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护理

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护理1.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2.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治疗3.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4.腰椎间盘突出非常痛苦,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5.产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6.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方法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1、切忌久站久坐,每个45分钟时可以起身活动活动或者换个姿势2、注意腰椎保暖,腰部受凉也是腰椎病的病因,要注意3、日常行为习惯,左右坐姿,站有站姿,尽量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4、适量运动,有些人很久没运动,一下子就做很运动,比如仰卧起坐,这对腰椎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5、少熬夜,多喝水、忌烟酒更多腰椎护理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川木理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典型表现就是腰痛,有的可能会有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在咳嗽或是打喷嚏的时候症状会加重。
还有马尾神经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表现为大小便障碍或失禁。
1、卧床休息:如果轻度腰间盘突出,那么只要好好的休息一阵,不从事重体力活不到一个月就能很好的恢复,这种情况比较难以坚持,但是如果坚持成功,它的复发率又是最低的,需在在床上待3周,3周之后佩戴腰围保护下床简单活动,坚持3个月就能达到效果。
2、腰椎,骨方,世.贴、消炎止痛、止痛、活血化瘀,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
某宝有。
3、牵引治疗:牵引治疗是腰间盘突出的另一方法,也叫盆骨牵引法,相当把颈椎暂时拉开,让“髓核”回缩复位,当然这个需要在医院医生指导下进行。
4、推拿按摩:注意理疗推拿最好到医院理疗科进行,不专业的推拿是会导致全身瘫痪的,特别有腰间盘突出的患者更容易出问题。
5、髓核化学溶解法:髓核化学溶解法这个医学手段也是比较新的,注入药物,溶解部分突出的“髓核”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6、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气化术、髓核切吸术等手段,其实简单的理解就是削掉多余的“髓核”让髓核不突出顶到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预防不要干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不要睡弹簧床垫,一定要睡硬板床,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工作和学习,尤其是长期弯腰工作学习,每1小时左右要休息10分钟左右。
中医养生保健如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养生保健如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俗称“腰椎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常以腰背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养生保健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养生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介绍中医养生保健如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
一、运动保健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多与腰腹肌力量不足和腰椎周围软组织松弛有关。
因此,通过针对性的运动来增强腰腹肌肉力量,调整腰椎周围软组织的张力,对于预防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具有积极作用。
1. 腰部按摩操:每天早晚进行腰部按摩操,可以有效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腰椎间盘的压力。
具体方法是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腰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摩腰部,每次约10分钟。
2. 腰椎保健操:腰椎保健操可以通过调整腰椎、增强腰腹肌肉力量的方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常见的腰椎保健操包括拱桥式、腰部扭转、仰卧腿提等,每天坚持锻炼,效果更好。
3. 武术养生功:武术中的一些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调整呼吸、伸展腰椎和肌肉,以及调和阴阳平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武术养生功进行练习。
二、饮食调理中医养生保健强调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与肾气不足、痰湿内蕴等因素有关,因此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蛋白质摄入:腰椎间盘的构成主要是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组成,因此适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蛋类等,可以促进腰椎间盘的修复和保护。
2.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修复作用,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柠檬、菠菜等。
3. 忌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引起体内湿热蕴结,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平时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以及感觉异常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知识,预防和管理该疾病,以下是一份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的详细内容。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概述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内部的软骨组织突出,并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或脊髓。
