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试题

合集下载

语文骨干教师考试卷

语文骨干教师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语文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__________章。

3.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

4.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恣意妄为B. 漠不关心C. 翩翩起舞D. 艳如桃李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那高耸的山峰仿佛一位巨人。

(比喻)B.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光芒,像无数小眼睛在注视着人间。

(拟人)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读起来像嚼蜡。

(夸张)D. 我觉得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如同一股清泉流入心田。

(通感)6.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

()A. 博学多才B. 慧眼识珠C. 胸怀广阔D. 高瞻远瞩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

B. 他微笑着说:“我姓张。

”C. “你真的去吗?”她问。

D. “我喜欢吃苹果。

”他说。

8.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原句:他喜欢看电影。

变换后:他看电影。

B. 原句:她学习很努力。

变换后:学习,她很努力。

C. 原句:他每天早上都跑步。

变换后:跑步,他每天早上。

D. 原句:她喜欢画画。

变换后:画画,她喜欢。

9. 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原句:他写的文章很有意思。

修改后:他写的文章很有趣味。

B. 原句:这个苹果很好吃。

修改后:这个苹果很可口。

C. 原句:她唱歌很好听。

修改后:她唱歌很动听。

D. 原句:这朵花很美丽。

修改后:这朵花很漂亮。

10.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是__________。

()A. 她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

教师语文招考试卷及答案

教师语文招考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cuó tuó)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雍容华贵(yōng róng huá guì)纤尘不染(xiān chén bù rǎn)C.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遥相呼应(yáo xiāng xùn hù)D. 眉开眼笑(méi kāi yǎn xiào)妙笔生花(miào bǐ shēng huā)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B.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为人谦虚,从不炫耀。

C.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D. 她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3. 下列词语中,与“波涛汹涌”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水流湍急B. 暴风骤雨C. 烟花易冷D. 落英缤纷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天空中的星星像眼睛一样闪烁。

B. 她的声音像黄鹂一样动听。

C. 那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D. 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5. 下列诗句中,描绘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6. 下列词语中,与“得心应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手到擒来B. 应运而生C. 心无旁骛D. 得寸进尺7. 下列句子中,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B. 雨水滋润着大地。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D. 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8. 下列词语中,与“胸有成竹”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目无全牛B. 意在必得C. 心无旁骛D. 得寸进尺9. 下列句子中,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语文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语文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绯红(fēi)刍议(chú)恣意(zì)B. 蹉跎(cuō)箴言(zhēn)踟蹰(chí)C. 踌躇(chóu)蹒跚(pán)拮据(jié)D. 缜密(zhěn)峥嵘(zhēng)逶迤(wē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并没有骄傲自满。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

B. 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论证严密,真是妙笔生花。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作。

D.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5.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运用了拟人手法。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对偶手法。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夸张手法。

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排比手法。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楚辞。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儒家经典。

7.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谨严(jǐn yán)偏僻(piān pì)演绎(yǎn yì)B. 漏洞(lòu dòng)挥霍(huī huò)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C. 悲切(bēi qiē)倾覆(qīng fù)奋发(fèn fā)D. 模糊(mú hú)调侃(diào kǎn)纠缠(jiū chán)答案:B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纷至踏来破釜沉舟面黄肌瘦B. 狐假虎威青出于蓝奋不顾身C. 胸无点墨草率从事水落石出D. 前仆后继草长莺飞震古烁今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了资源消耗的加剧和环境状况的恶化。

B. 通过对大量的古诗词进行阅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C.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校园的安全管理。

D.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

B. 《水浒传》是一部以梁山好汉为主角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C.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罗贯中。

答案:A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B.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C.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 “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是指: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离骚》是古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语文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语文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罄竹难书B. 急中生智C. 礼上往来D. 破斧沉舟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以下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杯弓蛇影C. 井底之蛙D. 画龙点睛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用来比喻什么?A. 老师教育学生B. 学生尊敬老师C. 朋友间的友谊D.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生超越了老师B. 儿子胜过了父亲C. 徒弟超过了师傅D. 后人超过了前人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笔下?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 两耳不闻窗外事D.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出自《论语·学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12. “________”,出自《滕王阁序》,用以形容滕王阁的壮丽。

13. “________”,出自《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14. “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形容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15. “________”,出自《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16. “________”,出自《赤壁赋》,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

语文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

语文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

语文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狼籍缭亮B. 裨益恣意C. 蹉跎迤逦D. 翩跹缱绻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取消了。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一读。

D. 他因为迟到,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答案:C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1)“_________,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答案:(1)举头望明月(2)千里共婵娟三、简答题4.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聪慧机智,但同时也具有孤傲和敏感的一面。

她对感情十分真挚,但命运多舛,常常陷入自我矛盾和情感纠葛之中。

四、论述题5. 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五、作文题6. 以“我与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个人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撰写一篇议论文。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面试题目及答案应根据具体招聘要求和标准进行设计。

