逐渐完善。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特征,如春分、秋分、夏 至、冬至等,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和运用。
意义
指导农业生产
传承中华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古代农业生产的纲领性 文献,对于现代农业生产仍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谷雨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了大地,植物生长迅速,是播种的 最佳时期。
夏季节气
立夏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 渐升高,植物生长茂盛。
小满
小满时,麦类等夏收作物已经结 果,即将成熟。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重要节气,此时进 入梅雨季节,天气潮湿。
大暑
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时节,此时需 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小暑
小暑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但还 未到最热的时节。
时间内的天气走势。
预警自然灾害
通过分析节气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气象部门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 害,如暴雨、洪涝、干旱等,为
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生活出行
根据节气的变化,人们可以合理 安排出行和衣物穿着,避免因天 气突变而造成不适。例如,在冬 至节气期间,北方地区的人们会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总结词
养生保健的时机
详细描述
雨水时节气温逐渐上升,但仍然会有些寒冷的天气,此时 人们应该注意保暖,同时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 蔬菜和水果。
惊蛰
总结词
春雷乍响,生机勃勃
01
总结词
昆虫苏醒的时刻
03
总结词
传统文化的体现
05
02
详细描述
惊蛰时节,春雷乍响,万物复苏,大自然呈 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详细描述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处暑的意思是“出暑 ”,意味着夏季的结束。此时,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白天和 夜晚的温度差异也进一步加大。
白露
总结词
白露标志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逐渐 转凉。
VS
详细描述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9月7日或8日。白露的意思是“露出”, 此时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 。此时,地面的水汽凝结形成露水,夜晚 的温度甚至可能低于1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目 录
• 二十四节气的概述 • 春季节气 • 夏季节气 • 秋季节气 • 冬季节气 • 特殊节气
CHAPTER 01
二十四节气的概述
二十四节气的定义和起源
定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它 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基础,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隔15天。
秋分
总结词
秋分标志着秋季的一半,昼夜时间相 等。
详细描述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9月22日或23日。秋分的到来意味着秋季 已经过了一半,此时昼夜时间相等,白天 和夜晚各占12小时。随着秋分的到来,气 温继续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
养生保健的时机
详细描述
雨水时节气温逐渐上升,但仍然会有些寒冷的天气,此时 人们应该注意保暖,同时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 蔬菜和水果。
惊蛰
总结词
春雷乍响,生机勃勃
01
总结词
昆虫苏醒的时刻
03
总结词
传统文化的体现
05
02
详细描述
惊蛰时节,春雷乍响,万物复苏,大自然呈 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详细描述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处暑的意思是“出暑 ”,意味着夏季的结束。此时,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白天和 夜晚的温度差异也进一步加大。
白露
总结词
白露标志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逐渐 转凉。
VS
详细描述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9月7日或8日。白露的意思是“露出”, 此时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 。此时,地面的水汽凝结形成露水,夜晚 的温度甚至可能低于1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目 录
• 二十四节气的概述 • 春季节气 • 夏季节气 • 秋季节气 • 冬季节气 • 特殊节气
CHAPTER 01
二十四节气的概述
二十四节气的定义和起源
定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它 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基础,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隔15天。
秋分
总结词
秋分标志着秋季的一半,昼夜时间相 等。
详细描述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9月22日或23日。秋分的到来意味着秋季 已经过了一半,此时昼夜时间相等,白天 和夜晚各占12小时。随着秋分的到来,气 温继续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
二十四节气_PPT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鱼上冰。
春到人间,降雨渐增,春雨绵绵为常见之景。 每年2月19日或30日,气温开始回升,但冷空气活动 仍十分频繁。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 后继之雨水。 三候:獭(tǎ)祭鱼,鸿雁归,草木萌动”
二十四节气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命名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
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换、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
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 来反映一年四季的。
“立”者,始也。前四者反映四季的开始,是各自季节的 第一个节气。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 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的到来。
现如今,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节气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 、保护和传承。
二十四节气来历
起源于黄河流域。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 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 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 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 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 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 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制定出来。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春到人间,降雨渐增,春雨绵绵为常见之景。 每年2月19日或30日,气温开始回升,但冷空气活动 仍十分频繁。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 后继之雨水。 三候:獭(tǎ)祭鱼,鸿雁归,草木萌动”
二十四节气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命名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
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换、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
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 来反映一年四季的。
