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及分类2.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计算5.运动的描述与分析6.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8.抛体运动二、力的作用1.摩擦力2.压强与压力3.浮力与浮力原理4.弹力5.万有引力6.静电力和电场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2.动能与势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4.能量与物质的转化5.热能与温度6.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四、光学基础1.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与全反射4.平面镜与球面镜5.透镜与光的成像6.光的干涉与衍射7.光的定向传播五、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电流与电路3.电阻与电阻率4.电路中的功率与电能5.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6.导体中的电场分布7.磁场与电磁感应六、声学基础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与参数3.声音的反射与共鸣4.声音的干涉与衍射七、物态变化1.固体的特性与性质2.固体的熔化与凝固3.液体的特性与性质4.气体的特性与性质5.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6.气体的温度与体积关系7.相变与气体压强八、核与辐射1.放射性与核能2.电离辐射与辐射防护3.核能的利用与应用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你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复习。

记得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并进行实际应用与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祝你学习顺利!。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一、静力学:二、运动学:三、运动定律: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五、机械能:六、动量:七、振动和波:1.物体做简谐振动,1.1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1.2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1.3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1.4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路程为2倍振幅。

1.6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1.7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

路程为4倍振幅。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

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十、恒定电流:直流电实验:十一、磁场:十二、电磁感应:十三、交流电: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振荡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物理必背知识点

物理必背知识点

物理必背知识点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的状态;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被创建或消失。

3. 功与功率:功是描述力在物体上做的工作,等于力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等于功除以时间。

4. 集中力与分布力:集中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分布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分布在一定的区域上。

5.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以及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6. 弹性力:弹性力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所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7.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定律,该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 力矩: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等于力乘以力臂。

9.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等于力除以面积。

10.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电压是指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

11.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12. 光的折射与反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改变方向的现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与物体表面碰撞后发生反弹的现象。

13.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不同频率的光在通过透明介质时发生偏折角度不同的现象,导致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14.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源波动物体与接收波动物体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有所变化的现象,导致声音或光线的颜色发生变化。

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物体加速度的产生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牛顿三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的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牛顿的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彼此施加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用合力的概念来代替这些力的作用。

4. 动能和功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其大小为1/2mv²。

功是力对位移的做功,功等于力和位移方向相同的分量的乘积。

5. 力的功率力的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其大小为力对物体速度的乘积。

6. 质点运动质点是没有大小的点,可以用它所在的位置和速度来描述其运动状态。

7.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大小为v²/r,其中v为速度,r为半径。

8. 碰撞碰撞是指物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二、热学1.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平衡定律、热传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包括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包括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4. 热功学系统热功学系统是指由物质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热力学性质的物体。

5. 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函数是用来描述热功学系统状态的函数,包括内能、焓、熵等。

6. 相变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包括液固相变、气液相变等。

三、电磁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所带的基本属性,它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场是由电荷引起的力场,它具有方向和大小。

2. 静电场静电场是指在没有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由电荷形成的电场。

它包括点电荷场和均匀带电细棒场。

3.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它的大小为电场力和试验电荷之比。

物理学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学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学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它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负责带电,中子负责维持原子核的结构稳定。

电子以轨道方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与质子的电荷相互作用维持着原子的整体稳定。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可以是同类原子构成的简单分子,也可以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复杂分子。

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这种连接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1. 弹性:物质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而在去除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弹性力学研究物体在受力下的形变和恢复。

2. 导电性:物质中带电粒子的自由运动导致电流的流动,即导电性。

导体是指能够良好地导电的物质,如金属。

绝缘体是指不能导电的物质,如木头、橡胶等。

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导电性。

3. 磁性:物质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产生磁场,并相互作用。

物质的磁性可分为铁磁性、顺磁性和抗磁性。

铁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出现自发磁化现象,如铁、镍、钴等。

顺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呈现磁场强度增强的趋势,如铁矿石中的氧化铁。

抗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呈现磁场强度减弱的趋势,如铜、铝等。

4. 光学性质:物质对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性质。

透明物质对光线的传播不产生明显的散射和吸收,呈现透明状态,如玻璃。

不透明物质对光线的传播会发生散射和吸收,呈现不透明状态,如金属。

半透明物质对光线的传播部分发生散射和吸收,部分能够透过,呈现半透明状态,如玻璃纤维。

三、力学1.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规律。

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是描述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其中,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

2.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及其规律。

力是物体发生变速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物理知识点

物理知识点

物理知识点1. 力学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 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 能量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2. 电磁学- 库仑定律:描述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高斯定律:描述电场线通过闭合曲面的通量与曲面内电荷量的关系。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3.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热能转换和熵增原理。

