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中小学生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包括象形文字的起源、甲骨文的出现、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标准化以及汉字的传播与影响。

正文内容:
1. 象形文字的起源
1.1 人类最早的文字表达形式
1.2 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与描绘
1.3 汉字的象形意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2. 甲骨文的出现
2.1 甲骨文的出土与发现
2.2 甲骨文的意义与价值
2.3 甲骨文对汉字演变的影响
3. 汉字的演变
3.1 汉字的书写形式的变化
3.2 汉字的字形结构与字义演变
3.3 汉字的繁简体演变
4. 汉字的标准化
4.1 汉字的字典编纂与规范
4.2 汉字的拼音标注与注音符号
4.3 汉字的笔画顺序与规范
5. 汉字的传播与影响
5.1 汉字的传播与交流
5.2 汉字对其他文字的影响
5.3 汉字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总结:
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其起源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从象形
文字的起源、甲骨文的出现、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标准化到汉字的传播与影响,每个方面都展示了汉字的独特之处。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演变过程,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的魅力与价值将永远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交流。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中小学生版)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中小学生版)
址 6000多年
例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彩陶,上面的图案、动物等画得很好,与后来的文字
也很像。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
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汉字的演变 ⑤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 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 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 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 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 ,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汉字的演变 ⑥
大汶口文化的图画性陶符
国外用图画记录传递信息的实例
墨西哥危岩警示画
奥基布娃部落女子的情 书
印第安车偃部落的书信
大科达人牛皮上的大事记
国外用图画记录传递信息的实例
墨西哥危岩警示画
奥基布娃部落女子的情 书
印第安车偃部落的书信
大科达人牛皮上的大事记
国内少数民族用图画记录传递信息的实例
新疆岩画(局部)
探究:
1.你认为汉字会在电脑时代被淘汰吗? 为什么?
2.你认为汉字将会被“拼音文字”所替 代吗?为什么?
3.你认为现在的书刊中常常有汉字夹字 母的情况好不好?为什么?
1.你认为汉字会在电脑时代被淘汰吗?为什么?
参考内容:
中国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汉字输入 计算机并在网上传输的问题,而且输入的速度 越来越快。近年来,汉字手写技术、声音输入 技术等成为了中国电脑输入法未来发展的趋势 ,这些技术不断满足了不习惯键盘打字的人们 用好电脑的需要。由此可见,是电脑接受了汉 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古老的汉字以其 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在 新的时代里焕发了青春。

小学三年级语文汉字的发展历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汉字的发展历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的形态、结构和含义都经过了演变和改进。

小学三年级是孩子们正式学习汉字的阶段,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对于培养孩子们对汉字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等方面介绍小学三年级语文汉字的发展历程。

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古代商朝晚期至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墟,是中国最早的字书记载。

甲骨文的形态和结构比较简单,以图形为主,有很强的象形性和指示性。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会通过教授一些甲骨文常用字,让学生们了解汉字最早的形态和使用情况。

二、金文金文是商朝晚期至春秋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青铜器上。

它的发展与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紧密相关。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形态和结构更加复杂,文字纹饰更加华丽。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会逐渐引入一些金文常用字,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汉字的变化和发展。

三、小篆小篆是秦汉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石碑、陶器等物上。

它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最为精细和规范的一种形态,也是现代汉字的基础。

小篆的笔画结构更加严谨,字形更加规范,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书写和表达效果。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会开始系统地学习小篆常用字,开始培养正确的汉字书写技巧。

四、楷书楷书是汉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现代书法的基础。

它形态规范、笔画丰满、结构稳定,是现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字体。

楷书的发展始于东汉时期,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改进和完善。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们会开始学习楷书常用字,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通过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逐渐引入汉字的发展历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中小学生了解汉字相关知识普及

