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合集下载

第7章-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ppt课件

第7章-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ppt课件
h Dk dH Dd
式中 h-干涉点高度 k-操作者眼高 H-显示面板下端高度 d-操作者眼点与干涉点的投影距离 D-干涉点与显示面板的投影距离
ppt课件
3
6.1.3 常用控制台设计
1. 坐姿低台式控制台,见图7-5 2. 坐姿高台式控制台,见图7-6 3. 坐立姿两用控制台,见图7-7 4. 立姿控制台 5. 标准控制台,见图7-8,尺寸参阅表7-1
返回
45
图7-33
ppt课件
返回
46
图7-34
ppt课件
返回
47
图7-35
ppt课件
返回
48
图7-36 ppt课件
返回
49
图7-37
ppt课件
返回
50
图7-38 ppt课件
返回
51
ppt课件
8
7.4.2久坐工作人员座椅
久坐工作易引起腰部不适的原因,在于椎间盘压力大 小因坐姿不同而改变,见图7-22
7.4.3 办公室工作座椅
根据日本人体测量数据所涉及的办公座椅原型,见 图7-23
国外按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办公坐椅,见图7-24
ppt课件
9
7.4.4 座椅设计的新概念
• 1. 动态座椅,见图7-25 • 2. 前倾式座椅,见图7-26 • 3. 膝靠式座椅,见图7-27 • 4. 靠背可调座椅,见图7-28 • 5.多功能沙发椅,见图7-29
ppt课件
10
7.5 手握式工具设计
7.5.1 手的解剖及与工具有关的疾患,见图7-30,图7-31 7.5.2 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
1. 一般原则 2. 解剖学因素 (1)避免静肌负荷,见图7-32 (2)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见图7-33,图7-34,图7-35 (3)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见图7-36 (4)避免手指重复动作,见图7-37

人因工程学第七章作业中的动作、岗位和空间设计

人因工程学第七章作业中的动作、岗位和空间设计
1.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的关系 (1)与视觉的关系
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最容易看见物体时眼睛的高度和物体与眼 睛的距离。例如,在必须降低眼睛高度的情况下,就要形成蹲下的姿势、 前屈的姿势或侧屈的姿势等,保持或反复做这样的姿势,是引起过早疲劳 的原因。 (2)与循环的关系 如果伸长手抓住电车的拉手,手指就会发麻,如长时间一直站着,则脚会 出现水肿,这是日常的经验。在远离心脏的部位,由于重力的缘故,血液 循环流动往往不畅。因而,必须尽可能避免手的操作点过高的姿势或妨碍 血液循环的姿势,如蹲下的姿势和把头低下的前屈姿势。
②坐姿操作。
在下列作业中宜采用坐姿操作: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作应尽可 能采取坐姿操作,以免疲劳;精确而细致的操作应采取坐姿, 因为在坐姿状态下,可完成较精确的操作;需要手足并用地 作业。
坐姿操作的缺点在于,作业过程中不易改变体位,施力受到 限制,工作范围有局限性,长期久坐作业易引起脊柱弯曲等 职业损伤。
此外,人体所处的姿势是影响施力的重要因素。
4.人体不同姿势的能耗
图7-5 不同姿势的相对氧耗量
图7-6 各种作业姿态相对应的能耗(kcal/min)
图7-7 姿势与肢体活动程度
二、作业姿势的设计原则
1.作业姿势的选择
(1)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主要有:工作空间的大小与照明条件; 体力负荷的大小及用力方向;工作场所各物(包括仪器、工 具、加工物件等)的安放位置;工作台面的高度,有无合适 的容膝空间;操作时起、坐的频率。
图7-8 不良的作业姿势
④双手同时操作时,手的运动方向应相反或者对称运动,单手 作业本身就造成背部肌肉静态施力。另外,双手做对称运动 有利于神经控制。
⑤作业位置(坐台的台面或作业的空间)高度应按工作者的眼 睛和观察时所需的距离来设计。观察时所需要的距离越近, 作业位置应越高,如图7-9所示。由图可见,作业位置的高度 应保证工作者的姿势自然,身体稍微前倾,眼睛正好处在观 察时要求的距离。图中还采用了手臂支撑,以避免手臂肌肉 静态施力。

