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PPT

合集下载

24节气ppt课件

24节气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
1 2 3
春社和秋社
春社和秋社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是 农民们欢庆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的时刻。
龙抬头和寒食节
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是祭祀龙神的节日;寒 食节则是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是古代民间禁 火和祭祖的节日。
中秋节和重阳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家庭团聚和赏月的节 日;重阳节则是九月初九,是登高望远和祭祖的 节日。
确定。
以春分和秋分为界,将一年分为 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
每个节气的命名都蕴含着其对应 的自然现象或特点,如春分表示 春季的中点,夏至表示夏季的极
点。
02
二十四节气详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此时万物复苏 ,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生长周期。
谷雨
谷雨是雨水较多的节气,有利于谷 物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 渐升高,人们开始穿上夏装
,进行各种夏季活动。
芒种
芒种表示有芒作物已经成熟,需要尽快收 割,同时也要进行插秧等农事活动。
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中间阶段,也是一年中白天 最长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
冬至是冬季的中间阶段,也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继续降低,天气 变得更加寒冷。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冷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 人们需要进行各种防寒保暖措施。
03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大雪冬至后, 篮装水不漏
大雪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降到0℃或以下。积雪可储存作物来年生长所需 水分。“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应多喝水、食温补、常喝粥。
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也
冬至
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 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吃羊肉等温补。
小寒
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
小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小寒天冷,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饮食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小寒过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置办年货。
大寒见三白, 农人衣食足
大寒
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天气也开始渐渐回暖。人生的起伏就 像四季轮转,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
立秋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大部分地区暑气难消,注意提防“秋老虎”。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
处暑节气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开启,但由于“秋老虎”也在处暑期间出没, 因此人们会再次遭遇高温天气。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是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万物至此皆长大
立夏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天的开始,万物在这个节气中 生长茂盛,小满小满, 麦粒渐满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大麦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但尚未成熟。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饮食以健脾养胃为原则,注意多饮水,别贪凉。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
寒露节气,标志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北方已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 南方也蝉噤荷残,秋意渐浓。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24节气PPT

24节气PPT
预测气象变化
二十四节气通过对气候的观察和总结,可以帮助农民预测气 象变化,如降雨、干旱等,从而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保护 农作物。
二十四节气在农业中的应用
安排农事活动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指示,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如春季播种、夏季施 肥、秋季收割等,确保农作物得到及时的栽培和管理。
传承农业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如 农谚、农业习俗等,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农业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意义
1
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 价值。
2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规律, 对于研究气候变化、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警 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自然 环境的认知和尊重,具有科学意义。
02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气象学特 征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意义
03
文化和自然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文化
1
二十四节气与民间信仰和传统习俗密切相关。
2
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和饮食习俗,如 春分时吃春饼、秋分时吃秋桃等。
3
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文化不仅传承了中国古老的 传统文化,也融合了地方文化和民间智慧,具 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总结、概括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科学价值。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 尊重,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养生保健、文化传承等方 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完整介绍PPT

二十四节气完整介绍PPT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秋 季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祭兽

霜降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立秋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敬 社 神
寒露
秋 季
处 暑
丹桂
秋 分
鬼门
白露
玄 程 鸟 酒 归
祭兽

霜降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立秋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的 概 念 。 随 后 根 据 月 初 、 月 中 的 日 月 运 行 位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人 们 就 有 了 日 南 至 、 日 北 至
二 十 四 节 气
春 日 迟 迟 卉 木 萋 萋
春 季
二 月 三 日 五 月 六 日
~
清 明
青团
谷雨
雨前茶
立 春
句 芒 神
五辛盘
竖蛋
春 分
春 日 迟 迟 卉 木 萋 萋

