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文字是用象形符号来表示事物的形状或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象形符号逐渐演变成了更加简化的形式,形成了象形文字。
例如,“日”字就是由太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祭祀活动,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2. 简化字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提高文字的书写效率,秦始皇下令将汉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简化,这就是简化字的起源。
简化字的出现使得汉字书写更加便捷,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7世纪)汉字的书写形式经历了篆书、隶书等多个阶段,最终发展成了楷书。
楷书是汉字书写的标准形式,它具有规范的笔画结构和平衡的布局,成为了后来书法艺术的基础。
4. 现代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字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汉字除了传统的繁体字外,还出现了简化字和异体字等形式。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汉字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包括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
三、汉字的影响和重要性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知识。
通过学习和传承汉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2. 交流工具汉字是中国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学习和应用。
汉字的普及和推广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3. 认知发展学习汉字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汉字,儿童能够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商朝人民为了记录商品和财产,开始使用一种象形文字,这就是汉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是通过描绘实物的形状来表示其意义。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随着商朝的灭亡,周朝兴起,金文逐渐取代了甲骨文。
金文是一种更加规范和简化的文字形式,字形更加规整,书写更加流畅。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于是篆书应运而生。
篆书是一种方块形的字体,字形规整,书写工整,被广泛用于印章和铭文。
4. 隶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汉朝时期,隶书成为主要的书写体系。
隶书字形简化,笔画结构清晰,书写速度较快,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官方文件。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
楷书字形规范,书写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6. 行书和草书时期(公元6世纪-公元14世纪)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草书是行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行书和草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个人书写。
7. 楷隶合一时期(公元14世纪-现代)明朝时期,楷书和隶书合二为一,形成了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
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结构清晰,书写简洁。
三、汉字的影响与传播汉字作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交流:随着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的增加,汉字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中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汉字的演变》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历程可谓漫长而曲折。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二、汉字的起源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那时,人们用图画记录生活、表达思想,这些图画被称为“图画文字”。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事。
三、汉字的发展1. 西周时期,汉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汉字的笔画逐渐规范,字形也更加规整。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六国文字”。
这一时期的汉字,字形和笔画更加丰富多样。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对汉字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形成了小篆。
小篆是秦朝时期的一种正式书写文字,为后来的隶书、楷书等字体奠定了基础。
四、汉字的演变1. 隶书:隶书是秦朝晚期至汉初的一种字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隶书字形更加简化,笔画更加流畅,便于书写。
2. 楷书:楷书是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
楷书字形规整,笔画工整,成为后世书法的主要字体。
3.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大约出现在魏晋时期。
行书字形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笔画更加自由,书写速度更快。
4. 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极简字体,大约出现在汉代。
草书字形极为简化,笔画简练,书写速度极快。
5. 简化字:简化字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的一种汉字书写形式。
简化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降低识字难度。
五、汉字演变的意义1. 传承文化:汉字的演变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汉字的演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2. 促进交流:汉字的演变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字更加统一,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3. 提高效率:简化字的推行,使得汉字书写更加快捷,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
六、结语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华夏族先民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记录生活和交流信息。
最早的汉字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些文字形状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有直接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并发展出了许多字形和字义。
二、汉字的演变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主要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甲骨文的字形复杂,结构繁复,但仍保留了一定的象形特点。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甲骨文的发展阶段,出现在青铜器上。
金文字形逐渐简化,结构更加规范,开始出现了一些象形转化为指事字的现象。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篆书是秦朝时期的字体,用于刻制印章和铭文。
篆书字形规整,结构简洁,标志着汉字从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转变。
4. 隶书时期(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隶书是秦汉时期的字体,用于书写官方文书和文件。
隶书字形规范统一,笔画结构清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用于书写文稿和书籍。
楷书字形规范美观,笔画结构平衡,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汉字的发展1. 汉字的传播:汉字最早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文字。
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汉字还传入了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2. 汉字的演变: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各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字形和读音。
例如,日本的汉字发展为“假名”和“片假名”,韩国的汉字发展为“谚文”。
3. 汉字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数字化和电子化,出现了汉字输入法和汉字字库等工具,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用。