该疾病的发生与腰部受伤、长期过度使用腰部、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
症状主要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和肌力减退等。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1. 维持良好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进行适当的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3. 注意腰部保暖:冷风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应注意腰部的保暖。
4. 避免重物过度运输:减少搬运重物的次数和负荷,避免腰部过度受力。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管理1. 保持适度的休息:在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期间,应保持适度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2. 应用热敷或冷敷:可以根据个人感受选择热敷或冷敷来缓解疼痛。
3. 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推拿、理疗和康复训练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腰部功能。
4.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四、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护理1. 动态脊柱稳定训练:通过特定的体位和动作,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和肌肉力量。
2.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
3. 热疗和冷疗:可以交替使用热敷和冷敷来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4. 针灸和艾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5. 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五、腰椎间盘突出的饮食建议1. 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软骨组织。
2. 补充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和钙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获取。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常见的疾患,那么它的治疗方法和预防你知道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预防”,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预防西医学名:腰椎间盘突出症英文名称: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所属科室:外科 - 骨科多发群体:中老年传染性:无感染性腰椎间盘突出相关介绍:临床统计表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
追溯历史,早在1543年Vesalius就描述了椎间盘的外观。
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Shmorl先后发表了11篇有关椎间盘解剖和病理的文章,对椎间盘做了较广泛的研究。
1932年,Barr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可能的原因。
其后,Barr和Mixter首次提出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与治疗方法。
从此以后,对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基础研究也逐步深入,从而更提高了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基本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间盘核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交流突出而引起脊椎病变,椎管狭窄周围软组织粘、连损伤,血液循环减慢,缺血缺氧压迫腰部脊髓神经根而出现的腰腿疼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是纤维环破坏所致,为腰椎间盘破裂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和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
腰椎间盘突出是多发病,而且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是由于腰椎的退变增生导致的,腰椎的退变是一个逐渐进展的生理或病理性的过程,因此年龄是一个影响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为了提高公众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预防和管理该疾病,以下是一份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健康教育。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概述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内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症状。
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重体力劳动、腰部受伤等。
该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但也有年轻人因特殊原因患病。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1.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是腰痛,常呈现为背部或腰部疼痛,可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和足背放射。
2. 下肢放射痛: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下肢放射痛,疼痛可延伸至足部。
3. 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减退、肌力减退、反射减弱等。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低头、驼背等。
2.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立,应适当休息和活动。
3. 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通过适当的腰部运动和体操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4. 避免重体力劳动: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应注意减轻负荷,避免过度劳累。