“立”者,始也。前四者反映四季的开始,是各自季节的 第一个节气。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 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的到来。
现如今,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节气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 、保护和传承。
二十四节气来历
起源于黄河流域。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 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 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 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 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 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 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制定出来。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公历8月8日交节。 从立秋这一天起秋天开 始,秋高气爽,月明风 清。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立秋这天有吃西瓜的 习俗,叫做“咬秋”, 意为天气转凉,西瓜少 了。人们相信立秋时吃 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 的腹泻。 也有 “贴秋 膘”的习俗。
-
18
• 公历8月23日交节。
•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节 气表示炎热的暑天已是强弩之 末。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 气就要散了,天气渐渐转凉。 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一般处暑之后就不宜赤身下水 了。
-
9
•
•
4 20
瓜思“增谷 公
种。雨多雨 历
豆谚生,节 ”云百适气
月
。“谷宜表 谷”农示 雨就作降 前是物雨 后这生量
日 交 节 。
,个长逐
种意。渐
-
10
公历5月6日交节。 立夏表示风和日丽的春天已经过去, 夏季开始,炎热的大气即将来临。 农事活动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习 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 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19
•
•
98
将至仲露上的白 公
凝季秋作凝水露 历
结秋白为结汽节 ”寒露天成,气
月
为露节气白夜, 日
霜时气转色晚天 交
了已“凉的常气 节
。是露变露在更 。
“凝冷珠草凉
露而的。木。
气白表古等空
寒”征代物气
冷,。把体中
,
-
20
• 公历9月23日交节。
• 天文学规定,北半球的秋 天是从秋分开始的。秋分 同春分一样,表示秋季日 夜平分的意思。从这一天 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 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 球开始昼短夜长。
昼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
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
季生长阶段。
-
8
• 公历4月5日交节。
• 清明节气,草本萌动,一 片清秀明朗的景象。草木 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 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在清明节这一天,一些人 家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 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这是古老的习俗。
暑 、 大 暑 , 淹 死 老 鼠 ” 的 谚
, 江 河 汛 期 也 相 继 来 临 。 民
好 防 暑 降 温 工 作 。 这 个 节 气
二 伏 前 后 , 长 江 流 域 的 许 多
表 示 夏 季 最 炎 热 的 暑 天 来 临
月 日 交 节 。
。的语间雨地了
绝,有水方。
,
-
16
三伏
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 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 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 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 天,也可能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 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 天。
-
14
• 公历7月7日交节。 • 小暑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暑”是炎热的 意思。天气已经很热,但不 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
15
•
•
7 23
佳要“颇要正大 公
时注小多作值暑 历
期 : “ 大 暑 老 鸭 胜 补 药 ”
意 防 汛 防 涝 。 大 暑 也 是 进 补
-
13
6 21
是把长热上短以夏公
太这最季空,北至历
阳 运
一 天
旺 盛
节 ,
。 从
阳 光
地 区
这 一
月
生 到 最 北 的
叫 做 日 北 至
。 所 心 以 古
天 地 万 物 在
这 一 天 起 ,
几 乎 直 射 北
白 天 最 长 ,
天 , 北 回 归
日 交 节 。
一,时此进回黑线
日意候时入归夜及
。思又生炎线最其
-
3
从四季八节到二十四节气
•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 概念,由此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到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 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节气名 称。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 四季。
• 随后人们根据星象及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太阳在天空 走过的大圆24等分。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 是二十四节气的雏形。《淮南子》一书时,就有了和现代 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武帝年间(105BC),邓 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 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为上月 的闰月。
-
11
• 公历5月21日交节。 • 小满的意义为:麦
类等夏熟作物籽粒 开始灌浆饱满,但 还未成熟,只是小 满,还未大满。小 满表示农作物欣欣 向荣,长得丰满可 爱。由于暴雨已开 始,江河易满。
-
12
• 公历6月6日交节。
•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北 方收割麦类作物和播种稻谷。 有人把芒种说“忙种”,由于 这时候是耕种最忙的季节。芒 种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 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 物就不好成熟了。芒种前后, 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 梅雨季节。
-
4
•
•
24
明将了气“ 公
一呈,,立 历
年现 的一
天 气
表” 示是
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片将着开 日
事万逐万始 交
活象渐物的 节
动更回复意 。
的新暖苏思
开的,的。
始景广春立
。象阔天春
,的又这
也大开个
标地始节
-
5
• 公历2月19日交节。
•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 雨量开始增多,结束了冬 天少雨的现象。这时春风 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 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 水。
二十四节气
• 邓欣辰 宁丹 占妮 邓芷婧 成思雯
-
1
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差一两天
-
2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要 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 要完全根据太阳进行,而中国 的农历完全是按月亮的周期编 排的。为了调节这其中的矛盾, 古代中国人在历法中又加入了 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 十四节气”。体现二十四节气 与中国农历的共同性的事件在 于:二十四节气作为确定闰月 的标准。
-
6
•
•
36
先入温的鸣渐“ 公
鸣了回虫的浓蜇 历
,春升卵春,” 大耕较也雷蛰指
月
雨季快快惊伏蛰 日
似节。要醒的伏 交
蛟。我孵开昆的 节
龙“国化始虫小 。
。惊部了活和昆
”蛰分。动动虫
没地这,物。
到区时过被春
雷进气冬轰意
-
7
公历3月21日交节。
“分”意思为昼夜平分。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