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语文教师招聘文学常识

语文教师招聘文学常识

语文教师招聘文学常识语文教师招聘文学常识语文学习就来源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有很多发人深省的道理所以它一直永垂不衰。

下面小编收集了语文教师招聘文学常识,供大家参考。

1、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答:《诗经》2、《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答:《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3、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答: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答:《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5、“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答:属于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6、《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答:共叔段。

7、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答:楚辞。

8、“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答:“汉赋四大家”是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9、《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答:“冯谖”的身份是门客。

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答:《离骚》,作者屈原。

11、《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答:国别体。

12、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答: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3、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答:七言诗。

14、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答: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15、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答:《谏逐客书》。

16、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答:《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答:《左传》。

18、“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答:《世说新语》。

19、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答:《史记》,作者司马迁。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五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五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五诗歌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散文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2.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3.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4.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江苏教师考试:2013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

江苏教师考试:2013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

江苏教师考试:高一语文《拿来主义》说课稿江苏教师考试群: 248628080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内容一般包括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公共知识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时政及其它综合知识。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专业只考公共知识部分。

专业知识,即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

面试采取说课、讲课的方式进行。

有的地区只说课,不用讲课;有的地区以讲课为主。

具体考试内容参照各地的人事考试网。

散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退化而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

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

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倒写。

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 两种。

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宫调、曲牌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

宫调是音乐术语,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

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旦、末、净、丑、外、卜儿旦、末、净、丑、外、卜儿,都是戏剧中的角色名称,旦是扮演女主角的。

2013年宁波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八

2013年宁波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八

2013年宁波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八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韵脚
韵文句末押韵的字。

如李白的《静夜思》其中的"光""霜""乡"就是韵脚。

押韵
诗歌词赋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就叫押韵,如李白的《静夜思》押ang韵。

律诗、绝句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律诗的结构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箜篌引》
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为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

从意义的表达上看,有时因表达需要而有特殊情况。

本文来源:宁波中公教育。

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大家好呀!今天我们聊聊“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怎么说呢,这可是语文教师面试中的必考知识点,能不能把这个部分搞定,决定着你能不能顺利通过笔试。

说实话,很多人一听到“文学常识”就觉得有点头大,心里嘀咕:“这也太广了吧?每年都变,哪里能记得住呢?”别急,今天咱们就把这些看似庞杂的知识点,通通变得简单易懂,保证你学了就能记住,考试时秒答!说到文学常识,首先大家别把它想得太复杂。

其实啊,它就是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考察,没错,像古诗文的作者,重要的文学流派,文学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和事件,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对中国文学的“通识”程度。

就像你读书的时候,肯定也见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像《静夜思》呀《悯农》呀,记得的应该不少吧?这些诗句的背后,背后都有个“大人物”,而这些大人物,就是我们文学常识考察的重点。

比如说,《静夜思》是谁写的?这问题一定不难,大家肯定都知道是李白。

对,就是那个“诗仙”李白!你看他不只在诗歌方面厉害,简直就是个“诗界的明星”。

他的诗豪放,喜欢直抒胸臆,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再比如《悯农》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就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李绅写诗时,很多作品都和农民生活相关,透着一股朴实和真实。

他那个时候就已经用诗歌来关注农民的疾苦,简直是个“先知”!再往前推,有没有想到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他的《春望》被誉为是“诗史中的千古名作”。

杜甫的诗语言严谨,感情深沉,可以说他就是“诗坛的稳重派”。

对了,还有《红楼梦》!这可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大家肯定不陌生吧?它的作者曹雪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巨匠”。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让它成为了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文学常识可不仅仅是这些个诗句。

你得知道哪些文学流派也很重要。

比如说,古代文学中就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大的流派。

(完整word版)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文学常识汇总.doc

(完整word版)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文学常识汇总.doc

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02、孩提:指2—— 3 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 、“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 年废止 )(1)等级:院试 (又叫“童试” ,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

) 乡试 (又叫“秋闱” ,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 (又叫“春闱” ,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 ,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 ,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四、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 ,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 ,打板子 (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 ,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08)炮烙:将人烤死(09)裂:又叫“五分尸”(商鞅 )(10):将人煮死(11)腰:从腰部(12)凌:又叫“千刀万”(13)弃市:暴尸街,五、古代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年的方法。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与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与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她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与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与交代,就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与感情的书法与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 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 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与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1、史学的文学体裁有哪些?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三类如:编年体《左传》左丘明国别体《国语》左丘明纪传体《史记》司马迁2、文学体裁一般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诗歌,是语言精练、分行分节、讲究韵律的。

戏剧由布景,角色介绍,人物台词等组成,在形式上也是好区分的。

小说和散文比较容易弄混,可从以下两方面区分:1)、小说是虚构的,散文选材一般是真实的。

2)、小说重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散文重线索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一)小说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长篇小说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借以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短篇小说描写人物较少,故事情节比较单纯,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场面或一件事情,以突出刻画一两个人物的性格;中篇小说介乎以上两者之间,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杂的故事情节,比短篇有深度和广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长篇。

还有一种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一般只有一千字左右,可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支。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2).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的情节,首先要完整,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要求有完整的情节。

其次要紧凑,即做到简练而不冗繁、集中而不分散,主线鲜明,可有适当的跳跃却并不中断。

第三要新颖,即不落俗套,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乏味感。

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生动曲折;同时,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它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应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重要任务。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

小说塑造人物大抵有两类:一类是以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作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加工,但创作时并不受真人真事限制;另一类是用生活中大量同类人的特征揉合而成。

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环境是小说第三个要素。

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

小说人物总是生活于特定环境,环境总是为特定人物服务的。

环境和人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首先,环境创造人物。

环境不仅仅是人物生存的场所,还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动因。

其次,人物也创造了环境。

人物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二)散文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

这是广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

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可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

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触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语言朴素和谐、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经历、爱好、个性。

3.散文的分类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

叙事散文借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来激起读者的爱憎;议论散文以指点人、事的是非曲直来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三)戏剧1).戏剧的概念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

其基本特征,首先是人物故事场景要求高度集中,欧洲古典戏剧理论中的“三一律”原则(剧情须围绕一件事展开,在一地一日内完成),充分体现了戏剧情节的高度集中的特点。

其次要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因为它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就需要抓住生活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斗争,加以典型化,形成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这样,才能紧紧吸引观众。

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生命。

第三,要求语言口语化、个性化。

戏剧文学主要靠人物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说明人物关系,显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观众看戏,听与看是并重的。

所以,戏剧语言更要求口语化。

同时,戏剧人物都是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性格特征的,所以,性格化的语言对戏剧更为重要。

2).戏剧的种类。

按结构及容量划分,有多幕剧、独幕剧、连续剧等; 按题材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按反映的冲突性质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3).关于杂剧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形式,产生于金末元初,元代杂剧已形成了特定的体制,是我国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

其特点是:首先,它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戏加一楔子,每一折戏相当于现在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作用,不能放在末尾。

其次,乐曲方面,元杂剧都用北曲,每一折戏用一套曲,即同一宫调内的套曲,押同一个韵脚。

第三,关于演员,角色有细密分工。

男女主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副旦、外旦、小旦等。

此外还有净、丑、卜儿(扮老妇人)、孛老(扮老头)、俫儿(扮小厮等)。

同时还规定,每一本戏由一个演员主唱到底,配角只能说白。

由正末主唱的戏,称“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戏,称“旦本戏”。

第四,关于科白。

科,是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

白,是道白,有定场白、背白、旁白等。

(四)诗歌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一散文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 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

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 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