四、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和管理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通过休息、热敷、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症状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
3. 康复训练:手术后或病情缓解后,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腰部功能和预防复发。
五、腰椎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1.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在康复期或病情稳定后,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引起腰部再次受伤。
2. 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驼背等不良姿势。
3. 定期复查和随访: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它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椎间盘的柔软核突出并压迫神经根。
这可能是由于年龄、劳动强度、不良的姿势、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的。
2.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肌肉无力、腰部僵硬等。
疼痛可能会加重或减轻,取决于患者的活动程度和姿势。
3.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弯腰或扭曲腰部的动作。
- 加强腰部肌肉:进行适量的腰部肌肉锻炼,如腹肌和背肌的训练。
- 避免过度劳累:减少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避免过度疲劳。
- 注意抬重物的姿势:使用正确的姿势抬重,避免腰部过度承受压力。
4. 如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 休息: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轻腰部的压力。
- 热敷和冷敷:可以尝试用热水袋或冰袋敷在疼痛的区域,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 物理治疗:寻求专业物理治疗师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按摩、牵引等。
-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5. 何时需要手术治疗?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方法缓解症状。
然而,当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神经根的压力并稳定脊椎。
6.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复发?- 避免重复劳损: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腰部的保护。
- 坚持适量的运动:进行适量的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部的稳定性。
-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工作和休息平衡。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脊椎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这种情况会导致腰椎周围神经受压,进而引起腰痛、下肢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腰痛、下肢疼痛、麻痹等,以及这些症状可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 掌握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走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提重物或扭转腰部时用力过大;要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和运动等,避免过度劳累。
3. 了解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如果出现腰痛、下肢疼痛等症状,应及早进行医学检查,以便于早期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注意腰部保暖:腰部保暖可以减少腰椎间盘受寒引起的疼痛,可适当佩戴一些保暖的衣物或使用暖贴。
5. 加强腰椎间盘保健: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腰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6.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习惯,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腰椎健康造成的不利
影响。
7. 更多的咨询和指导:如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咨询和指导,应及时寻求医生或专业机构的帮助。
以上是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健康教育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不适感。
为了匡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腰椎间盘突出,预防和治疗该疾病,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健康教育文本。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内的软骨组织突出压迫脊髓或者神经根,引起疼痛和其他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和肌力减退等。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1. 长期不良姿式:长期保持一个不正确的姿式,如久坐、久站、久蹲等,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患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2. 腰椎劳损:重体力劳动、频繁提重物、长期弯腰等活动容易引起腰椎劳损,增加患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3. 腰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逐渐退行性变,变得脆弱易损,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姿式:避免长期保持一个不正确的姿式,如久坐、久站、久蹲等。
在长期工作或者学习时,可以适当歇息并做一些伸展运动,缓解腰椎的压力。
2. 注意腰部保暖:腰部保暖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腰椎间盘的健康。