工作台椅设计

工作台椅设计
❖ 一般来说,女性按此高度减去 50mm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该测试 高度是便于工作的点位,并不是工作 台的高度。如烹调台则应减去菜板的 高度等。
6.1.2.4柜式工作台的造型尺度
柜式工作台是操纵控制装置中普遍采用的工作台,其 中尤以直柜式工作台最为常见。直柜式工作台的造型尺度是 根据操纵控制装置的功能范围,人体适宜的操作姿势而定。 下面分别讨论。 (1)坐姿操作的直柜式工作台造型尺度P121
❖ ①操作型工作台的基本 特点是,台面上供操作用的 各种装置相对固定安放,人 在台上仅完成某些操作动作。 如微机操作台等。通常情况 下,这类操作台的台面可做 成水平面向下约 15°(12~24°的斜面,显示 屏平面应在正平面向后约 15°左右的位置为佳。②装 配型工作台主要是供较小机 件的装配或包装等工作使用 的。因此,台面必须做成平 面,面积也应根据放置机件 的大小和数量而定。
6.1.1 工作台的基本类型---柜式工作台
❖ ③弧面形工作台 该形式工作台 是在弯折式工作台基础上的进一步 变形(图6.48)。
❖ 弧面形工作台的特点是,弧面上 布置的各显示器与操作者视距相等, 观察时不需调节视距,因而准确、 便捷。
❖ 各控制器与人肢体活动距离一致, 因而操作也能较为方便、快捷。
人机工程学
---工作台与座椅设计
福建工程学院
6.1 工作台设计 6.1.1 工作台的基本类型
❖ 工作台一般均由面板和支承部分构成。根据组合形式不同,一般可 分为桌式工作台、柜式工作台和平台式工作台三种。
❖ 1)桌式工作台 桌式工作台是常见的工作台,它包括各种办公桌、 课桌、微机操作台及各类服务性柜台等(图6.45)。桌式工作台的特 点是结构简单,视野开阔,采光好,桌面上可任意组放各类供操作使 用的物品。桌面下方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分割出供储备的使用空间。 桌式工作台的桌面一般多做成水平的,也可根据需要做成带10°20°倾角的斜面。因为桌式工作台在使用时多采用坐姿,所以,在设 计和选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工作座椅的配套问题。

人机工程学--第六章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人机工程学--第六章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压力过大 会使血液 循环和神 经传导受 到影响
臀部体压分布曲线
坐骨处承压 能力最大
工作台椅与工具的设计
—坐姿生物力学 股骨受压迫使 髋部肌肉反常 压迫使肘部肩 部受力
6.3工作座椅的设计
避免斗型坐面
3. 股 骨 受 力 分 析
6-16 座面对股骨的影响
工作台椅与工具的设计
坐姿生物力学
6.3工作座椅的设计
6.3工作座椅的设计
工作台椅与工具的设计
E、靠背
6.3工作座椅的设计
靠背应适当地支持腰凹,使腰关节能自由运动。靠背
压于腰部的面积愈宽愈好,因此靠背的水平开头就适合于
腰围。 靠背倾角是指靠背与椅面之间的夹角,按保持脊柱的 正常自然形态增加舒适感作为设计要求,最适宜的角度为 115°。也可以依据坐椅的用途来确定。
工作台椅与工具的设计
6.3工作座椅的设计
工作台椅与工具的设计
6.3工作座椅的设计
工作台椅与工具的设计
手握工具的设计
手握工具采用人机工程学设计设计目的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类工具,这些工具的尺寸与 形状很大一部分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长期使用 易造成身体损伤、病变;生产的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根
工作台椅与工具的设计
C、坐深 坐深是指坐面的前后距离。
6.3工作座椅的设计
其尺寸应满足三条件:
①使臀部得到充分支持; ②腰部须得到靠背的支持; ③椅面前缘与小腿间留有适 当距离 通常工作椅可取: 350mm~400mm 休息椅可取:400mm~ 430mm
工作台椅与工具的设计
D、坐面倾角
椅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坐面略向后倾斜,以防止长 时间坐着时臀部向前滑动, 并方便背部背向靠背。 工作用椅由于工作时身 体需向前倾,倾角不宜大, 可取4°~6°。 休息椅后倾角须大些, 有得于肌肉的放松,可取 14°~24°。