四、汉字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字的学习和传承,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简化字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在兽皮、骨头等上面刻画出象形图案,用来记录生活中的事物和经验。
这些图案逐渐演变成了最早的象形文字,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而“人”字则代表人的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象形文字进行简化,以便更方便地书写。
这就是象形文字向指事字的转变。
指事字是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示事物的特征,例如“上”字用一条竖线表示高度,表示在上方。
这种简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
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1. 象形文字的演变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使用会意字,即通过组合象形文字来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木”和“子”组合在一起就表示“林”,表示多棵树木的集合。
这种方式使得汉字的表达能力更加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摒弃了象形文字的形状,而是将其简化成更加易于书写的形式。
这就是汉字的形态演变过程。
例如,“马”字的早期形态是一个马的全身图案,而现代的“马”字则只保留了马的头部特征。
2. 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字形、字义和字音三个方面。
字形是指汉字的外形特征,字义是指汉字所代表的含义,字音是指汉字所对应的发音。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汉字的完整表达。
汉字的字形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结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
每一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汉字的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汉字的简化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汉字的繁体字被简化为简体字,大大减少了书写的繁琐程度。
然而,汉字的简化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美感和文化传承,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简化字提高了汉字的实用性和普及程度。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来记录信息。
最早的象形文字是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形状进行简化和抽象而形成的。
例如,“日”字表示太阳,“山”字表示山峰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象形文字的需求越来越多,于是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汉字的形状逐渐规范化,出现了许多基本的字形。
到了秦汉时期,由于统一文字的需要,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形成了小篆,即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汉字字形。
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逐渐演变为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
三、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在演变过程中,汉字不仅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字义和用法。
例如,古代的“人”字在演变过程中形状逐渐简化,同时还衍生出了许多与人相关的字义,如“从”、“仁”等。
这些演变使得汉字的含义更加丰富多样。
四、汉字的影响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系统,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其次,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也对其他国家的文字系统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的汉字假名和韩国的汉字音节等。
五、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重要的任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汉字的使用越来越少,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汉字。
首先,应加强对汉字的教育和研究,培养更多的汉字专家和研究人员。
其次,应加强汉字的应用和推广,使汉字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六、结语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让汉字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连续使用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文字系统。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汉字体系。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传播和现代应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发现:20世纪初,中国河南安阳发现了商代的甲骨文,这是最早的一种汉字书写形式。
1.2 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以刻画动物骨骼或龟甲上的文字为主,形态复杂,结构独特,是汉字演变的起点。
1.3 甲骨文的意义: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古代文字、古代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汉字的演变2.1 篆书的出现:篆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秦朝时期正式推广使用的一种字体。
2.2 隶书的发展:隶书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秦朝时期为了方便书写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2.3 楷书的形成:楷书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隶书演变而来,是现代汉字书写的基础。
三、汉字的发展3.1 汉字的标准化:为了统一汉字的书写,减少歧义,汉字在不同朝代不断进行标准化的尝试。
3.2 汉字的繁简体:汉字的繁简体是在汉字标准化的基础上,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书写需求而形成的。
3.3 汉字的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常见的一类字,它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既有意义上的指示,又有发音上的提示。
四、汉字的传播4.1 汉字的东传:汉字最早是从中国东部地区传入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文字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4.2 汉字的西传:汉字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西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文字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4.3 汉字的全球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汉字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学习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对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汉字的现代应用5.1 汉字的教育价值: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系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和影响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历史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发现:20世纪初,甲骨文的发现揭示了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汉字最早的形态之一。
1.2 甲骨文的象形性质:甲骨文的形状与实物相似,具有象形性质。
例如,“日”字的甲骨文形状像太阳,象征着太阳。
1.3 甲骨文的演变:甲骨文逐渐演变为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印章上的文字,形态更加简化,但仍保留着象形性质。
二、汉字的演变2.1 篆书的发展:篆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阶段,它的形态更加规范和统一。
篆书在秦朝统一文字后达到巅峰,成为后世书法的基础。
2.2 楷书的兴起: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字体,形态规范、笔画清晰。
楷书的兴起标志着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3 汉字的简化:20世纪50年代,为了提高中国人民的识字率,汉字进行了一次简化。
简化字减少了繁复的笔画,使汉字书写更加便捷。