中小学生了解汉字相关知识普及
矫正发音
如果学生的发音有误,可以通过模仿正确的发音,或者借助在线语音矫正平台进 行矫正。
04
汉字的意思和用法
汉字的部首和偏旁意义
偏旁部首的含义
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偏旁部首都代 表着一定的意义。比如“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彳”表示与行走、道路有关的意义,“言”表示与言语、说 话有关的意义等。
05
汉字的文化和艺术
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01
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02
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华民
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03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紧密相连,是中国文
汉字在诗词中的运用
01
汉字在诗词中具有特殊的韵律和节奏感,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情
感和意境。
汉字在成语中的运用
02
成语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
背景。
汉字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03
文学作品通过巧妙地运用汉字,采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
06
学习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象形文字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最初的形态是对于事物形象的模仿 和抽象,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汉字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和金文
汉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些文字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 历史事件。
小篆和楷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化出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等形式,这些 不同的字体不仅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 和文化特点。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商朝人民为了记录商品和财产,开始使用一种象形文字,这就是汉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通过描绘实物的形状来表示其意义。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随着商朝的灭亡,周朝兴起,金文逐渐取代了甲骨文。

金文是一种更加规范和简化的文字形式,字形更加规整,书写更加流畅。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于是篆书应运而生。

篆书是一种方块形的字体,字形规整,书写工整,被广泛用于印章和铭文。

4. 隶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汉朝时期,隶书成为主要的书写体系。

隶书字形简化,笔划结构清晰,书写速度较快,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官方文件。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

楷书字形规范,书写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6. 行书和草书时期(公元6世纪-公元14世纪)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草书是行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行书和草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个人书写。

7. 楷隶合一时期(公元14世纪-现代)明朝时期,楷书和隶书合二为一,形成为了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

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结构清晰,书写简洁。

三、汉字的影响与传播汉字作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交流:随着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的增加,汉字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中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传播、发展和现代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汉字的起源1.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最早的文字出现在中国的黄河流域。

1.2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基本结构。

1.3 汉字的起源还受到了周文王的影响,他在周朝时期推广了汉字的使用,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文字。

二、汉字的演变2.1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外来文字的影响,如秦朝时期的小篆字体受到了西周文字的影响。

2.2 汉字的演变还受到了历代王朝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如汉字在汉朝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发展。

2.3 汉字的演变还受到了书法家的影响,他们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汉字的书写更加美观和规范。

三、汉字的传播3.1 汉字的传播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汉字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而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3.2 汉字的传播还受到了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汉字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和应用。

3.3 汉字的传播还受到了印刷术的影响,印刷术的发明使汉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四、汉字的发展4.1 汉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

4.2 汉字的发展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影响,如电脑输入法的发展使汉字的输入更加方便和快捷。

4.3 汉字的发展还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汉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五、汉字的现代应用5.1 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文字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符号。

5.2 汉字在现代科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汉字输入法、汉字识别技术等,使汉字在数字化时代得以延续和发展。

5.3 汉字在现代教育中也得到了重视,学习汉字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和影响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历史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发现:20世纪初,甲骨文的发现揭示了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汉字最早的形态之一。

1.2 甲骨文的象形性质:甲骨文的形状与实物相似,具有象形性质。

例如,“日”字的甲骨文形状像太阳,象征着太阳。

1.3 甲骨文的演变:甲骨文逐渐演变为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印章上的文字,形态更加简化,但仍保留着象形性质。

二、汉字的演变2.1 篆书的发展:篆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阶段,它的形态更加规范和统一。

篆书在秦朝统一文字后达到巅峰,成为后世书法的基础。

2.2 楷书的兴起: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字体,形态规范、笔画清晰。

楷书的兴起标志着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3 汉字的简化:20世纪50年代,为了提高中国人民的识字率,汉字进行了一次简化。

简化字减少了繁复的笔画,使汉字书写更加便捷。

三、汉字的发展3.1 汉字的传播: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汉字也传入了日本、韩国等国家。

如今,汉字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3.2 汉字的影响: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国家的文化、语言和文字都受到了汉字的影响。

3.3 汉字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举办汉字书法比赛、设立汉字文化节等。

四、汉字的未来4.1 汉字的数字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正逐渐数字化。

电子屏幕、智能手机等设备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和学习汉字。

4.2 汉字的国际化:随着中国的崛起,汉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字,推动了汉字的国际化进程。

