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教案---杨珈瑜

合集下载

汉字的起源教案

汉字的起源教案

汉字的起源教案汉字的起源教案汉字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字的起源(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2)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教学重点: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教学难点: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去感受中国的灿烂文明。

二、推进新课1、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1)古埃及圣书字 (2)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3)中美洲的玛雅文 (4)印度的梵文(5)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语之中,它以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字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2、汉字的起源据你所知或猜测,汉字是怎么来的?(1)结绳记事说《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

(3)仓颉造字说《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高二选修)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产生于长期的劳动实践2、掌握造字的四种方法及其特点3、了解汉字演变的流程及隶变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造字法及隶变教学设计1、文字是怎么产生的自从有了人类,大概就有了语言。

但口头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很大局限,不能保存,不能准确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既能代表语言的声音,又能体现语言的意义的载体——文字。

所以说,语言是在人类的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

2、最初的语言形式文字形成前,最直观的表意载体就是图画。

用图画来记事和交流、以事物的形象代表事物的办法,启发诱导古人慢慢造出了真正的文字,这些文字跟图画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字形很可能就是描画某个东西,我们管这种文字叫做“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汉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我国能确定的最早的形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3、汉语造字法——六书象形: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比如:人(甲骨文)月(金文)指事: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

比如:本(小篆)上(甲骨文)会意: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比如:从(甲骨文)相(甲骨文)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

因此“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

形声: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

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

比如:河。

左边是“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

谋。

左边是“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转注和假借:转注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

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

《汉字起源》教案

《汉字起源》教案

《汉字起源》教案
汉字起源教案
一、课程内容
本节课将探索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介绍古代演变为现代汉字的历程,研究一些汉字基本笔画以及如何正确书写汉字。

二、教学目标
- 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 认识汉字基本结构和笔画;
- 研究如何正确书写汉字;
-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历史沿革
-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并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汉字结构
- 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包括横、竖、撇、捺、折、钩等基本笔画。

3. 汉字书写
- 介绍一些常用的汉字和书写技巧。

4. 注意事项
- 强调正确的书写方式和字体,提示学生注意汉字输入法的使用。

四、教学评价
- 利用考试、听写、书写作业等多种方式考核对汉字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 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汉字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及演变、汉字基本结构和笔画。

- 教学难点:学生书写汉字的规范、格式要求,以及正确书写繁体汉字的技巧。

六、参考书目
- 汉字起源,作者:李。

- 汉字之魂:从甲骨到简化字,作者:郑振铎。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与基本知识。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繁体汉字的书写认识不够清晰,需要下一步加强教学和训练。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趣稍有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汉字的起源教案

汉字的起源教案

汉字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3.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3.汉字的分类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教学难点: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2.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3.互动法: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古代的汉字,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授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0分钟)教师讲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时期的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 演示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3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包括汉字的形体、结构、笔画等方面。

4. 分组讨论汉字的分类和特点(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汉字的分类和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汉字。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2.学生的学习成果;3.教学效果的评估。

七、教学资源1.课件;2.汉字书籍;3.电子白板。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演示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分组讨论汉字的分类和特点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难点:理解汉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展示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与图画相关的实例。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汉字起源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汉字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图片、实例等。

2. 教材:关于汉字起源的相关资料。

3.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汉字的起源:a) 介绍汉字起源于图画,早期汉字是图画式的符号。

b) 讲解汉字的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3. 展示汉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a) 举例说明汉字的形态与图画之间的联系。

b) 分析汉字演变过程中,如何从图画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字体。

4. 互动环节:a) 邀请学生分享对汉字起源的理解和感受。

b) 引导学生讨论汉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

b)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汉字起源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汉字起源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汉字的发展历程,提高他们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的美妙之处。

六、教学拓展:1. 汉字文化:介绍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汉字对其他东亚国家文化的影响。

2. 汉字书法:讲解汉字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书法风格的特点。

2、《古代汉语上》第一章汉字的起源教案

2、《古代汉语上》第一章汉字的起源教案

2、《古代汉语上》第一章汉字的起源教案第一篇:2、《古代汉语上》第一章汉字的起源教案《古代汉语上》教案教案序号:第三次教案教学时间:2014年9月2日,第三周,星期二,第1、2节教学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3级,13级综合班课题:古代汉语汉字的起源课型:理论课教学目标:通过对汉字多元起源的分析解说,要求学生对汉字的起源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而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史。

教学重点、难点:1、汉字与图画说2、汉字与刻划符号3、汉字与象形符号复习旧课及导入新课:复习旧课的内容及采用的讨论教学方法,5分钟新课内容:新课的内容及采用的讲授教学方法,60分钟 [内容要点]一、有关汉字起源的几种学说1、八卦说2、结绳和契刻3、仓颉造字说4、图画说二、考古发现与汉字的起源1、刻划符号2、象形符号3、图形族徽课堂讲练结合:课堂讲练结合的内容及讨论相结合,10分钟小结:小结的内容,5分钟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讨论和实践练习相结合。