在寒冷的天气里,可以选择穿着保暖的衣物或者使用腰带等保护腰部。
3. 合理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灵便性,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瑜伽、散步等。
4. 避免过度劳苦:避免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如频繁提重物、长期弯腰等。
如果必须进行这些活动,应采取正确的姿式和方法,避免对腰部造成过大的压力。
四、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通过歇息、物理疗法、按摩、理疗等保守治疗方法来缓解疼痛和症状。
2. 药物治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一些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具体方式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众多,而家庭康复也是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其发病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或压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流行病学特征(一)发病率国外学者以下腰痛为调查对象,有90%的人都有过体验,年发病率约15%,同龄女性比男性高。
腰间盘突出的病人腰4~5、腰5-骶1占90%以上,年龄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腰3~4、腰2~3突出的危险性增加。
(二)诱发因素1.退变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开始,髓核由婴儿时期的胶胨状逐渐脱水纤维化,脊索细胞退化坏死,至成人逐渐变成纤维软骨组织。
纤维环的退变表现在胶原纤维增粗,并出现逐渐增宽的细小裂隙,若在外力作用下可造成纤维环撕裂,发生髓核突出。
2.职业暴露于反复举重物、垂直震动、扭转职业的人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高。
Fremyer观察表明,反复举重物>20Kg的人,44.4%的可出现腰痛:垂直震动职业如司机、摩托车骑手等,因长期受颠簸震荡,产生慢性压力,椎间盘易突出长期弯腰工作者因髓核长期被挤向后侧,受到较大的张力加之纤维环较薄弱而易发生突出。
3.吸烟吸烟者下腰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其机理是吸烟者咳嗽增加椎间盘内压。
另外,吸烟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椎间盘乳酸产生增加,PH值下降,加速椎间盘基质的崩解。
4.心理因素对从事的职业长期厌烦、焦虑或紧张,有恐惧心理的人群发生率高。
5.医源性损伤诊断性治疗、腰穿和腰麻误伤椎间盘等,也可增加突出的危险性。
6.其他寒冷、酗酒、腹肌无力、肥胖、多产妇和某些不良的姿势,也是诱发突出的危险因素。
二、病理椎间盘具有多种感觉神经支配,当外力致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时,局部组织破坏,P物质释放引起炎性反应,使疼痛感觉敏感;髓核组织中粘多糖和β-蛋白造成的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根受压水肿引起创伤性炎症。
久之神经根与破裂突出物发生粘连和纤维化,神经缺血,刺激硬膜囊,神经根及纤维环外部的窦椎神经引起下腰痛。
三、临床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有多种分型方法,但大都以病理分型为基础,可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后纵韧带下型、脱出后纵韧带后型、游离型。
四、临床评定根据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制定了非手术疗法的评定标准:满分100分。
其中疼痛和麻木满分20分,行走能力16分,生活及工作能力16分,压痛16分,膝、跟腱反射16分,每项分四个等级,各有对应得分(因非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改变不明显,再者要求每位病人治疗前后均行X线和CT检查不现实,故未将其列入评定表)。
标准:优>90分;良75~90分;可50~74分;差<50分。
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可分别计算出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五、临床表现(一)症状1.腰痛病人多表现下腰痛,影响到腰背部及患侧臀部,重者伴有坐骨神经痛。
腰痛是最早的症状,多是在腰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少数有外伤、摔倒、搬重物或拾重物外,多是由慢性劳损引起。
腰椎间盘退变使纤维环弹性回缩力减弱,即使较小的应力作用于已退变的椎间盘上也可发生破坏,甚至使髓核突出。
2.坐骨神经痛是由于神经受到刺激放射至患下肢引起的,多表现在股后部、小腿外侧、足跟、足背外侧及拇趾。
其确切部位是由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决定。
腰背痛加上一侧或双侧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可用锐痛、钝痛、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来描述。
3.麻木是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的。
麻木区域依腰骶神经根受累区域分布,约占腰腿痛的14.0%。
神经根持续受压、麻木和肌萎缩可同时出现。
4.下肢发凉有少数病人自觉下肢发凉、无汗或出现下肢水肿,这与腰部交感神经根受到刺激有关。
5.间歇性跛行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小者,突出的骨髓更加加重了椎管狭窄的程度,以致诱发本病症状。
6.马尾症状主要见于中央型巨大突出者,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困难,男性阳萎,双下肢坐骨神经疼痛。
严重者大小便失禁、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
7.肌萎缩腰椎间盘突出较重者,常伴有患下肢的肌萎缩,以拇趾屈肌力减弱多见。
(二)体征1.步态疼痛较重者步态为跛行,其特点是尽量缩短患肢支撑期,重心迅速从患下肢移向健下肢,并且患腿常以足尖着地,避免足跟着地震动疼痛。
坐骨神经被拉紧,患下肢跨步小是跛行的原因。
2.压痛突出间隙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旁压痛,慢性病人棘上韧带可有指下滚动感,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价值。
3.活动范围90%病人腰部活动受限,腰椎前屈受限是由于保护性肌痉挛引起的,腰椎侧屈受限在诊断中多无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时,肌肉痉挛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腰椎的前屈和后伸,而不是限制侧屈。
4.脊柱形态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出现腰椎曲度变直,侧凸和腰骶角增大,这是为避免神经根受压机体自我调节造成的,椎间孔处神经根受刺激多引起同侧腰骶部肌肉痉挛,腰椎生理曲度变直也是肌痉挛引起的。
