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推荐文档
初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大全化学平衡知识大全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压力和摩尔比例的变化的过程。
了解化学平衡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全面介绍初中化学平衡的相关概念、特点及计算方法。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指的是化学反应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反应的物质浓度、压力和摩尔比例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度相等,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二、化学平衡的特点1. 动态平衡: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并不停止,而是以相等的速率进行正反应,保持了总物质浓度不变。
这种状态被称为动态平衡。
2. 反应比例:在平衡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摩尔比例保持不变,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
3. 平衡常数:平衡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被称为平衡常数(Kc),代表了反应的平衡程度,其数值在一定的温度下不变。
4. 影响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是影响平衡反应的因素。
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平衡常数,浓度和压力的变化会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比,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达到平衡。
三、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1.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在已知反应物浓度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反应物比例与平衡常数。
例如,对于平衡反应A + B ⇌ C + D,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 = [C][D]/[A][B]。
2. 反应方向的判断:平衡常数与其数值大小有关,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正向反应偏离平衡,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几率更高;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向反应偏离平衡,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几率更高。
3. Le Chatelier原理: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对平衡系统施加扰动时,系统会产生一种偏离平衡的趋势来抵消扰动。
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则会促使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4. 平衡常数的温度变化:温度对平衡常数有显著影响。
通过计算平衡常数的温度系数可以得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系数小于0)还是吸热反应(温度系数大于0)。
化学平衡知识点汇总

化学平衡知识点汇总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这个比例通常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浓度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但是反应仍会发生。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在各种化学反应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化学平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c)是化学平衡过程中生成物和反应物在平衡时浓度的比例,即Kc=[C]^c[D]^d/[A]^a[B]^b。
其中,a、b、c和d分别代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不同。
2. 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关,与化学反应动力学无关。
因此,平衡常数不能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中的速率,只能反映它们在达到化学平衡时的浓度比例。
平衡常数大于1时,表示反应的正向生成物比反应物多;平衡常数小于1时,表示反应的反向生成物比反应物多。
当平衡常数等于1时,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确定,而不能通过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中的摩尔比和化学计量数来确定。
4.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因为温度升高,热力学上有利于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进一步进行。
但是,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温度上升时,有些反应从反向反应向正向反应移动更有利,因此其平衡常数增加;而有些反应则从正向反应向反向反应移动更有利,因此其平衡常数减小。
5. 马斯哈方程式马斯哈方程式可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例,为Kc=[C]^c[D]^d/[A]^a[B]^b,在反应中,Kc是不变的。
根据马斯哈方程式,可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关系转化为反应物和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和有害物质的浓度。
6. 平衡浓度平衡浓度是指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化学平衡知识点化学高二

化学平衡知识点化学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平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平衡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①m+nne;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ne;p+q时平衡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的容器内,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反应仍然在进行。
2. 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的速率等于反向反应的速率,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3. 平衡常数(K)描述了反应在特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中各个组分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平衡常数1. 平衡常数K是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一个指标。
2.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平衡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对于一般的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B]^b。
3. 平衡常数K与反应进行的速率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有关。
4.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5.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达到10^12数量级,也可以非常小,接近零。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反应平衡常数K值的影响是显著的,通常而言,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反之,反应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小。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与温度的关系通过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来解释。
2. 浓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导致平衡移动到反向或正向。
通常来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正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反之,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反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压力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通常来说,增加压力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数量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总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4. 添加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催化剂对平衡常数K无影响。
四、化学平衡的应用1. 工业生产在工业反应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合理利用化学平衡来提高产品的产率。
2. 环境化学通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化学平衡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化学反应的正向和逆向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保持恒定,但反应仍然在进行。
以下是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点的总结。
1. 平衡常数(K):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一个量,它的值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浓度或气体压力的比例。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在正向方向上偏向生成物;反之,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在逆向方向上偏向反应物。
2. 反应商(Q):反应商是在任意反应条件下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比值。
当反应商等于平衡常数(Q=K)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当反应商小于平衡常数(Q3. 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受到温度、浓度或压力、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改变反应的正向和逆向速率,从而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4. 改变浓度或压力:通过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可以影响平衡位置。
加入更多的反应物会使反应偏向生成物,而加入更多的生成物则会使反应偏向反应物。
这是基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
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反应偏向物质量较少的一侧,而减小压力则会使反应偏向物质量较多的一侧。
5. 温度的影响:改变温度可以改变平衡常数的值。
在一些反应中,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偏向生成物;而在其他反应中,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常数减小,反应偏向反应物。
这是因为反应的平衡常数受到温度的影响,不同反应具有不同的温度依赖性。
6.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是一种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催化剂对反应的速率没有影响,但可以降低反应物质的活化能。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改变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尺度,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位置。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和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实际应用中涉及平衡反应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浓度、压力和温度等条件,来控制反应的平衡位置和速率,以满足实际需求。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相互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过程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特殊情况,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正向反应速率和反向反应速率相等: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之间的速率相等,意味着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等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
这是化学平衡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
2.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会发生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反应可以在正向和反向之间自由进行。
3.守恒性: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物质量、总电荷量和总物质的摩尔数都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正向和反向反应同时进行,并且速度相等,使得总物质量、总电荷量和总物质的摩尔数保持不变。
4.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或气体压力的函数,用于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或压力关系。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平衡常数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压力的比例也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可以用平衡常数表示。