汉字的起源有关汉字起源的几种学说《淮南子·本经训》说汉字产生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看似荒诞,实则是用神话的夸张手法表现了文字的产生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大发明。

有了文字,人类从野蛮社会步入文明社会,开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质的飞跃。

那么,汉字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汉字学领域里一个颇具魅力的神秘问题,历代许多文字学家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种种推想和猜测,有的虽不无道理,但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开汉字起源之谜。

建国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汉字起源的神秘外衣正在逐层被揭开。

许慎《说文解字·叙》论汉字的起源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綦)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

一、教案概述《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教学对象:中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成元素和造字方法;3. 认识到汉字是一种富有艺术性和内涵的文字。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汉字的基本构成元素和造字方法。

教学难点:汉字的发展历程和造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案、教材、黑板、粉笔二、教学内容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汉字的起源:古代汉字的形成与甲骨文的出现汉字的发展: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书体的演变汉字的现状:现代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汉字的基本构成元素:笔画:汉字的最小书写单位部首:汉字的组成部分,具有表意功能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和组合方式3.造字方法:象形:通过图形来表示事物的外形特征指事:通过指示符号来表示事物的意义会意: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的字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发音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PPT展示各个书体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讲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元素和造字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

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字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作业布置1. 课后习题: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研究性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汉字,研究其起源、演变和造字方法,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要注重汉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一些常见的甲骨文和金文,并能进行简单的解读;(3)了解汉字结构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一些常用汉字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运用联想、推断等方法,培养学生解读甲骨文和金文的能力;(3)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汉字结构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汉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2)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自觉性;(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汉字结构的基本原理。

难点: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汉字结构的基本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一些古老的汉字,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历程。

2. 教学新课:(1)讲解汉字的起源,介绍甲骨文和金文的特点;(2)分析一些常用汉字的结构特点,使学生掌握汉字结构的基本原理;(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汉字结构原理进行汉字设计。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一些汉字,分析其结构特点;(2)让学生尝试解读一些甲骨文和金文;(3)设计一个汉字,运用所学的汉字结构原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解读甲骨文和金文、分析汉字结构特点以及设计汉字方面的表现;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汉字起源和发展的教材或参考书;2. 图片:展示甲骨文、金文和现代汉字的图片;3. 视频:关于汉字演变过程的视频资料;4. 网络资源:有关汉字起源和发展的在线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江民族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汉字的起源执笔:杨珈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字的起源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
(2)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
教学难点: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首先请四个同学上台来,两个男同学,两个女同学。

不是来打擂台,而是请他们分别来写两个字“男”“妇(繁体字)”。

可以看出原始社会男女就是分工合作的。

汉字美不美。

引出鲁迅“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二、汉字的起源(讨论,师生互动)
据你所知或猜测,汉字是怎么来的?(每一组抽一个代表)
人类社会之初,生产力极其低下,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联合起来,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作斗争。

在斗争中,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诞生了。

但语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到较远一点的地方去,而某些需要保留和传播到较远地方去的信息,单靠人的大脑的记忆是不行的。

于是,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应运而生了。

1.结绳记事
2.契刻记事
3.图画文字
4.仓颉造字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分析课文39页的内容。

识别古代汉字。

课本中所列古文字对应今天的汉字分别是:“舟、车、册、又、其(“簸箕”的“箕”的本字)、月、川、刀;门、凤、鱼、鹿、羊、牛、犬、豕;下、亦(“腋”的本字)、龙;贝、翼、射、立;女、妇、乳、毓(同“生育”的“育”);书、从、莫(“暮”的本字)、明”。

三、汉字的造字方法(讨论,师生互动)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之首,就是象形。

【分类】
1.象形:指用线条来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的造字法。

2.指事:指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3.会意: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4.形声:指用表意符号(形旁)和表音符号(声旁)组合成字的造字法。

“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两种:转注法和假借法。

5.转注: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
一种造字法。

6.假借: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造字法。

四、实战演练————猜猜下面是些什么字
下面这些古汉字都是有关人的生活的。

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些字是今天的什么字。





讲讲这些汉字的造字方法
第一组都是关于“衣”的古汉字。

第一个字是“衣”,本义是上衣。

衣的字形就像衣服的样子,上边是衣领,下边是衣襟,两边有袖子,和今天的上衣样子差不多,可见甲骨文时代的“衣”字款式领导了中国服装潮流达数千年。

第二个字是“裘”,本义是皮衣,跟“衣”相比,多了些“皮毛”,后来加了“又”作声旁,再后来像皮衣的形旁又换成了“衣”旁,就成了外形内声的形声字,再后来声旁又换成了读音相近的“求”,并且跳出来跑到了上边,成了上声下形的形声字。

这个字可以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穿皮衣了,而且是毛向外,裘是最常见的过冬衣服。