最新人因工程-第6章-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人因工程-第6章-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教学讲义PPT课件
式中 h-干涉点高度 k-操作者眼高 H-显示面板下端高度 d-操作者眼点与干涉点的投影距离 D-干涉点与显示面板的投影距离
6.1.3 常用控制台设计
1. 坐姿低台式控制台,见图6-5(a) 2. 坐姿高台式控制台,见图6-5(b) 3. 坐立两用控制台,见图6-6 4. 立姿控制台,见图6-6 5. 标准控制台,见图6-7,尺寸参阅表6-1
治法,是在治则的指导下,根据不同
的病情所采取的具体治疗方法。它由治 则所规定,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的 治疗措施。如治病八法、虚实补泻、表 里异治、平调阴阳寒热、治法逆从等。
《内经》时代创立的治法多种多样,包
括内治、外治法。内治法制方虽不多, 但理论方法十分丰富。外治法中针刺方 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仅针刺法就有20 多种,涉及《内经》中所有病证的治疗。 此外,外治法还涉及砭石、灸焫、药物 熏洗与熨贴、按摩、导引、手术治疗。 《内经》重视内因在发病中的地位,强 调保养正气,反映在具体治疗方法上, 就有饮食疗法、精神疗法、护理疗法等。
6.3.2 坐姿生物力学 1. 肌肉的活动度 2. 体压分布,见图6-15 3. 股骨受力分析,见图6-16 4. 椎间盘受力分析,见图6-17
6.3.3 坐姿人体测量尺寸,见图6-18
6.4 工作座椅设计
6.4.1 一般工作场所座椅 • 1. 座椅设计要点 • 2. 座椅结构形式,见图6-19 • 3. 座椅主要参数,参阅表6-2
【应用举例】 • 石瘕——桂枝茯苓丸;肠蕈——西黄丸。 • 疟母——鳖甲煎丸。 • 瘰疬——消瘰丸。 • 瘿瘤——海藻玉壶汤。
3.客者除之
【含义】外邪侵犯,用祛邪之法驱除外邪。 【应用举例】 • 风寒湿痹——羌活胜湿汤(祛风寒湿) • 风寒袭表——桂枝汤、麻黄汤(解表发

工作台与座椅与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台与座椅与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台与座椅与作业空间设计6.1 工作台设计6.1.1 工作台的基本类型工作台一般均由面板和支承部分构成。

根据组合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桌式工作台、柜式工作台和平台式工作台三种。

1)桌式工作台桌式工作台是常见的工作台,它包括各种办公桌、课桌、微机操作台及各类服务性柜台等(图6.45)。

桌式工作台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视野开阔,采光好,桌面上可任意组放各类供操作使用的物品。

桌面下方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分割出供储备的使用空间。

桌式工作台的桌面一般多做成水平的,也可根据需要做成带10°-20°倾角的斜面。

因为桌式工作台在使用时多采用坐姿,所以,在设计和选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工作座椅的配套问题。

2)柜式工作台柜式工作台是指控制器和显示器均固定安装在面板上的专用工作台。

按工作台面板组合形式的不同,一般又可分为直柜式工作台、弯折式工作台和弧面形工作台等。

柜式工作台的操作一般多采用坐姿或站、坐姿。

因此在没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操作姿势的座椅配套问题,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容膝空间问题。

①直柜式工作台该形式工作台的支承部分多是一字形排列的箱柜,台面由几块面板按平面、竖面或斜面组合而成。

其特点是台面沿横向尺寸较大,既可单件使用,也可多件组合使用;既可一人操作,也可供多人同时操作(图6.46)。

②弯折式工作台该形式工作台是在直柜式工作台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即根据需要把直柜式工作台的左、右两边各弯折一次,形成三面相交的形式。