夏 至
小 满
芒种
煮梅
麦秋
安苗
蚓 出 ︔ 三 候 王 瓜 生 ︒ ”
雨 分 为 三 候 ︓ “ 一 候 蝼 蝈 鸣 ︔ 二 候 蚯
物 至 此 时 皆 假 大 也 ︒ ” 我 国 古 代 将 谷
“ 四 月 节 ︐ 立 ︐ 建 始 也 ︔ 夏 ︐ 假 也 ︐
立 夏
小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 “第一候苦菜秀, 第二候靡草死, 第三候小暑至。”
春 季
二 月 二 日 五 月 六 日
~
祭白虎
惊 蛰
罐罐肉
雨水
清 明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PPT课件全文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PPT课件全文

节气
01
立夏 四月节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 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节气
01
“ 芒种 五月节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 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 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节气
01
小满 四月节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 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 结果、籽粒饱满。
节气
01
春分 二月气
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 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 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 分。
节气
01
清明 三月节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 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 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节气
01
谷雨 三月气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 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 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 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

春 夏 秋 冬

立春 正月节 惊蛰 二月节 清明 三月节 立夏 四月节 芒种 五月节 小暑 六月节 立秋 七月节 白露 八月节 寒露 九月节 立冬 十月节 大雪 十一月节 小寒 十二月节

雨水 正月气 春分 二月气 谷雨 三月气 小满 四月气 夏至 五月气 大暑 六月气 处暑 七月气 秋分 八月气 霜降 九月气 小雪 十月气 冬至 十一月气 大寒 十二月气
节气 与农 历月 份关 系表 Nhomakorabea 节气01
立春 正月节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节气
01

小学二十四节气课件PPT

小学二十四节气课件PPT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冷的时节, 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03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
农业活动
春耕
春分时节的到来,标志 着春耕的开始,此时土
壤解冻,适宜种植。
夏种
芒种时节,夏季作物开 始种植,此时气温高,
雨水充足。
秋收
秋分时节,秋季作物开 始收获,天气凉爽,适
宜收割。
冬藏
冬至时节,冬季来临, 人们开始储备食物,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关于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的概念,随着人 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节气体系逐渐完善。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特征,如春分、秋分、夏 至、冬至等,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和运用。
意义
指导农业生产
传承中华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古代农业生产的纲领性 文献,对于现代农业生产仍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谷雨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了大地,植物生长迅速,是播种的 最佳时期。
夏季节气
立夏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 渐升高,植物生长茂盛。
小满
小满时,麦类等夏收作物已经结 果,即将成熟。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重要节气,此时进 入梅雨季节,天气潮湿。
大暑
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时节,此时需 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小暑
小暑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但还 未到最热的时节。
时间内的天气走势。
预警自然灾害
通过分析节气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气象部门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 害,如暴雨、洪涝、干旱等,为
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生活出行
根据节气的变化,人们可以合理 安排出行和衣物穿着,避免因天 气突变而造成不适。例如,在冬 至节气期间,北方地区的人们会