4.3 汉字的创新:汉字作为一种文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网络时代的汉字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总结: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书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完整版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

它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金文是汉字的重要演变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画繁多,形态多样,成为后来汉字演变的基础。

1.3 汉字的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个地区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汉字体系。

这一过程被称为“汉字的定型”,使汉字的形态更加统一、规范。

二、汉字的演变2.1 简化字的出现: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简化繁复的字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汉字简化的潮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的简化字方案,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汉字书写更加方便。

2.2 繁体字的保留:尽管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繁体字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的传统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汉字在世界的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汉字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许多国家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这为汉字的演变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汉字的结构3.1 笔画的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汉字的形态是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汉字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每个笔画都有一定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3.2 部首的作用:部首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字的分类标志。

部首可以帮助人们查找和理解汉字的意义,是学习汉字的重要辅助工具。

3.3 偏旁的组合:汉字的形态往往由多个偏旁组合而成,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可以形成新的汉字,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
1.你认为汉字会在电脑时代被淘汰吗? 为什么?
2.你认为汉字将会被“拼音文字”所替 代吗?为什么? 3.你认为现在的书刊中常常有汉字夹字 母的情况好不好?为什么?
1.你认为汉字会在电脑时代被淘汰吗?为什么?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单位: 笔画 、 偏旁 。
笔画是书写楷体字时不停顿不提笔一次写完的 连续不断的线段。 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称部件、 部首。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中 间都可以称偏旁。
汉字的构造方式: 六书 。
“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的结构归 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其中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转注、 假借是用字的方法。
大汶口文化的图画性陶符
国外用图画记录传递信息的实例
墨西哥危岩警示画 奥基布娃部落女子的情 书
印第安车偃部落的书信
大科达人牛皮上的大事记
国外用图画记录传递信息的实例
墨西哥危岩警示画 奥基布娃部落女子的情 书
印第安车偃部落的书信
大科达人牛皮上的大事记
国内少数民族用图画记录传递信息的实例
仓颉(cāng jié)造字说
• 《说文解字· 叙》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 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 《春秋元命苞》 “(仓颉)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 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 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颉 像

契刻说
• 《史记· 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造书 契,以代结绳之政。”
谐音联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缺字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析字联 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叠字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天下景)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合与注释
汉字
字 形 游 戏 :
字 形 游 戏 :
字 形 游 戏 :
汉字的起源 • 结绳说 《易经· 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说文解字· 叙》:“神农氏结绳为治 而统其事。”
采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
八卦说
• 河南南阳 贾湖新石器时代 8000多年 • 安徽蚌埠 双墩遗址 7000多年 • 1954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仰韶文化遗 址 6000多年
例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彩陶,上面的图案、动物等画得很好,与后来的文字 也很像。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
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楷书,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 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楷书点画形态丰 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由于它的 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 书”,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书法家 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汉字的演变 ⑦
由繁趋简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这种字体写起来比楷书 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很受群众喜爱 ,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 于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难有一个截然分 开的界限。
更多字谜游戏……
请登陆下列网站听音赏文,并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汉字“音美 ”的感受。 →网址①:《明月清泉》网站 →网址②:《朗诵天地》网站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书法欣赏①:王羲之
俊朗飘逸
《 兰 亭 序 》 《 乐 毅 论 》
产生时代
• 山东泰安 大汶口 5000年左右
体系形成
• 所需条件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阶级的产生 巫、吏对原始汉字的搜集、加工 和整理
体系形成
• 跟图画有着明确界限的假借字和 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 的标志。 • 根据现有资料,大概形成于夏代 。
汉字的演变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由记事符 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 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 是汉字的前身。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 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 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已使用单 字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已占一定比例, 已是发展成熟的文字了。
汉字的演变 ①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记录占卜 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卜辞 ”、“契文”;又因为最早是在殷 墟(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 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 墟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 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字可以 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是有 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 。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周礼· 春官》说:“大卜,……掌三《易》
之 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曰 《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八卦实是上古筮人用以取象衍说吉凶的符号 。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乾 (qián) 坤(kūn) 震(zhèn) 巽(xùn) 坎(kǎn) 离(lí )艮 (gèn) 兑(duì ) 乾 (qián)