其基本要求是,弯折后各面板的中心距人眼的垂直距离应大致相等,并保证在最佳视野范围内(图6.47)。

③弧面形工作台该形式工作台是在弯折式工作台基咄上的进一步变形 (图6.48)。

弧面形工作台的特点是,弧面上布置的各显示器与操作拘视距相等,观察时不需调节视距,因而准确、便捷。

各控制器与人肢体活动距离一致,因而操作也能较为方便、快捷。

若不需观察和监视台外情况,还可做成球面形。

3)平台式工作台平台式工作台多见于工厂里供施力加工的工作台,如钳工操作台和木工操作台等。

第7章工作台椅与工具201410-student

第7章工作台椅与工具201410-student
1.控制台作业面
基于第2.5百分位的女性作业者人体测量学数据
作出的。根据图中阴影区的形状来设计控制台,可使 得操作者具有良好的手—眼配合协调性。
二、控制台的设计要点
基于第2.5百分位的女性作业者人体测量学数据作出 的。根据图中阴影区的形状来设计控制台,可使得操 作者具有良好的手—眼配合协调性。
End of Chapter 7
Thank you.
2.显示器面板型式
控制台显示器面板大多为平坦的矩形。大型 控制室内,将控制台设计成显示-控制分体 式,即显示器面板与控制台分开配置
3.控制台上方干涉点高度
对于分体式控制台,由于控制台高度方 向上的干涉点,可能遮挡视线,在显示 面板的下方产生死角,在死角部分不能 配置仪表
3.控制台上方干涉点高度
5.标准控制台
作业姿势不同,控制台的尺寸范围也不 相同。
图7-8是一种控制台的标准设计 表7-1 尺寸数据
§6-2 办公台设计
一、电子化办公台人体尺度 现代电子化办公室内大多数人员是长时
间面对显示屏进行工作,因而要求像控 制台一样具有合理的形状和尺寸,以避 免工作人员肌肉、颈、背、腕关节疼痛 等职业病。
一、坐姿生理学 1.脊柱结构 2.腰曲弧线 3.腰椎后突和前突
一、坐姿生物力学
1.肌肉活动度 2.体压分布 3.股骨受力 4.椎间盘受力
2.体压分布
4.椎间盘受力
三、坐姿人体测量尺寸
§6-4 工作座椅设计
一、一般工作场所座椅 指计算机房、打字室、控制室、交换台等
场所坐姿操作者使用的工作座椅。 GB/T 14774—93标准给出了这类工作座椅
(3)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
操作手握式工具时,有时常要用手施相 当的力。如果工具设计不当,会在掌部 和手指处造成很大的压力,妨碍血液在 尺动脉的循环,引起局部缺血,导致麻 木、刺痛感等。