第三个字是“弁”,是古代男子穿礼服时所带的一种帽子。

祭祀时戴的叫爵弁,田猎打仗戴的叫皮弁,字形显示的是人双手托着弁的样子,可见弁的形状像翻倒的杯子。

第四个字是“免”,“冕”的本字,字形像一个人头戴一顶大帽子,帽子上还有一点儿装饰,在古代一般地位比较高的贵族才能戴冕,“加冕”就是皇帝登基时带上皇冠。

第二组都是关于“食”的古汉字。

第一个字是“即”,表示人去吃饭,也是个会意字。

左边像桌子和餐具,右边像个跪坐的人,可见古人是席地跪坐着吃饭的。

第二个字是“爨”,即烧火做饭,放一个锅在灶上,下边双手拿柴往灶下添火,完全是一幅生动的做饭示意图。

第三个字是“酉”,像是古代盛酒的坛子。

第四个字是“爵”,是古人喝酒用的酒杯,从字形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酒杯三足两耳,杯腹比较深,前边有流酒的槽。

第五个字是“酌”,左边是“酉”(酒坛子),右边是“勺”,表示用勺子从酒坛子里舀酒,舀出的酒倒入“爵”里再喝。

第三组都是关于“住”的古汉字。

第一个字是“穴”,模拟的是一种半地下式的土室,在平地上先挖出一个大土坑,然后以坑壁围墙,坑顶四周用茅草搭成斜的屋顶。

可见我们祖先最早的居住建筑就是这样的。

第二个字是“宿”,像一个人躺在室中的一条席子上。

表示歇息、睡觉。

第三个字是“廪”,本义是“粮仓”。

古代的粮仓为了防潮,常常在仓底用大石块把它架空,这个字就是描摹粮仓的形状。

第四个字是“郭”,本义是“外城”,字形像是一座城池的鸟瞰图,中间的方框代表四方的城墙,上下的尖顶部分代表城墙上筑的哨亭。

第四组都是关于“行”的古汉字。

第一个字是“行”,像是十字路口,“行”的本义就是道路。

第二个字是“舟”,平底,首尾略上翘,像一条船。

第三个字是“车”,古代双轮车最普遍,金文的“车”字最像双轮车的形状,两边的圆形代表车轮,中间以轴贯穿,竖着的是车辕,前边有衡木,还显示出了衡木两侧用来套车马脖子的轭。

这个字有时简化字形,写作“”,楷书“車”的形体就是由此而来。

五、解答课后练习题————“小试身手”(讨论,师生互动)
3.1“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形。

有些字虽然造字的时候不是象形
字,但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某种记忆的联想和表达的方便。

除练习题中给出的例子外,其他利用汉字来“象形”的例子还有:回形针、人字拖鞋、口字楼/口字扣、品字插座/品字栏杆、十字路口、川字皱纹、金字塔,等等。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拆解汉字,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特别是象形字、会意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让学生体会:有些象形字直接画出来会比较扁,为了顺应汉字书写习惯,就把它们竖起来(课文中“虎”也是一例)。

古文字形的构件间的关系比较重要,是否接触、谁上谁下,可能都有讲究。

参考答案:“梦”,像一人躺在床上,瞪大眼睛、手舞足蹈的样子,表示睡觉做梦。

“伐”字从人从戈,是会意字,像人手持戈砍对方的头。

“戍”字也是从人从戈的会意字,不过戈没有架到人脖子上,而是由人扛着,表示武装守卫。

六、课堂小结
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和了解了汉字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内容包括体会汉字如何起源于图画,介绍汉字的几种主要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情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我们感受到汉字的极大魅力,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七、作业:汉字别解趣话(拆字相关练习)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或象形,或会意,或指事,极易按人主观意图加以别出心裁的解说。

这方面的趣话不少。

1、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见李自成造反,社稷难保,心里很是苦戚。

一日,他隐姓埋名,
找到一测字先生测字,想从中讨个吉利,以求安慰。

他先给了个“友”字,不想测字先生说:“这该是‘反’字的出头。

李自成已攻进洛阳,杀了当今皇上的叔叔,意味着造反者已出了头啊!”崇祯心中一震,连说错了错了,该是“有”字,测字先生说:
“不好,不好!”“怎么不好?”“‘有’字由一缺捺的‘大’和一‘月’组成,这不是说‘大明’的天下已去掉一半了吗?”崇祯又给了一个“酉”字,测字先生拈须掐算片刻,连说坏了。

“怎么坏了?”崇祯问。

“‘酉’是把‘尊’字去掉首尾而成的。

当今皇上至尊都说不定会去头去脚呢!”崇祯听后,面如土色,回到宫中,便病了。

据说测字先生是李自成安插在京城中的耳目!
2、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个外国记者向毛泽东发问:“一旦内战爆发,贵党可有打败蒋先生的信心?”毛泽东说:“蒋先生的‘蒋’,只不过是将军头上加根草,说明他也仅是一个草头将军。

”可这个记者还希望毛回答得明白直接一些,便问:“你的‘毛’呢?”毛泽东笑了笑说“‘毛’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也就是说战胜蒋先生易如反掌!”在场的记者听了这话,都笑了。

(幻灯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语之中,它以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

也是世界上最节约纸张的文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字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