]。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试卷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_______、_______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_______,提高语言感_______。

2.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力。

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5.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B.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D.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 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A. 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C. 课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D. 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3.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等方式学习生字,以下哪种方法最合适?A. 逐个讲解生字B. 结合图片和课文一起讲解C. 让学生自己查找字典学习生字D. 直接让学生背诵生字4.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A. 爱岗敬业B. 专业知识扎实C.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D. 会弹钢琴、跳舞5. 在评价学生的写作时,教师应该关注哪些方面?A. 内容是否丰富B. 结构是否完整C. 语言是否通顺D. 以上都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3. 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4. 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评价?四、论述题(10分)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招聘教师语文考试试题

招聘教师语文考试试题

招聘教师语文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散B. 缭乱C. 狼籍D. 恣意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拘一格,喜欢标新立异。

B. 他不学无术,却常常故弄玄虚。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马识途。

D. 他做事总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小明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很受读者喜欢。

D. 他因为学习勤奋,所以成绩优异。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的忧虑。

3. “_________,_________”出自《诗经》,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___人。

5. “_________,_________”是《左传》中的名句,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中提到的“_________”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2.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_________”的重要性?3. 文章中提到的“_________”事件,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作文题(20分)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作文内容略)注: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会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认定考试初中语文试题一、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乐府的名称始于,为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的规模较大。

它也指官署采集、创作的乐歌,后来可以入乐的诗歌也称乐府。

2.关汉卿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也是最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

他的散曲现存小令57首,最有代表性的是。

3.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就是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内容大体分写景、、记事三类。

4.由于汉语语音音节简明、以元音为主和有声调变化的音乐性特点,形成了汉语注重音律,讲究用韵和谐和的传统。

5.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矢交坠兮士争先。

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张,对如今教育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7.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教育思想。

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

9.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10.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的统一。

Word格式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试题中的括号内。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正确的一组是()A.揖.让(yī) 山岚.(lán)彤.云(tóng)满腹珠玑.(jī)B.阆.苑(làng)盛馔.(zhuàn)敛衽.(rèn)未雨绸缪.(miù)C.遒.劲(qiú)毗.连(bǐ) 盥.洗(guàn)鸢.飞鱼跃(yuān)D.翰.墨(hàn)睿.智(ruì) 奶酪.(luò)撑天拄.地(zhǔ)1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归根到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13.与下列课文有关内容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犀粪蜣》——《昆虫世界》——法布尔——法国B.《小雁鹅》——《所罗门王的指环》——劳伦兹——俄国C.《论友谊》——《培根随笔选》——培根——英国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莫泊桑——法国14.下面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的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B. ④②①⑤⑥③⑦C.⑦①②④③⑥⑤D. ④③⑥⑤①⑦②Word格式15.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B.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C.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就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断肠”的情感经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3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Word格式1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是应该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

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C.中国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出生于湖北浠水,创作了诗集《红烛》《死水》《旗》等。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20.下面有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内容。

《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B.《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C.梁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是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

D.《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Word格式2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价值实现需要2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2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B.和谐相处C.努力创造D.互相合作24. 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25.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B.教科书编者、文本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三、文言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炙而发绕之甲文:文公之时,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文公召宰人而谯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为以发绕炙?”宰人顿首再拜,请曰:“有死罪三:援砺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火尽赤红,而炙熟而发不烧,臣之罪三也。

堂下得无微有疾臣者乎?”公曰:“善。

”乃召其堂下而谯之,果然,乃诛之。

乙文:一曰: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平公趣杀炮人,毋有反令。

炮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谓也?”对曰:“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红白而发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发绕炙而目不见,是臣之三死也。

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杀臣不亦蚤乎!”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文公召宰人而谯.之()②杀臣不亦蚤.乎()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

(3分)有死罪三:援砺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火尽赤红,而炙熟而发不烧,臣之罪三也。

Word格式28.两段选文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记载的是同一事件。

至于文中主人公是晋文公还是晋平公,都不重要。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两则材料的核心事件。

(4分)29.既然两文同时出现在一个集子里,就有同时出现的必要。

你在讲课的时候也常遇到这种情况,多种材料的比较阅读。

请你比较两文的不同之处。

(6分)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30.贬谪文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现象。

中国贬谪文学的开端在屈原,而其鼎盛期则在唐、宋两代。

江淹《恨赋》说得真切:“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

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襟;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纵观漫长的中国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即由迁客骚人的低吟悲唱所构成。

徜徉其中,我们每每为那些悲怆欲绝、苍凉激楚的文学精品所感染、所陶醉、所震撼。

列举教材中隶属贬谪文学的文章,谈谈每篇文章各自抒发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情感?(15分)Word格式31.请你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分)32.学生在文本细读中经常存在着哪些问题?(5分)33.如何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5分)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34.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

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

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请依据课标要求进行分析。

(15分)Word格式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片断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的悲悯精神为后人传唱了千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前人的博大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