二十四节气_PPT

二十四节气_PPT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鱼上冰。
春到人间,降雨渐增,春雨绵绵为常见之景。 每年2月19日或30日,气温开始回升,但冷空气活动 仍十分频繁。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 后继之雨水。 三候:獭(tǎ)祭鱼,鸿雁归,草木萌动”
二十四节气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命名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
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换、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
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 来反映一年四季的。
“立”者,始也。前四者反映四季的开始,是各自季节的 第一个节气。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 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的到来。
现如今,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节气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 、保护和传承。
二十四节气来历
起源于黄河流域。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 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 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 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 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 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 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制定出来。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二十四节气 课件(共79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 课件(共79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 这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 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 灾也最为频繁。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节气习俗
13、立秋
14、处暑
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
小满
(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 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 迎风笑落红。
节气习俗
9、芒种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 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11、小暑 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 撂上屋”的习俗。 百索子,又名五色丝线,端午节时系在 小孩的手臂上或脖子上,认为这样可以 辟邪。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 仲春时节的开始;太 阳到达黄经 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 蛰,是蛰虫惊而出走 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 “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 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 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才使得动物们结束冬眠,渐有春雷,中国大 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七绝·春分》 ---左河水
风雷送暖入中春, 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 白天黑夜两均分。
节气习俗
5、清明 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 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6、谷雨 关于谷雨的来历,有着一个凄婉的 传说。
7、立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实用价值。比如,从现在十分流行的中医 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立冬, 气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节,但气候却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 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养生简单地跟着四季走还不够, 更要跟着节气走。
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 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 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 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 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发展沿革
周朝时,已慢慢发 展为八个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 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 节气订于历法[3] ,明确了二 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至今已
5、清明 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 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6、谷雨 关于谷雨的来历,有着一个凄婉的 传说。
7、立夏
vs 8、小满
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
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
的民俗。立夏这一天还有“秤人”的习
神”的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
俗。
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
农谚
Here to add your text, mainly to avoid large sections of text.Here to add your text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 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 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雷打秋,冬半收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 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寒露麦,霜降豆;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
节气习俗
9、芒种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 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11、小暑 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 撂上屋”的习俗。 百索子,又名五色丝线,端午节时系在 小孩的手臂上或脖子上,认为这样可以 辟邪。
10、夏至 在夏至这一天,无锡地区则兴吃馄 饨。古时夏至这天,人们纷纷祭神, 以祈求灾消年丰。至清代,夏至祭 神更为盛行,是日民间须吃面食,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 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 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 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 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 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 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 有节无气之月,即农历之闰月, 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 气与农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日期计算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的后2位、 D=0.2422、L=闰年数、C取 决于节气和年份。 21世纪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 /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 日。 (注: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
谷雨传说
Grain RainLegend
关于谷雨的来历,有着一个凄婉的传说。 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 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 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谷雨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做事,很是辛苦。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 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 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牡丹仙女和谷雨约定: “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 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 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牡丹仙女恼怒万分,拿 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谷雨以自己的性 命救了这些花仙的生命。 谷雨死了。他生在谷雨,死在谷雨,遇难时年仅二十一岁,谷雨被埋葬在花匠的百花园中。从此,牡 丹和众花仙都在曹州安了家,每逢谷雨时节,牡丹就要开放,表示她们对谷雨的怀念。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节气故事与习俗
节气习俗
1、立春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 “报春”。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 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 的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3、惊蛰 在惊蛰这一天,民间有“打小人”驱赶 霉运的习俗。
18、霜降 在我国的广西下雷镇,有“壮族霜 降节”。其来源与下雷土司传说和 庆丰收有关。
vs 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时节的习俗。
19、立冬
20、小雪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每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
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这
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
二十四节气
Twenty-four sol历史由来 2发展沿革 3划分计算
4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5节气故事与习俗 6二十四风
7节气文化
8历史价值
历史由来
CLICK TO ADD YOUR TITLE HERE
Here to add your text, mainly to avoid large sections of text.Here to add your text
vs 以示敬神。 12、大暑 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 的习俗。 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芷一带的民 俗。
节气习俗
13、立秋
14、处暑
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
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
的习俗。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
右,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
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伴下,到田野瓜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2、雨水 在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 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 就是干爹的意思。而雨水节拉干爹, 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vs 4、春分
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 俗。在我国岭南一带,有一个习俗, 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 种野苋菜,当地百姓称之为“春碧 蒿”。
节气习俗
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
此时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
“摸秋”。
vs 习俗。
15、白露
16、秋分
关于白露节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
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
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
月节”而来。
节气习俗
17、寒露 寒露时节前后,恰逢九九重阳之日。众 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 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
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
historical value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 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 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 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 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 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大雪传说
Great Snow Legend
大雪时节,天寒地冻。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寒号鸟”的传说。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像一般 的鸟那样会飞行。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 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 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 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 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 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 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 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 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到了大雪时节,北风呼啸, 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寒号鸟没能混过寒冷的大雪节气,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