三、汉字的发展3.1 汉字的传播: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汉字也传入了日本、韩国等国家。
如今,汉字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3.2 汉字的影响: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国家的文化、语言和文字都受到了汉字的影响。
3.3 汉字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举办汉字书法比赛、设立汉字文化节等。
四、汉字的未来4.1 汉字的数字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正逐渐数字化。
电子屏幕、智能手机等设备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和学习汉字。
4.2 汉字的国际化:随着中国的崛起,汉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字,推动了汉字的国际化进程。
4.3 汉字的创新:汉字作为一种文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网络时代的汉字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总结: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篆
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 战国时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秦始 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 简化,在“大篆的基础上,规定了一 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秦朝 的这一统一全国文字的重要措施,对 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篆笔画圆转,符号性大 大增强,还保存着一定的象形 意味。
• 汉字的演变.flv
三、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 演变
古文字 阶段
今文字 阶段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视频2
二、汉字的发展
古汉字 阶段
汉字形体 演变
隶楷字 阶段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视频2
三、汉字形体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殷商时 代的代表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古老而又 比较成熟的文字。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课程:古代汉语 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关于汉字起源的传
说,掌握汉字来源、通过汉字形体的演 变 ,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线索,掌握 “隶变”。
教学重点、难点:形体演变的过程;“隶变”。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1)古埃及圣书字
图:埃及圣书字:公元前3100年前后古代埃及的圣书铭刻文字。
3、省略。隶书有时直接省 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
4、将篆文相同的偏旁分解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 隶书完全抛弃了古汉字的象形因素,使汉字变
成抽象的记号,实行全面的符号化,这无疑是汉字 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隶变结束了几千年的古文字 阶段,形成了近两千年的今文字格局,并为楷书的 产生奠定了基础。
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欧阳询《九成宫》
8、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 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 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 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 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 的叫“行草”。
据此:结绳是神农或神农 以前上古时期的一种记 事方法,以绳结的大小 约定事的大小,以绳结 的多少约定物的多少。
(结绳记事图)
2、八卦说
《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是由和两种最基本的符 号组合而成的八种图形。—代表 阳,– – 代表阴。用这两种基本 符号的不同组合,代表各种自然 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 及相互转换。
2)苏美尔楔形文字
图: 苏美尔楔形文字:公元前32世纪出现在美索不 达米亚。
3)中国甲骨文字
图:甲骨文字:又称殷文、卜辞,出现于公元前14世纪。 (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1、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 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汉代郑玄《周礼注》曰:“结绳为约,事大,大结 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王羲之——《兰亭集序》
欧阳询《千字文》
课后思考题
1、说汉字始于八卦或结绳为什么不对? 2、古文字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甲骨文的特点:带有浓重的原始绘画意味 形体未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度仍然比较高,但 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金文的特点: 仍有较重的原始绘画意味:
大盂鼎铭文(局部)
孝
舞
形声字大量增加:
申
神
鑑 或 國
3、大篆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大 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 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 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 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 的基础。
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 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 丧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
隶变的表现
1、改曲为直。将篆书圆转相连的线条变为方折笔画, 字形变得方正平直。
2、省并。对一些繁复的笔画乃至部件加以省并、简 化。
制定每一个字的规范形体:
用线条写成站立的长方形:
5、隶书
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末,沿至三国。又 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隶书保 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这成 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为后 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 重要的转折点,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掠
波磔
东汉《史晨碑》(局部)
隶书体态扁平,字形“八”字分散,呈现出一种动态 美:
秦代的隶书叫“秦隶”,也称“古隶”。 汉代的隶书叫“汉隶”,也称“今隶”。 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发 展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 岭,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
6、草书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 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
今草
狂草
7、楷书
汉朝末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完全 成熟于隋唐,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点画形态丰富, 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 书”,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书法家 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志·六书略》:“书与画同出。”即汉字和图画共出 一源。
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并不等于汉字,只有 当图画具有了一定的读音和意义时,才能真正成为汉 字。《古文字学导论》: “汉字的起源是图画”。
2、刻划记号 已经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记号资料,主
要是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的符号。
西 安 半 坡 陶 符
3、仓颉造字说
先秦典籍中记载,汉字是黄帝史官仓颉创造的。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 也。”
这一传说到了汉代,仓颉造字被极力神化。 《论衡·骨相》:“仓颉四目。”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鬼夜哭。”
仓颉
二、汉字的起源
1、原始图画 汉字是从原始图画发展而来的。宋代郑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