- 理想气体定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 光学- 光的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界面时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波相遇时产生的叠加效应。

5. 量子力学- 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

- 薛定谔方程:描述量子态随时间演化的方程。

6.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描述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不变性。

- 广义相对论:描述引力作为时空曲率的结果。

7.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波函数: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概率分布。

- 能级: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状态。

8. 核物理- 核力:强相互作用,维持原子核内部粒子的结合。

- 放射性衰变:不稳定原子核自发转变为稳定状态的过程。

- 核裂变与核聚变:原子核分裂或合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以上总结了物理学中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从经典力学到现代物理学的多个领域。

物理必看知识点

物理必看知识点

结论
硝化棉的着火点低,属于易燃物
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活塞对空气做功
机械能→筒内空气的内能
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
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④实验分析
发现水蒸气把橡皮塞弹
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飞,同时瓶口出现了白雾
Ⅱ. 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水蒸气
瓶塞
当瓶塞跳飞出时,是 瓶内水蒸气 对_________做功,_______的
14. 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都拖有一根铁链,这样做的
目的是什么?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和油罐的
摩擦会使油和油罐带上异种电荷,当
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
现象,产生电火花,将汽油点燃。铁
链是导体可把所带电荷传导到大地。
一、电流
②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
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为电流的方向
约1A
家用计算机中电流
约1A
电饭锅中电流
约4A
一、电压
3
一些常见的电压值
氧化银电池1.5V 一节干电池1.5V 手机电池3.7V 一节铅蓄电池2V
高压输电电压一般分为: 35kV、
220kV、500kV、750kV等
电动自行车电池
一般36V、48V等
发生闪电时,云层间的电压可达108V
三、课堂练习
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1.扩散现象
(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V固<V液<V气)
(3)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理提纲知识点总结

物理提纲知识点总结

物理提纲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运动学(1)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移、速度、加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及公式推导。

(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运用。

2. 动力学(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动能定理和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的概念及运用。

(4)开普勒运动定律的表述和推导。

二、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1)热量和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2)热力学系统、热平衡和热传递的方式。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

2. 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意义。

(2)卡诺循环的原理及效率计算。

(3)熵的概念及增大定律的表述和推导。

(4)热力学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等容过程的特点及数学描述。

三、光学1. 光的波动性(1)光的波动理论和波动方程的推导及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

(2)菲涅耳衍射、多普勒效应等波动光学现象的描述和计算。

2. 光的几何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和相关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球面镜和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公式推导。

(3)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描述、计算和应用。

四、电磁学1. 静电场和电荷运动(1)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公式推导。

(2)电势的定义及电势差和电势能的关系。

(3)高斯定律及其应用。

2. 电流和电磁感应(1)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公式推导。

(2)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源、性质。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4)感应电动势和自感现象的计算和应用。

3. 电磁场的方程(1)安培环路定律、法拉第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的表述和物理意义。

(2)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性质。

五、量子物理1. 光的量子理论(1)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及其量子解释。

(2)光子的能量和动量的量子化。

2.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德布罗意假设及其波长计算。

(2)薛定谔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3)波函数和量子力学算符的数学描述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知识点物理人教版知识点(集合15篇)在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物理人教版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人教版知识点1一、伽利略斜面实验1、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2、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牛顿第一定律1、背景资料:(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要点: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②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没有受到力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对它的作用,这是理想情况;二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可以不计,那么物体在水平面上将不受外力作用。

④“总保持”是指“原来是怎样,后来仍然是这样”,如:原来是静止的,后来仍然是静止的;原来是运动的,后来以最后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理解要点:“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时的状态。

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不是一种力。

只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性质,不管物体是否受到外力。

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所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

惯性和惯性定律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才使得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遵循惯性定律所指出的运动规律。

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6、惯性现象解释三步骤:①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②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它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③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最后表述出现什么现象。

7、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跑步到终点时人不能立即停下;紧急刹车后,车不能立即停下,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8、惯性的应用:①把松动的锤头套紧;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尘土拍掉;③用铁锹往车上装土时,土会沿着铁锹运动的方向抛到车上;④把盆里的水泼掉;⑤跳远时,要先助跑;⑥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把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⑦火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⑧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⑨把足球踢入球门。

9、惯性的危害及措施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较快,迅速刹车、拐弯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车辆行使要保持车距;限速;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物理人教版知识点2第一章声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二、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第二章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五、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六、凸面镜和凹面镜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七、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