第七章_专题设计讨论

第七章_专题设计讨论

第四节 学生公寓人机尺寸设计(重点)
70
第四节 学生公寓人机尺寸设计(重点)
71
第四节 学生公寓人机尺寸设计(重点)
72
公寓
生活空间与人体尺寸相适应。
73
坐高A:男P95坐高+X衣 头顶余量B(测试50100) 每层净高C:A+B 上铺高:A+B+D(铺厚80120) 下铺床高 E: (男、女P50小腿加足高)/2+ X鞋-X衣 上层床高F:A+B+E+D 公寓层高G:F+C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60
G工B/作T座1椅47的74设—计19要93点《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①结构形式使操作者身体舒适、稳定,能准确进行操作。 ②座高和腰靠高方便于调节,并能进行可靠的紧固。 座高:女子5百分位数到男子95百分位数座高:360480mm, 无级或20mm一挡的有级调节; 腰靠高: 165210mm,无级调节。 ③外露部分没有易伤人的尖角、锐边、突头。 ④结构材料无毒、阻燃、耐用;座垫、腰靠、扶手的覆 盖 层材料柔软、防滑、透气、吸汗、不导电 。
阶梯座位 生活空间与人体尺寸相适应。
74
要求:后排人能观看黑板 前排人座高A: (男P50座高+女P50座高)/2-X衣+X鞋 前排人坐高B:男P50坐高+X衣
后排人坐姿眼高C:女P50坐姿眼高+X衣 阶梯高度D:A+B-(A+C) 通行避让距离F:≤男P95胸厚+2X衣 臀膝距G:男子P95臀膝距+2X衣
(效果图、简单结构工程图和报告书) 6.何种工作选择坐姿?
第三节 自行车人机分析
68
自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7.1 控制台设计
• 7.1.1 控制台的形式,见图7-1 • 1. 桌式控制台 • 2. 直柜式控制台 • 3. 组合式控制台 • 4. 弯折式控制台
7.1.2 控制台设计要点
1. 控制台作业面,见图7-2 2. 显示器面板形式,见图7-3 3. 控制台上方干涉点高度,见图7-4
7.3.2 坐姿生物力学
1. 肌肉的活动度 2. 体压分布,见图7-16 3. 股骨受力分析,见图7-17 4. 椎间盘受力分析,见图7-18 7.3.3 坐姿人体测量尺寸 座椅设计相关的人体测量主要尺寸见图7-19 不良座椅的设计见图7-20
7.4 工作座椅设计
7.4.1 一般工作场所座椅 • 1. 座椅设计要点 • 2. 座椅结构形式,见图7-21 • 3. 座椅主要参数,参阅表7-2
返回
图7-9
返回
图7-10
返回
图7-11
返回
图7-12
返回
图7-13
返回
图7-14
返回
图7-15
返回
图7-16
返回
图7-17
返回
图7-18
返回
图7-19
返回
图7-20
返回
图7-21
返回
图7-22
返回
图7-23
返回
图7-24
返回
图7-25
返回
图7-26
返回
图7-27
h Dk dH Dd
式中 h-干涉点高度 k-操作者眼高 H-显示面板下端高度 d-操作者眼点与干涉点的投影距离 D-干涉点与显示面板的投影距离
6.1.3 常用控制台设计
1. 坐姿低台式控制台,见图7-5 2. 坐姿高台式控制台,见图7-6 3. 坐立姿两用控制台,见图7-7 4. 立姿控制台 5. 标准控制台,见图7-8,尺寸参阅表7-1
7.5 手握式工具设计
7.5.1 手的解剖及与工具有关的疾患,见图7-30,图7-31 7.5.2 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
1. 一般原则 2. 解剖学因素 (1)避免静肌负荷,见图7-32 (2)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见图7-33,图7-34,图7-35 (3)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见图7-36 (4)避免手指重复动作,见图7-37
3. 把手设计 直径,通常着力抓握30-40mm,精密抓握8-16mm 长度,一般合适度为100-125mm 形状,视用途而定
弯角,最佳为10度左右 双把手工具,见图7-38
附录 第7章所附插图
图7-1
返回
图7-2
返回
图7-3
返回
图7-4
返回
图7-5
返回
图7-6
返回
图7-7
返回
图7-8
7.4.2久坐工作人员座椅
久坐工作易引起腰部不适的原因,在于椎间盘压力大 小因坐姿不同而改变,见图7-22
7.4.3 办公室工作座椅
根据日本人体测量数据所涉及的办公座椅原型,见 图7-23
国外按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办公坐椅,见图7-24
7.4.4 座椅设计的新概念
• 1. 动态座椅,见图7-25 • 2. 前倾式座椅,见图7-26 • 3. 膝靠式座椅,见图7-27 • 4. 靠背可调座椅,见图7-28 • 5.多功能沙发椅,见图7-29
办公台设计
7.2.1 电子化办公台人体尺度 电子化办公台示意图见图7-9
7.2.2 电子化办公台可调设计,见图7-10, 7-11 7.2.3 电子化办公台组合设计,见图7-12
7.3 工作座椅设计的主要依据
7.3.1 坐姿生理学 1. 脊柱结构,见图7-13 2. 腰曲弧线,见图7-14 3. 腰椎后突和前突,见图7-15
返回
图7-28
返回
图7-29
返回
图7-30
返回
图7-31
返回
图7-32
返回
图7-33
返回
图7-34
返回
图7-35
返回
图7-36
返回
图7-37
返回
图7-38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