平衡常数K是在给定温度下,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一个固定值。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根据反应方程式得到。
2.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可以受到温度、压力(或摩尔浓度)、物质的添加和去除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平衡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系统会通过改变平衡位置来减小扰动。
3.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之间的关系: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平衡位置向正向或反向移动,平衡常数的值也会改变。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
4.涉及平衡的反应类型:包括气体的平衡反应、溶液的平衡反应和固体的平衡反应。
不同类型的反应对于平衡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原则和定律是相同的。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力和其他物理性质保持稳定,而反应速率之间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结合体,它涉及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
1.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指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一个恒定值。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具体的平衡常数计算公式取决于反应的化学式,例如:aA+bB↔cC+dD平衡常数K=([C]^c[D]^d)/([A]^a[B]^b)其中,[A]、[B]、[C]、[D]分别代表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2.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指的是在其中一平衡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浓度。
当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时,反应倾向于产生更多的生成物;当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时,反应倾向于产生更多的反应物。
平衡位置的偏移受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推导出来。
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的摩尔数可以确定平衡反应的最低系数。
例如,反应方程式:aA+bB↔cC+dD平衡常数K=([C]^c[D]^d)/([A]^a[B]^b)可以推导出,平衡常数K的数值等于在平衡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与它们的系数之间的指数幂关系。
4.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
温度升高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可逆反应的热吸收一侧移动,而降低温度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可逆反应的热放出一侧移动。
压力增加超过反应物数量的数量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压缩的一侧移动,而降低压力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压缩率较小的一侧移动。
浓度的增加会推动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而浓度的减少则会推动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5.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有助于衡量反应的倾向性。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倾向于生成更多的生成物;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倾向于生成更多的反应物。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总结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描述了反应物在达到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度相等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平衡常数、平衡表达式、平衡条件和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等。
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估计反应的偏向性和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的定义如下:对于一般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2. 平衡表达式平衡表达式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的一个方程式,与平衡常数密切相关。
以一元反应A ↔ B为例,其平衡表达式可以表示为:Kc = [B] / [A]对于多元反应,平衡表达式的形式会更加复杂,但原理相同。
3. 平衡条件化学平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达到,即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连续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浓度不变并不代表它们的物质不发生变化,而是在微观层面反应速率相等);- 系统处于封闭状态,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4.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化学平衡的位置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调控。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吸热的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压力:对于气态物质参与的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摩尔数较少的一方移动;- 浓度变化:增加某一物质的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另一方移动,以减少浓度差异;-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前后的平衡建立,但不会改变平衡位置。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中的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们通过平衡常数、平衡表达式、平衡条件以及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 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 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 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1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 ②活化能:如图
的分子。
图中:E1 为
,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 ,反应热为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
第 2 讲 化学平衡状态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2
1. 可逆反应
(1) 定义:在
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 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填“大于”或“小于”)100%。
(3) 表示: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2. 不能作为“标志”的四种情况
(1) 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 恒温恒容下的体积 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 2HI(g)=H2(g)+I2(g)。
(3) 全是气体参加体积
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 2HI(g)=H2(g)+I2(g)。
向着能够
的方向移动。
5. 几种特殊情况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 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 影响。
(2) 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 。 (3) “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应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
v 正、v 逆均 ,且 v 逆′>v 正′
v 正、v 逆均 ,且 v 正′>v 逆′
任意平衡或反应前 后气体化学计量数
和相等的平衡
正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负催化剂或减小压强
v 正、v 逆
v 正、v 逆同等倍数 减小
(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
3
(4) 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考点二 借助速率—时间图像,判断化学平衡移动
1. 概念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发生了 ,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 之 ,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
2.原理: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
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注:E2 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恒容 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 (活化分子浓度 )→反应速率 。 2. 恒压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 (活化分子浓度 )→反应速率 。
2. 过程
3. 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 v 正>v 逆:平衡向
移动。
(2) v 正=v 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移动。
(3) v 正<v 逆:平衡向
移动。
4. 借助图像,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
平衡体系
条件变化
第 1 讲 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1. 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 或生成物浓度的 来表示。
2. 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Δc
v=Δt,单位为
或
。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
之比。
,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
4.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 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考点三 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 ,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 能力,因而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 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 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要注意题给数据的有效性。
充入―惰―性→气体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 ―→平衡
。
②恒温、恒压条件
充入惰性气体 原平衡体系 ――→ 容器容积
,各反应气体的分压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Error!5
(4) 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考点三 等效平衡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 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 。
2. 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
与
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的状态。
(2) 化学平衡的建立
保持不变
(3) 平衡特点
规避“2”个易失分点
1. 注意两审
一审题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
;二审反应特点:(1)全部是气体参与的
有固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2)是
速率变化
平衡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任一平衡体系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v 正、v 逆均 ,且 v 正′>v 逆′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v 正、v 逆均 ,且 v 逆′>v 正′
任一平衡体系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v 正、v 逆均 ,且 v 逆′>v 正′
4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v 正、v 逆均 ,且 v 正′>v 逆′
正反应方向为气体 体积增大的放热反
,所以比较反应的
(1) 看 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 换算成 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v(A) v(B)
(3)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
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 aA+bB===cC+dD,比较 a 与 b ,若
v(A) v(B)
a > b ,则 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 B 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