太昊,[tà i hà o]即伏羲氏,是上古华夏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三皇之首,亦作大嗥、太嗥、风姓,号伏
戏氏。以木德王,是为春皇。在位百十一年,一云百六十四年,定都汶上。
傣族地契[dì
qì ]
西 安 半 坡 陶 符
临 潼 姜 寨 陶 符
甘肃马家窑陶符
青海柳湾陶符
浙江良渚陶符
上 海 马 桥 陶 符
正因为汉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 信息,所以汉字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例:汉字与楹联
楹联以春联为最古。经过发展,逐渐形 成一种应用文体。因为大多左右分悬于楹柱 之上,所以习称楹联。它的特征是上下联相 对,即字数相等、内容相称、平仄相反。楹 联的内容凝练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它 充满生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 与民俗紧密结合,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 形式之一。
汉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往往 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 俗习惯、思想观念等。
例:古时有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这种思想远至
汉字形成的年代便已出现。有甚么证据呢?“男”字便是证据 。“男”字由“田”字和“力”字组成,由于在“田”地耕种 这类极耗体“力”的工作,在古代由“男”性负责,因此古人 便把“田”、“力”二字合成新字,表示男性的意思。由此我 们也可以见到中国已进入农耕社会,耕种是当时男性的主要工 作。 “女”字不是会意字,但从“妇女”的“妇”字,我们可 看到古代女性担当的工作岗位。“妇” 字属会意字,指已婚 的女性,由“女”字与“帚”字组成。而“帚”的古字字形, 是用手持着扫帚的图像。古人以持着“扫帚”的“女”性,表 达妇女的意思,可知当时的妇女主要负责打扫等家务工作。
汉字的演变 ⑤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 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 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 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 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 ,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汉字的演变 ⑥
数字诗
回文诗
字 形 游 戏 :
字 形 游 戏 :
字 形 游 戏 :
பைடு நூலகம் 字 形 游 戏 :
字 形 游 戏 :
字 形 游 戏 :
探究汉字之美:
请仔细观察右边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然后思考:这个会徽蕴 含了怎样的汉字之美? 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 然后准备用生动的语言 表述出来,在全班交流。
例:汉字与诗歌
藏头诗 我闻西方大士,为人了却凡心。 秋来明月照蓬门,香满禅房出径。 屈指灵山会后,居然紫竹成林。 童男童女拜观音,仆仆何嫌荣顿。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 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 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君怨。 空花落尽酒倾漾,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辗斗晴窗。 秋 流 江 水 楚 雁 浅 洲 宿 沙
汉字的演变 ④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 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 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zhé)的笔法 增多,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 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是汉字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 今文字阶段。
《 丧 乱 帖 》
汉字书法欣赏②:颜真卿
《 多 宝 塔 碑 》 《 颜 勤 礼 碑
粗犷豪放
《 寒 食 帖 》
汉字书法欣赏③:米芾
《 蜀 素 帖 》
闲逸超迈
《 吴 江 舟 中 诗 卷 》
《 苕 溪 诗 帖 》
汉字书法欣赏④:赵孟頫
《 汲 黯 传 》
端庄洒脱
《 故 总 管 张 公 墓 志 铭 》
《 赤 壁 赋 》
傻瓜 九十九

至尊无上
镜中人
旭日不出 斩草不除根 再见 乘人不备 人不在其位
白 部位相反 入 两狗谈天 九 一家十一口 早 独生子 扮 东洋兵
寺 陪 狱 吉 兀 晕
正字少一横,莫作止字猜 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步 也 贺 金 慎 明
目字加两点,别做贝字猜
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 两点一直,一直两点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出一半有何不可 中心一点口不见
汉字的演变 ②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 “钟鼎文”。这种文字前期 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的还 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后期与小篆相近。已收集 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千个, 多半可以释读。金文的形体 结构比较成熟,周朝的金文 铭辞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