5.腰骶神经试验包括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极少数+)、跟臀试验(+)、屈颈试验(+)。
六、康复治疗进行康复医疗之前必须明确诊断和定位,同时作出功能评估,然后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病期阶段和病型,拟定合适的康复医疗方法和程序康复医疗对本症的治疗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证实,有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或部分回复到生理解剖位置,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消除或缓解症状。
康复医疗还可松解粘连和挛缩,活跃血液循环,消减血液中致痛物质,促进炎症吸收,促进创伤修复,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腰背肌力,增进脊柱稳定性,恢复功能而达全面康复。
其康复方法和程序如下:(一)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
卧于加垫子的木板床上,能使腰部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致痛物,这样能明显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卧床要求卧硬床。
具体讲就是木板床上铺薄褥或垫子,较硬的棕床也可以。
卧床休息要严格坚持。
即使在症状缓解一段时间后佩戴腰围下床,也不能作任何屈腰动作。
如患者因生活不便而不能坚持卧床休息,则会影响疗效。
卧床休息中最难坚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
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平卧位大、小便,可以扶拐或由人挽扶下地去厕所。
切忌在床上坐起大便,因为这时腰部过度前屈,椎间盘更易后突。
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需要下床时,患者仰卧位,先将身体小心地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再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半屈髋、膝关节移至床边,然后再用拐杖等支撑物支持站立。
按上述方法起床可使躯干整体移动,从而减少了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
如患者难以单独下床,可在家属帮助下以同样方式下床。
(二)良肢位枕头的高度一般以压缩后和自己的的拳头高度相当或略低为宜,长度已超过自己的肩宽10~15cm为宜,和颈部后面相接触的部位最高,以衬托颈曲,维持颈部正常生理曲度,而和后枕部相接触的部位要低一些,软一些,起辅助作用,枕头的硬度也应适当。
睡眠姿势合理与否与腰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如果睡眠姿势不合理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仰卧位时床垫要平,以免腰部过后伸,可在腰部另加一薄垫或令膝、髋保持一定的屈曲,这样可使肌肉充分放松,并使腰椎间隙压力明显降低,减轻腰椎间盘后突,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是最佳体位;侧卧位时一般认为以右侧卧位最好,并在双上肢和双下肢之间各放置一软枕,在其后背放置硬枕,以稳定脊柱的受力,同时右侧卧位不会压迫心脏,而且不会影响胃肠蠕动。
(三)药物治疗患者如疼痛剧烈,不能平卧,不能入睡,难以忍受者,应首先给予有效的止痛药。
比较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为,骶管或硬膜外注射强的松龙1ml加1%普鲁卡因10ml的混合液,可消除神经根炎而止痛。
如果疼痛不太剧烈,则用抗炎和止痛药内服,如用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去痛片0.5g每日3次口服。
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施行其他康复疗法。
(四)腰背肌的训练腰背肌的训练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着重锻炼腰背肌的基础上,兼顾加强腰部和双下肢功能运动,调整腰椎两侧和下肢肌张力,而达到缓解症状的功效。
选择适宜的方法,注意动作的准确性,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寒保暖,持之以恒,坚持锻炼。
具体锻炼动作介绍如下:1.按摩腰部预备姿势:坐位或立位均可,两手掌对搓发热后,紧按腰部。
动作:双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然后再向上推回到背部,重复12~24次。
2.风摆荷叶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叉腰,拇指在前。
动作:①腰部自左-前-右-后作回旋动作,重复12~24次;②再改为腰部自右-前-左-后作回旋动作,重复12~24次。
运动时两腿始终伸直,膝关节稍屈,上肢伸直,双手轻托腰部,回旋的圈子可逐渐增大。
3.转腰推碑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
动作:①向右转体,左手成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右掌变拳抽回至腰际抱肘,眼看右后放;②向左转体,右手变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左掌变拳抽回至腰际抱肘,眼看左后方,重复12~24次。
推掌的动作要缓慢,手腕稍用力,臂部不要僵硬,转体时头颈与腰部同时转动,两腿不动,推掌与变拳抽回腰间的两臂速度应该一致。
4.掌插华山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
动作:①右掌向右搂回腰际抱肘,左掌向正右方伸出,身体向右转,成右弓步;②左掌向左方平行搂回腰际抱肘,右掌向正左方伸出,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
眼看插出之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动作可稍快,重复12~24次。
5.双手攀足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
动作:①腰向前弯,手掌向下按地;②还原,重复12~24次。
注意:两腿要伸直,膝关节勿屈曲,弯腰角度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6.白马分鬃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两手交叉,如左腰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腰有病,右手交叉在前。
动作:①身体向前俯,眼看双手,两手叉举至头顶上端,身体挺直;②两臂上举并向两侧分开,恢复预备姿势。
上举时如向上攀物状,尽量使筋骨伸展,向两侧分开时掌心向下成弧线,重复12~24次。
7.凤凰顺翅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下垂。
动作:①上身下俯,两膝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撩起,头也随转向右上,眼看右手,左手需按右膝;②上身仍下俯,两膝仍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头也随转向左上,眼看左手,右手下放需按左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